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1
作者 林琳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500例,其中:高度近视组152例,中度近视组172例,轻度近视组176例;另选取正视组150例,利用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黄... 目的研究分析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500例,其中:高度近视组152例,中度近视组172例,轻度近视组176例;另选取正视组150例,利用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结果高度近视组血管密度、脉络膜厚度明显低于正视组(P<0.05),眼轴长度则明显高于正视组(P<0.05);屈光不正各组随年龄增长血管密度、脉络膜厚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眼轴长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随着度数及年龄增长,黄斑区血管密度随之变少,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薄,眼轴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OCTA 屈光不正 黄斑区血管密度 视网膜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浩 张鑫鹏 +5 位作者 赵芊 张涵 张云良 刘爱华 张欣鹏 杨菊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中位数分为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另外入选了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同时在14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指标均匹配的40例作为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水平。结果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年龄为(58.47±10.39)岁,收缩压为(135.23±12.67)mmHg(1 kPa=7.5 mmHg),均较高血管密度组(50.86±13.86)岁、(129.73±10.41)mm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体质量为(74.00±11.05)kg,红细胞计数为(4.48±0.49)×10^12个·L^-1,红细胞压积为40.12%±4.24%,血红蛋白含量为(135.31±16.34)g·L^-1,均较高血管密度组(78.48±15.16)kg、(4.66±0.49)×10^12个·L^-1、42.10%±4.00%、(142.71±15.59)g·L^-1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和红细胞计数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血管密度均呈负相关(r=-0.077、-4.062,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0.07554±0.02000)相比,健康对照组眼底血管密度(0.10049±0.0300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自动快速识别黄斑区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收缩压及红细胞计数有关。改善高血压及缺氧导致的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有利于改善黄斑区血管密度,从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区血管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收缩压 红细胞计数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
3
作者 周梦兰 徐正东 +4 位作者 兰长骏 杨月 罗正阳 苗壮 李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61-1465,共5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07/10于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07/10于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85眼,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组23例30眼,传统超声乳化组42例55眼。于术前,术后1 d,1 mo均行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mo BCVA均较术前改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术后1 d,1 mo,飞秒激光辅助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增加(均P<0.05),而传统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均无差异(均P>0.05);传统超声乳化组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和视盘区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而飞秒激光辅助组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眼底视网膜血管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和视盘血管密度
下载PDF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变化——基于OCTA的测量 被引量:1
4
作者 鲍静 周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轻度AD患者16例32眼(AD组)纳入本研究,正常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16例32眼。两组受检者性别构成...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轻度AD患者16例32眼(AD组)纳入本研究,正常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16例32眼。两组受检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检眼均行高清OCTA检查,以黄斑中心为圆心,直径为3.0 mm的快速扫描,获取黄斑区视网膜上方、下方、颞侧、鼻侧4个象限血管密度及其厚度。比较两组受检眼之间不同眼别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血管密度变化。结果两组受检者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双眼黄斑区厚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整体、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及上方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且左右眼具有一致性。AD组患者黄斑区鼻侧及下方平均血管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组、正常对照组受检者两眼之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早期AD患者可发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黄斑区血管密度降低的退行性视网膜病变,而OCTA可为AD早期诊断、随访、评估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黄斑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血管密度
下载PDF
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淑月 税荔 +1 位作者 唐冲 李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7-1073,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40岁近视患者共110例(110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SER<-6.00 D)57眼、对照组(-6.00~-0.50 D)53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OCTA检查,量化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及表层微血管密度,比较对照组及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组黄斑区内环范围内血管长度密度(vascular length density,VLD)、血管灌注密度(vascular perfusion density,VPD)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外环VLD、VPD无明显变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的相关指标包括面积、周长、充实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黄斑区中心凹及外环上方RT有所减少(P<0.05),内环R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斑各分区VLD和VPD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各象限的VLD、VPD与对应区域RT呈正相关(P<0.05),内环各象限VLD、VPD与RT无明显相关性;内环部分象限及外环整体RT与SER呈正相关(P<0.05),与眼轴(axial length,AL)呈负相关(P<0.05);黄斑区VLD、VPD与SER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P<0.05)。结论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密度随近视程度增加而减少,早期应用OCTA检测近视人群视网膜结构和血流循环的变化,有利于评估和监测近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视网膜血管密度 黄斑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OCTA观察BRVO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司昕 高磊 +2 位作者 刘广森 王文亭 刘丽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黄斑区微血管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OCTA对29例BRVO患者双眼后极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进行扫描,获取基线、1、6mo复查时...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黄斑区微血管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OCTA对29例BRVO患者双眼后极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进行扫描,获取基线、1、6mo复查时不同区域的血管线性密度(VD)、血流灌注密度(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和形态指数。