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对BRVO患者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的预测作用评价
1
作者 杨婷婷 赵玥 +1 位作者 沈亚明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6-2051,共6页
目的:研究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围绕黄斑无血管区(FAZ)区域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探讨并评估该参数对眼内注药次数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 目的:研究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围绕黄斑无血管区(FAZ)区域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探讨并评估该参数对眼内注药次数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3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诊断为非缺血型BRVO合并ME并接受了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IVC)的患者50例50眼,采用3+PRN治疗方案。将眼内注药治疗≤5次的患眼列为B组(25例25眼);眼内注药治疗>5次的患眼列为C组(25例25眼),另外随机选取对侧眼作为对照组A组(25例25眼)。采用OCTA对所有患眼行黄斑区3mm×3mm范围模式扫描采集视网膜血流图像,获取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CMT)及FD-300值。比较各组基线时及第3针注射后1、3、6、12mo时的CMT、BCVA(LogMAR)、FD-300。结果:B组和C组受试者治疗后1、3、6、12mo时的患眼BCVA(LogMAR)较基线均明显改善(均P<0.05);CMT较基线均明显降低(均P<0.05);FD-300较基线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CVA(LogMAR)变化量与基线FD-300、CMT呈显著正相关(B组:r=0.77、0.70,均P<0.01;C组:r=0.89、0.78,均P<0.01)。眼内注药次数与基线FD-300呈显著负相关(B组:r=-0.63,P<0.01;C组:r=-0.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FD-300参数是影响眼内注药次数的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BRVO合并ME患者能有效减轻患眼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降低FD-300。基线BCVA越差以及基线FD-300越低的患眼可能需要更多的注射次数。使用OCTA观察黄斑区FD-300,可在治疗前更好地预测非缺血型BRVO合并ME患者的最终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 FD-300 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下载PDF
雷珠单抗两种给药策略对糖尿病黄斑水肿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
2
作者 冀鹏飞 高延庆 +1 位作者 任雁鹏 刘晓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不同给药策略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0例39...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不同给药策略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0例39眼)和强化组(30例42眼),所有患者均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常规组患者予以3+按需治疗(PRN)给药方案,强化组予以5+PRN给药方案,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PRN治疗期间患眼注射次数、补救性光凝次数,以及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基线提高字母数、黄斑中心凹厚度(FT)和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神经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PRN治疗期间患眼注射次数、补救性光凝次数分别为(2.40±0.80)次、(1.12±0.30)次,明显少于常规组的(4.10±1.00)次、(1.97±0.6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患眼BCVA较基线提高字母数分别为(5.06±0.82)个、(7.83±1.21)个、(10.20±3.14)个,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30±0.77)个、(5.64±1.30)个、(8.96±2.5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患眼BCVA提高>10个字母患眼占66.67%,明显多于常规组的4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治疗9个月、12个月后患眼FT分别为(276.25±83.40)μm、(242.34±77.59)μm,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5.86±56.04)μm、(296.27±53.0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神经纤维长度、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珠单抗3+PRN、5+PRN给药方案可安全治疗DME,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影响,而在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给药次数、药物经济性方面,5+PRN给药方案作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视觉功能 中心视网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神经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唐强 杨竹梅 +1 位作者 刘欢 赵雪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单纯HM患者(108只眼)与108名体检健康者(108只眼)分别设为B组与C组。3组受检者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OCTA)检查,扫描范围为受检眼黄斑区3 mm×3 mm。比较3组受检者黄斑区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并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D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1)3组受检者全层视网膜厚度比较:A组、B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C组;A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下半侧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mGCC厚度比较:A组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黄斑区S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SCP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B、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黄斑区D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C组,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A组黄斑区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相关性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呈正相关(P<0.05)。A组患眼黄斑区下半侧区域D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HM合并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各个区域mGCC厚度、S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单纯HM患者患眼,变化最为明显的为黄斑区下半侧区域SCP血流密度、mGCC厚度,且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盘脉络膜空腔 黄斑 视网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双眼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造影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红 汪周陵 王志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42-244,共3页
