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关艳玲 高宇飞 李松涛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1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牵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15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病程3~20个月;行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次全切除、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10%全氟丙烷(C_3F_8)充填术,术后俯卧7~15天,随访3~6个月,...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牵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15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病程3~20个月;行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次全切除、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10%全氟丙烷(C_3F_8)充填术,术后俯卧7~15天,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及OCT检查情况。结果术后1、3、6个月矫正视力分别为0.27±0.12;0.33±0.13;0.45±0.17;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263.52±27.53)μm;(223.65±21.34)μm;(152.06±12.98)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可解除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促进黄斑区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省香 刘秋平 +3 位作者 刘蓓 谢安明 秦莉 李晶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685-1688,共4页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视网膜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12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剥离...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视网膜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12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剥离视网膜前膜和/或内界膜作为观察组即手术组;另外10例10眼未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收集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CVA和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0.206)。观察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P=0.048);CR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31,P<0.01)。对照组随访期内1、3、6mo BCVA及CR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3、6mo时,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提高,CRT较对照组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mo时,观察组BCVA及CRT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 视网膜黄斑前膜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23G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疗效的观察
3
作者 王军令 龚晋 +1 位作者 杨庆国 王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1-15,共5页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并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患者28例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平...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并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患者28例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12.5岁。对比术前、术后1wk、1mo、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OCT测量术前及术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应用视功能问卷(NEI VFQ-25)中文版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结果:大部分患者视功能异常情况得到缓解,术后随访中均未发现黄斑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患眼术后1mo及3mo时BCVA较术前0.74±0.48提高(P<0.05),术后1wk CMT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1mo及3mo CMT低于术后1wk(P<0.01),但术后1mo及3mo患者BCVA及CMT无明显差异,术后3mo患者VFQ-25总分值较术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FQ-25总体平均分值与BCVA及CMT无相关性,但BCVA与CMT显著相关(P<0.01)。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术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青年患者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自行缓解1例
4
作者 吕小利 陶津华 缪晚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68-70,共3页
朱某,男,25岁。2017年11月29日因“左眼视物模糊1周”就诊于上海某医院,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眼部外伤史。眼部检查:左眼矫正视力1.0(-2.25DS/-0.50DC×90°),眼压正常,眼前节(-),左眼眼底黄斑中心反光未见,视... 朱某,男,25岁。2017年11月29日因“左眼视物模糊1周”就诊于上海某医院,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眼部外伤史。眼部检查:左眼矫正视力1.0(-2.25DS/-0.50DC×90°),眼压正常,眼前节(-),左眼眼底黄斑中心反光未见,视网膜平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提示黄斑前膜,黄斑中心凹形态消失,可见视网膜前条带样高反射信号(图1),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口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视物模糊 近视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断层扫描图像特征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Yamada N. Kishi S. 陈立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6期9-9,共1页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macular chang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in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Prospective study. We prospectively examined 14 eyes of 13 patients (aged 48 to 82 years; mean 66.1)...