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对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的检测效果
1
作者 刘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不同程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18~35岁近视...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不同程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18~35岁近视患者共200例,其中145眼有效,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SER<-6.00 D)57眼、中度近视组(-6.00~-3.00)43眼、轻度近视组(-3.00~-0.50)45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OCTA检查,量化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及表层血管密度,比较轻、中及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近视、中度近视的浅表和深部黄斑血管密度无统计学差异,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组浅层和深部黄斑血管密度均与平均动脉压相关。此外,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浅层黄斑血管密度满足正相关。结论不同程度的近视不影响健康成人的黄斑血管密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此外,黄斑浅层血管密度作为独立因素与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近视 黄斑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变化
2
作者 程静 王勤美 马丽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97-504,共8页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196例(392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degree,SE)分为轻度近视组43例、中度近视组55例、高度近视组51例、超高度近视组47例。采用OCTA技术测量四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厚度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四组SE、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SE逐渐降低,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降低(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厚度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黄斑区中心凹、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密度与中心凹(r=0.464、0.515)、中心凹旁(r=0.312、0.330)、上侧(r=0.398、0.422)、鼻侧(r=0.391、0.326)、下侧(r=0.324、0.273)、颞侧(r=0.353、0.428)厚度均呈正相关(P <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SE均负向影响黄斑区中心凹、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密度(P <0.05)。结论 随着青少年近视程度增加,其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均降低,且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黄斑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淑月 税荔 +1 位作者 唐冲 李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7-1073,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40岁近视患者共110例(110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SER<-6.00 D)57眼、对照组(-6.00~-0.50 D)53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OCTA检查,量化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及表层微血管密度,比较对照组及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组黄斑区内环范围内血管长度密度(vascular length density,VLD)、血管灌注密度(vascular perfusion density,VPD)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外环VLD、VPD无明显变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的相关指标包括面积、周长、充实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黄斑区中心凹及外环上方RT有所减少(P<0.05),内环R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斑各分区VLD和VPD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各象限的VLD、VPD与对应区域RT呈正相关(P<0.05),内环各象限VLD、VPD与RT无明显相关性;内环部分象限及外环整体RT与SER呈正相关(P<0.05),与眼轴(axial length,AL)呈负相关(P<0.05);黄斑区VLD、VPD与SER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P<0.05)。结论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密度随近视程度增加而减少,早期应用OCTA检测近视人群视网膜结构和血流循环的变化,有利于评估和监测近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 黄斑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康柏西普对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瑾 张胜娟 +4 位作者 闫配 赵伟 岳雯 王改欣 左玉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4/06临床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3例,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对比...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4/06临床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3例,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对比治疗前后BCVA以及行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和灌注密度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mo,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提高(P<0.05),CM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中位于中心凹、旁中心凹及总区域的血管长度密度和灌注密度与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在短期内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不同屈光度对近视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克政 许晓璇 +1 位作者 吴晓蓉 周琼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858-1861,共4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讨不同屈光度对近视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的影响。方法应用OCTA采集四组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和中心凹旁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讨不同屈光度对近视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的影响。方法应用OCTA采集四组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和中心凹旁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与等效球镜(r=0.119、0.221,P>0.05)、眼轴长度(r=-0.026、-0.119,P>0.05)均不相关;浅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关系(r=0.674,P<0.05)。