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油松造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永宏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2年第5期20-21,共2页
通过对油松在黄土高原干旱及半干旱区造林现状的广泛调查 ,分析了以前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确定了“造林所用苗木年龄、苗木离土时间、穴植株数及造林地坡向”是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 4个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 4因素 3水平... 通过对油松在黄土高原干旱及半干旱区造林现状的广泛调查 ,分析了以前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确定了“造林所用苗木年龄、苗木离土时间、穴植株数及造林地坡向”是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 4个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 4因素 3水平的造林正交试验。通过试验 ,找出了在黄土高原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子及主要因素 ;总结出了“组织造林专业队 ,保证苗木离土在 48h以内进行栽植、用 3年生裸根打浆苗、选择阴坡及半阴坡地类、每穴栽植 3株”的油松造林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 造林技术 油松 裸根打浆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几种人工牧草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的表现及利用意见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有珍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1期18-19,共2页
介绍了 7种引进人工牧草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表现 ,提出了以生态治理为重点 ,推广种植小冠花、红豆草、紫花苜蓿 ;以养殖为重点 ,推广种植普那菊苣、籽粒苋、冬牧 70黑麦草 ;生态治理与养殖兼用 ,重点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 介绍了 7种引进人工牧草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表现 ,提出了以生态治理为重点 ,推广种植小冠花、红豆草、紫花苜蓿 ;以养殖为重点 ,推广种植普那菊苣、籽粒苋、冬牧 70黑麦草 ;生态治理与养殖兼用 ,重点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籽粒苋、冬牧 70黑麦草 ,适度搭配种植串叶松香草、普那菊苣的人工牧草利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干旱 人工牧革 表现 利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花椒种子育苗及管理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连东 姜抢平 +2 位作者 王小亚 唐丽 王小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13-216,共4页
花椒是一种经济林树种,其栽培具有投资少、生长快、收获早和回报高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纷纷进行花椒种植,推动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花椒育苗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出苗... 花椒是一种经济林树种,其栽培具有投资少、生长快、收获早和回报高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纷纷进行花椒种植,推动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花椒育苗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出苗管理以及移栽后的土壤、水肥、常见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以期促进花椒高效种植,提高农户种植效益,推动花椒特色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干旱 花椒 育苗技术 管理技术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以通渭县为例
4
作者 焦润安 李旭华 +4 位作者 齐月 雷俊 苟志文 臧亚军 薛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73-80,共8页
气候适宜度可以表征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通渭县近40 a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冬小麦各发育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的需求,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 气候适宜度可以表征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通渭县近40 a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冬小麦各发育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的需求,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渭县近40 a冬小麦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为0.58,停止生长—返青期的温度适宜度最高,达0.95,三叶期—停止生长的温度适宜度低,仅为-0.42,年际间差异小,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以0.019/10 a的速率上升;水分适宜度为0.46,乳熟期—成熟期的水分适宜度最高,为0.66,其次为返青期—拔节期,为0.63,年际间差异大,全生育期水分适宜度以0.017/10 a的速率上升;光照适宜度为0.62,三叶期—停止生长和返青期—拔节期的光照适宜度最高,为0.68,乳熟期—成熟期最低,为0.51,全生育期光照适宜度以0.011/10 a的速率上升;综合适宜度为0.54,返青期—拔节期的综合适宜度最高,为0.70,三叶期—停止生长最低,为-0.36,全生育期综合适宜度以0.014/10 a的速率上升。冬小麦产量与抽穗期—乳熟期温度适宜度、乳熟期—成熟期水分适宜度、乳熟期—成熟期综合适宜度呈显著相关。气候适宜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气象条件的优劣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干旱 冬小麦 气候适宜度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适播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雅丽 栾青 +6 位作者 李效珍 刘文平 李芬 班胜林 李海涛 张娜 张祎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晋北马铃薯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基于积温稳定性原理,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得出最高气象产量对应的适播期,并分析适播期的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北马铃薯生长季气温以0.32℃·10a^(-1)速率呈升温趋势,≥5℃积温以47.0℃·d·10a^(-1)速率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晋北马铃薯产量影响显著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出苗~分枝期的平均气温,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需水量,出苗~分枝期、花序形成~可收期及全生育期的最高气温≥30℃的日数。气温和日照基本为负效应,降水在营养生长期为负效应,生殖生长期为正效应。晋北马铃薯适播期随着气候变暖有提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9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21世纪最初10 a适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2010年以后马铃薯适播期提前到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建议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盆地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尽量选择早播,可以选择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高海拔地区建议种植中熟品种或采取地膜覆盖提早播期来种植中晚熟品种,可以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马铃薯 适播期 产量 晋北黄土高原干旱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黄土台地侧柏抗旱造林技术
