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季刚“变易一字重文”阐微——兼谈《说文》重文界定标准
1
作者 韩琳 孙颖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黄季刚界定“变易”条例为“一字重文”。“一字”指一语,音义相雠,“重文”谓改易殊体,指为同一个词造的不同的文字形体。长期以来,为同一个词所造的音义完全相同的不同文字形体被称为异体。异体、重文和变易等同吗?本文结合黄季刚变... 黄季刚界定“变易”条例为“一字重文”。“一字”指一语,音义相雠,“重文”谓改易殊体,指为同一个词造的不同的文字形体。长期以来,为同一个词所造的音义完全相同的不同文字形体被称为异体。异体、重文和变易等同吗?本文结合黄季刚变易理论和《说文》重文进行考察,指出“变易一字重文”是从训诂学角度提出的异体字概念,是汉语汉方言发展变化的真实反映。在此基础上,对《说文》重文的性质和界定标准提出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变易 重文
下载PDF
黄季刚字词关系理论概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琳 《殷都学刊》 200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黄季刚先生将汉字分为造字和用字两大领域。造字领域以字的音义关系为中心,以变易字和孳乳字为核心概念,以转注假借为造字的法则,着眼于字与词的一致性。用字领域以字的声音关系为主,以字的音义关系为辅,以假借字为核心概念,以文字与文... 黄季刚先生将汉字分为造字和用字两大领域。造字领域以字的音义关系为中心,以变易字和孳乳字为核心概念,以转注假借为造字的法则,着眼于字与词的一致性。用字领域以字的声音关系为主,以字的音义关系为辅,以假借字为核心概念,以文字与文辞的关系为主要探讨目标,着眼于用字领域字与词的矛盾性。这两大领域的汉字可归结为《说文》(文字的贮存)和文献(文字的使用)两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字词关系 造字领域 用字领域
下载PDF
黄季刚“变易”观念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
黄季刚"变易"观念主要指造字领域同词异字现象。它造成了字和词的重复,是字书字数越收越多的原因之一。根据各个字之间的形、音、义联系,黄季刚先生将其划分为四种。"变易"的实质是"广异体",即从训诂学... 黄季刚"变易"观念主要指造字领域同词异字现象。它造成了字和词的重复,是字书字数越收越多的原因之一。根据各个字之间的形、音、义联系,黄季刚先生将其划分为四种。"变易"的实质是"广异体",即从训诂学角度提出的异体字概念,指意义相同、语音不尽相同的记录同词的不同的字,这个概念反映出黄季刚先生对词的两个要素——音和义之间不平衡关系的认识。它打破了传统同词异字必须同音同义仅有形体不同的局限,为字词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阔了思路,也为当今古籍整理、各层次汉字汉语教学以及计算机文字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变易 异体字
下载PDF
从假借看黄季刚汉字职用观
4
作者 韩琳 黄冉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2期10-20,126,共12页
黄季刚关于假借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假借分类,区分了"造字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另一方面是阐发了章太炎的"转注假借说"。本文在回溯黄季刚假借观源头的基础上,总结突出其创新点,尝试用... 黄季刚关于假借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假借分类,区分了"造字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另一方面是阐发了章太炎的"转注假借说"。本文在回溯黄季刚假借观源头的基础上,总结突出其创新点,尝试用汉字职用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功能的角度对黄季刚的假借观做出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假借 汉字职用观
下载PDF
黄季刚“字体分类”之“后”类辨析
5
作者 韩琳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166-169,共4页
黄季刚先生在《论学杂著·论字体分类》中首先将汉字分为"《说文》正字"和"《说文》后出字"两大类型,"《说文》正字"下又分为正、同、通、借四个小类,"《说文》后出字"分为讹、变、后、别... 黄季刚先生在《论学杂著·论字体分类》中首先将汉字分为"《说文》正字"和"《说文》后出字"两大类型,"《说文》正字"下又分为正、同、通、借四个小类,"《说文》后出字"分为讹、变、后、别四个小类。"后"分属于上下两个层次,将其下的解释和相关的语料相联系进行考察,可以看出黄季刚先生视《说文解字》为"小学"研究"主中之主"的思想,也体现出其字词关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字体分类 “正”类
