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分析
1
作者 张金玲 廖宇洁 +5 位作者 于晓彦 杨琪 康佳青 陆佳雯 陈晨 朱皓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3-886,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跟踪观察171例儿童青少年,根据受试者入组时年龄分为小学低年级组(6~8岁)、小学高年级组(9~11岁)、初中组(12~14岁),...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跟踪观察171例儿童青少年,根据受试者入组时年龄分为小学低年级组(6~8岁)、小学高年级组(9~11岁)、初中组(12~14岁),均进行屈光相关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SFCT),完成半年两次(初查及半年后复查)的数据收集,比较各组间受试者眼球参数和半年前后各眼球参数的变化。结果各年龄组受试者间眼轴长度、SFC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眼轴长度逐渐延长,SFCT逐渐增厚;而眼压、角膜曲率与年龄增长均无关(均为P>0.05)。无论初查还是半年后复查,各年龄组不同屈光状态受试者眼压、角膜曲率及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年龄组近视受试者较非近视受试者眼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半年后复查,小学低年级组及小学高年级组非近视受试者SFCT均明显增厚(P<0.001、P=0.003),而各年龄组近视者SFCT与半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试者初查和半年后复查,眼轴长度与SFCT均呈正相关(r=0.354、0.228,P<0.05)。结论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近视会影响SFCT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屈光状态 近视
下载PDF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与视功能关系
2
作者 周文娟 谭经果 +3 位作者 李俊 曾艳 刘艳琼 周莅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视功能情况分为视功能未减退组(28例)和视功能减退组(26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 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视功能情况分为视功能未减退组(28例)和视功能减退组(26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差值对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预测价值。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采用自举重采样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与术前比较,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增加,术后1周BCVA降低(均P<0.05)。年龄>60岁、手术前后眼压差值、前房出血、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差值、术后前房明显炎症反应是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差值预测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P<0.05)。内部验证前和验证后的参数非常接近,表明预测模型稳定。结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增加,是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术后视功能减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视功能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青少年儿童近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娜 武艳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9期2344-2346,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4例近视患儿(125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等效球镜(SE)将其分为轻度近视组(42眼)、中度近视组(41眼)及高... 目的: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4例近视患儿(125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等效球镜(SE)将其分为轻度近视组(42眼)、中度近视组(41眼)及高度近视组(42眼)。比较3组患儿临床数据资料,并分析影响近视的危险因素以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儿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收缩压数据及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占比呈升高趋势,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大血管层厚度、小血管层厚度、舒张压数据呈下降趋势,近距离用眼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延长,户外活动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385、1 889.525、36.783、92.289、99.265、826.277、5.540、61.330、463.133,χ^(2)=21.065;P<0.001)。使用电子设备、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的危险因素(OR=4.778、13.888、7.228),户外活动是保护因素(OR=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儿童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是保护因素,可对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儿实施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其近视发生风险。另外,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影响脉络膜厚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可对脉络膜厚度起到恢复作用,更有利于患儿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青少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洋涛 刘泉 +4 位作者 杜嗣河 秦嘉敏 刘杏 王丹阳 刘曼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550,共5页
背景 脉络膜厚度与屈光不正有一定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屈光不正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屈光度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2年6-8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 背景 脉络膜厚度与屈光不正有一定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屈光不正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屈光度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2年6-8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患者40例,按年龄分为6 ~13岁组和14 ~21岁组.巩膜在13岁基本发育完全,巩膜的发育对脉络膜厚度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分2组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常规用EDTRS视力表进行视力测量、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检眼镜检查后,快速扩瞳,再进行主观验光、客观验光.应用EDI SD-OCT测量SFCT,在EDI模式下于眼底后极部进行图像采集.应用Lenstar 900型眼轴测量仪进行眼轴长度测量.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对不同性质屈光状态下SFCT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法分析SFCT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 所有患者的SFCT均值为(307.82±88.47) μm,近视眼平均SFCT为(270.60±70.57) μm,明显低于远视眼的(376.95±76.59) μm,近视眼与远视眼间SF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0,P=0.000).在6~13岁组,SFCT与屈光度间的回归系数为18.60,回归方程为Y=18.60X +310.79(r=0.345,F=21.110,P=0.000);SFCT与眼轴长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31.76,回归方程Y=-31.76X+1 039.97(r=0.262,F =17.320,P=0.000).14 ~21岁组,SFCT与屈光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23.38,回归方程Y=23.38X+353.17(r=0.430,F=27.210,P=0.000);SFCT与眼轴长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35.82,回归方程为Y=-35.82X+1 132.75(r=0.237,F=15.650,P=0.000).结论 SFCT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屈光度越偏向正值,SFCT值越大;而屈光度向负值增加-1D,SFCT则减少约20 μm.