6
作者 陈建华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6期9-12,共4页
为提高祁连山中部干旱、半干旱区黄土台地侧柏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实现抗旱造林,将传统春季开穴造林技术改进为秋季开穴、冬季积雪、春季早栽和夏季覆膜造林技术。综合应用此技术后,提高了侧柏栽植穴土壤含水量、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为提高祁连山中部干旱、半干旱区黄土台地侧柏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实现抗旱造林,将传统春季开穴造林技术改进为秋季开穴、冬季积雪、春季早栽和夏季覆膜造林技术。综合应用此技术后,提高了侧柏栽植穴土壤含水量、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并对侧柏抗旱造林相关配套技术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治、树冠修剪、树穴维护和中耕除草进行系统总结,此技术对干旱半干旱区侧柏抗旱造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旱 侧柏 抗旱造林技术 祁连山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果园生草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
7
作者 李晓龙 马军 +3 位作者 褚燕南 岳海英 贾永华 田建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7-85,共9页
采选4种具备潜在“绿肥”功能的草种(黑麦草、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以及自然生草和清耕模式进行果园行间长期生草处理,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草模式下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果园的... 采选4种具备潜在“绿肥”功能的草种(黑麦草、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以及自然生草和清耕模式进行果园行间长期生草处理,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草模式下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果园的合理生草和苹果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草处理下细菌OTUs被划分为39个已知细菌门、94纲、266目、541科、127属。其中苜蓿(458个OTUs)及自然生草(531个OTUs)处理具有更多的群体特异性OTUs,其次为黑麦草与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并且相较于清耕,生草处理的土壤显著富集了拟杆菌纲、梭状芽孢杆菌纲、放线菌纲、变形菌纲、拟杆菌门、草酸杆菌科、假单胞菌科、芽孢杆菌科等有益微生物。PCoA主成分、Adonis组间差异分析和α多样性(ACE指数)进一步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主要受生草处理影响,其中自然生草、苜蓿及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区域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差异以及细菌多样性更显著。同时自然生草、苜蓿及长柔毛野豌豆生草处理下差异代谢通路主要聚焦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跨膜转运及核苷酸代谢,其平均丰度分别为13.6%、9.5%、4.2%、3.4%、3.2%。综上所述,生草处理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其中自然生草、苜蓿及长柔毛野豌豆生草进一步显著促进了细菌群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旱 果园生草 细菌群落
下载PDF
2005-2017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储水量数据集
8
作者 唐新斋 张心昱 +11 位作者 朱治林 袁国富 贾小旭 孙晓敏 杜娟 胡顺军 姜峻 刘燕 刘勇刚 罗亚勇 曾凡江 赵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75-88,共14页
土壤水是地球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陆地上植被和作物所利用的水分主要是从土壤中直接汲取的。因此土壤水的存贮、补给、消耗、更新和平衡对全国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农业、牧业、林业、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土壤水是地球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陆地上植被和作物所利用的水分主要是从土壤中直接汲取的。因此土壤水的存贮、补给、消耗、更新和平衡对全国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农业、牧业、林业、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选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8个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收集整理了各站2005–2017年的土壤含水量长期观测数据,通过质量控制、开展剖面-样地尺度上层次及时间归一化统计计算,生成了相应的土壤储水量数据集,以期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储水量分布及变化状况提供长时序的数据刻画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旱 陆地生态系统 气象观测场 土壤储水量 土壤含水量 CERN
下载PDF
2005-2020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典型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集
9
作者 郭学兵 初玉 +5 位作者 杜明武 兰玉婷 马健 潘成臣 谭会娟 王小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50-63,共14页
