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7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源黄酮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脲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文艳 黄干荣 +3 位作者 廖丽娟 罗家锱 黄亮 黄衍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9-1314,共6页
脲酶作为氮循环的关键酶,为生物体提供生长所需的氮源,同时也是一种在各种致病菌中发现的毒力因子。幽门螺杆菌(H.pylori)产生的脲酶为其在胃里的定植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肠化生、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脲酶作为氮循环的关键酶,为生物体提供生长所需的氮源,同时也是一种在各种致病菌中发现的毒力因子。幽门螺杆菌(H.pylori)产生的脲酶为其在胃里的定植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肠化生、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且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增多,迫切需要治疗有效、安全的新型药物,所以幽门螺杆菌成为最常研究的产脲酶细菌之一,脲酶作为抗菌药物的潜在靶点也受到关注。安全性较高的药用植物已被证明具有治疗潜力,许多植物天然提取物已成为新型药物开发的灵感和起点,以往研究还发现许多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脲酶活性。该文概述了一些植物源黄酮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脲酶的抑制作用,根据其来源、结构特点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找和开发植物来源且特异性抗幽门螺杆菌的化合物,从而为临床候选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类化合物 幽门螺杆菌 脲酶 抗菌作用
下载PDF
黄杆菌中浒苔多糖降解有关基因的异源表达及酶活测定
2
作者 徐展 刘芳芳 +3 位作者 徐玉雯 闫达中 晁红军 陈静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9-65,共7页
浒苔绿潮爆发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对浒苔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挑战。从生物酶法降解浒苔的主要成分浒苔多糖入手,筛选出能降解浒苔多糖的菌株,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同时对其中表达量上调的木聚糖酶基因(GH43)进行异源表达,... 浒苔绿潮爆发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对浒苔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挑战。从生物酶法降解浒苔的主要成分浒苔多糖入手,筛选出能降解浒苔多糖的菌株,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同时对其中表达量上调的木聚糖酶基因(GH43)进行异源表达,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法进行酶活测定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到的浒苔多糖降解菌为黄杆菌(Algibacter pacificus),克隆表达的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约为5,粗酶液酶活为65.71 U/mL。实验可为由浒苔引起的海洋污染治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该菌株及木聚糖酶的工业化利用提供了参考,有利于实现对浒苔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多糖 杆菌 多糖降解 木聚糖酶
下载PDF
MiR-155靶向talin-1基因调控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诱导的EPC细胞凋亡
3
作者 王骞 王承德 +4 位作者 罗敏意 黎果 车行 林蠡 赵丽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1,共8页
为研究miR-155在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FC-EPS)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过表达miR-155和敲降踝蛋白基因(talin-1),皆能抑制FC-EPS诱导的细胞凋亡,并鉴定出talin-1为miR-155的靶蛋白。在FC-EPS诱导细... 为研究miR-155在柱状黄杆菌胞外多糖(FC-EPS)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过表达miR-155和敲降踝蛋白基因(talin-1),皆能抑制FC-EPS诱导的细胞凋亡,并鉴定出talin-1为miR-155的靶蛋白。在FC-EPS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踝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在凋亡发生阶段检测到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活化,同时检测到2条踝蛋白剪切异构体,大小分别约为200 ku和250 ku;将构建的鲤Talin-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鲤上皮瘤细胞(EPC),过表达的Talin-1延迟且延长了细胞凋亡的进程,并检测到上述2条踝蛋白异构体。然而,当以FC-EPS转染EPC细胞时,Talin-1先下降再恢复到正常水平,细胞不发生凋亡。因此,在FC-EPS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通过上调miR-155来调控靶基因talin-1 mRNA和蛋白转录的变化,以及产生Talin-1蛋白异构体来抑制细胞发生凋亡。本研究为有效防治柱状黄杆菌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杆菌 MIR-155 talin-1 细胞凋亡 RNA干扰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过申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7期94-97,共4页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建省总队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药联合组(n=52)和西...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建省总队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药联合组(n=52)和西药治疗组(n=52)。西药治疗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中西药联合组在西药治疗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西药治疗组的82.69%(χ^(2)=4.981,P=0.026);中西药联合组黄疸消退时间为(6.53±1.67)d,短于西药治疗组的(7.54±1.72)d(t=3.038,P=0.003)。治疗后,2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药联合组低于西药治疗组(P<0.05或P<0.01);2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中西药联合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西药治疗组(P<0.05或P<0.01)。