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0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荒漠化土地动态分析——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聂浩刚 王岷 +5 位作者 孙虎 岳乐平 李智佩 张维吉 王飞跃 卢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6-93,共8页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敏感。近10年来,榆林地区由于重视沙漠化的防治工作,沙漠化出现逆转态势,但是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水蚀荒漠化状况依然比较严重,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荒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敏感。近10年来,榆林地区由于重视沙漠化的防治工作,沙漠化出现逆转态势,但是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水蚀荒漠化状况依然比较严重,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荒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荒漠化加速发展是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方式而诱发的。应当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黄土边界带 榆林地区 沙质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沙漠黄土边界带风成沙再生法单片技术等效剂量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赖忠平 苗晓东 +1 位作者 周杰 张景昭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22-1023,共2页
应用再生法单片技术对一个沉积前被充分晒退的沙漠黄土边界带的风成沙样品进行石英绿光释光等效剂量 (ED)测量 ,共测得 12 5个数值。等效剂量范围为 2 .7— 4 .4Gy ,呈一偏正态分布。其中 ,等效剂量为 3.1Gy的数目最多 ,为 30个。 12 5... 应用再生法单片技术对一个沉积前被充分晒退的沙漠黄土边界带的风成沙样品进行石英绿光释光等效剂量 (ED)测量 ,共测得 12 5个数值。等效剂量范围为 2 .7— 4 .4Gy ,呈一偏正态分布。其中 ,等效剂量为 3.1Gy的数目最多 ,为 30个。 12 5个等效剂量的加权平均值为 3.2 6Gy。沉积前被充分晒退的风成沙不同样片的等效剂量颇有差异。但其加权平均值是接近真实等效剂量的可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法单片技术 风成石英 绿光释光 等效剂量分布 年代测定 沙漠 风成沙样品 黄土边界带
下载PDF
沙漠黄土边界带湖相沉积糜地湾剖面红外释光测年 被引量:6
3
作者 赖忠平 张景昭 卢演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80,共6页
通过对糜地湾剖面红外释光测年结果与 1 4 C测年结果 (校正年代 )比较 ,认为红外释光测年方法应用于沙漠黄土边界带湖相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可取得理想结果。介绍了适合红外释光测年的粗颗粒钾长石矿物的分离 ,对粗颗粒钾长石红外释光信号... 通过对糜地湾剖面红外释光测年结果与 1 4 C测年结果 (校正年代 )比较 ,认为红外释光测年方法应用于沙漠黄土边界带湖相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可取得理想结果。介绍了适合红外释光测年的粗颗粒钾长石矿物的分离 ,对粗颗粒钾长石红外释光信号的光晒退、残留信号和回授等性质作了初步研究 ,对测量等效剂量的附加剂量法和再生法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钾长石红外释光测年 晒退实验 回授信号 沙漠 黄土边界带 碳同位素年代学 全新世
下载PDF
沙漠-黄土边界带沉积层有机质的环境指示意义
4
作者 孙茹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213-214,218,共3页
沙漠-黄土边界带堆积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第四纪沉积物,其沉积物泥炭是良好的地质档案,具有高分辨率,环境指示意义明确的优点。选取毛乌素沙地东南缘LSW剖面,探讨了该剖面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①剖面有机质... 沙漠-黄土边界带堆积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第四纪沉积物,其沉积物泥炭是良好的地质档案,具有高分辨率,环境指示意义明确的优点。选取毛乌素沙地东南缘LSW剖面,探讨了该剖面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①剖面有机质含量变化:泥炭层>沙炭层>粉砂层>粘土层>细砂层;②LSW剖面的有机质可作为古气候研究的代用指标:有机质高值指示夏季风强盛,化学风化作用强,气候温暖湿润;有机质低值指示冬季风强盛,化学风化作用弱,气候干燥寒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黄土边界带 有机质 全新世
下载PDF
全新世沙漠-黄土边界带空间格局的重建 被引量:45
5
作者 靳鹤龄 董光荣 +1 位作者 苏志珠 孙良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38-543,共6页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 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 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 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区域. 在总结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指出: 全新世沙漠-黄土边界带地层具有风成砂-古土壤-黄土沉积序列, 其中在东北地区普遍发育3...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 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 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 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区域. 在总结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指出: 全新世沙漠-黄土边界带地层具有风成砂-古土壤-黄土沉积序列, 其中在东北地区普遍发育3 ~ 4层古土壤, 浑善达克和毛乌素沙漠南缘普遍发育4 ~ 5层古土壤, 青海湖及共和盆地古土壤也在4层以上, 表明全新世沙漠经历过多次活化扩大和固定缩小过程, 受此影响沙漠-黄土边界带发生多次移动; 而且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反映全球变化导致的东亚冬、夏季风变化是沙漠-黄土边界带时空变迁的主要驱动因子. 全新世后期人类活动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环境变化产生了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沙漠-黄土边界带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高原自然背景和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甬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9,共12页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关键位置上,通过百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概念的形成考察,从学术史上获得该论题蕴含有过渡带、敏感带、生态交错带内涵,这是众多学科研究意义所在。明代为防御元蒙势力,沿长城地带实行军屯,清...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关键位置上,通过百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概念的形成考察,从学术史上获得该论题蕴含有过渡带、敏感带、生态交错带内涵,这是众多学科研究意义所在。明代为防御元蒙势力,沿长城地带实行军屯,清代限于人口压力和财政因素,从长城内到长城外,将"变刍牧而桑麻"的活动扩展到大半个高原。汲取学术界已有成果,尤其是以长城作为判断毛乌素沙地南移及其与明清垦殖活动关系的一种考察方式,在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走向和幅度上,认为自然因素更显重要。尽管人类利用土地的形式和规模在逐渐升级,但在明清时期的演变过程中,仍只是作为荒漠-草原彼此进退的一种参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毛乌素沙地 沙漠-黄土边界带 农牧交错 垦殖活动 土地沙化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