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
1
作者 周梦兰 徐正东 +4 位作者 兰长骏 杨月 罗正阳 苗壮 李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61-1465,共5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07/10于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07/10于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85眼,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组23例30眼,传统超声乳化组42例55眼。于术前,术后1 d,1 mo均行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mo BCVA均较术前改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术后1 d,1 mo,飞秒激光辅助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增加(均P<0.05),而传统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均无差异(均P>0.05);传统超声乳化组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和视盘区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而飞秒激光辅助组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眼底视网膜血管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和视盘区血管密度
下载PDF
基于OCTA白内障术后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环形分区分析
2
作者 杨晖 郑卓妮 +3 位作者 苟苏庆 郑宇阳 蔡剑秋 陈如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计算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及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VD、FAZ面积等参数。采用自定义的环形分区分别计算并对比VD的变化。结果14例(16只眼)患者,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及FAZ无明显差异。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SVC)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2 mm范围外的VD均值高于术前(P<0.05)。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DVC)术后3个月2 mm范围外VD均值高于术前(P<0.05)。结果视网膜内层VD的变化比外层VD的变化更明显。VD在外侧区域的变化比内侧区域更为明显。术后1周视网膜各层VD升高,术后1个月略有下降,3个月时仍超过基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术 黄斑 血管密度 超声乳化 域分析
下载PDF
基于OCTA技术的单侧RVO患者健侧眼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
3
作者 万贝贝 谢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观察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健侧眼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单侧RVO患者38例共76只眼,其中患眼38只记为患侧眼组,健侧眼38只记为健侧眼组。另选取同期体...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观察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健侧眼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单侧RVO患者38例共76只眼,其中患眼38只记为患侧眼组,健侧眼38只记为健侧眼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的25只正常眼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光视公司RTVue XR 1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进行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测量,包括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全层、上半侧、下半侧、中心凹、旁中心凹、旁中心凹上半侧、旁中心凹下半侧、旁中心凹颞侧、旁中心凹上方、旁中心凹鼻侧、旁中心凹下方的血流密度(VD),深层毛细血管丛(DCP)全层、上半侧、下半侧、中心凹、旁中心凹、旁中心凹上半侧、旁中心凹下半侧、旁中心凹颞侧、旁中心凹上方、旁中心凹鼻侧、旁中心凹下方的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周长、非圆度指数(AI),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周围300µm区域的视网膜(FD300)的VD,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与对照组组相比,健侧眼组SCP上半侧VD、SCP旁中心凹上半侧VD、DCP旁中心凹VD、DCP旁中心凹上方VD均降低(P均<0.05);与患侧眼组相比,健侧眼组SCP全层VD、SCP上半侧VD、SCP下半侧VD、SCP旁中心凹VD、SCP旁中心凹上半侧VD、SCP旁中心凹下半侧VD、SCP旁中心凹颞侧VD、SCP旁中心凹上方VD、SCP旁中心凹鼻侧VD、SCP旁中心凹下方VD、DCP全层VD、DCP上半侧VD、DCP下半侧VD、DCP旁中心凹VD、DCP旁中心凹上半侧VD、DCP旁中心凹下半侧VD、DCP旁中心凹颞侧VD、DCP旁中心凹上方VD、DCP旁中心凹鼻侧VD、DCP旁中心凹下方VD均升高,SCP中心凹VD、DCP中心凹VD、AI、CMT均降低(P均<0.05)。结论基于OCTA技术观察到单侧RVO患者的健侧眼黄斑区部分微血管血流密度已发生下降,但降低程度不及患侧眼,且健侧眼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健侧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 血管血流密度 视网膜 脉络膜
下载PDF
不同程度近视青少年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检测
4
作者 张婷 于蓝 +1 位作者 张乐宵 公慧敏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变化,分析其与等效球镜度数(SER)、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眼轴长度(AL)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少年150例共150只眼,根据SER分为正视组(-0.50 D<SER≤+0... 目的观察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变化,分析其与等效球镜度数(SER)、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眼轴长度(AL)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少年150例共150只眼,根据SER分为正视组(-0.50 D<SER≤+0.75 D)、低度近视组(-3.00 D<SER≤-0.50 D)、中度近视组(-6.00 D<SER≤-3.00 D)、高度近视组(SER≤-6.00 D),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获取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结果4组年龄、SER、AL、SF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847~140.092,P<0.05);4组黄斑区与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差异均有显著性(F=60.627、34.450,P<0.05),其中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高于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与AL呈负相关(r=-0.490、-0.316,P<0.01),与SER、SFCT呈正相关(r=0.434~0.616,P<0.01)。