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9.62%vs. 5.77%,χ^(2)=0.135,P=0.713)。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可靠,不仅能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还可增强患儿免疫力,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茵栀口服液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胆红素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汤一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0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9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蓝光治疗的...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9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变化、黄疸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80.0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水平比对照组低,黄疸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2组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均有提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效果确切,能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缩短黄疸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母乳性 茵栀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总胆红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研究
6
作者 常晓雯 赵燕凤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分析该联合疗法对患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茵栀黄治疗组各50例。...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分析该联合疗法对患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茵栀黄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蓝光照射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茵栀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胆红素和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茵栀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治疗组84.00%(P<0.05)。治疗后,2组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下降(P<0.05),且茵栀黄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降低(P<0.05),且茵栀黄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茵栀黄治疗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保护患儿肝功能,降低胆红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茵栀口服液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 胆红素 肝功能
下载PDF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对溴氨酸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辛宝平 庄源益 +2 位作者 邹其猛 戴树桂 金朝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2-336,共5页
从受污土壤中筛选出对溴氨酸具有高效脱色能力的黄杆菌BX26.通过监测液体培养基中细胞浊度和溴氨酸吸光度的变化,考察了碳源浓度、溴氨酸浓度和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氮、硫源时对菌体生长和溴氨酸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BX26对... 从受污土壤中筛选出对溴氨酸具有高效脱色能力的黄杆菌BX26.通过监测液体培养基中细胞浊度和溴氨酸吸光度的变化,考察了碳源浓度、溴氨酸浓度和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氮、硫源时对菌体生长和溴氨酸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BX26对溴氨酸的脱色在于酶的催化作用.该脱色酶属诱导性胞外酶.酶的诱导和产生需要液体培养基中有足量的氮源和硫源,但对碳源没有要求.溴氨酸对菌体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菌株也表现出很高的溴氨酸脱色活性,可使高达1000mg/L的溴氨酸降解脱色.菌体不能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氮、硫源,但可以溴氨酸的脱色产物为唯一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染料中间体 溴氨酸 脱色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性质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三凤 李季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19,共6页
黄杆菌(Flavobacteium sp.)在几丁质的诱导下产生几丁质酶.通过(NH_4)_2SO_4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Sephacryl 300柱层析及Sephadex G-75柱层析,从Flavobacterium sp.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纯化了几丁质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黄杆菌(Flavobacteium sp.)在几丁质的诱导下产生几丁质酶.通过(NH_4)_2SO_4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Sephacryl 300柱层析及Sephadex G-75柱层析,从Flavobacterium sp.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纯化了几丁质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纯度分析表明,纯化后的几丁质酶达到了均一的程度.用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量约45D00道尔顿.该酶水解几丁质的最适pH为 7.0,最适温度为50℃,-20C贮存两年以上仍有活性.水解几丁质的Km值为5.0mg/ml.金属离子对几丁质酶活性影响较大,Ca^(2+) 、Co^(2+)’和Cu^(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NH_4^-、Ba^(2+)、Mg^(2+)、Mn^(2+)对酶有抑制作用.几丁质酶水解几丁质的产物是几丁质二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提纯 杆菌
下载PDF
