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抗VEGF术后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方芳 于燕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MNV)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 目的探讨影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MNV)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床资料。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视力预后不良组和视力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眼部特征及相关生物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抗VEGF治疗1个月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MNV面积,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Z=6.371,6.949,2.437,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CMT改善、MNV面积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术前MNV面积是影响MNV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抗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MNV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术后视力与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CMT改善、MNV面积改善相关,其中,眼轴长度和术前MNV面积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新生血管 抗VEGF 视力预后
下载PDF
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在黄斑新生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清 马欣欣 陈雪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90-92,共3页
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RT)是指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中位于视网膜外核层的具有圆形或椭圆形高反射边界、其内呈低反射或不均匀点状高反射的异常结构;既往普遍认为ORT可能是多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在黄斑新生血管病... 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RT)是指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中位于视网膜外核层的具有圆形或椭圆形高反射边界、其内呈低反射或不均匀点状高反射的异常结构;既往普遍认为ORT可能是多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在黄斑新生血管病中较常见。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对ORT的认识存在争议:从稳定结构到随着不同抗VEGF药物治疗,发生率、结构大小及形态均会发生变化;从疾病的终末阶段到发现可能为一种保护结构。因此充分认识ORT,对临床开展相关眼底病治疗、判断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对目前有关黄斑新生血管病中ORT的临床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 黄斑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牵牛花综合征合并黄斑新生血管1例
3
作者 陈智萍 游志鹏 +4 位作者 毛子清 吴泠瑶 谈赟玉 苏晓涵 田西凤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患儿女,11岁。因发现右眼视力下降2 d,于2022年7月到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患儿足月剖宫产。患儿父亲诉患儿2 d前在当地已行全身体检,除右眼视力下降外全身无其他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及皮肤异常病变,无手术及外伤史。父... 患儿女,11岁。因发现右眼视力下降2 d,于2022年7月到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患儿足月剖宫产。患儿父亲诉患儿2 d前在当地已行全身体检,除右眼视力下降外全身无其他异常。既往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及皮肤异常病变,无手术及外伤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双胞胎姐姐视力正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4,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0、12.3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增大约3个视盘直径,边界不清,颜色淡红,中央凹陷,视盘周围脉络膜萎缩环,视盘鼻侧灰黑色色素变性,数根血管均从视盘发出呈放射状向周围走行,视盘颞侧黄白色不透明膜样物,黄斑区可见黄白色病灶并视网膜水肿增厚(图1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右眼黄斑区网膜层间多个弱反射暗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局部弧形隆起,层下团状中强反射信号,椭圆体带反射不连续(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牛花综合征 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 黄斑新生血管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及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甜甜 李静 田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414,共5页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病理机制,常导致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成为临床主要有效的一线用药,但仍有近50%的病例因SRFi产生的瘢痕而最...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病理机制,常导致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成为临床主要有效的一线用药,但仍有近50%的病例因SRFi产生的瘢痕而最终视力丧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是从人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一类促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已证实其参与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以及SRFi形成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未来开发新型诊疗方式提供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新生血管 纤维化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梁从碧(综述) 陈长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7-490,共4页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显示的一种高反射性形态学特征,位于神经上皮外层、色素上皮内层。其常见于未经治疗或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可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显示的一种高反射性形态学特征,位于神经上皮外层、色素上皮内层。其常见于未经治疗或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可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近视性黄斑变性、Best病、视网膜营养不良和脂质肉芽肿病等。SHRM与患者眼部椭圆体带缺失、瘢痕形成、外界膜损伤、黄斑萎缩及外层视网膜管型结构等关系密切,并与视力损害显著相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消退部分SHRM,不同成分及特征的SHRM对治疗有不同的预后反应。明确nAMD中SHRM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后果,进一步加深临床对SHRM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VEGF治疗 视力预后 综述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对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水肿的影响
6