结论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青少年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呈下降趋势,与AL、SFCT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黄斑 视盘 血管密度 脉络膜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唐强 杨竹梅 +1 位作者 刘欢 赵雪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HM)合并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108只眼)HM合并PICC患者,将其设为A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单纯HM患者(108只眼)与108名体检健康者(108只眼)分别设为B组与C组。3组受检者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OCTA)检查,扫描范围为受检眼黄斑区3 mm×3 mm。比较3组受检者黄斑区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并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D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1)3组受检者全层视网膜厚度比较:A组、B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C组;A组全层视网膜厚度下半侧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mGCC厚度比较:A组mGCC厚度上半侧、下半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黄斑区S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SCP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B、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中心凹区S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黄斑区DCP血流密度比较:A组黄斑区上半侧、下半侧、整体平均、旁中心凹区、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区域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C组,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高于C组;A组黄斑区中心凹区DCP血流密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相关性分析:A组患眼黄斑区各区域SCP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mGCC厚度呈正相关(P<0.05)。A组患眼黄斑区下半侧区域D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HM合并PICC患者患眼黄斑区各个区域mGCC厚度、SCP血流密度与下半侧区域全层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单纯HM患者患眼,变化最为明显的为黄斑区下半侧区域SCP血流密度、mGCC厚度,且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 黄斑 视网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与黄斑厚度的相关性
6
作者 吕维娜 黄灿 +1 位作者 雷先明 余素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与黄斑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远视性弱视患儿89例作为弱视组,同期选取我院视力正常的非弱视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儿童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与黄斑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远视性弱视患儿89例作为弱视组,同期选取我院视力正常的非弱视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儿童的一般资料、视盘周围血管密度、黄斑厚度,比较两组资料的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黄斑厚度及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弱视组患儿眼轴长度、视盘面积较小,屈光度较高(P<0.05)。各区域黄斑厚度比较显示,弱视组黄斑中央凹、内环上方、内环鼻侧、内环下方、外环鼻侧的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黄斑中央凹厚度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性,与眼轴长度、视盘面积存在负相关性;内环鼻侧黄斑厚度与眼轴长度存在负相关性。各区域视盘周围血管密度比较显示,弱视组视盘上方血管密度、视盘鼻侧血管密度小于对照组(P<0.05)。视盘上方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视盘面积存在正相关性,与屈光度存在负相关性;视盘鼻侧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视盘面积存在正相关性,与屈光度存在负相关性。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与黄斑厚度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视盘上方血管密度与黄斑中央凹厚度、外环上方黄斑厚度存在负相关性;视盘鼻侧血管密度与黄斑中央凹厚度、外环鼻侧黄斑厚度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弱视患儿黄斑中央凹、内环上方、内环鼻侧、内环下方、外环鼻侧较厚,而视盘上方血管密度、视盘鼻侧血管密度较小。黄斑厚度及视盘周围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视盘面积、屈光度存在一定相关性,视盘上方血管密度与黄斑中央凹厚度、外环上方黄斑厚度呈负相关,视盘鼻侧血管密度与黄斑中央凹厚度、外环鼻侧黄斑厚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性弱视 视盘周围血管密度 黄斑厚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变化
7
作者 程静 王勤美 马丽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97-504,共8页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196例(392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degree,SE)分为轻度近视组43例、中度近视组55例、高度近视组51例、超高度近视组47例。采用OCTA技术测量四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厚度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四组SE、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SE逐渐降低,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降低(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厚度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黄斑区中心凹、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密度与中心凹(r=0.464、0.515)、中心凹旁(r=0.312、0.330)、上侧(r=0.398、0.422)、鼻侧(r=0.391、0.326)、下侧(r=0.324、0.273)、颞侧(r=0.353、0.428)厚度均呈正相关(P <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SE均负向影响黄斑区中心凹、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密度(P <0.05)。结论 随着青少年近视程度增加,其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均降低,且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黄斑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8