眼轴越长,SFCT值越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生物测量 黄斑中心凹下脉膜厚度 屈光不正 近视 远视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媛 张金嵩 李秀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与其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均相匹配的高度近视未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与其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均相匹配的高度近视未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高度近视患者72例(72眼),分为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36例(36眼)和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36例(36眼),2组患者均行眼轴长度、屈光度、眼底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高度近视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102.38±39.05)μm,高度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61.72±22.28)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5)。两组内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结论高度近视的发展可能与脉络膜的血流灌注状态有关,脉络膜血流灌注减少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薄可能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方面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下载PDF
DR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年龄及病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翔 邓颖 +2 位作者 李新宇 廖林丽 彭清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73-1777,共5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测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观察SFCT的变化,探讨SFCT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5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测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观察SFCT的变化,探讨SFCT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5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患者眼底情况进行分组,NDR组72例,DR组80例,收集同时期的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后续根据DR临床分期,其中DR组分为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和PDR。参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分段分为18~44岁(青年组)、45~59岁(中年组)、60~75岁(老年组)三个年龄段。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SFCT。结果:T2DM组、对照组不同性别SFCT比较无差异(P>0.05)。T2DM组、NDR组SFCT与年龄、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0.05);对照组的SFCT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老年组SFCT较中年组、青年组薄(P<0.05),青、中年组SFCT比较无差异(P>0.05)。T2DM组SFCT较对照组薄(P<0.001),NDR组、DR组SFCT较对照组薄(P<0.001);DR各级的SF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年龄是影响SFCT的相关因素,糖尿病患者SFCT较正常人变薄,随着DR病变严重程度增加SFCT会有所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动力学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青蔚 张风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79-183,共5页
光动力学疗法 (PDT)是由治疗肿瘤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近年来 ,应用于眼科领域治疗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介绍了PDT的作用机制 ,PDT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以及应用PD... 光动力学疗法 (PDT)是由治疗肿瘤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近年来 ,应用于眼科领域治疗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介绍了PDT的作用机制 ,PDT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以及应用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学治疗 病理组织学 治疗机制 适应证
下载PDF
高度近视脉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
8
作者 朱媛 杜善双 +1 位作者 田冰玉 田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1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收集我院眼科2015月1月至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56例,共62眼,按是否发生脉络新生血管,分为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n=28例,32眼)和未发...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收集我院眼科2015月1月至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56例,共62眼,按是否发生脉络新生血管,分为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n=28例,32眼)和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n=28例,30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底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SFCT水平低于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P<0.05);两组内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40、-0.738,P<0.05)。结论高度近视的发展可能性与脉络膜血管灌注减少有关,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丹 赵军 +3 位作者 张娟美 田春柳 季亚男 张琳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50-2152,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比较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与健康者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12/2019-05在我院确诊的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GO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各3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比较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与健康者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12/2019-05在我院确诊的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GO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各31例62眼(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球突出度、EDI-OCT等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LCV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血管层厚度(MCVT)的差异。结果:两组受检者等效球镜度数、BCVA、眼轴均无明显差异,但GO组受检者眼压(17.22±2.67mmHg)、眼球突出度(15.44±0.92mm)、SFCT(315.79±14.99μm)、LCVT(234.66±14.90μ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35±1.54mmHg、12.90±1.00mm、239.00±12.67μm、159.16±13.30μm)(均P<0.05),而两组受检者MCVT无差异(81.13±7.46μm vs 80.13±7.63μm,P>0.05)。