植被生物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重要环节,是定量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地、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调节作用等的基础。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类型,本文选取中国生... 植被生物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重要环节,是定量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地、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调节作用等的基础。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类型,本文选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中位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2个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海北站、内蒙古站)和5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观测研究站(鄂尔多斯站、阜康站、临泽站、奈曼站、沙坡头站)的典型生态系统,对其按照CERN生态系统长期观测规范开展长期观测获取的植被地上生物量的2005–2020年间生长季的月动态实测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与质量控制,并开展了样方原始调查数据到样地尺度观测数据的统计计算,生成了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集,可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及植被保育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地面观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旱 草地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月动态 植被地上生物量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雯丽 任亮 +3 位作者 赵贵宾 李城德 任稳江 齐向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2期5-9,共5页
为了了解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休耕条件下耕地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免耕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年深翻1次、2次、3次对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了解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休耕条件下耕地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免耕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年深翻1次、2次、3次对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纳墒是土壤管护不可缺的必要措施,效应随着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总体上耕翻次数以2次为好,与1次相比,土壤容重有所减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有所改善及提高,3年平均0~100cm土层含水量可增加0.62个百分点、0~40cm土层容重多降0.032 g/cm^(3)、0~60 cm土层有机质提升0.00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干旱 休耕 免耕 深翻次数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基于生境及其植被特征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途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博文 刘晖 +1 位作者 王晶懋 曹朔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8,共7页
【目的】在地域自然资源的约束及可持续城市绿地建设的现实诉求下,探索能够指导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实践的方法策略,为该地区建立人工干预下的新城市生态过程提供支持。【方法】分别从中、小尺度对城市生境的异质性特征进... 【目的】在地域自然资源的约束及可持续城市绿地建设的现实诉求下,探索能够指导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实践的方法策略,为该地区建立人工干预下的新城市生态过程提供支持。【方法】分别从中、小尺度对城市生境的异质性特征进行认知,并对其与城市绿地设计层级、内容的匹配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构建出中小尺度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框架,并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建设,划分出4种典型城市绿地生态设计类型及其生态设计分区,提出相应的场地生境多样性优化设计、植物群落多样性设计和科普展示系统设计策略。【结论】将中、小尺度城市生境及其植被特征的形成与维持机制转化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途径,可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物多样性 生态设计 生境营造 植物景观设计 西北干旱干旱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持水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青池 孙凯 +3 位作者 裴志永 陈宏伟 曹艳伟 孙小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与室内浸水法分析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持水性能,引入模糊物元模型,结合欧式贴近度对不同林分持水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不同树种间林冠持水能力差异显著,表现为杨树旱柳混交林>榆树林>杨树林>沙柳林>樟子松林,林分持水量介于2.36~9.98 t/hm^(2)。(2)各林分林下植被的持水量介于0.84~3.66 t/hm^(2),生物量介于1.33~3.92 t/hm^(2),生物量表现出与持水量相同的变化趋势。(3)枯落物持水量介于1.96~29.25 t/hm^(2),生物量介于1.43~13.62 t/hm^(2),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可较好表现枯落物的动态持水量和动态吸水率。(4)各林分间土壤毛管持水量介于543.80~645.71 t/hm^(2),饱和持水量介于562.87~694.78 t/hm^(2),杨柳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其他纯林,同时孔隙度比其他林分高。(5)欧式贴近度大小排序为杨柳混交林(0.805 6)>沙柳林(0.387 7)>榆树林(0.374 7)>杨树林(0.357 2)>樟子松林(0.163 2),欧式贴近度越大,林分持水性能越强,5种林型中杨柳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强,樟子松林最差。[结论]建议未来经营干旱半干旱区人工防护林建设中,适当提高混交林比例,并尝试通过更多林分合理搭配进行防护林建设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旱 林分持水性能 模糊物元模型 欧式贴近度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13
作者 李卓忆 杨庆 +2 位作者 马柱国 陈亮 张立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874,共16页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近几十年该区域植被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然而,至今还缺乏对植被变化原因的足够认识。本文基于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近几十年该区域植被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然而,至今还缺乏对植被变化原因的足够认识。本文基于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法及残差分析法研究了1982~2017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气温、降水及人类活动对LAI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发现:(1)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显著改善,仅局部地区有所退化,且植被改善在夏季最为明显;(2)在植被变化中,长期趋势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不同,前者受气候变暖影响,而后者则主要与降水的波动密切相关;(3)春、夏季气温和夏季降水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的同季节影响显著,而在新疆北部和内蒙中部地区,植被对气候因子有季节尺度的滞后响应;(4)植被变化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不同地区植被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在植被改善地区,气候因子的贡献率约为59%,人类活动的贡献率约为41%;而植被退化地区,气候因子的贡献率约为-51%,人类活动贡献率约为-49%。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已发生了显著变化,该变化是气温、降水和人类活动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干旱 植被变化 气温 降水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膜连作玉米产量的水分承载时限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谢军红 柴强 +4 位作者 李玲玲 张仁陟 牛伊宁 罗珠珠 蔡立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58-1568,共11页
