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眼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造影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红 汪周陵 王志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42-244,共3页
关键词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中心 视网膜 特发性 双眼 特殊类型 原因不明 临床报道 显示系统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2
作者 冯超 陈长征 +1 位作者 杨安怀 周芸芸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9-820,共2页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中心 单抗治疗 眼科疾病 病因不明 治疗方法 注射治疗 玻璃体腔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3
作者 李亚 张铭连 +1 位作者 孟兢晶 庞午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患者男性,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于2014年5月29日来我院就诊。高血压病史2年,否认其他全身病,无放射线接触史和特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不提高),左眼1.0。Goldmann眼压,右眼14 mm Hg(1 ... 患者男性,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于2014年5月29日来我院就诊。高血压病史2年,否认其他全身病,无放射线接触史和特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不提高),左眼1.0。Goldmann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3 mm Hg。双眼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均透明。左眼眼底未见异常。右眼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右眼黄斑区拱环外毛细血管扩张,中心凹中央出现3~4个瘤样高荧光点;黄斑区颞下方见一荧光遮蔽斑光(图2)。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右眼脉络膜黄斑区周围环绕圆形弱红外荧光(图3)。右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区局部神经上皮层隆起,层间可见一个大泡性液性暗腔,呈囊样水肿表现(图4)。就诊时患者同时伴有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小便黄少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诊断: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IPT)。中医诊断为右眼视瞻昏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早期治宜健脾除湿,化瘀止血,给予利湿颗粒(自制中成药,组成:猪苓、茯苓、女贞子、白术、泽泻、茺蔚子、薏苡仁、车前子、桂枝、陈皮)10 g,加用三七粉1.5 g每日3次冲服,甲钴胺片0.5 mg、维生素B1片20 mg、维生素C片0.2 g,每日3次口服。15 d后第一次复诊,右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出血明显减轻。中期治宜疏肝清热,健脾渗湿,改予利湿颗粒加黄芩10 g、龙胆6 g、泽兰10 g (均为颗粒剂,下同),每日3次冲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 g,每日3次口服。2个月后第二次复诊,右眼视力提高至0.6,视网膜出血消失,黄白色渗出较前吸收,OCT 显示黄斑区仍存在囊样水肿(图5,图6)。1个月后第三次复诊,右眼视力提高至0.8,眼底改变同前,行右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曲线图示:黄斑中心b波峰值轻度下降;3D图示:黄斑(旁中心固视)中心反应密度轻度下降;环图示:第1~3环峰值轻度下降,第4~5环峰值大致正常(图7)。晚期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予陈皮6g、清半夏9g、浙贝母10g、茯苓10 g、川楝子10 g、甘草3 g,每日3次冲服。15 d后第四次复诊,视力0.8,眼底改变同前,继续应用中药颗粒治疗。2015-06-25复诊时,查右眼视力已恢复至1.0,视网膜出血消失,黄白色渗出吸收,黄斑区仍有轻度囊样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 病例报道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
4
作者 吴德正 孙莎萍 +1 位作者 王素卿 吴乐正 《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2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眼病,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单眼或双眼罹病,起病时视力仅轻度降低,随病程延长,缓慢下降,常伴视物变形。眼底呈黄斑中心凹或黄斑区的毛细血管扩张,并伴有视网膜水肿和渗出。近... 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眼病,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单眼或双眼罹病,起病时视力仅轻度降低,随病程延长,缓慢下降,常伴视物变形。眼底呈黄斑中心凹或黄斑区的毛细血管扩张,并伴有视网膜水肿和渗出。近年来国外已有报道,本文报告3例曾分别误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或可疑为“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的病例,经眼底检查,彩色照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中心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 张越 +1 位作者 庞午 张铭连 《眼科学报》 2018年第4期218-225,共8页
患者,男,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眼底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 PD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患者,男,38岁,主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眼底黄斑区可见一个约1/4 PD的黄白色病灶,周围可见散在出血斑,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 iography+indolegreenang iography,FFA+ICG A)示:可动态观察到黄斑区毛细血管扩张渗漏及晚期黄斑区的囊样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黄斑区局部神经上皮层隆起,呈囊样水肿表现。诊断:右眼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macular telangiectasia,MacTel)。中医辨证治疗,早期以清热凉血、健脾除湿为主;中期采用疏肝清热、健脾渗湿法;后期以补肾健脾为原则。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正常,视功能明显改善,黄斑区水肿完全消退。随诊观察4年,患者病情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 中药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6
作者 祃红燕 段文静 +2 位作者 钱勇 刘菊 卢颖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84-85,共2页
患者女性,52岁。自觉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9年4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跟科查体:视力:右服0.05,左眼0.8,眼压:右眼14mmHg(1mmHg=0.133kPa),左眼18mmHg,右眼前节检查无异常,散瞳下眼底检... 患者女性,52岁。自觉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9年4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跟科查体:视力:右服0.05,左眼0.8,眼压:右眼14mmHg(1mmHg=0.133kPa),左眼18mmHg,右眼前节检查无异常,散瞳下眼底检查: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动静脉压迹可见,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周围黄白色渗出、小片出血及轻度水肿(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中心 特发性 眼底检查 视力下降 静脉压迹 眼前节 视网膜
下载PDF
特发性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伴新生血管膜
7