黄斑中心凹旁浅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r=0.429、0.379,P<0.05),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297,-0.274,P<0.05);浅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无相关关系(r=0.199,P>0.05)。结论不同程度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及厚度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此外,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呈正向相关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近视 黄斑 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雷珠单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颜智鹏 蒋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0,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短期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03/05我院门诊确诊为DME的患者45例52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短期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03/05我院门诊确诊为DME的患者45例52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wk均行OCTA黄斑区视网膜3mm×3mm范围模式扫描,获得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管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管密度、微血管瘤个数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结果:SCP血管密度治疗前后无差异(t=1.635,P=0.10);治疗后DCP血管密度(46.59%±4.91%)较治疗前(42.47%±4.16%)增加(t=1.014,P=0.02)。治疗后SCP微血管瘤个数(2.92±0.42个)较治疗前(3.21±0.31个)变化无差异(t=1.623,P=0.21);治疗后DCP微血管瘤个数(6.10±0.67个)较治疗前(8.21±0.41个)减少(t=1.124,P=0.01)。治疗后FAZ面积较治疗前略扩大,FAZ周长略增加,且非圆度指数稍降低,但三者变化均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ME患眼后短期内深层毛细血管丛血供增加,且微血管瘤数减少,而浅层毛细血管丛血供及微血管瘤数无明显改变;同时,治疗后短期内FAZ形态(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尚无显著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黄斑水肿 血管密度 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变化——基于OCTA的测量 被引量:1
7
作者 鲍静 周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轻度AD患者16例32眼(AD组)纳入本研究,正常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16例32眼。两组受检者性别构成...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轻度AD患者16例32眼(AD组)纳入本研究,正常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16例32眼。两组受检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检眼均行高清OCTA检查,以黄斑中心为圆心,直径为3.0 mm的快速扫描,获取黄斑区视网膜上方、下方、颞侧、鼻侧4个象限血管密度及其厚度。比较两组受检眼之间不同眼别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血管密度变化。结果两组受检者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双眼黄斑区厚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整体、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及上方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且左右眼具有一致性。AD组患者黄斑区鼻侧及下方平均血管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组、正常对照组受检者两眼之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早期AD患者可发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黄斑区血管密度降低的退行性视网膜病变,而OCTA可为AD早期诊断、随访、评估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黄斑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血管密度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若璇 冉振龙 +1 位作者 张月玲 顾朝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36例DME患者,在接受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黄斑区浅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变化。结果DME患者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前BCVA为0.26±0.02,3次注射治疗后BCVA分别为0.42±0.04、0.51±0.04及0.54±0.04,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CRT为(472.42±9.68)μm,3次注射治疗后CRT分别为(339.33±6.73)μm、(320.89±7.60)μm、(300.14±5.60)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CVA及CR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患者治疗前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44.27±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44.28±0.04)%、(44.32±0.04)%、(44.32±0.04)%;治疗前的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52.96±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52.94±0.04)%、(52.87±0.04)%、(52.87±0.04)%;治疗前浅层FAZ面积为(0.56±0.08)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56±0.08)mm2、(0.56±0.08)mm2及(0.56±0.08)mm2;治疗前深层FAZ面积为(0.75±0.10)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75±0.09)mm2、(0.75±0.09)mm2及(0.75±0.09)mm2,治疗后患者浅层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和FAZ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DME患者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BCVA,降低其CRT,并对视网膜毛细血管VD及FAZ面积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中心凹无血管面积 血管密度
下载PDF