【目的】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有限降水持续高效利用为目标,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连作玉米(Zea May L.)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其增产机理,明确不同覆膜方式下有利于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连作年限,为试区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 【目的】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有限降水持续高效利用为目标,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连作玉米(Zea May L.)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其增产机理,明确不同覆膜方式下有利于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连作年限,为试区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玉米连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量化连作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年际平衡关系、产量稳定性;以持续高产和收获期不发生土壤干燥化为依据,确定适用于不同覆膜方式的玉米连作年限。【结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具有良好的保墒、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利于协调关键生育时期土壤-作物的水分供需关系,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与半膜平作处理相比,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1.8%和33.4%,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1.8%、12.3%、31.2%、27.8%、21.1%和-3.2%;与露地栽培处理相比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4.9%、39.1%、225.5%、1 423.9%、212.4%和93.5%。地膜覆盖增大了玉米全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作和半膜平作耗水量较露地栽培增幅分别为15.5%—29.2%、10.0%—20.8%和4.2%—12.6%。单季较高的耗水量导致3种覆盖处理在连作第二年收获期土壤贮水量较连作开始期分别降低了37.3%、33.5%和30.9%,第三年降低了29.6%、27.5%和23.9%,造成土壤水分亏缺;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水分亏缺累计,出现土壤干化现象,引起产量波动,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结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理想的玉米种植模式;当年降雨量在320 mm左右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连作不宜超过2年,全膜平作、半膜平作玉米的连作时间不宜超过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干旱 玉米产量 覆膜 连作 承载时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与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美艳 李军 +3 位作者 孙剑 王学春 方新宇 任晶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26-4534,共9页
实地测定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和粮草轮作对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1a、5a、8a和12a等4类苜蓿... 实地测定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和粮草轮作对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1a、5a、8a和12a等4类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平均土壤湿度值为6.6%,平均土壤水分过耗量702.8mm,平均土壤干燥化速率147.1 mm/a,达到强烈干燥化程度,苜蓿连作5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000cm,苜蓿连作8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360cm,苜蓿草地合理利用年限为7a。(2)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4~7a和25a粮食作物等5类粮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介于6.74%~11.95%,土壤贮水量恢复值介于210.6~887.3mm,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为80.8mm/a。轮作6a后粮田土壤干层轻度恢复程度以上深度达到1000cm。通过粮草轮作使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需要13a以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适宜的粮草轮作模式为:7a苜蓿→13a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 苜蓿草地 土壤 粮草轮作 土壤水分恢复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灌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51
16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杜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57,共8页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灌草植被退化严重的关键问题 ,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 ,提出了灌草植被封育、改良、立体配置等快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主要草地群落本氏针茅、百里香适宜封育期为 3~ 5a ,产草量可提高 5 1~ 7 ...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灌草植被退化严重的关键问题 ,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 ,提出了灌草植被封育、改良、立体配置等快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主要草地群落本氏针茅、百里香适宜封育期为 3~ 5a ,产草量可提高 5 1~ 7 5倍。大针茅适宜封育期为 5a ,产草量可提高 1 5~ 5 0倍 ;改良草地最佳组合荒山穴播为本氏针茅 +杂类草、达乌里胡枝子 +本氏针茅群落 ,产草量提高 6 1~ 6 4倍。撂荒地开沟种植为本氏针茅 +冷蒿、本氏针茅 +红豆草、本氏针茅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产草量提高 4 6~ 4 8倍。荒山隔带耕翻种植为芨芨草、本氏针茅 +紫花苜蓿、本氏针茅 +老芒麦、达乌里胡枝子 +本氏针茅群落 ,产草量提高4 5~ 6 5倍 ;灌草立体配置结合工程整地措施 ,建立了以柠条 +芨芨草、沙棘 +草木樨和山桃 +芨芨草为主的集流灌草配置模式 ,现已形成可更新的稳定的灌草群落类型。该体系的组装配套与试验、示范、推广为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灌草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 退化草地 重建封育 改良 重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干层水分恢复研究 被引量:71