作者 刘瑜玲 NicholasE.Engelbrecht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报道特发性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IJFT)伴新生血管膜(NVM)患者的视力结果。方法:我们对16例(26只眼)双眼IJFT伴NVM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无对照分析(Gass分类为2A组)。将眼分为2组:WO组(n=11)IJFT而不伴NVM;W组(n=... 目的:报道特发性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IJFT)伴新生血管膜(NVM)患者的视力结果。方法:我们对16例(26只眼)双眼IJFT伴NVM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无对照分析(Gass分类为2A组)。将眼分为2组:WO组(n=11)IJFT而不伴NVM;W组(n=15)则指入选时诊断为IJFT伴NVM。对WO组,观察了最初视力和从最初检查到诊断NVM的时间。回顾了2组患者特征性的眼底改变,包括脉络膜视网膜吻合存在与否,视网膜内的色素斑块,结晶样沉着以及最终的视力结果。结果:最初视力WO组为20/20-20/70(平均:20/30),W组为20/20-4/200(平均:20/70)。从最初诊断IJFT到NVM产生的平均时间为73个月(5-142个月)。也对WO组NVM产生之前脉络膜视网膜吻合和同时发生的血管旁视网膜色素上皮过度增生进行了观察。所有眼的最终视力为20/40-2/200(平均20/200)。81%的眼(21/26)最终视力≤20/200。结论:对IJFT伴NVM患者而言,通常最终的视力较差,其中80%眼最终视力(120/200。IJFT伴有脉络膜视网膜吻合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斑通常将加速NVM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心毛细血管扩张 新生血管 视力 并发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伴黄斑裂孔形成
8
作者 Olson J.L. MandavaN. 刘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10期34-34,共1页
Background:To report the occurrence of a full thickness macular hole in association with 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a.Methods:Observational case report.Results:A 60-year-old female with a history of bilateral ... Background:To report the occurrence of a full thickness macular hole in association with 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a.Methods:Observational case report.Results:A 60-year-old female with a history of bilateral 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a presented with acute complaints of decreased vision and metamorphopsia in her right eye.The patient’s retinal examination was significant for 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a bilaterally,and a new,full-thickness macular hole in the right eye which was confirmed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Conclusions:Full-thickness macular hole formation may occur in conjunction with 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a,which has not been reported to date.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a,IPT,is a clinical entity with distinct biomicroscopic and fluorescein angiographic findings which may be divided into developmental and acquired forms.Idiopathic macular hole formation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ondition,which tends to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females in their 7th and 8th decades of life.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a has been reported in association with lamellar macular holes,but,to our knowledge,not with a full thickness macular hole.Here in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patient with bilateral 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a who developed a full-thickness macular 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中心 毛细血管扩张 生物显微镜 视网膜检查 右眼视力 视物变形 发育性 观察性 层裂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西龙治疗双侧特发性近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继发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9
作者 Smithen L.M. Spaide R.F. 张自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9-29,共1页
To report combined treatmen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with verteporfin an d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for subfoveal neovascularizatio n secondary to bilateral idiopathic juxtafoveal telangiec... To report combined treatmen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with verteporfin an d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for subfoveal neovascularizatio n secondary to bilateral idiopathic juxtafoveal telangiectasis. Interventional c ase report. A patient with a subfoveal neovascularization secondary to bilateral idiopathic juxtafoveal telangiectasis was treated with PDT plus a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4 mg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Leakage in the late phase of flu orescein angiography resolved with attenuation of telangiectatic vessels and imp 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from 20/200 to 20/50. At 9 months post treatment, rec urrent leakage was treated with repeat PDT and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One y ear after initial presentation, visual acuity was 20/60 with no leakage on fluor escein.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PDT and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res ulted in regression of a subfoveal neovascular membrane and improvement in visua l acuity during the course of follow 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内注射 中心 光动力疗法 毛细血管扩张 曲安西龙 血管 荧光素 干预性 维替泊芬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原发性近中心凹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超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的新发现
10