关键词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扩张症 黄斑中心 视网膜 特发性 双眼 特殊类型 原因不明 临床报道 显示系统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微血管研究
5
作者 沈亚明 赵玥 +1 位作者 杨婷婷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确诊为CRAO-PAMM组患者27例27眼,不伴PAMM的CRAO组患者29例29眼。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确诊为CRAO-PAMM组患者27例27眼,不伴PAMM的CRAO组患者29例29眼。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3例33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血流和厚度参数,分析CRAO-PAM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拱环周围300μm范围内全层血流密度(FD-300)与病灶区面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受检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的总体、旁中心凹血流密度、视网膜中心凹厚度、FAZ面积、周长、AI、FD-300均有差异(均P<0.05)。在CRAO-PAMM组中,病灶区面积与DCP总体血流密度、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569,P=0.002;r=-0.543,P=0.004),与视网膜旁中心凹厚度呈正相关(r=0.606,P=0.001);BCVA(LogMAR)与DCP中心凹和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433,P=0.024;r=-0.515,P=0.006),与FAZ面积、周长和病灶区面积呈正相关(r=0.484,P=0.011;r=0.531,P=0.004;r=0.417,P=0.030)。结论:伴发PAMM的CRA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更低、黄斑区水肿程度更重且视力更差,患者BCVA可能受到病灶区面积和FAZ面积共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斑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黄斑血流 中心无血管区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6
作者 冯超 陈长征 +1 位作者 杨安怀 周芸芸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9-820,共2页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症 黄斑中心 单抗治疗 眼科疾病 病因不明 治疗方法 注射治疗 玻璃体腔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对假性近视患者黄斑处脉络膜厚度及微血流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月梅 沈建瑞 +1 位作者 张云霞 赵志斌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51-557,共7页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黄斑处脉络膜厚度及微血流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疗法在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治疗方面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 21.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51例(102只眼)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黄斑处脉络膜厚度及微血流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疗法在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治疗方面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 21.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51例(102只眼)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27例(54只眼),单纯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治疗;治疗组患者24例(48只眼),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雾化、中药眼贴和耳穴埋籽等中医综合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电脑验光屈光度数、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并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1)治疗组1例因中药雾化过敏导致脱落,最终纳入23例(46只眼)。2)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视力较对照组有一定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对照组有一定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可以增加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短期观察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假性近视 中医综合疗法 黄斑中心下脉络膜厚度 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观察及中医证型研究
8
作者 张梅珍 刘求红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8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变化,及不同中医证型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98例(192眼)设为糖尿病组,并根据VOLK镜+90D裂隙灯前置镜眼底检查结果分为2个亚组,即... 目的:探讨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变化,及不同中医证型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98例(192眼)设为糖尿病组,并根据VOLK镜+90D裂隙灯前置镜眼底检查结果分为2个亚组,即有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且处于非增殖期者设为糖尿病非增殖组(NPDR组) 46例(91眼),无视网膜病变者设为糖尿病0期组52例(101眼);另选取正常健康人44例(84眼)设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受试者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检查,获得视网膜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FAZ面积值。比较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面积,同时对糖尿病患者不同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医证型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的黄斑血流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病程≥10年者血流密度低于病程<5年者(P<0.05);病程5~10年者血流密度与病程<5年、病程≥10年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糖尿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糖化血红蛋白>9%患者黄斑血流密度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7%~9%者(P<0.05),FAZ面积大于<7%、7%~9%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7%~9%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低于糖化血红蛋白<7%者(P<0.05),FAZ面积大于糖化血红蛋白<7%者。