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思想探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勇 李莉 +1 位作者 陈君 高思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医整体观哲学思想影响下,以五行理论为指导,把五行与五音、五脏、五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五音养生保健、五音调治五脏、五音调... 《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医整体观哲学思想影响下,以五行理论为指导,把五行与五音、五脏、五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五音养生保健、五音调治五脏、五音调节五志“三位一体”的中医五音疗法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医音乐疗法的临床实践基础,促进了中华音乐疗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音疗法 思想体系
下载PDF
先秦兵家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登本 陈震霖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兵家思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帝内经》在“用药、用针治病如用兵”的理念引领下,化用兵家“令行禁止”理念建构了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中的相关原理和禁戒之法;化用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理念构建了“治未病”理论;以“战势... 兵家思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帝内经》在“用药、用针治病如用兵”的理念引领下,化用兵家“令行禁止”理念建构了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中的相关原理和禁戒之法;化用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理念构建了“治未病”理论;以“战势不过奇正”和“五行无常胜”理念,建构了五行多向的生克乘侮理论指导下的脏腑关系、脏腑发病理论、脏腑病证临床调养理论;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思想的影响,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从而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家思想 黄帝内经 中医药理论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论治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鑫 王帅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出发,以五脏及营卫之气的虚损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影响津液血液运行从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作用机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出发,以五脏及营卫之气的虚损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影响津液血液运行从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作用机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治疗上应以补益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气虚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节字含义缕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婷 阎兆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基于语料库证据,通观解释《黄帝内经》中“节”字的含义,分类整理探析“节”的内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节”字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对“节”字的数量、分布、功能等进行定量、定性汇总。结果《黄... 目的基于语料库证据,通观解释《黄帝内经》中“节”字的含义,分类整理探析“节”的内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节”字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对“节”字的数量、分布、功能等进行定量、定性汇总。结果《黄帝内经》中的“节”动静皆宜,动指调节生命的节律,静则具象为关节骨节,与天人相应理论相合。结论《黄帝内经》时代对“节”的理解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现代趋向于将“节”字的含义延伸至生命节律、神经通路等多元化高级通路的概念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语言学
下载PDF
《黄帝内经》论肉的生理功能
5
作者 黄玉燕 汤尔群 陈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307-1310,共4页
肉是中医藏象理论“五体”之一,其不仅覆藏筋骨而充形,也有卫外抵御邪气的作用,同时分肉之间也是营卫尤其是卫气通行、经脉循行的部位之一。肉满实而解利是长寿征象之一。《黄帝内经》对肉生理功能的论述为后世应用解肌法以及在肌肉层... 肉是中医藏象理论“五体”之一,其不仅覆藏筋骨而充形,也有卫外抵御邪气的作用,同时分肉之间也是营卫尤其是卫气通行、经脉循行的部位之一。肉满实而解利是长寿征象之一。《黄帝内经》对肉生理功能的论述为后世应用解肌法以及在肌肉层次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诊疗时,在将“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基础上,掌握肉的功能特点,有助于精准施术、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卫气 经脉
下载PDF
《黄帝内经》体质理论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刘茜 王铁成 +2 位作者 韦祎 梁振钰 宫爱民 《国医论坛》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最早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基础,是中医体质学说的源头。体质是反映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相对稳定的个体化特征,与年龄、性别、饮食、劳逸、情志、地域等密切相关。《内经》认为人体发病由体质主导,重...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最早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基础,是中医体质学说的源头。体质是反映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相对稳定的个体化特征,与年龄、性别、饮食、劳逸、情志、地域等密切相关。《内经》认为人体发病由体质主导,重视体质因素进行辨证论治是《内经》所蕴含的治疗思想的具体体现。整理总结《内经》中体质与疾病易感性、疾病发展变化、辨证用药、预后转归以及人之寿夭的相关性。通过对《内经》体质理论的研究,在改善体质偏颇的基础上,建立病证相结合的临证诊疗模式,以期对后世医家临床辨证诊疗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体质 疾病相关性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再议《黄帝内经》“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7
作者 徐薇 安海燕 +3 位作者 庞杰 孙海涛 张国华 贺松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57-59,共3页