基于OCTA的高度近视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田春柳 赵军 +4 位作者 张娟美 季亚男 张丹 张琳琳 赵友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高度近视患眼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进行观察及测量,探讨其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高度近视患眼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进行观察及测量,探讨其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5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纯高度近视患者34例61眼,应用OCTA对受检眼黄斑不同区域,包括距黄斑中心凹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层、>3~6 mm的外层的浅层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vascular length density,VLD)、血管灌注密度(vascular perfusion density,VPD)进行检测,并量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比较各区域的VD差异,并分析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与VD、FAZ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OCTA检查结果显示,中心区、内层、外层VLD分别为(8.09±3.88)mm·mm-2、(16.51±3.30)mm·mm-2、(17.55±2.21)mm·mm-2,PD分别为0.176±0.087、0.393±0.080、0.428±0.057。三个区域间VLD、VP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年龄与各区域VLD、VPD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眼轴长度与黄斑区整体及内层、外层的VLD、VPD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与中心区VLD、VPD均不相关(均为P>0.05);屈光度与黄斑区各区域的VLD、VPD均不相关(均为P>0.05)。年龄与FAZ面积、周长均不相关(均为P>0.05),与FAZ充实度轻度负相关(r=-0.270,P=0.035);眼轴长度、屈光度与FAZ各参数均不相关(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眼黄斑各区浅层视网膜VD随年龄、眼轴长度的增加而下降,而FAZ各参数均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灌注
下载PDF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媛 郝冰 +4 位作者 刘益帆 冉文瑛 朱冬梅 孙兵兵 王东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1/2021-04于我院诊断为POAG患者48例88眼。招募本院学生、职工及其他科室患者家属43例86眼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1/2021-04于我院诊断为POAG患者48例88眼。招募本院学生、职工及其他科室患者家属43例86眼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采用黄斑血管分割法进行黄斑区血管密度测定。根据黄斑区血管密度将POAG患者分为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各24例。指导48例POAG的患者进行跑台负荷运动,比较高强度(76%~87%HRmax)、中等强度(64%~75%HRmax)和低强度(52%~63%HRmax)运动下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明显高于POAG组患者;与高血管密度组患者相比,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均明显较高,体质量明显较低;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患者,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下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低强度和高强度有氧运动;收缩压和有氧运动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影响因素;以上比较结果均有差异(P<0.05)。结论:收缩压和有氧运动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影响因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使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 视网膜血管密度
下载PDF
应用OCTA对上海地区近视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的分析研究
11
作者 李春慧 王静 冯爱成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S01期39-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近视人群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比不同屈光度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20例来我院检查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群体,...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近视人群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比不同屈光度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20例来我院检查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群体,分为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每组人数完全一致。对各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等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其彼此之间关联性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超高度近视组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明显比其余三组更低,而且在不同位置等情况下都呈现明显不同之处(P<0.05)。厚度方面,超高度近视组患者各个位置的视网膜厚度较其他三组患者而言明显降低,而且伴随近视度数提高,其降低程度也更加明显(P<0.05)。近视屈光群体的黄斑中心凹、上方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其厚度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在不同屈光度的患者群体中应用同一台OCTA检查能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厚度的差异,相关患者密度增加和厚度增厚之间呈现着正相关,通过有关检查对照可以发现其之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屈光度 黄斑 视网膜血管密度 近视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OCTA技术的单侧RVO患者健侧眼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
12
作者 万贝贝 谢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观察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健侧眼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单侧RVO患者38例共76只眼,其中患眼38只记为患侧眼组,健侧眼38只记为健侧眼组。另选取同期体...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观察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健侧眼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单侧RVO患者38例共76只眼,其中患眼38只记为患侧眼组,健侧眼38只记为健侧眼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的25只正常眼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光视公司RTVue XR 1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进行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测量,包括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全层、上半侧、下半侧、中心凹、旁中心凹、旁中心凹上半侧、旁中心凹下半侧、旁中心凹颞侧、旁中心凹上方、旁中心凹鼻侧、旁中心凹下方的血流密度(VD),深层毛细血管丛(DCP)全层、上半侧、下半侧、中心凹、旁中心凹、旁中心凹上半侧、旁中心凹下半侧、旁中心凹颞侧、旁中心凹上方、旁中心凹鼻侧、旁中心凹下方的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周长、非圆度指数(AI),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周围300µm区域的视网膜(FD300)的VD,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与对照组组相比,健侧眼组SCP上半侧VD、SCP旁中心凹上半侧VD、DCP旁中心凹VD、DCP旁中心凹上方VD均降低(P均<0.05);与患侧眼组相比,健侧眼组SCP全层VD、SCP上半侧VD、SCP下半侧VD、SCP旁中心凹VD、SCP旁中心凹上半侧VD、SCP旁中心凹下半侧VD、SCP旁中心凹颞侧VD、SCP旁中心凹上方VD、SCP旁中心凹鼻侧VD、SCP旁中心凹下方VD、DCP全层VD、DCP上半侧VD、DCP下半侧VD、DCP旁中心凹VD、DCP旁中心凹上半侧VD、DCP旁中心凹下半侧VD、DCP旁中心凹颞侧VD、DCP旁中心凹上方VD、DCP旁中心凹鼻侧VD、DCP旁中心凹下方VD均升高,SCP中心凹VD、DCP中心凹VD、AI、CMT均降低(P均<0.05)。结论基于OCTA技术观察到单侧RVO患者的健侧眼黄斑区部分微血管血流密度已发生下降,但降低程度不及患侧眼,且健侧眼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健侧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 血管血流密度 视网膜 脉络膜
下载PDF