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macular chang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in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Prospective study. We prospectively examined 14 eyes of 13 patients (aged 48 to 82 years; mean 66.1) with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before and after vitreous surgery. OCT demonstrated two types of partial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incomplete V-shaped detachment in 10 eyes (group 1) and partial detachment temporal to the fovea but attached nasally in 4 eyes (group 2). Preoperative OCT showed foveal retinal detachment in all eyes in group 1; the detached retina was intact in 2 eyes and edematous with (6 eyes) or without (2 eyes) cystic changes. After surgery, these 10 eyes had a normal foveal configuration accompanied by visual improvement. In group 2, 3 of the 4 eyes had prominent 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 without foveal retinal detachment before surgery. After surgery, 2 eyes developed a full-thickness macular hole, 1 had persistent CME, and 1 developed macular atrophy. The visual acuity decreased in 2 eyes and remained the same in 2 eyes. Two types of vitreous traction develop in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an incomplete V-shaped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that leads to foveal retinal detachment, the surgical outcome of which is favorable, and partial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temporal to the fovea in which prominent CME developed, which may result in a macular hole or macular atrophy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 断层扫描图像 中心凹 全层黄斑裂孔 手术预后 黄斑 黄斑囊样水肿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手术 玻璃体
下载PDF
伴有广泛有髓神经纤维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6
作者 王欣 G.BakerHubbard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3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有髓神经纤维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VMT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地形图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7
作者 Larsson J. 陈立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13-14,共2页
Purpose: To evaluate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with ocular coherence tom ography (OCT) retinal mapping before and after vitrectomy. Methods: A prospectiv e study of 11 eyes with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w... Purpose: To evaluate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with ocular coherence tom ography (OCT) retinal mapping before and after vitrectomy. Methods: A prospectiv e study of 11 eyes with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was carried out. 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 retinal mapping was performed before vitrectomy and 6 month s postoperatively. Visual acuity (VA) was measured with the ETDRS chart. Results : All patients showed a reduction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macular area postopera tively. The mean thickness in the central macular area was 609 μm preoperativel y and 243 μm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P < 0.001). Ten patients had an increase in VA of at least two lines on the ETDRS chart and in one patient VA was unchan ged. The mean improvement in VA was 3.1 lines. Conclusion: Retinal mapping with OCT is a good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macula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and vitrectomy improves VA in most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手术 黄斑 月平均
下载PDF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中的应用观察
8
作者 赵斌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1期1358-1359,共2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采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56例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视力以及视网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 56例患者...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采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56例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视力以及视网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 5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3,6个月的视力矫正值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1,3,6个月黄斑区神经上皮厚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有助于解除玻璃体皮质对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促进黄斑区结构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 视力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OCT与10MHz B型超声在玻璃体黄斑牵拉病变诊断对比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月先 安建斌 +4 位作者 马景学 周娜磊 蔡素贞 刘丽娅 刘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目的对SD-OCT诊断明确的玻璃体黄斑牵拉性病变进行L0MHzB型超声检查,利用SD-OCT的诊断结果指导并探讨B型超声对该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SD-OCT检查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扎性病变60例60只眼,进行10MHzB型超声检查,分析总结该... 目的对SD-OCT诊断明确的玻璃体黄斑牵拉性病变进行L0MHzB型超声检查,利用SD-OCT的诊断结果指导并探讨B型超声对该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SD-OCT检查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扎性病变60例60只眼,进行10MHzB型超声检查,分析总结该类病变在B型超声的影像学特征。