作者 王梅艳 徐凤 张季瑾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对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122例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1)和研究组(n=61),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对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122例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1)和研究组(n=61),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眼部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选择素(E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升高,黄斑中心凹厚度(CRT)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7例,对照组9例,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黄斑水肿,降低患者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同时有效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减少患者黄斑中心凹陷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内注射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黄斑水肿
下载PDF
脂质代谢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7
作者 宋维晨 陈雯 +1 位作者 池敬毅 祝文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32-1437,共6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与年龄相关的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视网膜疾病。大量研究显示,脂质代谢紊乱在nARMD的进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而这种关系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脂肪酸、胆固醇、脂质代谢基因变异等。...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与年龄相关的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视网膜疾病。大量研究显示,脂质代谢紊乱在nARMD的进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而这种关系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脂肪酸、胆固醇、脂质代谢基因变异等。脂质代谢紊乱通过刺激氧化应激、抑制自噬,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和炎症反应,从而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导致黄斑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在动物实验中,开发针对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物证实了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是治疗nARMD的一种潜在有效策略。基于这一发现,文章对脂质代谢在nARMD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为nARMD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代谢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自噬 脂质代谢相关药物治疗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邱梅园 吴沛霖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8期3632-3637,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中心性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AMD(nAMD)发病的重要因素,目前抗VEGF治疗仍是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尽管抗VEGF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疾病进展和视力丧失,但患者仍需...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中心性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AMD(nAMD)发病的重要因素,目前抗VEGF治疗仍是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尽管抗VEGF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疾病进展和视力丧失,但患者仍需要频繁玻璃体腔注射,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改善疗效,针对传统抗VEGF治疗的替代方案相继出现,如新型抗VEGF药物、基因治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抑制剂、血管生成素/Tie信号通路药物、新型药物缓释系统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延长型及多靶点药物可供nAMD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Tie信号通路 新型药物缓释系统
下载PDF
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VEGF、PDGF-AA因子水平 被引量:4
9
作者 黎昌江 李小芳 陈方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4-2126,共3页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因子水平。方法选取128例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尼单抗0.05 m...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因子水平。方法选取128例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尼单抗0.05 ml,1次/月;研究组接受康柏西普0.05 ml,1次/月,之后每3个月玻璃体腔内给药1次。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VEGF、PDGF-AA水平较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均衡(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均提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异物感、结膜出血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取得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康柏西普调节VEGF、PDGF-AA水平好于雷珠单抗,两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作用
10
作者 田弘亚 钱维燕 +2 位作者 缪亚香 周云佳 肖爱萍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5期304-307,共4页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的视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江阴市中医院行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的nAMD患者109例(109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康柏...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的视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江阴市中医院行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的nAMD患者109例(109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57眼)与阿柏西普组(52眼),随访3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BCVA、CMT的数值均降低[康柏西普组:(0.57±0.15)、(0.46±0.12)LogMAR,(256.27±24.58)、(237.58±25.67)μm;阿柏西普组:(0.55±0.13)、(0.44±0.13)LogMAR,(247.94±26.27)、(232.49±27.29)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柏西普组与阿柏西普组CNV渗漏治疗总有效率(85.96%vs 88.4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9.29%vs 1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均能有效恢复nAMD患者的视网膜结构、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提高患者的BCVA,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康柏西普 阿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丹 惠延年 +1 位作者 张鹏 白建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26例28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激光经瞳孔温热... 目的观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26例28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激光经瞳孔温热治疗。男10例11眼,女16例17眼,平均年龄40.2岁。屈光度-6.00~-12.00,均伴有不同程度矫正视力下降、注视性暗影、视物变形等临床症状。