OCTA评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参数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曾少杰 谢怀林 张昀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参数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06/2022-12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209例209眼为DR组,根...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参数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06/2022-12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209例209眼为DR组,根据分期分为DR轻度组患者115例115眼、DR中度组患者54例54眼、DR重度组患者40例40眼,单纯T2DM未合并DR患者100例100眼为No-DR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70例70眼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OCTA检查,DR组根据病变程度入组(若双眼病变程度一致,则随机取一眼进行研究),对照组和No-DR组随机一眼纳入研究。比较各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长(PERIM)、FAZ横径、FAZ竖径、FAZ面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FRT)、非圆度指数(AI)、FAZ周围300μm范围内全层视网膜血流密度(FD-300)、FAZ血管线性密度(VD)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般资料与FAZ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黄斑FAZ指标诊断DR的价值。结果:DR轻度组、DR中度组、DR重度组患者FBG、MFRT、FAZ面积、PERIM水平均明显高于No-DR组和对照组,AI、VD水平明显低于No-DR组(均P<0.05);No-DR组、DR轻度组、DR中度组、DR重度组患者Cys-C、FAZ横径、FAZ竖径明显高于对照组,FD-300血流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MFRT与年龄呈正相关(r=0.295,P=0.001);AI、V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6、-0.235,均P<0.05);MFRT、FAZ面积、PERIM、AI、VD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738、0.696、0.792、0.847。结论:DM患者可出现FAZ结构及微循环改变,FAZ相关参数在诊断早期DR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晓晴 黄祖烽 陈荟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41-44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我院眼科确诊的8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数字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我院眼科确诊的8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数字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RP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2周和4周黄斑区DCP血流密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4周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2周、4周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RNA)高于对照组,微动脉瘤(M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案,同时两种方案联合应用具有符合临床标准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血管内皮生长抑制 血流密度
下载PDF
近视患者的中医证型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志鹏 张秀清 +4 位作者 赵芳 裴铮 孙婉钰 李欣 张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初步探索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诊治的近视患者123例(123只眼),按照屈光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A组)57例(57只眼)和高度近视...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初步探索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诊治的近视患者123例(123只眼),按照屈光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A组)57例(57只眼)和高度近视组(B组)66例(66只眼)。另再纳入健康人51例(51只眼)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由指定中医眼科医师对所有近视患者完成辨证分型,将以上信息均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1)中医证型患者例数排序为肝肾亏虚证>脾虚气弱证>心阳不足证。(2)3个证型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43,P=0.000)。与肝肾亏虚证比较,脾虚气弱证(t=2.760,P=0.018)和心阳不足证(t=4.133,P=0.000)均较低;与脾虚气弱证比较,心阳不足证较低(t=2.123,P=0.038)。(3)3个证型患者的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48,P=0.003)。与肝肾亏虚证比较,脾虚气弱证(t=2.249,P=0.026)和心阳不足证(t=2.876,P=0.017)均较低。(4)3个证型患者的A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33,P=0.001)。与肝肾亏虚证比较,脾虚气弱证(t=2.942,P=0.010)和心阳不足证(t=3.065,P=0.006)均较短。以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中医证型近视患者屈光度分布统计:3个证型患者的屈光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29,P=0.002)。与肝肾亏虚证比较,心阳不足证较好(H=29.036,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屈光度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比较:(1)3组的S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91,P=0.000)。与A组比较,B组较低(t=3.153,P=0.002);与B组比较,C组较高(t=3.94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组D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9,P=0.017)。与B组比较,C组较高(t=2.646,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不同中医证型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比较:(1)3个证型患者的S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6,P=0.009)。与肝肾亏虚证比较,心阳不足证较高(t=2.252,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个证型患者的D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5,P=0.032)。与肝肾亏虚证比较,心阳不足证较高(t=2.137,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近视的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趋于稳定,随着近视程度加重,血流灌注逐渐减少。中青年高度近视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亏虚证最为多见,此外,肝肾亏虚证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低于心阳不足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中医证型 黄斑 视网膜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
16