结果SD-OCT示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受牵拉隆起,“山峰”样突人玻璃体腔;B型超声示“V”字形带状回声,“V”字尖端与黄斑相连.但突出于球壁。SD-OCT示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受牵拉隆起,中心凹变平坦;B型超声示“一”字形带状回声,与球壁问有极窄的液性暗区,“一”字中央与黄斑相连。SD-OCT示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受牵拉,但中心凹形态基本正常;B型超声示“一”字形带状回卢,与球壁问几乎没有液性暗区。结论SD-OCT能够明确诊断玻璃体黄斑牵拉性病变,10MHzB理超声对该类病变识别能力稍差,但仍有特征性表现,虽然传统的10MHzB型超声对上述病变分辨率低,但闪仪器价格低廉,且不受被检眼屈光问质的影响,因此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频域 B型超声 玻璃体黄斑牵拉 医学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雪霞 范志华 王瑞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7期720-722,共3页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58例(58只眼),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及视网膜厚度(CMT...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58例(58只眼),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及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术后两周、1月、3月,患者BCVA逐渐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1月、3月,CMT逐渐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术后避免黄斑前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 玻璃体腔注射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SD-OCT随访观察
11
作者 崔月先 周娜磊 +4 位作者 安建斌 马景学 史俊芳 戴丽 刘丽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9期991-994,共4页
目的 分析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随访观察资料,并探讨SD-OCT在该类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诊断明确的98例98只眼VM... 目的 分析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随访观察资料,并探讨SD-OCT在该类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诊断明确的98例98只眼VMT的SD-OCT影像进行分析研究,观察随访VMT眼玻璃体黄斑粘连的自然转归,并分析总结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 根据SD-OCT观察到的玻璃体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程度,黄斑区视网膜结构改变将VMT分为4级:Ⅰ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区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黄斑结构无异常改变;Ⅱ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存在小囊样改变,但中心凹形态基本正常;Ⅲ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受牵拉向玻璃体腔隆起、劈裂、囊样改变,中心凹变平坦或隆起;Ⅳ级则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受宽带状高反射信号玻璃体后皮质牵拉高度隆起,"峰"样突入玻璃体腔,黄斑的正常组织结构完全破坏.Ⅰ级19只眼,Ⅱ级23只眼,Ⅲ级27只眼,Ⅳ级29只眼,初诊时Ⅰ级BCVA较其他组为好,随访12个月时4级VMT间玻璃体黄斑粘连解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OCT不仅能够明确诊断VMT,还可显示黄斑受牵拉程度及显微结构改变;VMT自然转归的SD-OCT随访观察更可为患者及眼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频域 玻璃体黄斑牵拉 医学影像检查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分型及其自然转归
12
作者 闵思 廖茹娟 +1 位作者 殷志博 叶存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患者的自然转归,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VTS且未接受手术、要求随访观察的患者35例39只眼.根据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患者的自然转归,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VTS且未接受手术、要求随访观察的患者35例39只眼.根据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所示玻璃体与黄斑区视网膜的附着形态将VTS分为3型:“V型”、“U型”及“J型”.比较“V型”“U型”“J型”在随访12个月内的总自发松解率及各型的自发松解率;比较各型自发松解者及未自发松解者在首诊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LogMAR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水肿(ME)的改变.结果自发松解率:总体为17.9%,其中“V型”为25%、“U型”为14.3%、“J型”为0.BCVA:“V型”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P=0.268>0.05).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3>0.05).“U型”自发松解者末次随访较首诊时明显提高,因只有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P=0.027<0.05).CFT:“V型”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3,P=0.220>0.05).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2,P=0.088>0.05).“U型”自发松解者末次随访较首诊时明显下降,因只有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P=0.664>0.05).ME:发生自发松解者均由囊性退为弥漫性.结论提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分型依据,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类型不同其预后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黄斑牵拉 自发松解 黄斑水肿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13
作者 何美芹 李岩 +2 位作者 韩颖 高建民 解士勇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1-941,共1页
患者男性,4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个半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5,无法矫正;左眼前节检查无明显异常;眼底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中1中A。使用美国OptovueRTVue XR100-2型OCT检查仪行左眼OCT检查,情... 患者男性,4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个半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5,无法矫正;左眼前节检查无明显异常;眼底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中1中A。使用美国OptovueRTVue XR100-2型OCT检查仪行左眼OCT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中1中B。使用MD.2300型A/B超声波仪行左眼超声检查,显示黄斑部视网膜呈中等回声隆起,表面粗糙。临床诊断:左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OCT检查 眼部检查 视物变形 视力下降 眼科医院 检查情况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苗 陈晓 +3 位作者 洪玲 蔡春艳 晏颖 黄志坚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C3F8)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VMT患者36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20例22只眼...