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面积及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南飞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2-314,318,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2例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组126例,尿白蛋白<20 mg/L;微量组98例,尿白蛋白20~200 mg...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2例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组126例,尿白蛋白<20 mg/L;微量组98例,尿白蛋白20~200 mg/L;大量组78例,尿白蛋白≥200 mg/L。所有患者均经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水平。黄斑FAZ面积及MVD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OCTA)测量。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黄斑FAZ面积及MVD,并分析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FAZ面积、MV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微量组患者年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大量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微量组(均P<0.05)。微量组患者黄斑FAZ面积高于正常组,浅层视网膜MVD和深层视网膜MVD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大量组患者黄斑FAZ面积高于微量组,浅层视网膜MVD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均低于微量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FAZ面积呈正相关,与浅层视网膜MVD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T2DM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黄斑FAZ面积和浅层视网膜MVD密切相关。随着尿白蛋白水平增加,黄斑FAZ面积扩大,浅层视网膜MVD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 2型糖尿病 尿白蛋白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面积 血管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OCTA测量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形态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隋金沅 李昊儒 +2 位作者 白洋 杜蓓 魏瑞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O...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OCTA展现出的巨大价值使其成为眼科及各个领域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在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FAZ的面积及周长已被证实具有临床诊断价值,近年来FAZ的几何形态也展现出一定的临床意义,圆度指数、非圆指数、轴比等描述FAZ几何形态的参数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全方面研究FAZ区域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探索眼部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或可预测疾病的早期变化及精确病理分期,为监测疾病进展及评估患者的视觉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无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圆度指数 高度近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APS-B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及其意义
3
作者 李迪 孟壮志 +2 位作者 刘海英 李建国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6-908,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无视网膜出血等视网膜疾病。使用APS-B图像分析系统计算FAZ面积等指标,比较年轻组与老年组FAZ面积的差异性,分析年龄与FAZ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的FAZ面积均值为(0.32±0.09)mm2,年轻组FAZ平均面积为(0.23±0.07)mm2,老年组的FAZ平均面积为(0.26±0.11)mm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长与黄斑面积之间无相关性(r=0.312,P=0.106),但FAZ面积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运用APS-B数字FFA及图像分析系统得出的FAZ面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黄斑中心无血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抗VEGF治疗对不同类型DME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影响
4
作者 姚盼盼 范亮亮 +1 位作者 张洁 李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 目的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根据黄斑水肿类型分为弥漫增厚型DME(DRT-DME)组30例(36眼)和黄斑囊样水肿型DME(CME-DME)组21例(26眼)。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OCTA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FAZ面积、黄斑中心凹旁300μm范围内的视网膜血流密度(FD)和FAZ非圆度指数(AI),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差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DRT-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均为P<0.05),但FAZ面积、FD和A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CME-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FAZ面积均减小、FD均增加和AI均减小(均为P<0.05)。而DRT-DME组和CME-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之间相比,上述各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Z面积与△AI呈正相关(P<0.05);△FD与△FAZ面积、△AI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CRT与△FAZ面积、△AI均呈正相关,与△FD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抗VEGF治疗对不同影像类型DME患者FAZ结构的影响不同,有助于改善CME-DME患者黄斑区血供,促进FAZ结构的修复,而对DRT-DME患者无明显影响,但随访期内未加重中心凹旁视网膜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A 抗VEGF治疗 弥漫增厚型DME 黄斑囊样水肿型DME 黄斑中心无血管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若璇 冉振龙 +1 位作者 张月玲 顾朝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36例DME患者,在接受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黄斑区浅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变化。