作者 唐强 杨竹梅 +1 位作者 刘欢 赵雪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单纯HM患者(108只眼)与108名体检健康者(108只眼)分别设为B组与C组。3组受检者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OCTA)检查,扫描范围为受检眼黄斑区3 mm×3 mm。比较3组受检者黄斑区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并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D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1)3组受检者全层视网膜厚度比较:A组、B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C组;A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下半侧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mGCC厚度比较:A组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黄斑区S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SCP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B、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黄斑区D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C组,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A组黄斑区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相关性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呈正相关(P<0.05)。A组患眼黄斑区下半侧区域D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HM合并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各个区域mGCC厚度、S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单纯HM患者患眼,变化最为明显的为黄斑区下半侧区域SCP血流密度、mGCC厚度,且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 黄斑 视网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17
作者 林琳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500例,其中:高度近视组152例,中度近视组172例,轻度近视组176例;另选取正视组150例,利用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黄... 目的研究分析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500例,其中:高度近视组152例,中度近视组172例,轻度近视组176例;另选取正视组150例,利用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结果高度近视组血管密度、脉络膜厚度明显低于正视组(P<0.05),眼轴长度则明显高于正视组(P<0.05);屈光不正各组随年龄增长血管密度、脉络膜厚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眼轴长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随着度数及年龄增长,黄斑区血管密度随之变少,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薄,眼轴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OCTA 屈光不正 黄斑血管密度 视网膜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状况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青楠 刘炯 +4 位作者 杨光 刘爽 李静 吴怡 许兰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状况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因单眼RRD在我院成功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视网膜复位满意后3... 目的探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状况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因单眼RRD在我院成功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视网膜复位满意后3个月的患眼为研究组,对侧健眼为对照组,对两组行OCTA检测,获取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黄斑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处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及总体血流密度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眼轴长度、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BCVA、CMT低于对照组;而FAZ面积及周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处SCP、DCP血流密度、旁中心凹处SCP血流密度及总体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旁中心凹处DCP血流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RD离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有明显变化,OCTA检查可检测患者术后视网膜结构、血流变化,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复位术 黄斑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微血管研究
19
作者 沈亚明 赵玥 +1 位作者 杨婷婷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确诊为CRAO-PAMM组患者27例27眼,不伴PAMM的CRAO组患者29例29眼。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确诊为CRAO-PAMM组患者27例27眼,不伴PAMM的CRAO组患者29例29眼。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3例33眼作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血流和厚度参数,分析CRAO-PAMM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拱环周围300μm范围内全层血流密度(FD-300)与病灶区面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受检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的总体、旁中心凹血流密度、视网膜中心凹厚度、FAZ面积、周长、AI、FD-300均有差异(均P<0.05)。在CRAO-PAMM组中,病灶区面积与DCP总体血流密度、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569,P=0.002;r=-0.543,P=0.004),与视网膜旁中心凹厚度呈正相关(r=0.606,P=0.001);BCVA(LogMAR)与DCP中心凹和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433,P=0.024;r=-0.515,P=0.006),与FAZ面积、周长和病灶区面积呈正相关(r=0.484,P=0.011;r=0.531,P=0.004;r=0.417,P=0.030)。结论:伴发PAMM的CRAO患眼黄斑区血流密度更低、黄斑区水肿程度更重且视力更差,患者BCVA可能受到病灶区面积和FAZ面积共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黄斑血流 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基于OCTA白内障术后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环形分区分析
20
作者 杨晖 郑卓妮 +3 位作者 苟苏庆 郑宇阳 蔡剑秋 陈如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计算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及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VD、FAZ面积等参数。采用自定义的环形分区分别计算并对比VD的变化。结果14例(16只眼)患者,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及FAZ无明显差异。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SVC)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2 mm范围外的VD均值高于术前(P<0.05)。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DVC)术后3个月2 mm范围外VD均值高于术前(P<0.05)。结果视网膜内层VD的变化比外层VD的变化更明显。VD在外侧区域的变化比内侧区域更为明显。术后1周视网膜各层VD升高,术后1个月略有下降,3个月时仍超过基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术 黄斑 血管密度 超声乳化 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