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C3F8)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VMT患者36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20例22只眼;平均年龄(64.11±9.49)岁;平均病程(151.55± 127.87)d。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后1周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C3F8治疗。患眼均行BCVA、视物变形度、频域OCT(SD-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将结果转换为logmMAR视力进行记录;采用视物变形评分表检测患眼水平(MH)、垂直(MV)视物变形度;采用SD-OCT测量患眼玻璃体黄斑粘附(VMA)范围、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58±0.22;平均MH、MV值分别为0.34±0.30、0.50±0.42;平均CMT为(415.15±89.59)μm。平均水平VMA为(1168.68±400.61)μm,其中VMA≤1500、>1500 μm分别为30、8只眼;平均垂直VMA为(976.89±295.92)μm。椭圆体带(EZ)完整22只眼,EZ不完整16只眼。有晶状体33只眼,IOL 5只眼。平均随访时间为10.7个月。观察治疗后6个月患眼BCVA、MH值和MV值、CMT的变化和EZ完整性,以及VMT的改善情况。VMT的治愈率与治疗前BCVA、MH、MV、CMT、VMA、性别、年龄及病程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38只眼中,VMT完全缓解29只眼,治愈率76.3%;VMT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2.2周。VMT持续存在7只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全层黄斑裂孔分别各1只眼。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43±0.23;平均MH、MV值分别为0.25±0.23、0.24±0.23。平均CMT为(310.61±63.10)μm。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眼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9,P=0.012);平均M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9,P=0.453);平均MH值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8,P =0.003);平均CM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19,P<0.001)。EZ不完整16只眼中,EZ恢复完整性9只眼;EZ完整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P=0.02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MT治愈率与治疗前水平VMA范围、logMAR BCVA及CMT呈负相关(r=?0.429、?0.514、?0.348,P=0.009、0.001、0.038)。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3F8治疗VMT治愈率较高;可改善患眼视力、视物变形度及黄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原文传递
L形钛板黄斑外垫压治疗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芳玲 许惠卓 +1 位作者 熊思齐 王祥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评价L形硅海绵钛板黄斑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8~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L形硅海绵钛板黄斑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7例7眼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 目的评价L形硅海绵钛板黄斑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8~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L形硅海绵钛板黄斑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7例7眼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黄斑形态变化(如劈裂腔有无缩小或消失),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眼压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4~6个月,黄斑部劈裂腔完全消失者2例,明显缩小者5例。患者术前平均LogMAR视力为(1.50±0.50),末次随访平均LogMAR视力为(0.87±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平均眼轴为(27.72±1.75)mm,术前平均眼轴为(28.72±1.9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高眼压,加用2种局部降压滴眼液,眼压恢复正常,至术后1.5个月停药。结论 L形硅海绵钛板黄斑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黄斑外垫压 钛板 玻璃体切割 近视黄斑病变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施毓琳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9-1542,共4页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前房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手术顺利完成,也常因各种原因在术后未能达到理...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前房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手术顺利完成,也常因各种原因在术后未能达到理想视觉质量。黄斑囊样水肿(CME)是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术后视觉质量。本文就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 Irvine-Gass综合征 黄斑中心凹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前列腺素 血-视网膜屏障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弓 张小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异常改变,主要通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诊断。其发病是眼球壁内层、外层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具体术式...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异常改变,主要通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诊断。其发病是眼球壁内层、外层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具体术式的选择尚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劈裂 高度近视 玻璃体黄斑牵拉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下载PDF
糖尿病性黄斑囊样水肿引起浆液性黄斑脱离
18
作者 Ozdemir H. Karacorlu M. +1 位作者 Karacorlu S. 潘佳鸿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8期13-14,共2页
