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无血管区图像定量研究
1
作者 胡琦 徐锦堂 +1 位作者 冯广忠 崔浩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5-545,共1页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MBRVO)临床上较为少见,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占19.5%,由于视网膜水肿侵犯黄斑,因此视力受累比较严重.为了探讨MBRVO视力损害的机制,我们对30例MBRVO的黄斑无血管区变...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MBRVO)临床上较为少见,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占19.5%,由于视网膜水肿侵犯黄斑,因此视力受累比较严重.为了探讨MBRVO视力损害的机制,我们对30例MBRVO的黄斑无血管区变化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VD 视力损害 荧光血管造影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无血管区
下载PDF
OCTA评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参数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少杰 谢怀林 张昀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参数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06/2022-12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209例209眼为DR组,根...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参数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06/2022-12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209例209眼为DR组,根据分期分为DR轻度组患者115例115眼、DR中度组患者54例54眼、DR重度组患者40例40眼,单纯T2DM未合并DR患者100例100眼为No-DR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70例70眼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OCTA检查,DR组根据病变程度入组(若双眼病变程度一致,则随机取一眼进行研究),对照组和No-DR组随机一眼纳入研究。比较各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长(PERIM)、FAZ横径、FAZ竖径、FAZ面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FRT)、非圆度指数(AI)、FAZ周围300μm范围内全层视网膜血流密度(FD-300)、FAZ血管线性密度(VD)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般资料与FAZ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黄斑FAZ指标诊断DR的价值。结果:DR轻度组、DR中度组、DR重度组患者FBG、MFRT、FAZ面积、PERIM水平均明显高于No-DR组和对照组,AI、VD水平明显低于No-DR组(均P<0.05);No-DR组、DR轻度组、DR中度组、DR重度组患者Cys-C、FAZ横径、FAZ竖径明显高于对照组,FD-300血流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MFRT与年龄呈正相关(r=0.295,P=0.001);AI、V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6、-0.235,均P<0.05);MFRT、FAZ面积、PERIM、AI、VD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738、0.696、0.792、0.847。结论:DM患者可出现FAZ结构及微循环改变,FAZ相关参数在诊断早期DR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OCTA测量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形态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隋金沅 李昊儒 +2 位作者 白洋 杜蓓 魏瑞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O...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OCTA展现出的巨大价值使其成为眼科及各个领域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在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FAZ的面积及周长已被证实具有临床诊断价值,近年来FAZ的几何形态也展现出一定的临床意义,圆度指数、非圆指数、轴比等描述FAZ几何形态的参数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全方面研究FAZ区域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探索眼部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或可预测疾病的早期变化及精确病理分期,为监测疾病进展及评估患者的视觉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圆度指数 高度近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瑾 张胜娟 +1 位作者 赵伟 闫配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5 mg/0. 05 ml康柏西普)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治疗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平均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在眼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筱荣 石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1-406,共6页
随着眼科影像技术的发展,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越来越被深入研究,在许多研究工具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优势尤为突出,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FAZ受黄斑中心凹结构、眼轴长度、年龄、种族、性别及不同... 随着眼科影像技术的发展,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越来越被深入研究,在许多研究工具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优势尤为突出,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FAZ受黄斑中心凹结构、眼轴长度、年龄、种族、性别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影响。FAZ与临床许多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可被称为视网膜血管疾病中黄斑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结果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使得不同仪器测量数据不可替换,今后仍需做进一步研究,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黎鹏 刘燕琼 陈雪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4~69岁,平均(61.15±4.54)岁。病程11~86...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4~69岁,平均(61.15±4.54)岁。病程11~86 d,平均(47.25±3.19)d。所有患者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记录患者眼内炎、眼压高、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显著提高,治疗3个月后BCVA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厚度治疗后显著下降,黄斑水肿情况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Z面积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VO患者来说,抗VEGF治疗可提升视力,改善黄斑水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APS-B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及其意义
7