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低于痰湿内蕴证及阴虚内热证(P<0.05);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FAZ面积均大于痰湿内蕴证、阴虚内热证(P<0.05),阴阳两虚证FAZ面积大于气阴两虚证(P<0.05)。空腹血糖水平与黄斑血流密度、FAZ面积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餐后2 h血糖水平与黄斑血流密度存在负相关(P<0.05),与FAZ面积存在正相关(P<0.05)。糖尿病NPDR组、糖尿病0期组、对照组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糖尿病NPDR组、0期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NPDR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值低于糖尿病0期组(P<0.05);糖尿病NPDR组FAZ面积大于糖尿病0期组及对照组(P<0.05),糖尿病0期组FAZ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在其中心视力未受影响时,无论其眼底有无视网膜病变改变,其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面积都已出现有意义的改变,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面积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 黄斑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无血管区面积 中医证型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9
作者 李亚 张铭连 +1 位作者 孟兢晶 庞午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患者男性,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于2014年5月29日来我院就诊。高血压病史2年,否认其他全身病,无放射线接触史和特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不提高),左眼1.0。Goldmann眼压,右眼14 mm Hg(1 ... 患者男性,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于2014年5月29日来我院就诊。高血压病史2年,否认其他全身病,无放射线接触史和特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不提高),左眼1.0。Goldmann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3 mm Hg。双眼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均透明。左眼眼底未见异常。右眼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右眼黄斑区拱环外毛细血管扩张,中心凹中央出现3~4个瘤样高荧光点;黄斑区颞下方见一荧光遮蔽斑光(图2)。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右眼脉络膜黄斑区周围环绕圆形弱红外荧光(图3)。右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区局部神经上皮层隆起,层间可见一个大泡性液性暗腔,呈囊样水肿表现(图4)。就诊时患者同时伴有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小便黄少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诊断: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IPT)。中医诊断为右眼视瞻昏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早期治宜健脾除湿,化瘀止血,给予利湿颗粒(自制中成药,组成:猪苓、茯苓、女贞子、白术、泽泻、茺蔚子、薏苡仁、车前子、桂枝、陈皮)10 g,加用三七粉1.5 g每日3次冲服,甲钴胺片0.5 mg、维生素B1片20 mg、维生素C片0.2 g,每日3次口服。15 d后第一次复诊,右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出血明显减轻。中期治宜疏肝清热,健脾渗湿,改予利湿颗粒加黄芩10 g、龙胆6 g、泽兰10 g (均为颗粒剂,下同),每日3次冲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 g,每日3次口服。2个月后第二次复诊,右眼视力提高至0.6,视网膜出血消失,黄白色渗出较前吸收,OCT 显示黄斑区仍存在囊样水肿(图5,图6)。1个月后第三次复诊,右眼视力提高至0.8,眼底改变同前,行右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曲线图示:黄斑中心b波峰值轻度下降;3D图示:黄斑(旁中心固视)中心反应密度轻度下降;环图示:第1~3环峰值轻度下降,第4~5环峰值大致正常(图7)。晚期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予陈皮6g、清半夏9g、浙贝母10g、茯苓10 g、川楝子10 g、甘草3 g,每日3次冲服。15 d后第四次复诊,视力0.8,眼底改变同前,继续应用中药颗粒治疗。2015-06-25复诊时,查右眼视力已恢复至1.0,视网膜出血消失,黄白色渗出吸收,黄斑区仍有轻度囊样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毛细血管扩张症 病例报道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若璇 冉振龙 +1 位作者 张月玲 顾朝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36例DME患者,在接受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黄斑区浅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变化。结果DME患者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前BCVA为0.26±0.02,3次注射治疗后BCVA分别为0.42±0.04、0.51±0.04及0.54±0.04,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CRT为(472.42±9.68)μm,3次注射治疗后CRT分别为(339.33±6.73)μm、(320.89±7.60)μm、(300.14±5.60)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CVA及CR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患者治疗前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44.27±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44.28±0.04)%、(44.32±0.04)%、(44.32±0.04)%;治疗前的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52.96±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52.94±0.04)%、(52.87±0.04)%、(52.87±0.04)%;治疗前浅层FAZ面积为(0.56±0.08)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56±0.08)mm2、(0.56±0.08)mm2及(0.56±0.08)mm2;治疗前深层FAZ面积为(0.75±0.10)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75±0.09)mm2、(0.75±0.09)mm2及(0.75±0.09)mm2,治疗后患者浅层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和FAZ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DME患者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BCVA,降低其CRT,并对视网膜毛细血管VD及FAZ面积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中心无血管区面积 