结果DME患者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前BCVA为0.26±0.02,3次注射治疗后BCVA分别为0.42±0.04、0.51±0.04及0.54±0.04,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CRT为(472.42±9.68)μm,3次注射治疗后CRT分别为(339.33±6.73)μm、(320.89±7.60)μm、(300.14±5.60)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CVA及CR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患者治疗前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44.27±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44.28±0.04)%、(44.32±0.04)%、(44.32±0.04)%;治疗前的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52.96±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52.94±0.04)%、(52.87±0.04)%、(52.87±0.04)%;治疗前浅层FAZ面积为(0.56±0.08)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56±0.08)mm2、(0.56±0.08)mm2及(0.56±0.08)mm2;治疗前深层FAZ面积为(0.75±0.10)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75±0.09)mm2、(0.75±0.09)mm2及(0.75±0.09)mm2,治疗后患者浅层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和FAZ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DME患者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BCVA,降低其CRT,并对视网膜毛细血管VD及FAZ面积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中心无血管面积 血管密度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瑾 张胜娟 +1 位作者 赵伟 闫配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5 mg/0. 05 ml康柏西普)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治疗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平均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中心无血管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下载PDF
三种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累及黄斑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玉娟 孔祥斌 +3 位作者 周立军 苏鹏 沈沛阳 曹艺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8期21-26,59,共7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三种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治疗累及黄斑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ID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治疗CIDME患者9...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三种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治疗累及黄斑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ID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治疗CIDME患者97例(97眼),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31眼)阿柏西普2.0 mg/0.05 ml、B组(34眼)康柏西普0.5 mg/0.05 ml和C组(32眼)雷珠单抗0.5 mg/0.05 ml,联合561 nm黄波长激光进行次/全/无视网膜激光光凝,采用1+PRN治疗模式,术后每4周复诊一次,于术前及首次注射术后4、12、24和52周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眼前段、广角眼底照相、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等详细检查,术前及术后12周进行FFA检查,比较三种抗VEGF药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CIDME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B、C三组患者使用抗VEGF药物采用1+PRN模式,部分联合561 nm视网膜激光治疗CIDME均能提高BCVA,术前BCVA分别为:(0.72±0.32)、(0.73±0.24)、(0.71±0.27)logMAR,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和52周,BCVA逐渐提高,术后52周时为:(0.49±0.22)、(0.50±0.21)、(0.50±0.23)logMAR,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A)=3.154,t_(B)=4.205,t_(C)=3.349,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和52周,三组患者CMT逐渐下降,术前与术后52周比较,术前三组CMT:(466.64±95.37)、(456.46±100.31)、(475.73±98.27)μm;术后52周,(197.47±45.86)、(196.59±47.33)、(195.36±46.84)μm,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A)=14.162,t_(B)=13.045,t_(C)=14.340,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52周时,三组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4.7±0.6)、(4.7±0.5)、(4.9±0.6)次,三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CIDME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CIDME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三组患者术后52周时疗效相当。1+PRN治疗模式联合部分561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CIDME首年注射约5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及黄斑中心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激光光凝 玻璃体腔内注射
下载PDF
双眼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造影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红 汪周陵 王志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42-244,共3页
关键词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扩张症 黄斑中心 视网膜 特发性 双眼 特殊类型 原因不明 临床报道 显示系统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在眼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筱荣 石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1-406,共6页