作者 李迪 孟壮志 +2 位作者 刘海英 李建国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6-908,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无视网膜出血等视网膜疾病。使用APS-B图像分析系统计算FAZ面积等指标,比较年轻组与老年组FAZ面积的差异性,分析年龄与FAZ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的FAZ面积均值为(0.32±0.09)mm2,年轻组FAZ平均面积为(0.23±0.07)mm2,老年组的FAZ平均面积为(0.26±0.11)mm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长与黄斑面积之间无相关性(r=0.312,P=0.106),但FAZ面积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运用APS-B数字FFA及图像分析系统得出的FAZ面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 被引量:8
8
作者 吕湘云 艾明 +1 位作者 江双红 陈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情况。方法对单眼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患眼纳入试验组,将对侧健眼...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区血流情况。方法对单眼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患眼纳入试验组,将对侧健眼纳入对照组。在患者视网膜复位稳定6个月时使用OCTA对双眼黄斑区进行3 mm×3 mm大小成像,分别计算试验组与对照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层黄斑中心凹无血流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SCP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deep capillary plexus,DCP)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对比观察两组眼部血流参数信息,分别评估两组SCP层FAZ面积与CRT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21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试验组SCP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为39. 50%±7. 10%,相比对照组的44. 11%±5. 72%更小(P=0. 026)。试验组CRT为(211. 95±30. 37)μm,相比对照组的(252. 38±15. 63)μm更薄(P <0. 001)。试验组SCP层FAZ面积、DCP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0. 34±0. 10) mm^2、47. 67%±9. 13%,与对照组的(0. 30±0. 01) mm^2、49. 70%±6. 1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SCP层FAZ面积与CRT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试验组:r=-0. 450,P=0. 041;对照组:r=-0. 527,P=0. 014)。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眼黄斑区血流发生显著改变,OCTA观察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眼血流有利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 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 中央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黄斑区微血管及视力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范玲玲 刘伦 +1 位作者 陈瑶 廖荣丰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在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血管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6例单眼RVO继发黄斑水... 目的探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在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血管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6例单眼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纳入研究,16只健康眼纳入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OCT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OCTA采用Angio Retina模式扫描黄斑区3 mm×3 mm范围,记录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AI)。分析比较两组间OCTA各参数差异及其与RVO眼BCVA的相关性。结果RVO组的CMT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RVO组的SCP及DCP血流密度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RVO组的FAZ面积、周长AI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RVO组的FD300较正常对照组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VO组的logMAR视力与CMT、FAZ面积、周长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0.44、0.44,均P<0.05)。结论OCTA在定量分析RVO患者黄斑区微血管及评估视力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RVO眼的SCP及DCP血流密度均显著减少,FAZ面积、周长与视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基于OCTA测量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爽 贾志旸 +1 位作者 夏会卡 樊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59-663,共5页
青光眼是复杂的眼科疾病,其不仅损伤视神经,还会对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的脉管系统血流造成影响。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可以反映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血流灌注及黄斑结构的微小改变,可作为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结构变化的生物学... 青光眼是复杂的眼科疾病,其不仅损伤视神经,还会对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的脉管系统血流造成影响。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可以反映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血流灌注及黄斑结构的微小改变,可作为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结构变化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OCTA在临床实践中被当作测量青光眼患者FAZ相关参数的主要工具。本研究即对基于OCTA测量的黄斑FAZ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青光眼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单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史儿童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欣予 吴桢泉 张国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单次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黄斑形态和视力改变。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4—8月深圳市眼科医院有单次激光光凝或IVR治疗史的4~10岁ROP患... 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单次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黄斑形态和视力改变。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4—8月深圳市眼科医院有单次激光光凝或IVR治疗史的4~10岁ROP患儿14例23眼作为ROP组,其中单纯激光光凝9例14眼作为激光光凝组,IVR 5例9眼作为玻璃体腔注射组。