下载PDF
黄季刚先生文学创作特色考
6
作者 张玉梅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9-86,124,共9页
季刚先生文学创作既是其“治小学”的效用之一,也是其藉以“了解书籍”的重要途径。其文学创作与“章黄学术”同源同道,以小学之精审贯通日常写作,书辞严谨,无征不信。概其所循诗文之道,“本之性情”可解为崇尚道法自然;“协之声音”可... 季刚先生文学创作既是其“治小学”的效用之一,也是其藉以“了解书籍”的重要途径。其文学创作与“章黄学术”同源同道,以小学之精审贯通日常写作,书辞严谨,无征不信。概其所循诗文之道,“本之性情”可解为崇尚道法自然;“协之声音”可指耳听与口诵谐适便利;“振之以文采”归于“雅辞”合格,既不流于侈艳,亦不限于朴陋;“齐之以法度”当为形神兼备之外,文思骏发,博学追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文心雕龙札记》 黄季刚诗文集》 本之性情 协之声音 振之以文采 齐之以法度
下载PDF
从“声韵相挟而变”看黄季刚古本音考求方法
7
作者 韩琳 仝筱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黄季刚考求古本音的方法一直以来受到“乞贷论证”的质疑。在总结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理论、术语、材料相统一,还学术以本来面目的原则,深入发掘黄季刚先生的论述和材料,综合考察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可以发现“声韵相挟而变”理论... 黄季刚考求古本音的方法一直以来受到“乞贷论证”的质疑。在总结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理论、术语、材料相统一,还学术以本来面目的原则,深入发掘黄季刚先生的论述和材料,综合考察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可以发现“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反映了汉语声韵配合规律,是黄季刚音理、音证、音史相统一的音韵学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古本音 方法
下载PDF
黄季刚“本字”系统论
8
作者 韩琳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2期97-107,共11页
与形义统一的本字界定不同,黄季刚先生的“本字”指造字之初与声义相应的象形指事字,也就是形音义之根“文”,对汉字汉语系统具有统摄作用。论文分别清理“文”作为形之根、音之根、训诂之根的体系,构建出黄季刚以“文”为统领的语言文... 与形义统一的本字界定不同,黄季刚先生的“本字”指造字之初与声义相应的象形指事字,也就是形音义之根“文”,对汉字汉语系统具有统摄作用。论文分别清理“文”作为形之根、音之根、训诂之根的体系,构建出黄季刚以“文”为统领的语言文字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文”本字的实质是“共同之根”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本字 系统
下载PDF
黄季刚“用字之假借”阐释
9
作者 韩琳 《励耘语言学刊》 2009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黄季刚"用字之假借"指经典文献用字时依据声音条件形成的字的借用现象。它使文献中字词关系复杂化,是经典文献阅读的一大障碍。双声叠韵和语词用字是假借字的两种特殊类型。
关键词 黄季 假借字 本字
下载PDF
黄季刚字词关系研究方法要略
10
作者 韩琳 《励耘语言学刊》 2007年第1期266-277,共12页
黄季刚的字词关系理论蕴含两大方法:一、以《说文解字》作为语言文字研究的根本,认为《说文解字》是"造字之本",是解释经籍用字现象的依据;二、形、音、义综合研究,以声音贯穿文字训诂。
关键词 黄季 字词关系 研究方法 《说文解字》
下载PDF
黄季刚先生藏书思想述评
11
作者 陈正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7年第10期81-85,共5页
黄季刚先生是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家,其在传统语言文字学、文学、美学等领域均卓有成就。其藏书强调兼收并蓄,传统古籍、外国图书以及出土文献均纳入其中,藏书是黄季刚先生治学修身的重要部分。他立足于学术师承,致力于国粹传承,反映了他... 黄季刚先生是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家,其在传统语言文字学、文学、美学等领域均卓有成就。其藏书强调兼收并蓄,传统古籍、外国图书以及出土文献均纳入其中,藏书是黄季刚先生治学修身的重要部分。他立足于学术师承,致力于国粹传承,反映了他坚持传统却不固步自封、锐意创新又坚守师承的辩证思想,也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治学方法和伟岸的学术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藏书思想 治学方法 私人藏书