随着眼科影像技术的发展,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越来越被深入研究,在许多研究工具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优势尤为突出,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FAZ受黄斑中心凹结构、眼轴长度、年龄、种族、性别及不同... 随着眼科影像技术的发展,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越来越被深入研究,在许多研究工具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优势尤为突出,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FAZ受黄斑中心凹结构、眼轴长度、年龄、种族、性别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影响。FAZ与临床许多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可被称为视网膜血管疾病中黄斑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结果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使得不同仪器测量数据不可替换,今后仍需做进一步研究,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无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鹏 刘燕琼 陈雪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4~69岁,平均(61.15±4.54)岁。病程11~86...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4~69岁,平均(61.15±4.54)岁。病程11~86 d,平均(47.25±3.19)d。所有患者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记录患者眼内炎、眼压高、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显著提高,治疗3个月后BCVA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厚度治疗后显著下降,黄斑水肿情况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Z面积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VO患者来说,抗VEGF治疗可提升视力,改善黄斑水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无血管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微血管研究
11
作者 沈亚明 赵玥 +1 位作者 杨婷婷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确诊为CRAO-PAMM组患者27例27眼,不伴PAMM的CRAO组患者29例29眼。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确诊为CRAO-PAMM组患者27例27眼,不伴PAMM的CRAO组患者29例29眼。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3例33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血流和厚度参数,分析CRAO-PAM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拱环周围300μm范围内全层血流密度(FD-300)与病灶区面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受检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的总体、旁中心凹血流密度、视网膜中心凹厚度、FAZ面积、周长、AI、FD-300均有差异(均P<0.05)。在CRAO-PAMM组中,病灶区面积与DCP总体血流密度、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569,P=0.002;r=-0.543,P=0.004),与视网膜旁中心凹厚度呈正相关(r=0.606,P=0.001);BCVA(LogMAR)与DCP中心凹和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433,P=0.024;r=-0.515,P=0.006),与FAZ面积、周长和病灶区面积呈正相关(r=0.484,P=0.011;r=0.531,P=0.004;r=0.417,P=0.030)。结论:伴发PAMM的CRA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更低、黄斑区水肿程度更重且视力更差,患者BCVA可能受到病灶区面积和FAZ面积共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斑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黄斑区血流 中心无血管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12
作者 冯超 陈长征 +1 位作者 杨安怀 周芸芸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9-820,共2页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症 黄斑中心 单抗治疗 眼科疾病 病因不明 治疗方法 注射治疗 玻璃体腔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微血管统计及临床意义分析
13
作者 张贻转 陈利荣 +2 位作者 高波 周宇 袁铸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黄斑中心凹微血管分布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意义。方法 在我院所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胶片1600例中,随机取出连续的600例,在读片机上选出黄斑区拱环清晰或黄斑无血管区、微血管的显影走向清晰者34例(34只眼)...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黄斑中心凹微血管分布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意义。方法 在我院所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胶片1600例中,随机取出连续的600例,在读片机上选出黄斑区拱环清晰或黄斑无血管区、微血管的显影走向清晰者34例(34只眼)。统计黄斑中心凹微血管、中心凹旁区微小血管。t检验。结果 黄斑中心凹及其水平上、下象限微血管平均支数分别为:6.74±1.48(4~10枝)、2.53±0.79(1~4枝)、4.18±1.11(2~6枝)。下象限微血管、微静脉的支数都显著多于上象限(P<0.01)。中心凹旁区小血管参与中心凹微血管的可能性为55.87%(219/392)。结论 近二分之一的中心凹旁区微小血管参与中心凹微血管的组成。中心凹水平下象限微血管、微静脉显著多于水平上象限(P<0.01),这可能是临床上视网膜颞下静脉塞阻时,预后较视网膜颞上静脉阻塞差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 血管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视网膜 颞上静脉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14
作者 李亚 张铭连 +1 位作者 孟兢晶 庞午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患者男性,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于2014年5月29日来我院就诊。高血压病史2年,否认其他全身病,无放射线接触史和特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不提高),左眼1.0。Goldmann眼压,右眼14 mm Hg(1 ... 患者男性,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于2014年5月29日来我院就诊。高血压病史2年,否认其他全身病,无放射线接触史和特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不提高),左眼1.0。Goldmann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3 mm Hg。双眼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均透明。左眼眼底未见异常。右眼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右眼黄斑区拱环外毛细血管扩张,中心凹中央出现3~4个瘤样高荧光点;黄斑区颞下方见一荧光遮蔽斑光(图2)。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右眼脉络膜黄斑区周围环绕圆形弱红外荧光(图3)。右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区局部神经上皮层隆起,层间可见一个大泡性液性暗腔,呈囊样水肿表现(图4)。就诊时患者同时伴有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小便黄少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诊断: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IPT)。中医诊断为右眼视瞻昏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早期治宜健脾除湿,化瘀止血,给予利湿颗粒(自制中成药,组成:猪苓、茯苓、女贞子、白术、泽泻、茺蔚子、薏苡仁、车前子、桂枝、陈皮)10 g,加用三七粉1.5 g每日3次冲服,甲钴胺片0.5 mg、维生素B1片20 mg、维生素C片0.2 g,每日3次口服。