同期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正常儿童8例16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测量各组患儿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VD)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PD);利用其B-scan模式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检查并记录所有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OCTA图像显示ROP组FAZ区域较对照组小,FAZ形态较对照组不规则,CF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激光光凝组黄斑中心凹陷变浅,轮廓接近消失。ROP组FAZ面积、FAZ形态指数、VD和PD分别为(0.09±0.08)mm^(2)、0.51±0.25、(19.18±2.50)mm/mm^(2)和0.35±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2±0.08)mm^(2)、0.68±0.07、(20.94±0.93)mm/mm^(2)和0.38±0.02,ROP组CFT为(215.00±21.32)μ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4.29±20.2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3、-3.14、-3.02、-2.52、8.91,均P<0.05)。2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7)。激光光凝组CFT较玻璃体腔注射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1)。结论单次激光光凝或IVR史ROP患儿黄斑区形态存在明显改变,但BCVA并未因此受到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郑丹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33例46眼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13例20眼和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0例26眼。另选取年龄相匹配的26人(40眼)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同时测量FAZ面积和MVD。结果 NDR组和NPDR组FAZ面积分别为(0.392±0.028)mm2、(0.410±0.019)mm2,与对照组(0.314±0.025)m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之间的FAZ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NDR组和NPDR组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MVD分别是0.500±0.012、0.553±0.007、0.393±0.005、0.651±0.006和0.484±0.012、0.522±0.007、0.397±0.007、0.642±0.007,与对照组(0.518±0.014、0.572±0.008、0.385±0.005、0.666±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但两组外层视网膜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应用OCTA检查提示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黄斑血流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改变 被引量:17
13
作者 雷颖庆 周琦 +3 位作者 段成霞 李友谊 达诗彧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区血流特点并评价OCTA对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12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区血流特点并评价OCTA对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12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的糖尿病患者57例87眼作为DR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DR组相符的健康体检者43人8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A检查两组受试者视网膜,选取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进行观察,将所得图像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直径1 mm和3 mm的内外2个同心圆,采用自带分析软件得到1 mm×1 mm、直径1 mm到3 mm以及3 mm×3 mm范围内的血管线性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和血流灌注密度(perfusion density,PD)值,分别记为VD 1 mm×1 mm、VD 1 mm×3 mm、VD 3 mm×3 mm、PD 1 mm×1 mm、PD 1 mm×3 mm、PD 3 mm×3 mm。同时,采用自带分析软件得到观察对象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周长和形态指数。分析DR组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间定量指标差异,分析各指标与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DR组的VD 1 mm×1 mm、VD 1 mm×3 mm、VD 3 mm×3 mm、PD 1 mm×3 mm、PD 3 mm×3 mm、FAZ形态指数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FAZ周长较正常对照组增长(P<0.05)。DR疾病严重程度与VD 1 mm×3 mm、VD 3 mm×3 mm、PD 1 mm×3 mm、PD 3 mm×3 mm、FAZ形态指数呈负相关(r=-0.694、-0.672、-0.559、-0.513、-0.626,均为P<0.05),与FAZ周长呈正相关(r=0.265,P<0.05)。VD 1 mm×3 mm对DR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22、最佳诊断界限值为21.05 mm-1、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849),而PD 1 mm×1 mm、FAZ面积和FAZ周长对DR的诊断价值不大。结论OCTA能准确反映DR患者黄斑区改变情况,在DR的无创化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形态与视网膜光感受器层完整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刁莉莉 史雪辉 +1 位作者 张丛 姚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形态与光感受器层(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完整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DME患者65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行最佳矫正视...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形态与光感受器层(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完整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DME患者65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根据ETDRS标准评估FAZ轮廓及大小,根据FAZ轮廓损伤程度的分级不同分为两组,A组≤2级,B组≥3级,并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定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范围内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及椭圆体带(ellipsoidal zone,EZ)的连续性及缺损长度,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ELM的连续性、EZ的完整性、ELM及EZ的缺损长度、FAZ直径、BCVA有无差异。