文章采用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文献的方法,讨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的理论含义。“作强”一词多解释为作用强力、有耐重劳、房事、封藏、作匠以及脊柱等,而“伎巧”一词多解释为技能才能,也指房事。... 文章采用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文献的方法,讨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的理论含义。“作强”一词多解释为作用强力、有耐重劳、房事、封藏、作匠以及脊柱等,而“伎巧”一词多解释为技能才能,也指房事。通过对《黄帝内经》各篇章的印证,作者认为“作强”应解释为人体体力活动,尤其是爆发力;“伎巧”应解释为人体脑力劳动,尤其是专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作强 伎巧 脑肾轴
下载PDF
以经络辨证为基础结合《黄帝内经》相关条文构建咽痛诊疗思路探析
8
作者 陈明 朱远熔 +1 位作者 高玉洁 施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针灸的临床辨证方法有多种,而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辨经论治则是针灸有别于传统方药、最具特色的辨证方法。此文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关于咽喉经脉循行、咽痛针刺穴位、操作方面的条文,及结合近年来运用经络理论辨证治疗咽痛的体悟,对... 针灸的临床辨证方法有多种,而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辨经论治则是针灸有别于传统方药、最具特色的辨证方法。此文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关于咽喉经脉循行、咽痛针刺穴位、操作方面的条文,及结合近年来运用经络理论辨证治疗咽痛的体悟,对二者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尝试构建以循行经络为基础结合咽痛具体性质辨别病变所在经脉,以循经远端取穴、刺络放血、缪刺等方法灵活处理咽痛,集诊断、治疗为一体,较系统的诊治思路,以期为提高针灸治疗咽痛的临床效果,运用经典理论指导实践做一些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痹 咽痛 经络 辨经论治 黄帝内经 针灸 黄帝内针 诊疗思路
下载PDF
基于“德育铸魂,经典培根,实践固本”理念的《黄帝内经》课程建设
9
作者 蒋筱 袁媛 +3 位作者 姜梅 臧知明 武丽 张萌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3-75,共3页
中医经典是中医之魂,是中医理论与实践之根,是现代中医创新发展之源,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首,不仅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奠基之作,更蕴含着丰富的中... 中医经典是中医之魂,是中医理论与实践之根,是现代中医创新发展之源,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首,不仅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奠基之作,更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出家国情怀、大医精诚、医德医风、仁心仁术等价值观念。广西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依托《内经》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内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历经多项校级及省级教育教改课题实践,遵循中医学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黄帝内经》“魄门亦为五脏使” 临床治疗思想探析
10
作者 王铁成 梁振钰 刘茜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16,共3页
《黄帝内经》载“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为大肠之末端,即肛门,虽具有六腑的功能,但从五脏一体观而言,魄门与五脏亦密切关联。一方面魄门的启闭功能有赖五脏之气的调节,临床上可通过魄门启闭的异常推测内在脏腑的病变;另一方面魄门的启... 《黄帝内经》载“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为大肠之末端,即肛门,虽具有六腑的功能,但从五脏一体观而言,魄门与五脏亦密切关联。一方面魄门的启闭功能有赖五脏之气的调节,临床上可通过魄门启闭的异常推测内在脏腑的病变;另一方面魄门的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临床上可通过调治魄门以恢复内在脏腑气机的生理功能。现论述魄门与五脏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理解条文,为临床辨证诊疗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魄门亦为五脏使 整体观
下载PDF
《黄帝内经》“痞”“满”“胀”系术语考辨与语义挖掘
11
作者 郭力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61-565,共5页
《黄帝内经》以前的文献否(痞)、满、胀多并用互释,直至《黄帝内经》将痞、满与胀分论。文章以《黄帝内经》420例相关术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驱动与认知语义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术语框架构建的角度探求其异同,深度挖掘语义内涵... 《黄帝内经》以前的文献否(痞)、满、胀多并用互释,直至《黄帝内经》将痞、满与胀分论。文章以《黄帝内经》420例相关术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驱动与认知语义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术语框架构建的角度探求其异同,深度挖掘语义内涵和认知理据。研究认为,《黄帝内经》时代“痞”“满”“胀”术语体系已完整构建,“壅实郁结之证”是该术语体系的核心义。“痞”在胃脘,“满”在心下、胸胁及五脏,“胀”在五脏、六腑、皮肤、经脉。水令“满”,有生理和病理两种意义。气令“痞”“胀”,仅有病理意义。“痞”“满”“胀”术语在认知上主要显示出认知视点差异和容器隐喻整体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术语
下载PDF
《黄帝内经》论妇科及其意义
12
作者 张登本 陈震霖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黄帝内经》是一部以生命科学知识为主体的古代百科全书,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的理论源头。其中传载的中医妇科相关理论和临床内容,诸如对女子生理机能周期的认识,五脏及奇经中冲、任、督、带脉与女子生理、病理的关系,以及孕脉的辨识... 《黄帝内经》是一部以生命科学知识为主体的古代百科全书,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的理论源头。其中传载的中医妇科相关理论和临床内容,诸如对女子生理机能周期的认识,五脏及奇经中冲、任、督、带脉与女子生理、病理的关系,以及孕脉的辨识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经文对发生于女子的肠覃、石瘕、血枯、胎病、产后发热等病症也有研究,其内容对后世妇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女性生理 女性病理 妇科学
下载PDF
先秦墨家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影响及其意义
13
作者 张登本 陈震霖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先秦墨家在其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丧、非乐等主张中的“民本”思想,认识论中的“三表法”,做事必须有“规矩准绳”(标准和法度),以及创新思维模式“五行毋常胜”等,对《黄帝内经》的理论建构均产生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墨家思想 黄帝内经 理论建构
下载PDF
《黄帝内经》海外传播研究述评
14