15 d后第一次复诊,右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出血明显减轻。中期治宜疏肝清热,健脾渗湿,改予利湿颗粒加黄芩10 g、龙胆6 g、泽兰10 g (均为颗粒剂,下同),每日3次冲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 g,每日3次口服。2个月后第二次复诊,右眼视力提高至0.6,视网膜出血消失,黄白色渗出较前吸收,OCT 显示黄斑区仍存在囊样水肿(图5,图6)。1个月后第三次复诊,右眼视力提高至0.8,眼底改变同前,行右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曲线图示:黄斑中心b波峰值轻度下降;3D图示:黄斑(旁中心固视)中心反应密度轻度下降;环图示:第1~3环峰值轻度下降,第4~5环峰值大致正常(图7)。晚期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予陈皮6g、清半夏9g、浙贝母10g、茯苓10 g、川楝子10 g、甘草3 g,每日3次冲服。15 d后第四次复诊,视力0.8,眼底改变同前,继续应用中药颗粒治疗。2015-06-25复诊时,查右眼视力已恢复至1.0,视网膜出血消失,黄白色渗出吸收,黄斑区仍有轻度囊样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毛细血管扩张症 病例报道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对BRVO患者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的预测作用评价
15
作者 杨婷婷 赵玥 +1 位作者 沈亚明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6-2051,共6页
目的:研究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围绕黄斑无血管区(FAZ)区域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探讨并评估该参数对眼内注药次数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 目的:研究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围绕黄斑无血管区(FAZ)区域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探讨并评估该参数对眼内注药次数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3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诊断为非缺血型BRVO合并ME并接受了玻璃体腔内康柏西普注射(IVC)的患者50例50眼,采用3+PRN治疗方案。将眼内注药治疗≤5次的患眼列为B组(25例25眼);眼内注药治疗>5次的患眼列为C组(25例25眼),另外随机选取对侧眼作为对照组A组(25例25眼)。采用OCTA对所有患眼行黄斑区3mm×3mm范围模式扫描采集视网膜血流图像,获取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CMT)及FD-300值。比较各组基线时及第3针注射后1、3、6、12mo时的CMT、BCVA(LogMAR)、FD-300。结果:B组和C组受试者治疗后1、3、6、12mo时的患眼BCVA(LogMAR)较基线均明显改善(均P<0.05);CMT较基线均明显降低(均P<0.05);FD-300较基线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CVA(LogMAR)变化量与基线FD-300、CMT呈显著正相关(B组:r=0.77、0.70,均P<0.01;C组:r=0.89、0.78,均P<0.01)。眼内注药次数与基线FD-300呈显著负相关(B组:r=-0.63,P<0.01;C组:r=-0.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FD-300参数是影响眼内注药次数的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BRVO合并ME患者能有效减轻患眼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降低FD-300。基线BCVA越差以及基线FD-300越低的患眼可能需要更多的注射次数。使用OCTA观察黄斑区FD-300,可在治疗前更好地预测非缺血型BRVO合并ME患者的最终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 FD-300 黄斑中心旁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下载PDF
基于OCTA测量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爽 贾志旸 +1 位作者 夏会卡 樊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59-663,共5页
青光眼是复杂的眼科疾病,其不仅损伤视神经,还会对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的脉管系统血流造成影响。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可以反映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血流灌注及黄斑结构的微小改变,可作为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结构变化的生物学... 青光眼是复杂的眼科疾病,其不仅损伤视神经,还会对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的脉管系统血流造成影响。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可以反映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血流灌注及黄斑结构的微小改变,可作为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结构变化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OCTA在临床实践中被当作测量青光眼患者FAZ相关参数的主要工具。本研究即对基于OCTA测量的黄斑FAZ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青光眼 黄斑中心无血管
下载PDF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形态与视网膜光感受器层完整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刁莉莉 史雪辉 +1 位作者 张丛 姚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形态与光感受器层(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完整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DME患者65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行最佳矫正视...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形态与光感受器层(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完整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DME患者65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根据ETDRS标准评估FAZ轮廓及大小,根据FAZ轮廓损伤程度的分级不同分为两组,A组≤2级,B组≥3级,并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定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范围内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及椭圆体带(ellipsoidal zone,EZ)的连续性及缺损长度,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ELM的连续性、EZ的完整性、ELM及EZ的缺损长度、FAZ直径、BCVA有无差异。结果A、B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BCVA、DR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FAZ直径为(785.32±81.09)μm,B组FAZ直径为(928.75±99.93)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LM连续31眼,B组ELM连续34眼,A、B两组ELM缺损长度分别为(119.56±65.09)μm、(126.87±61.23)μm;A组EZ完整30眼,B组EZ完整28眼,A、B两组EZ缺损长度分别为(176.46±79.16)μm、(174.35±96.19)μm,两组ELM连续者占比、EZ完整者占比及ELM、EZ缺损长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M连续者BCVA为(0.37±0.19)logMAR,优于ELM中断者的(0.62±0.16)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完整者BCVA(0.44±0.18)logMAR,优于EZ不完整者BCVA(0.64±0.16)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M和EZ形态是决定DME患者视力的重要因素,与FAZ轮廓完整程度及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无血管 外界膜 椭圆体带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 张越 +1 位作者 庞午 张铭连 《眼科学报》 2018年第4期218-225,共8页
