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境下黄斑篮子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育凯 黄小林 +6 位作者 舒琥 林黑着 王岚 荀鹏伟 虞为 黄忠 李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为给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和野生黄斑篮子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探讨了生境对黄斑篮子鱼肌肉营养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 为给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和野生黄斑篮子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探讨了生境对黄斑篮子鱼肌肉营养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野生鱼,2种养殖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而水分、灰分较低,其中工厂化养殖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种实验鱼均测得17种常见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中以赖氨酸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EAAI)以高位池养殖鱼最高而野生鱼最低。2种养殖鱼测得26种脂肪酸而野生鱼仅测得24种;比较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组成,养殖鱼以n-6系列的C18:2n6c (亚油酸)为主,而野生鱼以n-3系列的C22:6n3 (DHA)、C20:5n3 (EPA)为主,n-3/n-6比值、EPA+DHA含量野生鱼均显著大于2种养殖鱼(P<0.05)。研究表明,养殖黄斑篮子鱼肌肉氨基酸营养和风味优于野生鱼,但相对缺乏DHA、EPA等n-3 PU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生境 一般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被引量:141
2
作者 庄平 宋超 +4 位作者 章龙珍 张涛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3,共7页
测定分析了10尾黄斑篮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黄斑篮子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4.52%、1.09%、19.64%和4.7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68.33%(质量分数,干样),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 测定分析了10尾黄斑篮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黄斑篮子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4.52%、1.09%、19.64%和4.7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68.33%(质量分数,干样),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是30.40%,占氨基酸总量的44.48%;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黄斑篮子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07,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24.36%(质量分数,干样)。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3.13%和18.03%,明显的高于其它几种经济鱼类;矿物元素比例合理,微量元素中锌和硒含量较丰富,表明黄斑篮子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肌肉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消化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2 位作者 勾效伟 马之明 陈怡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7,共7页
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分别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面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斑篮子鱼口小,口咽腔不宽阔。上颌具细长、尖锐齿,下颌齿短,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和舌上无齿。鳃耙齿分叉,食道... 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分别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面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斑篮子鱼口小,口咽腔不宽阔。上颌具细长、尖锐齿,下颌齿短,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和舌上无齿。鳃耙齿分叉,食道细长,胃部稍膨大,“V”型,幽门盲囊5~6条,肠长比为2.73。胃腺发达,为管状腺体,开口于胃小凹。幽门部粘膜褶高度降低,褶皱上开始出现类似肠绒毛结构。前肠均分布有许多长条形粘膜褶,空泡状杯状细胞丰富。依据AB—PAS的染色结果将该鱼}肖化道的粘液细胞分为4种类型:I型呈红色,Ⅱ型呈蓝色,Ⅲ型呈紫红色,Ⅳ型呈蓝紫色。食道以Ⅱ型和Ⅲ型为主,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主要以Ⅱ型和Ⅳ型为主,后肠中Ⅱ型〉III型〉IV型,其中中肠和后肠Ⅱ型占总粘液细胞的比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消化道 外部形态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类型饲料对黄斑篮子鱼幼鱼生长及肌肉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树德 刘雪兵 +3 位作者 王树启 游翠红 谢帝芝 李远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9-535,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饲料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基于以低值海藻为原料的篮子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选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以及冰...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饲料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基于以低值海藻为原料的篮子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选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以及冰鲜鱼、配合饲料(自制)等4种饲料投喂黄斑篮子鱼8周。结果显示:生长效果以配合饲料组最好,海藻组最差。不同饲料对鱼体的生化成分有明显影响。配合饲料组和冰鲜鱼组全鱼的蛋白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海藻投喂组,而冰鲜鱼组全鱼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其它3组。从肌肉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龙须菜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尤以精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最为明显;配合饲料组鱼肌肉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而浒苔组鱼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以上结果说明,结合海藻和配合饲料各自在生长或肌肉营养成分上的优点,可望开发出基于此类低值海藻原料的低成本黄斑篮子鱼配合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低值海藻 配合饲料 生长 肌肉营养成分
下载PDF