作者 Paunescu L.A. Ko T.H. +1 位作者 Duker J.S. 潘佳鸿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5期53-53,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pabilities of ultrahighreso-lu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UHR OCT); to compare with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CT standard-resolution system, StratusOCT, for imaging of idiopa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pabilities of ultrahighreso-lu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UHR OCT); to compare with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CT standard-resolution system, StratusOCT, for imaging of idiopathic juxtafoveal retinal telangiectasis (IJT); and to demonstrate that UHROCT provid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disease morphology,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Design: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 Participants: Nineteen eyes of 1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IJT in at least one eye.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imaged with UHR OCT and StratusOCT at the same visit. A subset of patients was also imag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IJT. Main Outcome Measures: Ultrahigh-and standard-resolution cross-sectional tomograms of IJT pathology. Results: Using both standard-and ultrahigh-resolution OCT, w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features of IJT: (1) a 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retinal thickening on OCT and leakage on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2) loss and disruption of the photoreceptor layer, (3) cystlike structures in the foveola and within internal retinal layers such as the inner nuclear or ganglion cell layers, (4) a uniqu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draping across the foveola related to an underlying loss of tissue, (5) intra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near the fovea, and (6) central intraretinal deposits and plaques. In 63%of cases, the presence of abnormal vessels and a discontinuity of the photoreceptor layer correlatedwith visual acuity. Conclusions: Ultrahigh-resolution OCT improves visualization of the retinal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IJT and allows identification of new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it. Some of these features, such as discontinuity of the photoreceptor layer, are revealed only by UHR O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超高分辨率 中心 原发性 新发 病理学特征 荧光造影术 神经节细胞 OCT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11
作者 王东林 郑秀云 +2 位作者 靳文燕 杲云 赵天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505,共1页
患者男56岁农民,因“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20d”于2007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无放射线接触史。眼科查体:视力:右眼0.6,左眼1.2,眼压:右眼14mmHg,左眼13mmHg,双眼前节正常。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 患者男56岁农民,因“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20d”于2007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无放射线接触史。眼科查体:视力:右眼0.6,左眼1.2,眼压:右眼14mmHg,左眼13mmHg,双眼前节正常。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颜色正常,动静脉正常,黄斑区水肿,黄斑颞侧可见一小片黄白色渗出及数个毛细血管瘤,其他部位未见异常;左眼底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区水肿 毛细血管扩张 中心 视力下降 毛细血管 视物变形 糖尿病史 右眼
原文传递
旁中心凹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 黄红深 张恒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5-245,共1页
患者男.43岁。自觉双眼干涩,疼痛伴左眼视力下降1年.于2012年6月20日来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 中心 医院就诊 视力下降 眼干涩
原文传递
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三例
13
作者 沈洁 王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50-952,共3页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中心 视功能损害 近视度数 高度近视 近视患者 视网膜 后极部 青年人
原文传递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蕾 宫媛媛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PT)是一种较少见的眼病,多具有潜在的致盲性,临床上有时易与其他一些常见黄斑疾病混淆,且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依据不同的分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渗漏,或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PT)是一种较少见的眼病,多具有潜在的致盲性,临床上有时易与其他一些常见黄斑疾病混淆,且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依据不同的分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渗漏,或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视网膜进行性萎缩等而引起视力下降。现对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分型、临床表现、多模式眼底影像学检查特征及治疗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特发性中心毛细血管扩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特发性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15
作者 林宝仁 陈文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351-351,共1页
患者男,52岁。以左眼视力下降2~3个月为主诉于2015年10月26日就诊门诊(无住院),眼无红肿痛。既往有高血压病,今检查血压153/97mmHg。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4,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6;眼压右眼16mmHg,左眼19mmH... 患者男,52岁。以左眼视力下降2~3个月为主诉于2015年10月26日就诊门诊(无住院),眼无红肿痛。既往有高血压病,今检查血压153/97mmHg。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4,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6;眼压右眼16mmHg,左眼19mmHg;双眼眼前节无异常。玻璃体无混浊,右眼眼底未见异常;左眼眼底:视乳头界清色正常,视网膜中央血管正常,黄班颞侧有一个椭圆形环状硬性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心毛细血管扩张 视网膜中央血管 视力下降 高血压病 眼科检查 矫正视力 硬性渗出 左眼