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ATCC27551 opd基因在E.coli中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亚丽 张先恩 刘虹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研究了黄杆菌 ATCC2 75 5 1的 op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并对于表达产物进行了胞内定位和酶活测定 .通过 PCR扩增和 PCR产物直接克隆 ,将黄杆菌质粒上的一段长达 1137bp的 opd基因进行扩增及克隆 ,然后按正确的读码框亚克隆于表达载... 研究了黄杆菌 ATCC2 75 5 1的 op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并对于表达产物进行了胞内定位和酶活测定 .通过 PCR扩增和 PCR产物直接克隆 ,将黄杆菌质粒上的一段长达 1137bp的 opd基因进行扩增及克隆 ,然后按正确的读码框亚克隆于表达载体 p ET2 8b(+ )上 ,转化宿主菌 E.coli BL 2 1(DE3) ,经 IPTG诱导 ,获得了较高量的基因表达产物 .该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 ,通过分离包涵体可以得到电泳较纯的条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odp基因 克隆 表达 大肠杆菌 胞内定位酶活性 农药降解酶
下载PDF
笋壳鱼源柱状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丽娟 王红莉 +4 位作者 王亚军 任燕 王庆 石存斌 张德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8-646,共9页
【目的】明确2022年5月广东省珠海市某养殖场笋壳鱼烂鳃病的病原,为防控笋壳鱼相关病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笋壳鱼的腐烂鳃丝、肾脏和体表病灶等部位分离细菌,并纯化优势菌落,通过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RNA序列并进行测... 【目的】明确2022年5月广东省珠海市某养殖场笋壳鱼烂鳃病的病原,为防控笋壳鱼相关病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笋壳鱼的腐烂鳃丝、肾脏和体表病灶等部位分离细菌,并纯化优势菌落,通过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RNA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同时构建该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患病笋壳鱼的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Om2202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斑马鱼人工感染试验。测定中草药和消毒剂对分离菌株Om2202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分析菌株Om2202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从患病鱼鳃部和肾脏分离到的优势菌落呈细长的弯曲或直杆状,菌体表面未见鞭毛和菌毛,有荚膜,有胞外分泌物;通过特异性PCR检测和16S 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合菌落形态分析结果,确定分离菌株Om2202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株Om2202携带gldD、hly、cslA、ompA和chiA等11种毒力相关基因。斑马鱼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Om2202对斑马鱼具有较强致病性,其LC50为7.50×106 CFU/mL。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Om2202菌株对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苯扎溴铵等药物敏感,对连翘精油、二氧化氯、蛋氨酸碘和过氧化钙等药物不敏感。【结论】引起笋壳鱼烂鳃的主要致病菌为柱状黄杆菌,属于广泛流行的基因Ⅱ型菌株,且携带大量的毒力相关基因,对斑马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用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苯扎溴铵等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鱼 柱状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木葡糖酸醋杆菌发酵黄酒糟酶解液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瑞刚 陆进舟 +3 位作者 朱佳莲 周牵 陆筑凤 李加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1,共4页
该研究利用单因素比较法,分别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黄酒糟酶解条件对木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葡糖酸醋杆菌BC19-2产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组成为黄酒糟酶解液6%、红茶2 g/10... 该研究利用单因素比较法,分别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黄酒糟酶解条件对木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葡糖酸醋杆菌BC19-2产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组成为黄酒糟酶解液6%、红茶2 g/100 mL;培养条件为初始pH 6.0、培养温度30℃、接种量6%;黄酒糟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 h,黄酒糟酶解液体积分数90%。在此优化条件下,细菌纤维素产量最高为26.5 g/L,且性能较好,为低成本的细菌纤维素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酒糟 木葡糖酸醋杆菌 发酵工艺优化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HN-2次生代谢产物处理下黄单胞菌(Xoo)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雪 劳广术 +4 位作者 谭峥 方渝凯 刘文波 靳鹏飞 缪卫国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4期389-398,共10页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菌株HN-2正丁醇提取物对黄单胞菌(Xoo)的抑菌机制,分别用菌株HN-2正丁醇提取物和杆菌肽处理12 h后的Xoo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利用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转录组数据...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菌株HN-2正丁醇提取物对黄单胞菌(Xoo)的抑菌机制,分别用菌株HN-2正丁醇提取物和杆菌肽处理12 h后的Xoo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利用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HN-2正丁醇提取物和杆菌肽处理后Xoo菌内均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DEGs),HN-2处理组共得到15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871个,下调表达基因641个;GO富集分析发现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Xoo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聚类在代谢过程、细胞组分、大分子复合物、催化活性等方面;KEGG聚类分析发现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核糖体途径所包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最多,差异最显著,其余主要参与的代谢途径有淀粉和蔗糖代谢、苯甲酸酯降解、甘油磷脂降解、细菌趋化性等。结果表明,HN-2正丁醇提取物主要影响Xoo的核糖体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细菌趋化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单胞菌 抑菌活性 表达差异基因