结果A、B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BCVA、DR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FAZ直径为(785.32±81.09)μm,B组FAZ直径为(928.75±99.93)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LM连续31眼,B组ELM连续34眼,A、B两组ELM缺损长度分别为(119.56±65.09)μm、(126.87±61.23)μm;A组EZ完整30眼,B组EZ完整28眼,A、B两组EZ缺损长度分别为(176.46±79.16)μm、(174.35±96.19)μm,两组ELM连续者占比、EZ完整者占比及ELM、EZ缺损长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M连续者BCVA为(0.37±0.19)logMAR,优于ELM中断者的(0.62±0.16)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完整者BCVA(0.44±0.18)logMAR,优于EZ不完整者BCVA(0.64±0.16)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M和EZ形态是决定DME患者视力的重要因素,与FAZ轮廓完整程度及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外界膜 椭圆体带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未经治疗的CSC与PCV黄斑区及脉络膜微血管血流比较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心恺 戴荣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2-840,共9页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未经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与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未经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与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未经治疗的单眼CSC患者20例20眼、单眼PCV患者16例16眼及健康对照19人19眼。所有受试眼均采用Optovue OCTA仪进行中心凹6 mm×6 mm扫描,并采用内置ReVue软件自动测量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SRVD)、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DRVD)、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FAZ面积、FAZ周长和FAZ周围300μm环形区域内血流密度。采用Optovue OCTA HD模式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CSC、PCV患眼CFT、SFCT与OCTA测量血流密度、FAZ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SC组、PCV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44、9.006、5.617,均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SC组受检眼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均明显增加,PCV组受检眼中心凹区SRV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CSC组比较,PCV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个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DRV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3,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CV组和CSC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DRV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受检眼ORVD和CCV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931、19.412,均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SC组受检眼ORVD和CCVD均明显减小,PCV组受检眼CCVD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SC组受检眼ORVD较PCV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组CF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9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和PCV组比较,CSC组受检眼CFT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个组间SFCT、FAZ面积、FAZ周长及FAZ环形区血流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83、0.906、0.819、1.530,均P>0.05)。CSC组中CFT与旁中心凹区DRVD、ORVD测定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5、-0.516,均P<0.05);PCV组中CFT与ORVD测定值呈显著负相关(r=-0.585,P<0.05)。CSC组和PCV组中SFCT与各血流密度和FAZ相关参数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区浅层毛细血管充血、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可能为CSC和PCV早期共同的病理机制,外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是2种疾病CFT变化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血流密度
下载PDF
抗VEGF治疗对不同类型DME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影响
16
作者 姚盼盼 范亮亮 +1 位作者 张洁 李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 目的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根据黄斑水肿类型分为弥漫增厚型DME(DRT-DME)组30例(36眼)和黄斑囊样水肿型DME(CME-DME)组21例(26眼)。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OCTA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FAZ面积、黄斑中心凹旁300μm范围内的视网膜血流密度(FD)和FAZ非圆度指数(AI),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差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DRT-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均为P<0.05),但FAZ面积、FD和A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CME-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FAZ面积均减小、FD均增加和AI均减小(均为P<0.05)。而DRT-DME组和CME-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之间相比,上述各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Z面积与△AI呈正相关(P<0.05);△FD与△FAZ面积、△AI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CRT与△FAZ面积、△AI均呈正相关,与△FD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抗VEGF治疗对不同影像类型DME患者FAZ结构的影响不同,有助于改善CME-DME患者黄斑区血供,促进FAZ结构的修复,而对DRT-DME患者无明显影响,但随访期内未加重中心凹旁视网膜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A 抗VEGF治疗 弥漫增厚型DME 黄斑囊样水肿型DME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雷珠单抗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许畅 黎智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410-2414,共5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以及观察雷珠单抗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以及观察雷珠单抗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为CRVO组,同时纳入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治疗。用RTVue-1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3 mm×3 mm扫描模式测量研究对象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以及中央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结果 CRVO组的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与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3. 03%±5. 11%以及47. 00%±7. 54%,对照组浅层以及深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分别为63. 