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彭娇玲 朱小华 +1 位作者 谭钢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变化特征,评估手术疗效,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收...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变化特征,评估手术疗效,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不伴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44眼),并将其分成两组,即黄斑劈裂组(24眼)和黄斑裂孔组(20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眼术前及术后视力、OCT及mfERG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均为P<0.05),黄斑劈裂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幅度大于黄斑裂孔组(P<0.05)。视力进步者黄斑劈裂组为91.7%,黄斑裂孔组为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示黄斑劈裂组24眼中22眼(91.7%)黄斑区完全愈合,2眼(8.3%)好转;黄斑裂孔组20眼中8眼(40.0%)完全愈合,6眼(30.0%)好转,6眼(30.0%)未愈合;两组黄斑区完全愈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fERG示术后6个月时,黄斑劈裂组1环P1波潜伏期为(37.50±3.62)ms,与术前的(44.23±4.35)ms相比明显缩短(P<0.05),而黄斑裂孔组为(38.54±4.75)ms,与术前的(40.31±2.80)m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1波振幅密度在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时均逐渐提高,但仍略低于术前(均为P<0.05)。术前mfERG的三维地形图表现为中央峰缺如或低平,旁中心凹区域有多处不规则低反应区。术后愈合患者mfERG的三维地形图的中央峰逐渐恢复,旁中心凹区域不规则反应区减少或消失。两组术中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形成伴有视力受损之后、裂孔形成之前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有效保存视功能,提高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黄斑 玻璃体切割术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玉萍 夏慧娟 樊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病理性近视常并发一系列眼底病变,黄斑劈裂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黄斑劈裂病程中合并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时可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目前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为多种牵引因素和视网膜自身因素影响导致的黄斑... 病理性近视常并发一系列眼底病变,黄斑劈裂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黄斑劈裂病程中合并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时可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目前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为多种牵引因素和视网膜自身因素影响导致的黄斑结构和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视功能。关于黄斑劈裂的治疗在手术方面仍有争议。本综述着重就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特点、辅助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做一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黄斑劈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微视野 预后
下载PDF
玻璃体内惰性气体填充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沛阳 冼文光 +3 位作者 黄雄高 曾明兵 陈海波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0.5~0.7 m L C_3F_8气体眼内填充,在1周后行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 目的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0.5~0.7 m L C_3F_8气体眼内填充,在1周后行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检测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区视网膜最大厚度(maximal macular thickness,MMT)。结果 OCT检查显示治疗前CFT为(494.00±454.80)μm,治疗后末次随访下降到(193.61±97.4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MMT为(687.33±385.15)μm,治疗后下降至(331.06±109.31)μm,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末次随访时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14眼,治疗前CFT为(567.36±493.01)μm,治疗后下降至(171.43±90.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MMT治疗前为(744.14±417.38)μm,治疗后下降至(303.86±83.6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患者治疗前BCVA为(0.94±0.39)log MAR,其中13眼的BCVA<0.6 log MAR;在末次随访时,BCVA提高到(0.92±0.36)log 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14眼,治疗前BCVA为(1.04±0.37)log MAR;治疗后提高到(0.90±0.34)log 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6)。在末次随访时,4眼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0眼的视力不变。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中心暗点等视觉症状,未出现眼压升高。结论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惰性气体 激光光凝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彦 郑斌 +2 位作者 沈丽君 宥永胜 戚雪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例20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和黄斑区90°方位视网膜劈裂处的最大厚度。术后6个月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应用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VFQ-25)对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手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最大厚度分别从术前的(360.7±183.7)μm、(483.0±138.3)μm减小到术后的(180.2±75.2)μm、(328.1±82.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211,P=0.001;u=-3.472,P=0.001)。术后BCVA提高2行以上者14眼(70%)。术后LogMAR视力平均值为0.59±0.46,明显好于术前的0.8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3,P=0.026)。患者VFQ-25评估统计表明,术后患者的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依赖程度、周边视力(视野)这7项维评分以及VFQ-25总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整体健康、眼痛、社会角色限制、驾车、色觉这5项维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42.1%)患者视力较好眼为手术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安全、有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郭青 张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57-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经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A/B型超声和OCT检查确诊的42例78眼高度近视患者的...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经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A/B型超声和OCT检查确诊的42例78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黄斑劈裂组和非黄斑劈裂组的年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进行比较。观察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OCT扫描发现黄斑劈裂17例25眼(32.1%),其中黄斑劈裂合并黄斑前膜2眼,合并玻璃体牵拉2眼。有视物变形、暗影、视力下降等症状26例51眼高度近视发现黄斑劈裂14例22眼,无症状16例27眼发现黄斑劈裂3例3眼。年龄、视力、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对黄斑劈裂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眼黄斑劈裂多发生在黄斑中心凹,以外层劈裂多见,均累及2~4个象限不等。外层劈裂15眼,混合性劈裂10眼。外层劈裂可单独存在,中、外层劈裂及内、中、外层劈裂可共存于同一患眼。近视屈光度对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眼黄斑劈裂随访12~20个月,出现黄斑前膜2例2眼,2眼有玻璃体牵拉的黄斑劈裂发生视网膜脱离1眼,黄斑裂孔1眼。结论高度近视眼患者定期OCT检查有助于黄斑劈裂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能明确黄斑劈裂发生的层次和清晰显示黄斑劈裂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劈裂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手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桂馥 吴宏禧 游志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更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01/2014-06我院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9例2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眼)和对照组(14眼),试验组给予23... 