作者 林琳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500例,其中:高度近视组152例,中度近视组172例,轻度近视组176例;另选取正视组150例,利用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黄... 目的研究分析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儿童青少年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500例,其中:高度近视组152例,中度近视组172例,轻度近视组176例;另选取正视组150例,利用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结果高度近视组血管密度、脉络膜厚度明显低于正视组(P<0.05),眼轴长度则明显高于正视组(P<0.05);屈光不正各组随年龄增长血管密度、脉络膜厚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眼轴长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随着度数及年龄增长,黄斑区血管密度随之变少,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薄,眼轴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OCTA 屈光不正 黄斑血管密度 视网膜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浩 张鑫鹏 +5 位作者 赵芊 张涵 张云良 刘爱华 张欣鹏 杨菊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中位数分为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另外入选了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同时在14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指标均匹配的40例作为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水平。结果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年龄为(58.47±10.39)岁,收缩压为(135.23±12.67)mmHg(1 kPa=7.5 mmHg),均较高血管密度组(50.86±13.86)岁、(129.73±10.41)mm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体质量为(74.00±11.05)kg,红细胞计数为(4.48±0.49)×10^12个·L^-1,红细胞压积为40.12%±4.24%,血红蛋白含量为(135.31±16.34)g·L^-1,均较高血管密度组(78.48±15.16)kg、(4.66±0.49)×10^12个·L^-1、42.10%±4.00%、(142.71±15.59)g·L^-1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和红细胞计数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血管密度均呈负相关(r=-0.077、-4.062,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0.07554±0.02000)相比,健康对照组眼底血管密度(0.10049±0.0300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自动快速识别黄斑区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收缩压及红细胞计数有关。改善高血压及缺氧导致的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有利于改善黄斑区血管密度,从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血管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收缩压 红细胞计数
下载PDF
雷珠单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智鹏 蒋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0,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短期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03/05我院门诊确诊为DME的患者45例52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短期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03/05我院门诊确诊为DME的患者45例52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wk均行OCTA黄斑区视网膜3mm×3mm范围模式扫描,获得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管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管密度、微血管瘤个数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结果:SCP血管密度治疗前后无差异(t=1.635,P=0.10);治疗后DCP血管密度(46.59%±4.91%)较治疗前(42.47%±4.16%)增加(t=1.014,P=0.02)。治疗后SCP微血管瘤个数(2.92±0.42个)较治疗前(3.21±0.31个)变化无差异(t=1.623,P=0.21);治疗后DCP微血管瘤个数(6.10±0.67个)较治疗前(8.21±0.41个)减少(t=1.124,P=0.01)。治疗后FAZ面积较治疗前略扩大,FAZ周长略增加,且非圆度指数稍降低,但三者变化均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ME患眼后短期内深层毛细血管丛血供增加,且微血管瘤数减少,而浅层毛细血管丛血供及微血管瘤数无明显改变;同时,治疗后短期内FAZ形态(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尚无显著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黄斑水肿 血管密度 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变化——基于OCTA的测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静 周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轻度AD患者16例32眼(AD组)纳入本研究,正常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16例32眼。两组受检者性别构成...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轻度AD患者16例32眼(AD组)纳入本研究,正常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16例32眼。两组受检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检眼均行高清OCTA检查,以黄斑中心为圆心,直径为3.0 mm的快速扫描,获取黄斑区视网膜上方、下方、颞侧、鼻侧4个象限血管密度及其厚度。比较两组受检眼之间不同眼别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血管密度变化。结果两组受检者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双眼黄斑区厚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整体、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及上方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且左右眼具有一致性。AD组患者黄斑区鼻侧及下方平均血管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组、正常对照组受检者两眼之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早期AD患者可发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黄斑区血管密度降低的退行性视网膜病变,而OCTA可为AD早期诊断、随访、评估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黄斑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血管密度