网箱养殖黄斑篮子鱼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小林 李涛 +3 位作者 林黑着 杨育凯 虞为 黄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在深水抗风浪网箱培育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亲鱼,选取性腺成熟的1+龄亲鱼进行打针催产并人工干法授精,将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孵化,观察并记录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网箱培育的黄斑篮子鱼亲鱼捕捞回室内水泥池,打针催产后其... 在深水抗风浪网箱培育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亲鱼,选取性腺成熟的1+龄亲鱼进行打针催产并人工干法授精,将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孵化,观察并记录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网箱培育的黄斑篮子鱼亲鱼捕捞回室内水泥池,打针催产后其排卵授精行为仍具有严格的月历节律性;黄斑篮子鱼受精卵为沉性黏性卵,圆球形、卵膜光滑、卵质透明、多油球。卵径(584.6±8.64)μm,油球多个,大小不一,大油球直径(146.54±7.46)μm;在水温23.2~24.5℃、盐度32.5和p H 8.2的环境下,第39小时20分钟第一尾仔鱼孵化,第42小时10分钟全部受精卵孵化出仔鱼,积温925.28~996.45℃·h,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等7个阶段,包括26个发育时相。初孵仔鱼全长(1 912.54±105.25)μm,2.5日龄(孵化后第56小时)仔鱼开口,全长(3 030.36±80.9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网箱养殖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的黄斑篮子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小林 李文俊 +4 位作者 林黑着 杨育凯 李涛 虞为 黄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1,共7页
对中国华南沿海不同地理群体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测定了漳州东山湾(DS)、深圳大亚湾(DY)、深圳大鹏湾(DP)、阳江沙扒湾(SB)4个群体共计100尾黄斑篮子鱼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结果显示:序列长度约828bp,包... 对中国华南沿海不同地理群体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测定了漳州东山湾(DS)、深圳大亚湾(DY)、深圳大鹏湾(DP)、阳江沙扒湾(SB)4个群体共计100尾黄斑篮子鱼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结果显示:序列长度约828bp,包含72个变异位点,50个单倍型,A、T、C、G含量平均为31.2%、31.1%、20.8%和16.9%;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93±0.053~0.957±0.03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105±0.0031~0.0179±0.0031,表现为高单倍型多样性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群体内的遗传距离0.0107~0.018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12~0.0172,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分子变异占0.66%,群体内占99.34%;中性检验结果表明Fu’s Fs检验值为显著的负值(-16.7079,p<0.01);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单峰,表明黄斑篮子鱼演化过程中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推测扩张时间约在1.38~4.60万年前。综上,华南沿海岸4个黄斑篮子鱼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可划归一个管理单元,而沙扒湾(SB)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应优先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D-LOOP 黄斑篮子鱼 群体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仔、稚、幼鱼形态观察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小林 杨育凯 +3 位作者 李涛 黄忠 虞为 林黑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4,共7页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把黄斑篮子鱼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黄斑篮子鱼初孵仔鱼全长(1.913±0.105) mm,在水温23~24.3℃,3日龄开口;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被完全吸收,进入后期仔鱼期;17日龄鳍膜消失,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3日龄鳞片覆盖全身,完成变态,外部形态特征与成鱼相近,进入幼鱼期。仔稚鱼生长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出先快后慢再快的生长趋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出膜后随日龄不断伸长,28日龄长到最大值,之后逐渐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胚后发育 仔稚 形态观察 生长特性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对北方养殖网箱网衣附着藻类的生物清除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旭宁 蒋增杰 +5 位作者 方建光 邹健 房景辉 高振锟 姜娓娓 郭晓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6,共7页
高温季节网衣附着藻类的大量附着是北方网箱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物清除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作为网衣附着藻类生物清除的工具种,于2015年6–11月,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观测相结... 高温季节网衣附着藻类的大量附着是北方网箱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物清除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作为网衣附着藻类生物清除的工具种,于2015年6–11月,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桑沟湾楮岛海域网箱养殖区不同水层网衣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月际变化、黄斑篮子鱼对优势藻类的摄食能力及对网衣藻类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同一月份不同深度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日均增长量有一定差异,且不同水层在8月7日–9月14日时间段内的藻类附着日均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各个月份海头红(Plocamium telfairiae)均为该区域的优势种类。构建了适温条件下黄斑篮子鱼对海头红的碳收支方程:100摄入碳=11.69生长碳+10.82粪便碳+6.06排泄碳+71.43代谢碳。初始体重为(1.44±0.61)g的黄斑篮子鱼经过152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45.38±4.22)g,日均增重0.26 g。海区网箱内有无黄斑篮子鱼的对比实验显示,其对不同月份网衣附着藻类的清除率在80.28%–90.15%之间。研究表明,黄斑篮子鱼对网衣附着藻类有较高的清除效率,可以作为清除网衣附着生物的工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衣 附着藻类 海头红 黄斑篮子鱼 碳收支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和金钱鱼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加儿 区又君 刘匆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4,共6页
对两种鲈形目鱼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和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的鳃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斑篮子鱼和金钱鱼鳃的表面结构及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 对两种鲈形目鱼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和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的鳃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斑篮子鱼和金钱鱼鳃的表面结构及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黄斑篮子鱼的鳃片中部鳃丝表皮有大量凸起,而端部鳃丝表皮的凹凸程度明显较低,黄斑篮子鱼的鳃小片高度较金钱鱼鳃小片高。黄斑篮子鱼和金钱鱼鳃上皮的扁平上皮细胞、氯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斑篮子鱼鳃片鳃丝的端部和中部表面有黏液细胞,金钱鱼鳃丝表面的黏液细胞很难观察到,与大多数淡水鱼类相似。黄斑篮子鱼鳃丝表面分布的氯细胞数量多于金钱鱼,这可能与两种鱼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长期演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金钱 微细结构
下载PDF