下载PDF
黄杆菌菌株RC2-3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高效降解岩藻多糖功能基因的挖掘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铁军 李昀 +3 位作者 朱昱兴 王立平 陈芊汝 王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2-42,共11页
以从海带中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有降解岩藻多糖能力的黄杆菌菌株RC2-3为研究对象,该菌株产的岩藻多糖酶可以高效降解不同来源的岩藻多糖。为进一步探究菌株RC2-3降解岩藻多糖的机制,推动岩藻寡糖的酶法生产,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菌株RC2-... 以从海带中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有降解岩藻多糖能力的黄杆菌菌株RC2-3为研究对象,该菌株产的岩藻多糖酶可以高效降解不同来源的岩藻多糖。为进一步探究菌株RC2-3降解岩藻多糖的机制,推动岩藻寡糖的酶法生产,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菌株RC2-3进行基因组测序、基因功能注释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注释以及岩藻多糖降解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黄杆菌菌株RC2-3基因组全长3414532 bp,共编码2967个基因,GC含量为30.92%。经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注释获得213个基因,与岩藻多糖降解有关的包括7个岩藻糖结合结构域的基因;2个β-D-岩藻糖苷酶(EC 3.2.1.38)基因;2个属于GH141家族的α-L-岩藻糖苷酶(EC 3.2.1.51)基因;12个属于GH29家族的α-1,3/1,4-L-岩藻糖苷酶(EC 3.2.1.111)基因;9个属于GH95家族的α-1,2-L-岩藻糖苷酶(EC 3.2.1.63)基因。此外,通过与已报道的蛋白序列比对发现,岩藻多糖酶基因RC2.3_GM001247编码的蛋白序列与FunA蛋白序列同源性达到70.98%,岩藻多糖酶基因RC2.3_GM001269编码的蛋白序列与P5AfcnA和P19DFcnA蛋白序列同源性达到43.43%。因此,菌株RC2-3在岩藻多糖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域具有极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多糖酶 杆菌 岩藻多糖 基因组 功能预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吉英勇 陈阳 冯莹莹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究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2年9月东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茵栀黄口服联... 目的 探究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2年9月东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各5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29%)相比,治疗组(10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P=0.036)。治疗后,两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经皮胆红素水平为(124.81±17.78)μ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3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22)。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期间,通过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经皮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茵栀口服液 蓝光照射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经皮胆红素
下载PDF
竹叶黄酮对大肠杆菌抑菌能力及抑菌机理的研究
15
作者 李晓 潘道东 +1 位作者 王璇 张永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7-204,共8页
本研究以竹叶为材料,采用微波辅助热回流法提取得到竹叶黄酮,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研究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的抑菌能力。继而通过绘制大肠杆菌时间-杀伤曲线、... 本研究以竹叶为材料,采用微波辅助热回流法提取得到竹叶黄酮,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研究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的抑菌能力。继而通过绘制大肠杆菌时间-杀伤曲线、测定大肠杆菌细胞壁通透性、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活性(MDH)、胞内蛋白合成能力、细胞膜完整性等指标研究竹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理。抑菌能力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竹叶黄酮添加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大,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06 mg/mL,抑菌能力较强;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竹叶黄酮可抑制大肠杆菌数量的增长,同时破坏细胞壁的通透性和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干扰大肠杆菌胞内蛋白的合成,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大肠杆菌 抑菌能力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藜麦与黑大麦复合谷物发酵富集多酚和黄酮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慧斌 聂攀 +1 位作者 吕玮 宋立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为有效富集藜麦和黑大麦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以多酚和黄酮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和黑大麦复合谷物的工艺条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明确复合谷物发酵对酚... 