下载PDF
OCTA评估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仇蕊倩 高自清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30例(3... 目的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黄斑区和视盘区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30例(30只眼)。通过OCTA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CP)、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CP)、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视盘血流密度(DBD)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其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硅油填充眼内后,患者1、3个月BCVA优于术后1周(P<0.05),术后6月BCVA差于术后1、3个月(均P<0.0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3个月黄斑区SCP、DCP、FAZ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3个月比较SCP明显降低(均P<0.05);患者术后1、3个月视盘血流密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3个月比较密度降低(均P<0.05)。结论使用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不同时期的黄斑区和视盘血流密度,对于评估视力预后,监测黄斑区和视盘血流密度及结构功能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视网膜脱离 硅油 黄斑血流密度 视盘血流密度
下载PDF
关于眼轴对正常人黄斑区血流的影响
13
作者 赵雪 吴昱舟 张顺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7-0110,共4页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观察正常眼视网膜黄斑区微血管血流情况及其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受检者,对其行双眼眼轴测量和OCTA检查,通过OCTA内置程序获得视网膜黄斑区不同分区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观察正常眼视网膜黄斑区微血管血流情况及其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受检者,对其行双眼眼轴测量和OCTA检查,通过OCTA内置程序获得视网膜黄斑区不同分区的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使用散点图显示受检眼眼轴和黄斑各区域血管密度分布情况,并选择每位受检者右眼行眼轴长度和黄斑区血管密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健康受检者46人(92只眼),C、SC、TC、NC、S、T、I区血管密度随着眼轴的增长有轻微下降的趋势;N区血管密度随着眼轴的增长有轻微上升的趋势。视网膜黄斑区颞侧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P<0.05),黄斑区其他分区血管密度和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随眼轴增长,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增大。结论 不同眼轴的正常受检者视网膜黄斑区血管密度仅颞侧区域随眼轴增长而下降,其他区域血管密度和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眼轴 视网膜黄斑 血管密度
下载PDF
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观察及中医证型研究
14
作者 张梅珍 刘求红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8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变化,及不同中医证型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98例(192眼)设为糖尿病组,并根据VOLK镜+90D裂隙灯前置镜眼底检查结果分为2个亚组,即... 目的:探讨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变化,及不同中医证型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98例(192眼)设为糖尿病组,并根据VOLK镜+90D裂隙灯前置镜眼底检查结果分为2个亚组,即有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且处于非增殖期者设为糖尿病非增殖组(NPDR组) 46例(91眼),无视网膜病变者设为糖尿病0期组52例(101眼);另选取正常健康人44例(84眼)设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受试者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检查,获得视网膜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FAZ面积值。比较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面积,同时对糖尿病患者不同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医证型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的黄斑血流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病程≥10年者血流密度低于病程<5年者(P<0.05);病程5~10年者血流密度与病程<5年、病程≥10年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糖尿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糖化血红蛋白>9%患者黄斑血流密度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7%~9%者(P<0.05),FAZ面积大于<7%、7%~9%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7%~9%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低于糖化血红蛋白<7%者(P<0.05),FAZ面积大于糖化血红蛋白<7%者。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低于痰湿内蕴证及阴虚内热证(P<0.05);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FAZ面积均大于痰湿内蕴证、阴虚内热证(P<0.05),阴阳两虚证FAZ面积大于气阴两虚证(P<0.05)。空腹血糖水平与黄斑血流密度、FAZ面积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餐后2 h血糖水平与黄斑血流密度存在负相关(P<0.05),与FAZ面积存在正相关(P<0.05)。