目的:观察和评价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更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01/2014-06我院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9例2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眼)和对照组(14眼),试验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对照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治疗,术后随访视网膜复位率和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结果: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撕除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OCT扫描与对比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展峰 张军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58-2261,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对比敏感度曲线(CSF)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1月~2010年3月华西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112例(195眼)进行OCT检查,并对明确诊断的黄斑劈裂24例(36眼)进行CSF检查,分析其OCT...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对比敏感度曲线(CSF)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1月~2010年3月华西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112例(195眼)进行OCT检查,并对明确诊断的黄斑劈裂24例(36眼)进行CSF检查,分析其OCT及对比敏感度值(CS)的图像特征。结果所有病例皆发现巩膜后葡萄肿及玻璃体不全脱离牵引征。黄斑外层劈裂集中在黄斑中心凹及巩膜后葡萄膜肿附近(Ⅰ类),内层劈裂多位于黄斑旁中心凹区域(Ⅱ类),混合型劈裂病变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两层劈裂(Ⅲ类)。各类黄斑劈裂在不同环境模式下的对比敏感度曲线有差异,在暗环境、有眩光的CS值均低于亮环境及无眩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OCT可及时准确反映近视黄斑劈裂的病理进展,对比敏感度曲线能早期反映黄斑劈裂近视眼的视功能改变。临床两者结合对评估近视黄斑劈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对比敏感度 后巩膜葡萄肿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廖琼 李灿 刘翔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行黄斑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筛选出高度近视并发黄斑劈裂25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9个月,...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行黄斑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筛选出高度近视并发黄斑劈裂25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9个月,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及屈光状态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后矫正视力≥0.8者7只眼(28%),矫正视力0.5~0.7者4只眼(16%),矫正视力0.3~0.4者5只眼(20%),矫正视力0.1~0.2者6只眼(24%),矫正视力〈0.1者3只眼(12%)。随访期内视力稳定。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屈光度为(-1.54±0.87)D。术后无黄斑水肿、出血及视网膜脱离,术后5只眼后囊混浊行激光后囊膜切除术,患者主观满意度96%。结论高度近视并发黄斑劈裂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黄斑劈裂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下载PDF
OCT对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劈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志立 董应丽 +1 位作者 孔众 郭希让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1期26-27,共2页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劈裂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其他检查方面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就诊的高度近视眼合并视力下降,临床表现或其他检查均无特征性表现。而用OCT确诊为黄斑劈裂的患者12例20只眼的特征。结...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劈裂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其他检查方面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就诊的高度近视眼合并视力下降,临床表现或其他检查均无特征性表现。而用OCT确诊为黄斑劈裂的患者12例20只眼的特征。结果所有患者的OCT图像均表现为典型的黄斑劈裂,劈裂以外层为主,其中2例患眼伴有神经上皮脱离,5例患眼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结论OCT对黄斑劈裂具有独特的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黄斑劈裂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光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73-274,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患者39例4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随访1 a,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患眼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患者39例4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随访1 a,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患眼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38只患眼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3只患眼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成功率为93%。术后发生视网膜出血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随访1 a,1例发生黄斑裂孔复发,复发率为2%。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操作方法简单且安全,可显著提高患眼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黄斑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建树 王育文 +3 位作者 王鹏赟 马蓉 吴越 陈侃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只眼(13例)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期最佳...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只眼(13例)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期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总厚度降低),其中有6只眼劈裂腔完全消失,黄斑部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5只眼旁中心凹处仅可见细小裂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只眼发生黄斑出血。结论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伴或不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后巩膜加固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建树 马蓉 +3 位作者 郭晓红 王育文 王鹏贇 陈侃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10期1360-1361,F0004,共3页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8眼)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等方法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期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提高,OCT示...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8眼)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等方法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期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提高,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总厚度降低),其中有6眼劈裂腔完全消失,黄斑部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5眼旁中心凹处仅可见细小裂隙。1眼发生黄斑出血。结论 OCT检测揭示后巩膜加固术能够加固向后延伸呈葡萄肿的巩膜,缓解了对后极部各层的牵引,治愈或减轻了黄斑劈裂,从而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病理性 黄斑劈裂 后巩膜加固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星状非遗传性特发性黄斑劈裂研究现状
13
作者 周紫霞 张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7-470,共4页