下载PDF
黄季刚方言学理论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慧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137,共8页
目前,学界对黄季刚先生《蕲春语》研究已经给予了关注,发现黄季刚先生的方言本字考证,以《说文解字》为最主要的依据,重在从音理角度判断本字的来源。黄季刚先生在《蕲春语》中使用的音训类术语和他在其他相关论著中的理论界定大体一致... 目前,学界对黄季刚先生《蕲春语》研究已经给予了关注,发现黄季刚先生的方言本字考证,以《说文解字》为最主要的依据,重在从音理角度判断本字的来源。黄季刚先生在《蕲春语》中使用的音训类术语和他在其他相关论著中的理论界定大体一致,但并不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方言学理论 蕲春语 方言本字
下载PDF
古本声述学——纪念黄季刚先生诞生一百周年逝世五十周年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克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59-71,共13页
在音韵学里,三十六字母与《广韵》声类不相应,是陈澧系联《广韵》反切上字为四十声类才被后人知道、研究和改定的。黄季刚先生研究改定了两次,先改定为四十一声类,后又改定为五十一声类。古声十九类说,是在以《广韵》为四十一声类的研... 在音韵学里,三十六字母与《广韵》声类不相应,是陈澧系联《广韵》反切上字为四十声类才被后人知道、研究和改定的。黄季刚先生研究改定了两次,先改定为四十一声类,后又改定为五十一声类。古声十九类说,是在以《广韵》为四十一声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在改《广韵》为五十一声类后,并未改变古声十九类说。也令人越学习越知其不可改变,只有喻母的归属问题,尚多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人,但这是归非古声的问题,不是非古声十九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声类 《广韵》 反切下字 反切上字 类说 三十六字母 韵部 述学 知系
下载PDF
论黄季刚先生的“笔意“”笔势”说及其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慧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7-41,54,共6页
黄季刚先生提出的"笔意""笔势"说是研治古文字的重要理论方法。"笔意"指文字的点、画所体现的意义,字形中只有不省不变的笔意才可以说解,如果字形发展至只存有变化的笔势,探求"笔意"就要以《... 黄季刚先生提出的"笔意""笔势"说是研治古文字的重要理论方法。"笔意"指文字的点、画所体现的意义,字形中只有不省不变的笔意才可以说解,如果字形发展至只存有变化的笔势,探求"笔意"就要以《说文解字》为主要依据。季刚先生认为"笔势"指汉字书写的笔画,包括"点""画""直""斜",笔势变易的原因有: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不同,书写时用笔方法不同,书写者求新求异。黄季刚先生进而提出"笔意可说"和"笔势从变",认为研治古文字既要知晓笔意,又要知晓笔势变化才可以正确释读甲骨文及金文字形。"笔意""笔势"说对汉字学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经过陆宗达先生、王宁先生和李运富先生对其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笔意""笔势"至今仍为文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笔意 笔势
下载PDF
试析黄季刚的形声字研究法
15
作者 黄冉 《殷都学刊》 2021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鉴于前人形声研究存在的不足,黄季刚主张以声韵解形声,强调形、音、义的结合,以寻根探源的思想贯穿其中,并以系统性、条理性之法来研究形声字。黄季刚形声字研究法,集中体现了章黄学术由文字转向语言、由共时转向历时的研究特点。
关键词 黄季 形声字 研究方法 求根探源 章黄学术
下载PDF
黄季刚赠平刚诗及其他
16
作者 谈瀛 《贵州文史丛刊》 1984年第1期67-70,共4页