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中国学龄儿童黄斑色素密度及与屈光状态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文静 张正威 +3 位作者 克里木江 朱剑锋 何鲜桂 柯碧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学龄儿童黄斑色素密度(MPOD)及与屈光状态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市94名6~12岁健康儿童,异色闪烁光度仪法测量MPO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最小中心凹厚度(MFT)和中央中心凹厚度(CFT),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 目的研究中国学龄儿童黄斑色素密度(MPOD)及与屈光状态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市94名6~12岁健康儿童,异色闪烁光度仪法测量MPO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最小中心凹厚度(MFT)和中央中心凹厚度(CFT),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眼压(IOP),扩瞳测量等效球镜(SE),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析不同性别间MPOD的差异,MPOD与年龄、BMI、IOP、SE、MFT和CFT的关系,以及不同屈光状态下MPOD与MFT和CFT的关系。结果受检儿童平均MPOD为0.56±0.25,男性与女性的MP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PD与年龄、BMI、IOP、SE、MFT和CFT无相关性(均P>0.05)。屈光度≤-0.5 D时,MPOD与MFT呈显著负相关(r=-0.66,P=0.028),与CFT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25)。结论中国6~12岁低、中度近视儿童MPOD与MFT呈负相关,与CFT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色素密度 屈光不正 中心厚度 中国儿童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面积及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南飞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2-314,318,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2例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组126例,尿白蛋白<20 mg/L;微量组98例,尿白蛋白20~200 mg...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2例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组126例,尿白蛋白<20 mg/L;微量组98例,尿白蛋白20~200 mg/L;大量组78例,尿白蛋白≥200 mg/L。所有患者均经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水平。黄斑FAZ面积及MVD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OCTA)测量。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黄斑FAZ面积及MVD,并分析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FAZ面积、MV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微量组患者年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大量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微量组(均P<0.05)。微量组患者黄斑FAZ面积高于正常组,浅层视网膜MVD和深层视网膜MVD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大量组患者黄斑FAZ面积高于微量组,浅层视网膜MVD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均低于微量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FAZ面积呈正相关,与浅层视网膜MVD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T2DM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FAZ面积和浅层视网膜MVD密切相关。随着尿白蛋白水平增加,黄斑FAZ面积扩大,浅层视网膜MVD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 2型糖尿病 尿白蛋白 黄斑中心无血管区域面积 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亚 张越 +1 位作者 庞午 张铭连 《眼科学报》 2018年第4期218-225,共8页
患者,男,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眼底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 PD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患者,男,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眼底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 PD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 iography+indolegreenang iography,FFA+ICG A)示:可动态观察到黄斑区毛细血管扩张渗漏及晚期黄斑区的囊样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黄斑区局部神经上皮层隆起,呈囊样水肿表现。诊断:右眼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macular telangiectasia,MacTel)。中医辨证治疗,早期以清热凉血、健脾除湿为主;中期采用疏肝清热、健脾渗湿法;后期以补肾健脾为原则。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正常,视功能明显改善,黄斑区水肿完全消退。随诊观察4年,患者病情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毛细血管扩张症 黄斑 中药治疗
下载PDF
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黄斑水肿(英文)
14
作者 Aaron Trevino Michael R Martinez Avinoam Ophir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31-2235,共5页
目的:使用OCT研究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或囊样黄斑水肿的关系。方法:分析2例与中心凹旁玻璃体牵引膜相关的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或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病历及OCT表现。患有其它玻璃体视网膜... 目的:使用OCT研究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或囊样黄斑水肿的关系。方法:分析2例与中心凹旁玻璃体牵引膜相关的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或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病历及OCT表现。患有其它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能影响分析的,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或者经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的患者除外。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12)的OCT用作正常黄斑厚度的定量标准。结果:患者1例1眼为眼球穿通伤后,另1例患者(1眼)为特发性慢性黄斑,常规治疗无效,经检查发现与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有关。每只眼牵引位置下的视网膜水肿与黄斑中心水肿相连,因而表现为弥漫性黄斑水肿。OCT自动中心6条辐射线程序发现1眼的牵引位置,另1眼的诊断需要借助附加的线条组程序。结论:慢性弥漫性黄斑水肿可能与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相关。为了发现中心凹旁牵引位置,应该使用不同的OCT程序仔细查找。