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黄斑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厚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法力
赵健
+2 位作者
许文皓
李正日
李英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厚度的变化及对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3例(43眼)为弱视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2例(52眼)为对照组。弱视眼进行分视刺激联合遮盖治疗,采用OCTA...
目的探讨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厚度的变化及对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3例(43眼)为弱视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2例(52眼)为对照组。弱视眼进行分视刺激联合遮盖治疗,采用OCTA测量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副中心凹内、外层厚度。结果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在颞侧、上侧、鼻侧、下侧四个象限均小于对照组,弱视组患者治疗后在四个象限的SCP血管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副中心凹内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呈正相关(r=0.426,P=0.029),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r=0.151,P=0.563)。弱视组、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黄斑DCP微血管密度与副中心凹外层厚度均无相关性(r=0.249,P=0.274;r=0.108,P=0.624)。结论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四个象限的黄斑SCP微血管密度较治疗前改善。弱视组患者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黄斑微血管密度
黄斑
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轴长高度近视黄斑区微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廖燕红
龚雁
+2 位作者
陈利双
叶婷
刘栋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11期1377-1379,I0003,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高度近视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及其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屈光不正患者90例(166眼)其中低度近视及正视眼组20例(40眼)为对照组高度近视A组22例(44眼)、B组23例(42眼)、C组25例(40眼...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高度近视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及其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屈光不正患者90例(166眼)其中低度近视及正视眼组20例(40眼)为对照组高度近视A组22例(44眼)、B组23例(42眼)、C组25例(40眼)。采集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图像,通过自动分层获得不同轴长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和深层、脉络膜血流图光学生物仪测量眼轴长度。选取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4.5 mm圆内各层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B、C组浅层及深层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低(均P<0.05)。高度近视A、B、C组脉络膜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低(均P<0.05)。高度近视A、B、C组FAZ面积较对照组大(均P<0.05);A、C组FAZ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A、B、C组浅层微血管密度、深层微血管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与眼轴均呈负相关(均P<0.05),FAZ与眼轴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眼轴的增加,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及脉络膜微血管密度随之减少,而FAZ面积会随着眼轴的增加而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
成像技术
黄斑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黄斑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厚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法力
赵健
许文皓
李正日
李英俊
机构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4-70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960182)。
文摘
目的探讨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厚度的变化及对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3例(43眼)为弱视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2例(52眼)为对照组。弱视眼进行分视刺激联合遮盖治疗,采用OCTA测量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副中心凹内、外层厚度。结果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在颞侧、上侧、鼻侧、下侧四个象限均小于对照组,弱视组患者治疗后在四个象限的SCP血管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副中心凹内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呈正相关(r=0.426,P=0.029),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r=0.151,P=0.563)。弱视组、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黄斑DCP微血管密度与副中心凹外层厚度均无相关性(r=0.249,P=0.274;r=0.108,P=0.624)。结论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四个象限的黄斑SCP微血管密度较治疗前改善。弱视组患者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
弱视
黄斑微血管密度
黄斑
中心凹厚度
Keywords
amblyopia
microvessel density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分类号
R774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轴长高度近视黄斑区微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廖燕红
龚雁
陈利双
叶婷
刘栋
机构
宁波市眼科医院
出处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11期1377-1379,I0003,共4页
基金
宁波市鄞州区科技局农社类科技计划项目[鄞科(2018)74号]。
文摘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高度近视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及其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屈光不正患者90例(166眼)其中低度近视及正视眼组20例(40眼)为对照组高度近视A组22例(44眼)、B组23例(42眼)、C组25例(40眼)。采集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图像,通过自动分层获得不同轴长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和深层、脉络膜血流图光学生物仪测量眼轴长度。选取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4.5 mm圆内各层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B、C组浅层及深层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低(均P<0.05)。高度近视A、B、C组脉络膜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低(均P<0.05)。高度近视A、B、C组FAZ面积较对照组大(均P<0.05);A、C组FAZ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A、B、C组浅层微血管密度、深层微血管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与眼轴均呈负相关(均P<0.05),FAZ与眼轴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眼轴的增加,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及脉络膜微血管密度随之减少,而FAZ面积会随着眼轴的增加而扩大。
关键词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
成像技术
黄斑微血管密度
分类号
R770.42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黄斑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厚度的定量分析
贾法力
赵健
许文皓
李正日
李英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轴长高度近视黄斑区微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
廖燕红
龚雁
陈利双
叶婷
刘栋
《现代实用医学》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