糖尿病NPDR组、糖尿病0期组、对照组黄斑区血流密度、FAZ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糖尿病NPDR组、0期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NPDR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值低于糖尿病0期组(P<0.05);糖尿病NPDR组FAZ面积大于糖尿病0期组及对照组(P<0.05),糖尿病0期组FAZ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在其中心视力未受影响时,无论其眼底有无视网膜病变改变,其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面积都已出现有意义的改变,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面积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 黄斑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面积 中医证型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马若璇 冉振龙 +1 位作者 张月玲 顾朝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36例DME患者,在接受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黄斑区浅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变化。结果DME患者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前BCVA为0.26±0.02,3次注射治疗后BCVA分别为0.42±0.04、0.51±0.04及0.54±0.04,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CRT为(472.42±9.68)μm,3次注射治疗后CRT分别为(339.33±6.73)μm、(320.89±7.60)μm、(300.14±5.60)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CVA及CR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患者治疗前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44.27±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44.28±0.04)%、(44.32±0.04)%、(44.32±0.04)%;治疗前的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52.96±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52.94±0.04)%、(52.87±0.04)%、(52.87±0.04)%;治疗前浅层FAZ面积为(0.56±0.08)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56±0.08)mm2、(0.56±0.08)mm2及(0.56±0.08)mm2;治疗前深层FAZ面积为(0.75±0.10)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75±0.09)mm2、(0.75±0.09)mm2及(0.75±0.09)mm2,治疗后患者浅层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和FAZ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DME患者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BCVA,降低其CRT,并对视网膜毛细血管VD及FAZ面积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中心凹无血管面积 血管密度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焦亚 付碧波 +4 位作者 叶波 黄银花 章晖 贺文山 陈小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 A)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解剖复位稳定1 a黄斑区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 A)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解剖复位稳定1 a黄斑区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关系。方法将我院首诊为RRD并且通过玻璃体切割复位术,术后视网膜复位稳定1 a的患者42例(42眼)的患眼纳入RRD组,患眼的对侧眼纳入对照组A,同时选择健康眼42例(42眼)为对照组B。对所有入选者均行BCVA和OCTA检查。比较RRD组与各对照组各层黄斑区血流密度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患眼BCVA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依次为:RRD组:0.422 4±0.089 3、0.483 6±0.074 8、0.527 1±0.039 0;对照组A:0.469 3±0.112 5、0.550 0±0.074 0、0.546 2±0.034 3;对照组B:0.561 9±0.053 7、0.611 2±0.035 2、0.562 6±0.0304。RRD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相比血流密度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RD组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黄斑区血流密度与BCVA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629、0.654,均为P=0.000),浅层视网膜血管丛黄斑区血流密度与BCVA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0.103)。结论 RRD复位术后1 a患眼各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均较低,血流量没有完全恢复,且BCVA与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存在相关性;OCTA能客观有效地分层量化黄斑区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血流密度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淑月 税荔 +1 位作者 唐冲 李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7-1073,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40岁近视患者共110例(110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SER<-6.00 D)57眼、对照组(-6.00~-0.50 D)53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OCTA检查,量化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及表层微血管密度,比较对照组及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组黄斑区内环范围内血管长度密度(vascular length density,VLD)、血管灌注密度(vascular perfusion density,VPD)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外环VLD、VPD无明显变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的相关指标包括面积、周长、充实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黄斑区中心凹及外环上方RT有所减少(P<0.05),内环R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斑各分区VLD和VPD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各象限的VLD、VPD与对应区域RT呈正相关(P<0.05),内环各象限VLD、VPD与RT无明显相关性;内环部分象限及外环整体RT与SER呈正相关(P<0.05),与眼轴(axial length,AL)呈负相关(P<0.05);黄斑区VLD、VPD与SER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P<0.05)。