为了比较早期玻璃体切除或药物玻璃体溶解术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大样本队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玻璃体牵引 黄斑水肿 OCT 眼球穿通伤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嘉琦 俞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分析其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医院就诊的同年龄段... 目的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分析其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医院就诊的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49例(49只眼)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线性密度(MSRVLD)、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灌注密度(MSR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及观察组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MD),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SRVL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下方)=4.041,P=0.000;t_(鼻侧)=2.945,P=0.004)。(2)MSRP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下方)=3.291,P=0.001;t_(鼻侧)=2.924,P=0.004)。(3)黄斑中心凹FAZ:观察组黄斑中心凹FAZ面积为(0.21±0.13)mm^(2),对照组为(0.23±0.17)m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观察组MD与MSRVLD、MSRPD呈正相关(r_(MSRVLD)=0.387,r_(MSRPD)=0.402,均P=0.001)。结论NTG患者黄斑区存在血流灌注不足,且与M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视网膜浅层血流灌注 视野平均缺损 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线性密度 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灌注密度 黄斑中心无血管区面积
下载PDF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泉 冯志坚 +3 位作者 杨晓燕 张远平 查旭 张鸿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797-80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132例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65例、腹膜透析组6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132例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65例、腹膜透析组6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B)、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扫描分析6 mm×6 mm黄斑区范围,检查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FD300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周长、非圆度指数(A-circularity index,AI)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透析前两组患者Hb、SAB、Scr、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Hb、SAB均高于透析前(P<0.05),Scr、BUN均低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Hb、SAB透析前后差值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Scr、BUN透析前后差值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②透析前两组患者IL-6、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IL-6、hs-CRP均低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IL-6、hs-CRP差值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③透析前两组患者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及FD300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及FD300血流密度均高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FD300血流密度差值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④透析前,两组患者FAZ面积、FAZ周长、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透析后FAZ面积、FAZ周长、AI较透析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透析后FAZ周长低于透析前(P<0.05),AI高于透析前(P<0.05),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FAZ面积、FAZ周长、AI差值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⑤腹膜透析组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但两组低血压、低血糖、腹膜炎、脑水肿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能降低内视网膜中层、内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但产生的炎症因子较多,导致FAZ形态学改变,AI增大,临床治疗应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透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黄斑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无血管区
下载PDF
基于OCTA检测中高度近视青年黄斑区血流的研究
17
作者 金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1期58-62,共5页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检测中高度近视青年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变化,探讨眼球各项参数与血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8~40岁中高度近视患者及正常人群6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将纳入的眼数分...