结论: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SFCT、LCVT增厚,MCVT无明显变化,提示应用EDI-OCT测量SFCT和LCVT对于评估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血管层厚度 EDI-OCT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常规全视网膜光凝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立宇 姜茂华 +2 位作者 杨芳 吴昌凡 张鹏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在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RP)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在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RP)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搜集行PRP术后不同时间段DR患者SFCT的相关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合并的加权平均差(WMD)和95%置信区间(CI)作为统计量,各文献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Q和I^(2)检验,如P<0.05或I^(2)>50%则认为异质性较大,采用敏感性分析剔除发表偏倚差异较大的研究或存在高偏倚风险的研究,而后检测合并结果的稳定性,如剔除后异质性仍不显著降低,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各数据库最初获得文献141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将11篇文献共计401眼纳入研究。考虑到纳入文献样本量较少,无论I^(2)如何,均首选随机效应模型。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PRP术后1周,合并的WMD显示SFCT较基线时显著增加(WMD=-18.012,95%CI为31.905~4.118,P=0.011);PRP术后1个月,合并的WMD显示SFCT与基线无显著差异(WMD=10.818,95%CI为-0.993~22.630,P=0.073),PRP术后3个月和6个月,合并的WMD均显示SFCT较基线时显著下降(WMD=15.973,95%CI为5.610~26.336,P=0.003;WMD=18.249,95%CI为0.560~35.939,P=0.043)。结论DR患者行PRP术后,SFCT在早期会增高,并会随着时间推移降低,到术后3个月时会显著降低至基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全视网膜光凝 荟萃分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婷 臧影 +2 位作者 宋展 刘晓燕 武海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4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50例(86只患眼)DME患者作为DME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50例(86只患眼)DME患者作为DME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其中DME组采用IVC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及DME组患者IVC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分析DME组患者IVC治疗后6个月SFCT与BCVA(logMAR)、CMT、IVC注射次数的相关性。结果DME组的BCVA(logMAR)、CMT及睫状后动脉的RI显著高于正常组,SFCT及睫状后动脉的PSV、EDV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组患者IVC治疗后6个月的BCVA(logMAR)、SFCT、CMT及睫状后动脉的PSV、ED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睫状后动脉的RI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组患者IVC治疗后6个月的SFCT与IVC注射次数有相关性(r=-0.396,P<0.05),而与BCVA(logMAR)及CMT均无显著相关性(r=0.073、0.191,P>0.05)。结论IVC治疗DME患者可以降低SFCT,改善睫状后动脉血流灌注,且IVC治疗后的SFCT与IVC注射次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血流动力学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远期视力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鸿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1-672,共2页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发生的脱离,根据病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RRD最为多见,其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解剖复...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发生的脱离,根据病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RRD最为多见,其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解剖复位率可达90%以上。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RRD患者术后即使达到了裂孔闭合及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力却无明显改善。目前普遍认为,影响RRD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累及黄斑区的RRD引起黄斑部结构的改变,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对视力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中心凹下 脉络膜厚度 远期视力 患者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相关性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舒娜 姜波 史春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单...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单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后的短期反应。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1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ME的初治患者,根据发病类型分为CRVO组(16例16眼)和BRVO组(15例15眼)。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别在康柏西普注射前和注射后2周测量两组SFCT并比较。结果CRVO组注射前患眼的SFCT为(319.73±19.28)μm,较对侧健眼(255.13±16.15)μm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注射后2周患眼的SFCT迅速降为(283.33±21.61)μm,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VO组注射前患眼SFCT为(310.31±19.41)μm,较对侧健眼(255.31±21.69)μm明显增厚;注射后2周患眼的SFCT迅速下降为(266.56±16.30)μm,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康柏西普注射前后CRVO组患眼和BRVO组患眼之间的SFCT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结论CRVO和BRVO继发ME患眼的SFCT均明显比对侧健眼增厚,并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后短时间内明显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素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廖林丽 李翔 +1 位作者 邓颖 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981-985,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医证素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现场问卷的方式,统一、规范收集CKD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中医四诊资料和光...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医证素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现场问卷的方式,统一、规范收集CKD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中医四诊资料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图片,运用“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规范提取证素,利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CKD患者中医证素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湿”与SFCT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素与SFCT均显示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SFCT对病性证素“湿”较为敏感,SFCT的大小对病性证素“湿”的判定有一定的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证素 眼底图像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增强深度扫描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长期观察(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Leyla S Atmaca Figen Batioglu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861-863,共3页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长期疗效。