盐度变化对黄斑篮子鱼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滕爽爽 宋呈锴 +3 位作者 林兴管 柴雪良 方军 肖国强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10期42-46,共5页
该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了盐度变化对于黄斑篮子鱼存活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综合分析了盐度骤变和盐度渐变2种条件下,黄斑篮子鱼的病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盐度的骤变和渐变对黄斑篮子鱼存活有一定影响,其病... 该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了盐度变化对于黄斑篮子鱼存活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综合分析了盐度骤变和盐度渐变2种条件下,黄斑篮子鱼的病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盐度的骤变和渐变对黄斑篮子鱼存活有一定影响,其病死率随盐度变化的幅度增大和速度加快而上升;相同的盐度变化幅度,渐变组的病死率均低于骤变组。黄斑篮子鱼的耗氧率随着盐度下降逐渐升高,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上升而上升,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说明盐度变化对其生理代谢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黄斑篮子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大,但是盐度变化范围太大对存活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盐度 病死率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曹晓聪 黄小林 +4 位作者 孙莘溢 林黑着 舒琥 杨育凯 黄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6,共7页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丁香酚 麻醉 复苏 呼吸频率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育凯 黄小林 +5 位作者 林黑着 虞为 李涛 黄忠 荀鹏伟 于万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09-1816,共8页
为探明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适宜投喂频率,选择体重为(1.80±0.08)g的幼鱼进行养殖试验。试验设计5个组(F1、F2、F3、F4、F5组),投喂频率分别为1(06:00),2(06:00、18:00),3(06:00、12:00、18:00),4(06:00、10:00、14:00、... 为探明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适宜投喂频率,选择体重为(1.80±0.08)g的幼鱼进行养殖试验。试验设计5个组(F1、F2、F3、F4、F5组),投喂频率分别为1(06:00),2(06:00、18:00),3(06:00、12:00、18:00),4(06:00、10:00、14:00、18:00)和5次/d(06:00、09:00、12:00、15:00、18:00),每组设3个平行,共计15个养殖桶,每桶随机放50尾试验鱼。试验观察不同投喂频率下黄斑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肌肉成分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1)各组试验鱼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F3、F4、F5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F2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F1、F2组(P<0.05),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F3组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2)F3、F4、F5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脏体指数显著低于F1、F2组(P<0.05),各组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试验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水分含量逐渐下降,F3、F4、F5组肌肉中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F2组(P<0.05),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肠道中胃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先降后升,F1、F2组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F3、F4、F5组(P<0.05),F3、F4、F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指标并考虑养殖成本,建议黄斑篮子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投喂频率 生长 肌肉成分 消化酶
下载PDF
池塘养殖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性腺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小林 杨育凯 +4 位作者 李涛 虞为 黄忠 林黑着 舒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7,共9页
研究池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初次性成熟的性腺发育及季节性变化,可为其全人工繁殖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1—7月,每月取1+龄黄斑篮子鱼进行解剖取性腺切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GSI)和肝体指数(HSI)。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性腺发育可分... 研究池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初次性成熟的性腺发育及季节性变化,可为其全人工繁殖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1—7月,每月取1+龄黄斑篮子鱼进行解剖取性腺切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GSI)和肝体指数(HSI)。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性腺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5个时期,未发现Ⅰ期性腺。1月全部为Ⅱ期;2月卵巢仍为Ⅱ期,部分精巢达Ⅲ期;3月卵巢约一半发育至Ⅲ期,个别Ⅳ期,精巢主要为Ⅳ期,部分Ⅴ期,能挤出精液;4月GSI最大,精巢基本都为Ⅴ期,卵巢少部分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停留在Ⅲ、Ⅳ期,少量为Ⅱ期;5月繁殖个体性腺短暂进入Ⅵ期后迅速退化,未成熟个体性腺停止发育并退化;6月性腺退化至Ⅱ期;7月保持Ⅱ期,GSI进一步降低。池养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雌性GSI为1.74‰~133.44‰,雄性GSI为1.06‰~138.51‰,均在3—5月出现一次高峰,HSI与GSI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提前1个月左右达到峰值。黄斑篮子鱼卵巢发育是完全同步型,为一次产卵鱼类,繁殖期为3月底至5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池塘养殖 初次性成熟 性腺发育
下载PDF
源自黄斑篮子鱼肠道菌群的B30菌株降解浒苔多糖的活性研究
14
作者 谢罗瀚 韩学凤 +4 位作者 张志标 李进 张青岩 钟名其 胡忠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9-55,共7页
以浒苔多糖作为唯一碳源,从黄斑篮子鱼肠道菌群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浒苔多糖的菌株,经16S rDNA鉴定为Vibrio sp.B30;其产浒苔多糖降解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时间24 h、温度30℃、起始p H值为7、最适氮源为硫酸铵.该酶的最适反应催化温度... 以浒苔多糖作为唯一碳源,从黄斑篮子鱼肠道菌群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浒苔多糖的菌株,经16S rDNA鉴定为Vibrio sp.B30;其产浒苔多糖降解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时间24 h、温度30℃、起始p H值为7、最适氮源为硫酸铵.该酶的最适反应催化温度为50℃、pH值为7,并且10 mmol/L的钙离子或钠离子能够较明显提高该酶酶活力.0.5 g/L和1 g/L的NP40、聚氯乙烯月桂醚、Tween80、Tween20、Trition X-100表面活性剂对浒苔多糖降解酶活力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多糖 降解 Vibriosp.B30 黄斑篮子鱼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