星状非遗传性特发性黄斑劈裂(SNIFR)是一类新型的黄斑劈裂,其眼底改变同X-性连锁视网膜劈裂类似,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基因改变,女性好发,常单眼发病。该类黄斑劈裂主要位于外丛状层,可合并内层视网膜劈裂或周边视网膜劈裂,诊断需排除其... 星状非遗传性特发性黄斑劈裂(SNIFR)是一类新型的黄斑劈裂,其眼底改变同X-性连锁视网膜劈裂类似,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基因改变,女性好发,常单眼发病。该类黄斑劈裂主要位于外丛状层,可合并内层视网膜劈裂或周边视网膜劈裂,诊断需排除其他眼底疾病导致的黄斑劈裂。通过多模式眼底影像分析SNIFR特征性改变,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SNIFR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无明确治疗方案,碳酸酐酶抑制剂或玻璃体手术可能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网膜劈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 非遗传性 特发性 黄斑劈裂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帅 黄俊 +2 位作者 游志鹏 毛新帮 谢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20-3224,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6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30眼)和分期手术组(30眼),联合手术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6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30眼)和分期手术组(30眼),联合手术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手术,分期手术组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择期行白内障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分期手术组二次手术率,两组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远近视力,术后6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复位情况并行视觉质量调查问卷。结果分期手术组术后晶状体混浊加重27只眼(90%),因此行Ⅱ期白内障手术21只眼(70%)。联合手术组BCVA恢复、术后远视力及术前术后远视力差值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黄斑区视网膜情况及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视觉质量综合评分联合手术组优于分期手术组(t=-3.95,P=0.00),联合手术组在远视力、立体视觉、视疲劳项目上评分占优势,分期手术组在干眼、夜间眩光项目上评分高于联合手术组(均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有效避免二次手术,改善视功能,是临床上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 晶状体置换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觉质量调查问卷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冰洁 易允娣 +1 位作者 刘贺婷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研究。对21例(26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其中4只眼有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的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研究。对21例(26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其中4只眼有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的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屈光度、眼轴、OCT的变化。屈光度、眼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CVA(Log MAR)、黄斑劈裂腔的大小采用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术后OCT显示26只眼中视网膜劈裂腔消失或者减小23只眼(88. 46%),1只眼劈裂增大,1只眼发展为黄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变化不明显。术后3、6、12、18、24个月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平均为(30. 98±2. 71)mm,术后3、6、12、18、24个月依次为(29. 63±2. 78) mm、(30. 09±2. 72) mm、(30. 51±2. 63) mm、(30. 68±2. 57)mm、(30. 86±2. 46) mm。术后眼轴持续增长,术后24个月眼轴虽较术前稍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内屈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8个月和术后24个月屈光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有一定效果,不仅可以有助于黄斑劈裂腔的减少,还可以稳定眼轴,改善中心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加固术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竞仰 樊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87,共4页
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在中心凹处的劈裂称为黄斑劈裂。如在其病程中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等疾病可导致视力下降。临床上主要借助OCT来观察其形态特征。目前有许多治疗黄... 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在中心凹处的劈裂称为黄斑劈裂。如在其病程中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等疾病可导致视力下降。临床上主要借助OCT来观察其形态特征。目前有许多治疗黄斑劈裂的方法,包括玻璃体手术、巩膜手术、激光治疗等,各有优缺点。本文主要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病因、转归及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劈裂 高度近视 病因 转归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复位率及并发症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洁 滕月 俞晓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9期751-756,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4月发表的关于后巩膜加固术治...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4月发表的关于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采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分别对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257只眼),其中有效性分析纳入10篇(257只眼),并发症分析纳入8篇(197只眼)。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视网膜复位率MD=0.77,95%CI(0.62,0.89),P=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MD=0.38,95%CI(0.08,0.7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发现各研究对Meta分析结果均无明显影响,漏斗图及Egger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得到良好的解剖复位,规避内眼手术感染风险,从长远来看仍然是目前手术治疗的一线方案,同时植入材料的改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后巩膜加固术 视网膜复位率 并发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弓 张小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异常改变,主要通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诊断。其发病是眼球壁内层、外层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具体术式...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异常改变,主要通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诊断。其发病是眼球壁内层、外层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具体术式的选择尚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劈裂 高度近视 玻璃体黄斑牵拉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下载PDF
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志勇 姚宜 +3 位作者 刘欣怡 闵云花 陈志义 韩丽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32例32眼,屈光度为-12.00^-20.00(平均-15.78±2.16)D。平均最佳...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32例32眼,屈光度为-12.00^-20.00(平均-15.78±2.16)D。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4.1±0.4。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采用吲哚菁绿染色并顺利剥除,术毕进行气体填充。术后随访1~9(平均4.5)mo,观察术后视力及黄斑劈裂愈合效果。结果:共30例30眼(94%)患者劈裂腔消失,视力较术前提高,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保存视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剥除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闫忠阳 冬敏 +3 位作者 杨娜 李雅琳 李成泉 王莉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345,349,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者23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黄斑区内界膜2~3 PD。术后随访6个月,...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者23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黄斑区内界膜2~3 PD。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最高值(MxFT)、b波振幅及黄斑区最小及最大视网膜厚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23例(30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30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术后6个月患眼眼轴长度明显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术前MxFT相比,术后6个月MxFT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6眼(20.0%)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患眼b波振幅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其中24眼(80.0%)较术前显著提高,三维地形图中央峰逐步恢复,位于旁中心凹区域的不规则低反应区变少或消失。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黄斑中心区最小、最大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减小(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VFQ-25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可显著提高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视力及改善视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