方法:AMD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14例14眼。平均年龄67.1岁。记录详尽的眼科检查结果,拍摄彩色眼底相,并行...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长期疗效。方法:AMD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14例14眼。平均年龄67.1岁。记录详尽的眼科检查结果,拍摄彩色眼底相,并行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在初诊及随后的复诊中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TTT的治疗参数为:时间1min,光斑大小2 ~3mm,激光能量650 ~800mW。随诊时间5 ~64mo,平均28.6mo。结果:在14眼中,典型性CNV有10眼,典型为主性有2眼,1眼为少量典型性,1型隐匿性CNV有1眼。共4例患者出现治疗后出血,均在短期内吸收。有1眼在治疗后立刻出现了黄斑无灌注区。多数患眼在随诊中可见渗出逐渐减少。在平均28.6mo的随诊中,14只患眼,有5眼视力提高,8眼保持稳定,1眼视力下降。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在AMD患者中能封闭黄斑中心凹下的CNV,促进网膜下积液的迅速吸收,从而稳定患者的视力。它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典型和典型为主性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琳琳 赵军 +3 位作者 张娟美 季亚男 张丹 田春柳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分析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从而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的脉络膜结构变化机制。方法选择2016至2019年在我院行...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分析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从而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的脉络膜结构变化机制。方法选择2016至2019年在我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且术后BCVA<0.8的患儿40例(58只眼)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正常同龄儿童,按末次随访年龄分为3组:3~6岁14例(20只眼)、7~10岁13例(19只眼)、11~18岁13例(19只眼)。记录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BCVA、AL、SFC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岁患儿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SF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0岁、11~18岁患儿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SFC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患儿术后SFCT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SFCT与BCVA呈正相关(P<0.05),与AL呈负相关(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的SFCT较正常儿童增厚,与BCVA、A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 形觉剥夺性弱视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眼轴长度
下载PDF
有无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治疗效果比较
17
作者 黄志坚 陈晓 +1 位作者 洪玲 曾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有无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手术前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41例41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分为2组,组1为有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者8例8眼,组2为没有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者33例33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经... 目的对比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有无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手术前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41例41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分为2组,组1为有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者8例8眼,组2为没有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者33例33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情况,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组1、组2 BCVA分别为(0.65±0.24)logMAR、(0.54±0.26)logMAR,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两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组1、组2 CMT分别为(288.38±64.64)μm、(299.85±37.19)μm,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两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CM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见黄斑前膜复发。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可稳定提高患者的BCVA,促进黄斑结构的恢复,有无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对术后BCVA、CMT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玻璃体切割 黄斑中心凹下沉积物
下载PDF
在黄斑光凝研究中评估氩绿激光和氪红激光对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
18
作者 才瑜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1995年第1期16-23,共8页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 脉络膜新生血管 激光疗法 光凝术
下载PDF
右眼脉络膜骨瘤合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一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林英 戴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3-655,共3页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极少数病例因伴发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而导致视力急剧下降,临床治疗困难。我院收治1例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眼脉络膜骨瘤 良性肿瘤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Coats病伴黄斑中心凹下结节一例
20
作者 陈芝清 姚克 方肖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9-950,共2页
Coats病是一种以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异常扩张为特征,常伴有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脂质渗出,甚至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该病好发于婴幼儿或青少年男性,多单眼发病。对Coats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时,常可见明显... Coats病是一种以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异常扩张为特征,常伴有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脂质渗出,甚至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该病好发于婴幼儿或青少年男性,多单眼发病。对Coats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时,常可见明显的视网膜内黄白色渗出;而对患者进行确诊时,则需要在眼底检查或FFA检查时,发现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及散在的粟粒状动脉瘤作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S病 黄斑中心凹下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毛细血管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结节 眼底检查 视网膜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