蕲春黄季刚先生为太炎高足,承其音韵训诂之传,继以深造自得,新开一派之宗,至今犹有黄门弟子健在,当能言之。辛亥以前,季刚先生投身民主革命,持论激切;民国期间转入讲学一途,遂与国民党绝缘,且不复操觚论政。然先后感事忧时,孤愤壮心,往... 蕲春黄季刚先生为太炎高足,承其音韵训诂之传,继以深造自得,新开一派之宗,至今犹有黄门弟子健在,当能言之。辛亥以前,季刚先生投身民主革命,持论激切;民国期间转入讲学一途,遂与国民党绝缘,且不复操觚论政。然先后感事忧时,孤愤壮心,往往见于诗篇,惜当日少见传播,更不为今之后生所及知闻也。贵阳平少璜(平刚)与季刚同时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师事章太炎,故在留东鄂籍菁英中,独与季刚意气相投,情谊最为深挚。此在季刚先生诗篇中,犹有泥爪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门弟子 菁英 感事 贵州文史丛刊 荃宰 掌梦 钱刀 巫阳 重有感
下载PDF
爱国志 民族魂 才人笔─—黄季刚先生诗歌创作简论
17
作者 程翔章 《高师函授学刊》 1994年第1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黄季 诗歌创作 才人 专文 七言绝句 论诗 民族命运 文心雕龙札记 七言律诗 山水诗
下载PDF
罗邦柱副教授应邀参加“章太炎、黄季刚国际学术研讨会”
18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Z1期172-,共1页
香港大学主持召开的“章太炎、黄季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香港举行。到会者60多人,多是研究章黄之学有显著成绩的专家、教授。其中来自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广州、太原等地代表23人,我校中文系主任罗邦柱副... 香港大学主持召开的“章太炎、黄季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香港举行。到会者60多人,多是研究章黄之学有显著成绩的专家、教授。其中来自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广州、太原等地代表23人,我校中文系主任罗邦柱副教授是国内市办大学的唯一代表。台湾代表21人。其余与会学者分别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学院、澳大利亚的雪梨大学、悉尼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罗邦柱在研究黄先生专题会上宣读了题为《黄侃与经书》的论文,他着重介绍了黄侃(季刚)手批《白文十三经》的学术价值及其体例。与会者对此发生浓厚的兴趣,一致肯定他的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季 香港浸会学院 中文系主任 章太炎 黄侃 新加坡国立大学 悉尼大学 日至 科研成果 潘重规
下载PDF
齿音二、四等的真假和内转、外转——兼论黄季刚先生的古本音说不可抹杀
19
作者 谢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2-33,共12页
假二等和假四等是观察韵图时必须知道的概念.韵图是我国古代的音节表,是审定古汉语音读的重要工具.掌握了它就可以按反切确定各个汉字在古汉语中的实际音值了.所以辨识假二等和假四等不仅是等韵学范畴的问题,而且是建立科学的汉语音韵... 假二等和假四等是观察韵图时必须知道的概念.韵图是我国古代的音节表,是审定古汉语音读的重要工具.掌握了它就可以按反切确定各个汉字在古汉语中的实际音值了.所以辨识假二等和假四等不仅是等韵学范畴的问题,而且是建立科学的汉语音韵学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假二等和假四等呢?这是音韵学上专对某些齿音的二、四等字提出的概念.为了说得清楚,还得先从韵图的实例谈起.请看《韵镜》的第八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四等 古本音 韵图 汉语音韵 韵镜 等音 黄季 反切上字 齿头音 《广韵》
下载PDF
论通假实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小刚 《兰州学刊》 CSSCI 1993年第6期31-35,30,共6页
一般把古代文献中用乙字代替甲字的现象称为通假。就这一现象的研究来看,关于其形成原因,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古代字少;关于其形成条件,则异口同声,认为是语音相同或相近。笔者以为,这两个观点均难自圆其说。 唐代的张参在《五经文字&... 一般把古代文献中用乙字代替甲字的现象称为通假。就这一现象的研究来看,关于其形成原因,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古代字少;关于其形成条件,则异口同声,认为是语音相同或相近。笔者以为,这两个观点均难自圆其说。 唐代的张参在《五经文字·序》中说:“前古字少,后代稍益之;古文经典音字,多有假借。”这大概是“古代字少”说的较早言论,今天时见有人用之作为理论依据。可是搬用者不知,他们是强命假借为通假,实质迫使古人之言就已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文 中说 《战国策》 张参 时见 迷天大罪 黄季 依声 马矢 十八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