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黄斑褶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金洪宇 李雷 +4 位作者 金星 王念民 马清芝 尹家胜 马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7,共8页
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 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9龄,其中2~5龄为优势群体,占样本总数的73.22%。雌、雄个体生长无显著性差异,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0.0~144.0 mm,平均体长为(99.1±18.67)mm,体重分布范围为3.8~65.6 g,平均体重为(26.0±14.7)g。脊椎骨半径与体长的直线关系式:L=62.88R+40.69(R2=0.89,n=18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3×10^-5L^2.9292(R2=0.96,n=183),通过对比Compertz GF、Logistic GF、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三种生长方程的拟合效果,选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描述黄斑褶鮡生长特性,生长方程:Lt=189.56[1-e^-0.118[t+1.981]],Wt=155.45[1-e^-0.118[t+1.981]]2.9292;生长速度方程:dL/dt=22.37e^-0.118(t+1.981),dW/dt=53.57e^-0.118(t+1.981)(1-e^-0.118(t+1.981))1.9292;生长加速度方程:d^2L/dt^2=-2.639e^-0.118(t+1.981),d^2W/dt^2=6.34e^-0.118(t+1.981)(1-e^-0.118(t+1.981))0.9292(2.9292e^(-0.118(t+1.981)-1)。黄斑褶鮡体重生长拐点为7.1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24.6 mm和45.5 g。黄斑褶鮡属小型,中速生长鱼类。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的黄斑褶鮡资源已遭到破坏,需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pseudecheneis sulcatus) 年龄 生长 雅鲁藏布江 墨脱江段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分析西藏雅鲁藏布江黄斑褶鮡种群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清芝 马波 +3 位作者 李雷 金星 林小婉 金洪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1-710,共10页
采用线粒体DNA(mtDNA)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里龙段和以下墨脱段2个群体的黄斑褶(Pseudecheneis sulcata)共6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联合基因有效序列长度为1 893 bp,包括Cyt b... 采用线粒体DNA(mtDNA)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里龙段和以下墨脱段2个群体的黄斑褶(Pseudecheneis sulcata)共6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联合基因有效序列长度为1 893 bp,包括Cyt b基因1 060 bp和D-loop控制区833 bp。结果显示,里龙和墨脱2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值(Hd)均较高(0.701和0.761),核苷酸多样性值(π)均较低(0.001 00和0.001 09);高频率的单倍型Hap1和Hap2为2个群体所共享,推测为祖先单倍型;同时,里龙和墨脱群体分别存在5个和6个特有单倍型,且在2个群体中不共享;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群体间呈中度遗传分化水平(Fst = 0.090 44,P < 0.05);中性检验(Tajima's D、Fu's Fs)和核苷酸不配对(SSD、Hir)分析结果揭示,黄斑褶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本研究推测,黄斑褶 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存在障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拔落差及水文情势等生态屏障可能是阻碍黄斑褶迁徙和交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基因 D-loop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雅鲁藏布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