结果:BRVO组FAZ面积为0.32±0.08mm2,大于健侧眼组FAZ面积0.21±0.06mm2(t=-6.958,P<0.001);BRVO组与健侧眼组在3mm×3mm及6mm×6mm分析模式中比较全部区域的VD均有差异(P<0.05);BRVO组与健侧眼组在3mm×3mm分析模式中比较PD,中心环区和内环区均有差异(P<0.001),6mm×6mm分析模式中中心环区、外环区和完整区均有差异(P<0.05)。基线BCVA与6mo复查时BCVA比较有差异(t=2.43,P<0.05);BCVA(LogMAR)与3mm×3mm VD中心环区、PD中心环区及6mm×6mm PD中心环区、PD完整区呈正相关,与6mm×6mm PD外环区呈负相关。结论: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手段,OCTA能够某种程度上反映BRVO患者黄斑区血流改变情况,黄斑区微血管的改变可能与预后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黄斑区血管密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的黄斑区血流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钰虹 项潇琼 +3 位作者 朱鸿 孙涛 李宪辰 王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5-612,605,共8页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单眼初发RRD患者74例。根据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气体填充组(气体组)和硅油填充组(硅油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行黄斑区3mm×3mm区域扫描。记录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血流密度,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周长。分析2组患者黄斑区血流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与硅油组相比,气体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总3mm×3mm区域SCP血流密度及DCP血流密度均较高(均P=0.000)。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与FAZ面积的变化呈负相关性(r=-0.216,P=0.015)。结论·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气体填充术后对其黄斑区血流的恢复更为有利。使用OCTA技术评估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患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对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嘉琦 俞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分析其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医院就诊的同年龄段... 目的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分析其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医院就诊的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49例(49只眼)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线性密度(MSRVLD)、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灌注密度(MSR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及观察组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MD),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SRVL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下方)=4.041,P=0.000;t_(鼻侧)=2.945,P=0.004)。(2)MSRP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下方)=3.291,P=0.001;t_(鼻侧)=2.924,P=0.004)。(3)黄斑中心凹FAZ:观察组黄斑中心凹FAZ面积为(0.21±0.13)mm^(2),对照组为(0.23±0.17)m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观察组MD与MSRVLD、MSRPD呈正相关(r_(MSRVLD)=0.387,r_(MSRPD)=0.402,均P=0.001)。结论NTG患者黄斑区存在血流灌注不足,且与M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视网膜浅层血流灌注 视野平均缺损 黄斑视网膜浅层血管线性密度 黄斑视网膜浅层血管灌注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面积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和厚度分析
9
作者 高莎莎 尚丽丽 +6 位作者 符爱存 常铭航 贺音 王铭 金学民 雷博 张凤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2年5~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82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5名,女性87名;年龄6~12岁;等效球镜度(SE)+0... 目的观察并分析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2年5~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82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5名,女性87名;年龄6~12岁;等效球镜度(SE)+0.50~-6.00 D。根据右眼SE将受检者分为正视眼组(+0.50≤SE<-0.50 D)、低度近视眼组(-0.50≤SE<-3.00 D)、中度近视眼组(-3.00≤SE≤-6.00 D),分别为54、71、57例。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右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1 mm的中心凹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6 mm范围内不同分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VP)、深层毛细血管丛(DVP)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分析黄斑不同分区SVP、DVP、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受检眼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SVP(F=6.64、26.06、22.69)、DVP(F=7.97、25.01、5.09)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SVP(β=-0.56、-1.17、-0.79)、DVP(β=-1.03、-0.93、-0.45)血流密度均与SE呈正相关(P<0.05)。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区SVP、DVP血流密度与SE呈线性正相关(β=-0.91、-1.40,P<0.05);内环区、外环区SVP、DVP血流密度与SE为存在拐点(<3.00 D)的倒U型曲线关系。SE<-3.00 D时,内环区、外环区SVP、DVP血流密度均与SE呈正相关(P<0.05);SE>-3.00 D时,除内环区DVP血流密度外,其余均与SE呈负相关(P<0.05)。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受检眼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7、16.36,P<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与SE呈负相关(β=1.99、3.05,P<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SE无相关性(β=-1.65,P>0.05)。结论屈光度+0.50~-6.00 D的学龄期儿童,随屈光度增加,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逐渐升高,内环区、外环区先升高后降低;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逐渐降低,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儿童 黄斑区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原文传递
青光眼患者黄斑血流和结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0
作者 商齐飞 羊燕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0期1363-1366,共4页
青光眼是一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变薄及特征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疾病[1],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预期到2040年全世界青光眼发病人数将达到1.118亿[2]。在全球范围内因青光眼导致的致盲率仅低于白内... 青光眼是一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变薄及特征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疾病[1],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预期到2040年全世界青光眼发病人数将达到1.118亿[2]。在全球范围内因青光眼导致的致盲率仅低于白内障,同时与白内障相比,青光眼致盲性具有不可逆性[3-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为青光眼主要类型之一,患者发病隐匿,一般到疾病中晚期才出现视力降低等临床表征[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比 黄斑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 视野缺损
下载PDF