结论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密度随近视程度增加而减少,早期应用OCTA检测近视人群视网膜结构和血流循环的变化,有利于评估和监测近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视网膜血管密度 黄斑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基于OCTA的高度近视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田春柳 赵军 +4 位作者 张娟美 季亚男 张丹 张琳琳 赵友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高度近视患眼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进行观察及测量,探讨其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高度近视患眼黄斑不同区域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进行观察及测量,探讨其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5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纯高度近视患者34例61眼,应用OCTA对受检眼黄斑不同区域,包括距黄斑中心凹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层、>3~6 mm的外层的浅层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vascular length density,VLD)、血管灌注密度(vascular perfusion density,VPD)进行检测,并量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比较各区域的VD差异,并分析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与VD、FAZ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OCTA检查结果显示,中心区、内层、外层VLD分别为(8.09±3.88)mm·mm-2、(16.51±3.30)mm·mm-2、(17.55±2.21)mm·mm-2,PD分别为0.176±0.087、0.393±0.080、0.428±0.057。三个区域间VLD、VP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年龄与各区域VLD、VPD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眼轴长度与黄斑区整体及内层、外层的VLD、VPD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与中心区VLD、VPD均不相关(均为P>0.05);屈光度与黄斑区各区域的VLD、VPD均不相关(均为P>0.05)。年龄与FAZ面积、周长均不相关(均为P>0.05),与FAZ充实度轻度负相关(r=-0.270,P=0.035);眼轴长度、屈光度与FAZ各参数均不相关(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眼黄斑各区浅层视网膜VD随年龄、眼轴长度的增加而下降,而FAZ各参数均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灌注
下载PDF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媛 郝冰 +4 位作者 刘益帆 冉文瑛 朱冬梅 孙兵兵 王东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1/2021-04于我院诊断为POAG患者48例88眼。招募本院学生、职工及其他科室患者家属43例86眼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1/2021-04于我院诊断为POAG患者48例88眼。招募本院学生、职工及其他科室患者家属43例86眼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采用黄斑血管分割法进行黄斑区血管密度测定。根据黄斑区血管密度将POAG患者分为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各24例。指导48例POAG的患者进行跑台负荷运动,比较高强度(76%~87%HRmax)、中等强度(64%~75%HRmax)和低强度(52%~63%HRmax)运动下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明显高于POAG组患者;与高血管密度组患者相比,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均明显较高,体质量明显较低;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患者,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下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低强度和高强度有氧运动;收缩压和有氧运动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影响因素;以上比较结果均有差异(P<0.05)。结论:收缩压和有氧运动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影响因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使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 视网膜血管密度
下载PDF
应用OCTA对上海地区近视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的分析研究
20
作者 李春慧 王静 冯爱成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S01期39-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近视人群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比不同屈光度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20例来我院检查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群体,...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近视人群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比不同屈光度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20例来我院检查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群体,分为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每组人数完全一致。对各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等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其彼此之间关联性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超高度近视组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明显比其余三组更低,而且在不同位置等情况下都呈现明显不同之处(P<0.05)。厚度方面,超高度近视组患者各个位置的视网膜厚度较其他三组患者而言明显降低,而且伴随近视度数提高,其降低程度也更加明显(P<0.05)。近视屈光群体的黄斑中心凹、上方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其厚度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在不同屈光度的患者群体中应用同一台OCTA检查能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厚度的差异,相关患者密度增加和厚度增厚之间呈现着正相关,通过有关检查对照可以发现其之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屈光度 黄斑 视网膜血管密度 近视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