原文传递
双眼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
16
作者 陈妙虹 马大卉 张国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0-890,共1页
患者女,5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5年"就诊。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3,均不能矫正。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右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类圆形结晶样沉着病灶,黄斑粗糙变薄呈青灰色不均匀反光,中央暗红色圆形区,疑有中心小凹视网膜内层组织缺... 患者女,5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5年"就诊。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3,均不能矫正。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右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类圆形结晶样沉着病灶,黄斑粗糙变薄呈青灰色不均匀反光,中央暗红色圆形区,疑有中心小凹视网膜内层组织缺失,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不规则扩张,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破坏,裂孔颞侧斑块状色素增生(图1A);左眼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囊样改变,黄斑中心凹及中心凹旁毛细血管不规则扩张,颞侧视网膜色素增生伴结晶样沉着(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右眼黄斑区视网膜空腔,空腔旁内层视网膜可见强反射信号(图2A);左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萎缩,可见视网膜内空腔及层间颗粒状强反射信号(图2B)。诊断:双眼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萎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 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 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血管 双眼视力 反射信号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层析扫描血管成像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瑶 王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是目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这2项均为有创检查,且染料入血可以引起不良反应。光学相干层析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项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的,新型、无创、非接触的眼底血...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是目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这2项均为有创检查,且染料入血可以引起不良反应。光学相干层析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项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的,新型、无创、非接触的眼底血管成像方法,可以分层显示视网膜血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中均有应用。本文就OCTA的相关概念及其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扫描血管成像 脉络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血管阻塞 黄斑毛细血管扩张
下载PDF
OCTA应用于轻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的筛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淼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OCTA)应用于轻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mild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MHRP)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MHR...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OCTA)应用于轻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mild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MHRP)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MHRP患者30例(MHRP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 avascular zone,FAZ)的面积、周长、圆度变化,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和视盘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RPC)四个象限的血流密度以及中心凹和中心凹旁四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MHRP组患者SCP四个象限、视盘旁四个象限RPC的血流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心凹和中心凹旁四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FAZ面积和周长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圆度较对照组变小(均P<0.05)。结论:OCTA能清晰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并能量化分析FAZ面积、周长、圆度、毛细血管密度、视网膜厚度等指标,可应用于早期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及时发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 视盘放射状毛细血管 中心血管
下载PDF
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患眼的黄斑微血管异常观察
19
作者 张娟 阮露 +4 位作者 江晨 杨茜 居钰乔 常青 黄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80-884,共5页
目的观察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oats病伴或不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者45例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0例40... 目的观察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oats病伴或不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者45例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0例40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年龄均<21岁。根据是否存在中心凹下纤维结节,将患者分为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不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黄斑水肿或渗出),并据此分为纤维化组、非纤维化组,分别为26例26只眼、19例19只眼。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患者双眼黄斑区3 mm×3 mm或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自动处理图像。观察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否存在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断裂、异常微血管分支(AMB)。结果纤维化组26只眼均可见自中心凹旁视网膜毛细血管网发出的AMB,长入并破坏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的完整性;AMB呈交错缠绕状,纡曲扩张。B扫描像可见中心凹下纤维结节内血流信号,其中血流信号横贯于内层视网膜和纤维结节之间23只眼(88.46%,23/26)。非纤维化组患眼血管异常均表现为毛细血管纡曲扩张及缺损,未见FAZ吻合血管拱环断裂、AMB。结论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时,交错紊乱及纡曲扩张的AMB自中心凹旁血管网发出,长入并破坏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的完整性,并向下纵向生长至纤维结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 中心下纤维结节 黄斑区微血管异常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