雷珠单抗与傲迪适注射治疗对伴ME的RVO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冠芳 蒋劲 +2 位作者 郑青青 沈婷 洪朝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伴黄斑水肿(ME)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傲迪适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变化情况,以评估两种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RVO伴发ME患者110例.随...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伴黄斑水肿(ME)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傲迪适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变化情况,以评估两种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RVO伴发ME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和傲迪适组,雷珠单抗组60例,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傲迪适组50例,玻璃体腔注射傲迪适;另同期选取眼部屈光介质清且无其他眼部疾病(轻度白内障除外)的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于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前后行OCTA血流成像技术测量患者视网膜、脉络膜MVD以及FAZ面积.结果RVO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傲迪适后,黄斑区各层MVD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浅层FAZ面积较治疗前减小且有差异(P<0.05).两种药物治疗后比较,雷珠单抗组、傲迪适组DVC层MVD分别为36.08%±1.04%、38.63%±1.63%,只有DVC层MVD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VO伴黄斑水肿患者相比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各层的MVD偏低;RVO伴ME患者注射雷珠单抗与注射傲迪适对比,只有DVC层MVD增加是有差异的,且傲迪适组增加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中心凹无血管面积 黄斑区血管密度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变化和其对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垚 江灵莉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6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探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3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的结构变化和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本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本院临床诊断为RRD并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的68名患者(136眼... 目的探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3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的结构变化和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本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本院临床诊断为RRD并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的68名患者(136眼)术后3月的眼科检查资料,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以对侧健眼为对照组,评估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其与BCVA的关系。结果RRD组较对侧健眼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和深层毛细血管层的VD均较低(P<0.001,P<0.001),FAZ较大(P<0.001)。SFCT未见明显差异。FAZ面积越大视力越差。结论RRD组的视网膜VD更低,FAZ更大且与视力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面积 黄斑区血管密度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基于SS-OCTA视网膜及脉络膜形态结构研究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
13
作者 李鹏华 段俊国 《医师在线》 2023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收治确诊为湿性AMD的患...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收治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20例35只眼(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健康者13例26只眼(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使用SS-OCTA测量两组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SFRT)、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复合体小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SFRT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CT及CVI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湿性AMD患者SFRT厚度增加、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减少,SFCT及CVI无明显变化。SS-OCTA对AMD的进一步诊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视网膜血管密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高度近视及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视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婕 宋志杰 +3 位作者 李宁 刘帆 唐丽成 叶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07-414,共8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高、中、低度近视及正视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2─8月至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高、中、低度近视及正视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2─8月至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愿者共112例(112眼),其中高度近视组(A组,屈光度≤-6.00 D)46例、中度近视组(B组,-6.00 D<屈光度≤-3.00 D)37例、低度近视及正视组(C组,-3.00 D<屈光度≤+0.50 D)29例。使用OCTA和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各组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OCTA参数及各MAIA微视野计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与黄斑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各OCTA参数、各MAIA微视野计参数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组、B组、C组深层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4.5%±6.6%、47.2%±7.4%、48.4%±5.3%;3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9,P=0.035);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浅层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视网膜光敏感度(RS)分别为(27.7±2.2)dB、(28.0±1.8)dB、(29.2±1.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6,P=0.004);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黄斑完整性指数(MI)分别为47.7±31.0,40.9±27.2,25.1±22.6,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P=0.004);两两比较中,A组高于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固视稳定性(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及检测时间(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浅层MVD与RS无相关性(r=0.184,P=0.052),深层MVD与RS呈正相关(r=0.281,P=0.003),FAZ面积与RS呈负相关(r=-0.277,P=0.003)。深层MVD与AL呈负相关(r=-0.254,P=0.007),浅层MVD、FAZ面积均与AL无相关性。RS与AL呈负相关(r=-0.439,P<0.001),MI、t均与AL呈正相关(r=0.386,P<0.001;r=0.276,P=0.003),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均与AL无相关性。结论:OCTA联合MAIA微视野计对研究高度近视及其他屈光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有意义,OCTA检查中的深层MVD以及MAIA微视野计检查中的RS、MI可用于检测不同度数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毛细血管密度 视网膜光敏感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视野计
原文传递
OCTA测量参数在眼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颖颖 冯洁 丁天娇 《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用于眼部血管成像的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视神经的血管成像。它既可以提供视网膜血管的形态信息,又可以提供眼底血管密度的定量测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用于眼部血管成像的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视神经的血管成像。它既可以提供视网膜血管的形态信息,又可以提供眼底血管密度的定量测量。OCTA测量参数包括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网(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密度、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deep capillary plexus,DCP)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等。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是维持视功能的重要基础,视网膜血管密度是衡量视网膜微血管循环状态的指标。黄斑区SCP密度、DCP密度以及FAZ面积与许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视网膜阻塞性疾病、黄斑裂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应用OCTA观察眼底血流的早期改变以及探讨相关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视网膜血管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