作者 李磊 史海苗 谭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04-608,共5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在中外医学交流的历史上,《黄帝内经》的传播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早期在日本、朝鲜的传播到近代以来中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形成了多...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在中外医学交流的历史上,《黄帝内经》的传播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早期在日本、朝鲜的传播到近代以来中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形成了多个译本、多种途径。随着“一带一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的提出,加之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世界各地的人们希望更多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中医药海外传播研究迎来新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海外传播 述评
下载PDF
《黄帝内经》卫气理论现代解读及临床应用探讨
15
作者 陈吉全 陈瑞祺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中医卫气理论创立于《黄帝内经》,书中除论及卫气的物质基础、功能性质、周流路线等基本问题外,还指出了卫气失常的病机与治疗原则。文中从现代中、西医学视角,对《黄帝内经》卫气理论进行解读和总结,认为卫气病之病机为卫气失常,其治... 中医卫气理论创立于《黄帝内经》,书中除论及卫气的物质基础、功能性质、周流路线等基本问题外,还指出了卫气失常的病机与治疗原则。文中从现代中、西医学视角,对《黄帝内经》卫气理论进行解读和总结,认为卫气病之病机为卫气失常,其治疗原则为通补卫气,即虚者以补益卫气为主,实者以通畅卫气气机为主。卫气病为百病母,卫气理论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应用。文中以外感热病为例,认为其病机属卫气虚滞、感受邪毒,其治当以通补卫气、祛邪解毒为法;卫气理论不但可以指导外感热病治疗,对疮疖痈疽类外科疾病、部分炎症性内伤杂病的治疗亦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病机分析、治则治法可以借鉴外感热病的分析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卫气理论 现代解读 临床应用 方药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对《黄帝内经》脉诊命题的继承创新
16
作者 齐向华 王元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分析系统,依据脉象要素与机体状态的映射关系,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脉象系统包括体质、病因、病机、西医疾病等,各个脉象系统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反映疾病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责任因素及内在动力学,即中医临床脉诊的“心智模型”。在脉象系统的指导下,能够灵活、准确地制定临床治疗原则,形成内在逻辑严密的临床综合治疗服务包,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脉象系统 中医临床心智模型 脉象信息系统 脉象分析系统 疾病网络 黄帝内经 脉象要素
下载PDF
反合论下《黄帝内经》中象数概念词的英译研究
17
作者 黄跃进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8-94,共7页
象数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模式之一,《黄帝内经》中,许多象数概念词存在有反合性质,体现了中医阴阳和合的辩证关系。以反合论为切入点,分析《黄帝内经》中象数语言的反合表征,提出反合论下象数词的正反合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医象数概念... 象数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模式之一,《黄帝内经》中,许多象数概念词存在有反合性质,体现了中医阴阳和合的辩证关系。以反合论为切入点,分析《黄帝内经》中象数语言的反合表征,提出反合论下象数词的正反合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医象数概念词的英译提供一种新研究思路,也为反合论在中国典籍翻译研究方面拓展了实际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象数思维模式 反合性质 英译策略
下载PDF
先秦农家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作用及其意义
18
作者 张登本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先秦农家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术流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其学术思想与《黄帝内经》缔造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同根、同源、同宗,而且农家学术的某些内容作为中医药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先秦农家“水崇拜”... 先秦农家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术流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其学术思想与《黄帝内经》缔造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同根、同源、同宗,而且农家学术的某些内容作为中医药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先秦农家“水崇拜”“土崇拜”、重视历法知识指导农耕活动以及农耕生产生活经验(如疏浚水道、对农作物的深刻认识)等方面内容,都成为中医理论产生的文化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农家 黄帝内经 理论建构
下载PDF
《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认识
19
作者 怀智勇 怀智馨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863-866,共4页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论述人体体质的医学著作,但都散在于各个篇章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中医学者们对中医体质辨识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并编写了《中医体质学》教材进入到中医药高等教...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论述人体体质的医学著作,但都散在于各个篇章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中医学者们对中医体质辨识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并编写了《中医体质学》教材进入到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此文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的重新探究,对其中有关“体质”的记述部分,做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归纳,为体质辨识更好地在临床应用和科研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体质学说 天人相应
下载PDF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研究——以《黄帝内经》海外课堂为例
20
作者 王丽慧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存在课程覆盖面有限、语言障碍、师资明显不足等困境。通过考察法国汉学家伊丽莎白(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中文名罗姹)在美国科罗拉中医教学时的《黄帝...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存在课程覆盖面有限、语言障碍、师资明显不足等困境。通过考察法国汉学家伊丽莎白(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中文名罗姹)在美国科罗拉中医教学时的《黄帝内经》课堂,发现其以“汉字立论”的跨国际授课方式对中医经典的海外传播与教授具有借鉴意义。未来,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持积极的开放态度,并与更多海外汉学家建立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海外教学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