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检测中高度近视青年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变化,探讨眼球各项参数与血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8~40岁中高度近视患者及正常人群6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将纳入的眼数分为中高度近视组(-9.00 D≤等效球镜度数<-3.00 D)和正常对照组(等效球镜度数≥0 D),各30眼(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眼轴及OCTA检查,收集浅层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SCP FAZ)面积、深层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DCP FAZ)面积、浅层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微血管密度(SCP MVD)、深层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微血管密度(DCP MVD)、脉络膜毛细血管黄斑中心凹微血管密度(CC MVD)以及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眼球参数(眼压、等效球镜度及眼轴、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厚度)、黄斑区OCTA结果 ,分析等效球镜度、眼轴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眼压及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6.03±1.88)D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8±0.73)D,眼轴(26.28±1.38)mm长于正常对照组的(22.91±0.64)mm,脉络膜厚度(182.63±72.27)μm小于正常对照组的(313.47±45.1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近视组SCP MVD(9.73±2.50)、DCP MVD(8.90±1.70)、CC MVD(42.99±6.91)均小于正常对照组(13.34±1.62)、(10.77±2.72)、(48.29±8.26), SCP FAZ面积(0.57±0.47)mm^(2)及DCP FAZ面积(0.89±0.22)mm^(2)均大于正常对照组的(0.36±0.10)、(0.68±0.20)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SCP MVD、DCP MVD、CC MVD与等效球镜度和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性(r=0.769、0.439、0.366和0.928、0.525、0.272, P<0.05),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791、-0.454、-0.336, P<0.05)。SCP FAZ面积、DCP FAZ面积与等效球镜度和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性(r=-0.796、-0.469和-0.816、-0.451, P<0.05),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767、0.401, P<0.05)。结论 随着青年近视度数增加,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减少,无血管区面积增加, OCTA可以为近视进展随访提供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中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黄斑中心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无血管区面积
下载PDF
康柏西普对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瑾 张胜娟 +4 位作者 闫配 赵伟 岳雯 王改欣 左玉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4/06临床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3例,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对比...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4/06临床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3例,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对比治疗前后BCVA以及行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和灌注密度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mo,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提高(P<0.05),CM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中位于中心凹、旁中心凹及总区域的血管长度密度和灌注密度与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在短期内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厚度
下载PDF
雷珠单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颜智鹏 蒋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0,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短期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03/05我院门诊确诊为DME的患者45例52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短期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03/05我院门诊确诊为DME的患者45例52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wk均行OCTA黄斑区视网膜3mm×3mm范围模式扫描,获得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管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管密度、微血管瘤个数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结果:SCP血管密度治疗前后无差异(t=1.635,P=0.10);治疗后DCP血管密度(46.59%±4.91%)较治疗前(42.47%±4.16%)增加(t=1.014,P=0.02)。治疗后SCP微血管瘤个数(2.92±0.42个)较治疗前(3.21±0.31个)变化无差异(t=1.623,P=0.21);治疗后DCP微血管瘤个数(6.10±0.67个)较治疗前(8.21±0.41个)减少(t=1.124,P=0.01)。治疗后FAZ面积较治疗前略扩大,FAZ周长略增加,且非圆度指数稍降低,但三者变化均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ME患眼后短期内深层毛细血管丛血供增加,且微血管瘤数减少,而浅层毛细血管丛血供及微血管瘤数无明显改变;同时,治疗后短期内FAZ形态(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尚无显著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黄斑水肿 血管密度 中心无血管区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江 孙红艳 秦兵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CSC患者14例(14眼),均采用577 nm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视网膜下液(SRF)完全消退情况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CSC患者14例(14眼),均采用577 nm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视网膜下液(SRF)完全消退情况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视网膜下液高度(SRFH)、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长(PERIM)和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结果 治疗后1个月SRF完全消退5例(35.71%),治疗后2个月时完全消退9例(64.29%),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消退12例(85.71%)。治疗前后BCVA分别为0.32±0.15、0.02±0.06,CMT分别为(441.21±111.46)、(231.00±15.44)μm,SRFH分别为(225.79±103.67)、(18.79±56.40)μm,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治疗前后FAZ、PERIM及黄斑区整体、不同分区视网膜血流密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CSC可以促进SRF吸收,降低CMT,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而不影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血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疗法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黄斑中心厚度 视网膜下液高度 黄斑中心视网膜血流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