Purpose: To define serous macular detach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ystoid macular oedema (CME). 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78 eyes of 58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ME. The patients underwent complete ophthalmic ex... Purpose: To define serous macular detach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ystoid macular oedema (CME). 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78 eyes of 58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ME. The patients underwent complete ophthalmic examination, fluorescei n angi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Eyes with epiretinal membr ane or vitreo-macular traction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study. Optical coherenc e tomography-3 was used in all patients and fundi were scanned on the horizonta l, vertical and four oblique planes through the centre of the fovea. Results: In all cases the increased thickness of the retina was related primarily to the hy poreflective intraretinal cavities. With OCT, 24 of 78 eyes (31%) had serous ma cular detachment as shown by retinal elevation over a non-reflective cavity wit h minimal shadowing of the underlying tissue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did not s how serous macular detachment in any patient. Conclusions: Our data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serous macular detachment in diabetic CME was much high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 allows an in vivo cross-se ctional observation of very subtle serous macular detachment that is difficult t o diagnose at the slit-lamp or by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diab etic C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囊样水肿 黄斑脱离 玻璃体黄斑牵拉 中心凹 荧光血管造影 眼科检查 垂直位 膜下腔 水平位 声影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厚度变化的标准化方法
19
作者 Chan A. Duker J.S. 黎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19-20,共2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a standardized method for reporting quantitative change s in macular thickening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Methods: The p roposed method consists of calculating the actual change ... Objective: To describe a standardized method for reporting quantitative change s in macular thickening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Methods: The p roposed method consists of calculating the actual change in central foveal thick ening (the initial pretreatment thickness minus the posttreatment thickness) usi ng OCT and dividing that value by the potential change (the initial pretreatment thickness minus the normal thickness based on normative data) to provide the to tal improvement in macular edema as a percentage. We refer to this method as the standardized change in macular thickening (SCMT).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 ss of this method,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2 studies that evaluat ed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treating refractory macular edema. Results: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for refractory diabetic macul ar edema had an overall SCMT of approximately 75%, 78%, and 55%at the 1-, 3 -, and 6-month follow-up visits, respectively. More than half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cohort (9 of 16 patients) experienced greater than 80%SCMT at the last follow-up visi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for a taut, thickened posterior hyaloid on OCT responded with an SCMT of approximately 78%at the 3-m onth follow-up visit and 87%at the final follow-up visit (mean, 19 months). P atients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unresponsive to lase r photocoagulation but with no evidence of vitreomacular traction experienced an SCMT of 37%at the 3-month follow-up visit and 20%at the final follow-up vi sit (mean, 17 months). Conclusion: The proposed method offers an objective and i ntuitive basis for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therapeuti c mod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 玻璃体腔注射 中心凹 玻璃体切除术 激光光凝 厚度测量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中心凹牵拉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窦宏亮 R.Gentile +2 位作者 R.Rosen J.M.Liebmann R.Ritch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99-702,共4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定量分析玻璃体牵拉与黄斑裂孔形成的关系。探讨OCT检查对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意义。方法 :OCT显示为玻璃体黄斑中心凹牵拉的 18例 ( 2 0眼 )患者进行随访。垂直和水平线...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定量分析玻璃体牵拉与黄斑裂孔形成的关系。探讨OCT检查对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意义。方法 :OCT显示为玻璃体黄斑中心凹牵拉的 18例 ( 2 0眼 )患者进行随访。垂直和水平线性OCT经过黄斑中心凹 ,分析OCT图像 ,测量黄斑厚度及玻璃体后脱离 ,定量分析黄斑裂孔与玻璃体牵拉的关系。结果 :平均年龄为 63 2± 8 4岁 ( 5 0~ 77岁 ) ,男性 2例 ,女性 16例。临床诊断为临界黄斑裂孔 9眼 ,黄斑囊肿 2眼 ,玻璃体黄斑牵拉 3眼 ,黄斑囊样水肿 3眼 ,视网膜前膜 1眼及诊断不详 2眼。首次OCT图像显示玻璃体后皮质粘连在黄斑中心凹处 ,中心凹变平或隆起 ,神经上皮间呈低反射的囊肿。未形成裂孔眼的玻璃体后脱离逐渐增加 ,中心凹的隆起度亦随之增加。随访视力显著下降 (P =0 0 0 1,配对T检验 ) ;视力与黄斑的隆起度呈负相关 (r2 =0 5 3 ,P =0 0 0 3 ,Pearson相关分析 )。 2 0眼中 8眼 ( 4 0 % )形成黄斑裂孔 ,板层裂孔 1眼 ,Ⅱ期裂孔 5眼 ,Ⅲ期裂孔 2眼。裂孔形成组与未形成组的视力、黄斑厚度及玻璃体后脱离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OCT对分析、诊断、监测玻璃体黄斑牵拉具有非常有意义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黄斑裂孔形成 诊断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黄斑中心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