采用光斑直径为1.2、2.0及3.0mm光斑,功率为100~300mW的激光照射60s。6眼进行了2次治疗。随访4~40周,通过视力、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2行者10眼(36%),无变化者16眼(57%),视力下降者2眼(7%)。12眼注视性暗影及视物变形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眼底检查出血渗出完全消退或减轻者共6眼。复查眼底造影者中7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明显消退、出血减轻。结论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出血有一定的效果,该法较安全、经济。但其治疗参数、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需更大样本的长期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 治疗 高度近视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安全性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延 罗陈川 苏素娟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08-409,共2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常见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2例(36只眼)在采用PDT疗法后黄斑区CNV患者的追踪记录结果。结果 32例中进行1次、2次、3次治疗的分别有24例、6例、2例,术中均未出现注射疼痛或...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常见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2例(36只眼)在采用PDT疗法后黄斑区CNV患者的追踪记录结果。结果 32例中进行1次、2次、3次治疗的分别有24例、6例、2例,术中均未出现注射疼痛或光敏剂过敏等不良反应。经过PDT治疗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其中22只眼渗漏停止,9只眼明显减少,5只眼无显著变化。观察1~12个月,平均7个月。治疗后1个月,治愈率为52.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治疗后7个月,治愈率为72.2%,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结论 PDT治疗黄斑区CNV疾病可以在1年内维持视力的稳定;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低;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T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晓丽 陈廷 +1 位作者 郑淼 郑燕林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3年第4期196-198,200,共4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经眼底镜检查、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经眼底镜检查、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CNV(包括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及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单次剂量0.5 mg/0.05ml)的患者26例(32只眼),首次治疗之前及之后每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眼底镜检查以观察其疗效.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过程中,若患者黄斑中心小凹厚度(CMT)≥250μm,或FFA显示仍有荧光渗漏或自觉视力明显下降、事物变形加重者,需再次注射雷珠单抗,间隔时间均≥1月.结果 首次治疗后视力较首次治疗前平均提高:1周时(1.84±1.65)行,1月(1.59±2.24)行,2月(1.66±2.96)行,3月(2.06±2.34)行,4月(1.94±2.49)行,5月(1.94±2.54)行,6月(1.81±2.97)行.首次治疗后各时间段之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4,P=0.60>0.05),较首次治疗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各时间段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1,P=0.923>0.05).首次治疗后各时间段CMT较首次治疗前降低的平均值分别为:1周(131.10±146.07)μm,1月(154.84±190.13)μm,2月(141.38±160.34)μm,3月(124.75±173.24)μm,4月(98.31±173.44)μm,5月(88.69±183.50)μm,6月(81.60±196.70)μm.首次治疗后各时间段与首次治疗前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之后各时间段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9,P=0.063>0.05).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现全身及眼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注射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力 黄斑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017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共识解读 被引量:7
14
作者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1-605,共5页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效果较好,但大部分眼科医生尚不清楚治疗方式与周期的选择。通常认为阿柏西普治疗nADM应最少持续1 a(48周),并且每8周给药1次(即给药6次)...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效果较好,但大部分眼科医生尚不清楚治疗方式与周期的选择。通常认为阿柏西普治疗nADM应最少持续1 a(48周),并且每8周给药1次(即给药6次),在第1年治疗结束时(实际在进行第11个月的随访时),应考虑两种治疗方案:不延长治疗间隔即维持固定的每8周给药1次,或延长治疗间隔时间,最长可延长至12周。考虑不延长治疗间隔的标准是:持续性黄斑水肿但视力稳定、复发性黄斑水肿、水肿伴视力下降、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或任何其他渗出性疾病活动征象,威胁到视力需临床医生提供建议时。对于干性黄斑(即没有黄斑渗出)和视力稳定患者,推荐延长治疗间隔时间。此外,如果视力和(或)解剖结果恶化,治疗间隔时间也可以缩短。对于黄斑无渗液的眼睛,可以考虑不进行治疗监测,完成一整年监测而不需要注射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出院。对在治疗延长期间疾病复发患者和因出院或终止治疗后疾病复发的患者,需恢复固定的每8周给药1次的治疗方式。对于双眼nAMD患者,双眼均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时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柏西普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治疗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动力学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青蔚 张风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79-183,共5页
光动力学疗法 (PDT)是由治疗肿瘤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近年来 ,应用于眼科领域治疗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介绍了PDT的作用机制 ,PDT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以及应用PD... 光动力学疗法 (PDT)是由治疗肿瘤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近年来 ,应用于眼科领域治疗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介绍了PDT的作用机制 ,PDT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以及应用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学治疗 病理组织学 治疗机制 适应证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虹 赵晶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近年来,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疾病引发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m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近年来,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疾病引发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m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在国内外广泛开展,随着国外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结果的得出和临床应用经验增多,PDT治疗在适应证、疗效评估、重复及终止治疗标准、重复治疗间隔时间、安全性、联合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动力学疗法 治疗标准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临床应用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therapy 临床实践 对照研究 疗效评估