23%±5. 50%以及61. 43%±7. 90%,两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CRVO组FAZ面积为(0. 49±0. 08) mm2,对照组为(0. 28±0. 07) mm2,CRVO组FAZ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球内注射雷珠单抗后,CRVO组视网膜浅层与深层血管密度以及FAZ面积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相对于健康人,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视网膜血管密度较低,FAZ面积偏大。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球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密度以及FAZ面积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血管密度 黄斑中央凹无血管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桢泉 赵金凤 +11 位作者 张福燕 田汝银 陈懿 马大卉 佘洁婷 郑磊 陈妙虹 杨宇航 曾宪露 曾键 汪建涛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12眼)为ROP自然消退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健康儿童8例(16眼)为对照组。使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获得两组儿童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利用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并对比两组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面积分别为(0.135±0.121)mm^2和(0.316±0.080)mm^2,CFT分别为(193.77±17.92)μm和(164.29±20.21)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及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OP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有明显改变,FAZ面积偏小,CFT增厚,但BCVA未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鲁鑫 赵星星 +5 位作者 伊恩晖 张一平 于露 何小康 张烨 杜兆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3-1039,共7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并对可能影响黄斑区微循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DR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05/10于西安市中...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并对可能影响黄斑区微循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DR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05/10于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75眼,分为无DR(NDR)组28眼、非增殖型DR(NPDR)组25眼、增殖型DR(PDR)组22眼。应用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mm×3mm血流成像扫描,自动获得浅层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区、黄斑旁中心凹区(1~3mm)以及黄斑区3mm×3mm的血管密度(VD)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分析黄斑区各参数在不同程度DR患者中的变化。结果:与NDR组相比,PDR组和NPDR组患者黄斑区3mm×3mm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SCP)的VD降低(均P<0.017),并且黄斑旁中心凹VD在各象限均降低(P<0.017),以PDR组降低最为显著。PDR组和NPDR组患者FAZ面积明显大于NDR组(P<0.017)。DR患者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黄斑中心凹区VD呈负相关(P<0.05),同型半胱氨酸、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轴、糖尿病病程与黄斑区3mm×3mm VD呈负相关(P<0.05),甘油三酯、最佳矫正视力(LogMAR)、HbA1c与黄斑旁中心凹区VD呈负相关(P<0.05),总胆固醇、CMT与VD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OCTA可以监测到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DR患者的全身情况与黄斑区微循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黄斑微循环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泉 冯志坚 +3 位作者 杨晓燕 张远平 查旭 张鸿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797-80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132例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65例、腹膜透析组6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132例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65例、腹膜透析组6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B)、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扫描分析6 mm×6 mm黄斑区范围,检查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FD300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周长、非圆度指数(A-circularity index,AI)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透析前两组患者Hb、SAB、Scr、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Hb、SAB均高于透析前(P<0.05),Scr、BUN均低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Hb、SAB透析前后差值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Scr、BUN透析前后差值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②透析前两组患者IL-6、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IL-6、hs-CRP均低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IL-6、hs-CRP差值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③透析前两组患者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及FD300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及FD300血流密度均高于透析前(P<0.05;),且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内视网膜表层、中层、深层、FD300血流密度差值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④透析前,两组患者FAZ面积、FAZ周长、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透析后FAZ面积、FAZ周长、AI较透析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透析后FAZ周长低于透析前(P<0.05),AI高于透析前(P<0.05),腹膜透析组透析前后FAZ面积、FAZ周长、AI差值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⑤腹膜透析组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但两组低血压、低血糖、腹膜炎、脑水肿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能降低内视网膜中层、内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但产生的炎症因子较多,导致FAZ形态学改变,AI增大,临床治疗应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透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黄斑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