患者,男,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眼底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 PD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患者,男,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眼底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 PD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 iography+indolegreenang iography,FFA+ICG A)示:可动态观察到黄斑区毛细血管扩张渗漏及晚期黄斑区的囊样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黄斑区局部神经上皮层隆起,呈囊样水肿表现。诊断:右眼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macular telangiectasia,MacTel)。中医辨证治疗,早期以清热凉血、健脾除湿为主;中期采用疏肝清热、健脾渗湿法;后期以补肾健脾为原则。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正常,视功能明显改善,黄斑区水肿完全消退。随诊观察4年,患者病情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旁毛细血管扩张症 黄斑 中药治疗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血管一例
19
作者 高彦军 叶存喜 +2 位作者 郭秀瑾 张斌 赵文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4-624,共1页
患者,男.7岁。因双眼视物不清1个月来诊。视力:右眼0.6,近视力1.0,左眼0.5,近视力1.0,双眼各向运动无受限,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跟前节(一),眼底可见一血管通过黄斑中心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 患者,男.7岁。因双眼视物不清1个月来诊。视力:右眼0.6,近视力1.0,左眼0.5,近视力1.0,双眼各向运动无受限,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跟前节(一),眼底可见一血管通过黄斑中心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显示:左眼臂一视网膜充盈时间9.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 血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检查 近视力 视物不清 充盈时间 眼前节
下载PDF
老年性黄斑变性中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手术治疗(眼部观察:第11次SST报道)
20
作者 陈立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49-50,共2页
To present visual acuity (VA) and related findings from patients enrolled in o ne of the Submacular Surgery Trials (SST) evaluating surgical removal versus obs ervation of subfoveal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second... To present visual acuity (VA) and related findings from patients enrolled in o ne of the Submacular Surgery Trials (SST) evaluating surgical removal versus obs ervation of subfoveal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secondary to age related mac ular degeneration (SST Group N Tri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ligible patie nts had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ith subfoveal choroidal neovasculariz ation, some with a classic pattern on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best correct ed VA (BCVA) of 20/100 to 20/800 in one eye (study eye) that had received no tre atment in the macula. Any contiguous blood had to account for < 50%of the total area occupied by the subfoveal lesion (maximum size, 9.0 disc areas [22.9 mm2 ]) . Randomization was stratified by VA and by clinical center. All patients were s cheduled for study examinations at 3, 6, 12, and 24 months after enrollment for assessment of study outcomes. A successful outcome was defined a priori to be ei ther improvement of BCVA or VA no more than 1 line (7 letters) worse than baseli ne at the 24 month examination. Of 454 patients enrolled, 228 study eyes were a ssigned to observation and 226 to surgery. The percentages of eyes that had succ essful outcomes were similar in the 2 arms: 44%assigned to observation and 41% assigned to surgery. Median VA losses from baseline to the 24 month examination were 2.1 lines (10.5 letters) in the observation arm and 2.0 lines (10 letters) in the surgery arm. Median VA declined from 20/100 at baseline to 20/400 at 24 months in both arms. No subgroup of patients was identified in which submacular surgery led to better VA outcomes. In the surgery arm, 55 (39%) of 142 initiall y phakic eyes had cataract surgery by the 24 month examination, compared with 6 (5%) of 133 eyes in the observation arm.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occ urred in 12 surgery eyes (5%) and 1 observation eye. Submacular surgery, as per formed in this clinical trial, did not improve or preserve VA for 24 months in m ore eyes than observation and is not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similar lesio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SST 老年性黄斑变性 黄斑中心 视盘面积 临床观察结果 黄斑 随机临床试验 荧光血管造影 出血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