下载PDF
1+PRN的方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沈丽芳 吴伯乐 胡夏云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5期1012-101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1+PRN的方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85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确诊为继发于AMD或者高度近视并且... 目的探讨分析1+PRN的方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85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确诊为继发于AMD或者高度近视并且接收单一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在治疗后1天、7天、1年内每个月的BCVA(最佳矫正视力)、CRT(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厚度)以及1年之后眼部地图装萎缩进展。结果在患者治疗之后,不同时间点AMD与高度近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相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1周~3月期间视力提升最为显著,在治疗后3月~1年基本趋于平稳。CRT的治疗改善情况与BCVA一样,在随访观察1年会后,所有的患者患眼相较健眼中地图状萎缩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随访过程中,有9眼发生结膜下出血情况、轻度视网膜劈裂的患者有1例,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通过对AMD及高度近视黄斑CNV患者,行1+PRN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疗效,并且能够在治疗中及治疗后保证患者的安全可操作性,注射次数较少就不会对患者地图状萎缩造成较大影响,可以在当前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PRN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BMP-6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丽 郝杨 +1 位作者 张智超 刘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患者房水中骨形态发生蛋白6 (BMP-6)、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6/2017-03于我院眼科就诊的nARMD患者34例35眼...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患者房水中骨形态发生蛋白6 (BMP-6)、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6/2017-03于我院眼科就诊的nARMD患者34例35眼作为nARM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两组患者黄斑区1mm范围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CSMT)。通过ELISA法检测房水中BMP-6的浓度,流式微球技术(CBA)测量IL-6和VEGF的浓度。结果: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水平(35. 29±4. 2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2. 04±2. 78pg/mL),而VEGF水平(93. 13±47. 2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9. 21±13. 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房水中IL-6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rs=-0. 409,P=0. 015)。结论:nARMD患眼房水中BMP-6浓度下降,而VEGF浓度升高,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其可能参与nARMD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6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后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不同时期OCT表现
19
作者 陶建军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0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对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后对不同时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产生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选择0.5 mg(0... 目的探讨对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后对不同时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产生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选择0.5 mg(0.05 mL)雷珠单抗对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完成注射后不同时间段对患者展开随访操作;于前2次随访期间,准备相同剂量雷珠单抗对患者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随访期间就患者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以及最佳矫正视力等展开对应检查,就不同时间段眼底OCT变化展开对比。结果采用雷珠单抗对患者注射后,同注射前比较,视力均获得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分别表现为(1.44±2.12)行、(1.54±2.49)行、(1.88±2.30)行以及(1.68±2.59)行;采用雷珠单抗对患者注射后通过OCT发现,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2个月、手术后3个月以及手术后6个月CFT分别为(354.59±25.35)、(301.23±22.95)、(290.19±18.36)、(272.85±31.27)、(262.55±26.83)μm,同手术前CFT水平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段CFT水平均呈现出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7、15.937、15.729、19.315,P<0.05)。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方法有效运用,可使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视力水平获得显著提升,并且使不同时期OCT水平获得显著降低,最终实现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有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 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 不同时期 视力水平 OCT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陈学国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2-102,共1页
背景与目的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引起北美50岁以上人口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它明显降低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25年50岁以上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背景与目的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引起北美50岁以上人口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它明显降低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25年50岁以上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视力丧失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结果.过去使用光凝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但光凝会损害正常组织.黄斑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不能使用光凝治疗.最近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应用于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利用维替泊芬光动力学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动力学疗法 疗效观察 therapy 50岁以上 新生血管形成 光动力学治疗 视力丧失 光凝治疗 预防和治疗 生活质量 正常组织 维替泊芬 研究目的 人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