17
作者 王志强 刘宝元 路炳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44-1950,共7页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干层土壤水分的恢复对正确指导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实现该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固原县,选择了将紫花苜蓿翻耕后3a、12a的坡耕地,对其土壤干层的...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干层土壤水分的恢复对正确指导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实现该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固原县,选择了将紫花苜蓿翻耕后3a、12a的坡耕地,对其土壤干层的水分恢复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土壤干层水分最大恢复深度分别为3m、4.8m,但土壤水分含量在中效水及其之上的主要恢复层深度分别为2m、2.2m。苜蓿翻耕3a和12a后2m以上土层土壤平均湿度都能恢复到易效水或极易效水的水平,可以满足1年生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而不会进一步恶化土壤水分生态环境。但即使苜蓿翻耕12a后土壤水分,也不能满足林木和多年生豆科牧草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 土壤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闭建荣 黄建平 +3 位作者 刘玉芝 张武 史晋森 黄忠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8,共6页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地表辐射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的变化规律,并对该区地表辐射特征、地表反照率的年季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全年太阳总辐射较强,年平均值为204.2 W/m^2,受地表状...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地表辐射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的变化规律,并对该区地表辐射特征、地表反照率的年季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全年太阳总辐射较强,年平均值为204.2 W/m^2,受地表状况和天气过程等因素影响,年变化表现出不规则或区域性特征.大气和地表对太阳辐射加热的响应需2个月,它们对地表辐射年变化的相对变幅达44.6%和38.9%,比干旱区的(100%)小,这说明该区云量年变化比干旱区的小,且大气和土壤对地表辐射变化的"缓冲"作用更强.反照率的年平均值为0.2432,比荒漠区小;其高值正好对应降雪过程和偏干旱时段,而低值则与降水、连绵阴雨的天气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 辐射平衡 地表反照率
下载PDF
基于CWDI蒙冀半干旱区近60a谷子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19
作者 赵凌暄 王靖 +7 位作者 李扬 王孝贤 赵熙玲 陈仁伟 胡琦 张佳莹 王慧烨 赵庚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419-430,共12页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具有耐旱稳产的特点。蒙冀半干旱区是谷子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干旱严重威胁着该区谷子生产。为揭示干旱对谷子生长过程的影响,提高谷子生产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选取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具有耐旱稳产的特点。蒙冀半干旱区是谷子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干旱严重威胁着该区谷子生产。为揭示干旱对谷子生长过程的影响,提高谷子生产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选取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谷子生长季(5-9月)逐日气象数据,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结合干旱强度、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分析谷子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0a,蒙冀半干旱区谷子干旱强度呈下降趋势。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站次比均随干旱等级的升高而降低。(2)在谷子各生育阶段,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表现为拔节期>苗期>成熟期>灌浆期>抽穗期。(3)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内谷子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均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其中中旱、重旱和特旱的发生范围均减小。干旱强度和频率的降低有利于蒙冀半干旱区的谷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CWDI干旱指数 谷子 生育阶段 干旱强度与频率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定西市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齐月 王鹤龄 +2 位作者 张凯 王润元 雷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3-1321,共9页
气象因子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0-2016年甘肃省定西市气象观测资料和1986-2016年春小麦试验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和产... 气象因子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0-2016年甘肃省定西市气象观测资料和1986-2016年春小麦试验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春小麦各发育期的变化,探讨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春小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结果表明:近57年春小麦生育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在1997年发生突变;1960-1997年之前春小麦生育期降水呈减少趋势,之后呈增加趋势,但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0℃积温呈增加的趋势。春小麦生长日数年际波动较大,整体呈缩短趋势,春小麦播种到出苗期、抽穗期到开花期和乳熟期到成熟期生长天数减少导致了春小麦全生育期生长日数缩短。近31年春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不孕小穗数和成穗率呈减少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增加趋势。降水是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干旱 春小麦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