为有效富集藜麦和黑大麦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以多酚和黄酮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和黑大麦复合谷物的工艺条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明确复合谷物发酵对酚类物质的释放、生物有效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黑大麦复合谷物发酵富集多酚和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料比(藜麦:黑大麦)1:2.4(g/g)、料液比1:8.9(g/mL)、接种量2.0%、发酵时间36.7 h,发酵温度30℃。在该条件下,复合发酵谷物组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为364.90和264.36 mg/100 g,显著高于未发酵复合谷物以及单独发酵藜麦或黑大麦组(P<0.05);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复合谷物中游离酚和总酚释放量、总抗氧化活性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较未发酵谷物和单一谷物发酵组显著增加(P<0.05);抗氧化活性与游离酚和总酚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复合发酵藜麦和黑大麦较单一谷物发酵更有利于多酚和黄酮的富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发酵谷物中酚类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并提高谷物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黑大麦 植物乳杆菌 多酚 体外胃肠消化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弦乐 唐爱群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5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保暖,改善缺氧、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营...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保暖,改善缺氧、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同时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各40例。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 d。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3、5 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1、3、5d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转铁蛋白、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观察组为1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明显,可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茵栀口服液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 胆红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慧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7期983-985,共3页
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同时... 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指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3 d、5 d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进一步提升疗效,促进黄疸消退及身体恢复,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且不会明显影响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茵栀颗粒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柱状黄杆菌弱毒株和车轮虫混合感染致金鱼烂鳃病的病原分析
19
作者 王小亮 曹欢 +5 位作者 王姝 张文 王静波 吕晓楠 王澎 徐立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12-4620,共9页
【目的】确诊北京地区某养殖场金鱼发生烂鳃病的病原。【方法】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濒死金鱼,制作鳃组织的水浸片进行寄生虫和真菌观察,取肝脏、肾脏、脾脏、鳃组织开展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FHNV)检测。同时,从鳃上分离病原菌,分析... 【目的】确诊北京地区某养殖场金鱼发生烂鳃病的病原。【方法】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濒死金鱼,制作鳃组织的水浸片进行寄生虫和真菌观察,取肝脏、肾脏、脾脏、鳃组织开展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FHNV)检测。同时,从鳃上分离病原菌,分析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分类地位及药物敏感性等特性;采取鳃组织划痕浸泡和未划痕浸泡方式开展病原菌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自然发病鱼鳃丝上有少量车轮虫寄生,未观察到真菌菌丝,GFHNV核酸检测呈阴性。从鳃组织分离到大量假根状菌落,该菌株为革兰染色阴性长杆菌,菌体大小(0.5~0.7)μm×(4~8)μm,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产生硫化氢,不发酵葡萄糖等糖醇类,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确认分离菌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基因型Ⅰ型。划痕浸泡的各组金鱼均出现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划痕对照组和未划痕浸泡组均未出现死亡,经计算该菌对金鱼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8.8×10^(6) CFU,为弱毒株。该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而对试验的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的柱状黄杆菌弱毒株可造成鳃组织破损金鱼的死亡,结合实践生产中许多金鱼感染少量车轮虫造成鳃组织破损但未出现发病死亡的病例,确定这起慢性、低死亡率的金鱼烂鳃病是由车轮虫和柱状黄杆菌弱毒株混合感染所致,而继发感染的柱状黄杆菌弱毒株是造成金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烂鳃病 柱状杆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鱼胆草多糖的提取及其对柱状黄杆菌抑制活性研究
20
作者 杨小霞 简贺军 +2 位作者 张燕飞 曹中 李策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62-64,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鱼胆草多糖提取工艺,考察鱼胆草多糖对柱状黄杆菌抑制活性。鱼胆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为1∶50,醇沉体积分数为75%时提取效果最佳。鱼胆草多糖对柱状黄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清除效...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鱼胆草多糖提取工艺,考察鱼胆草多糖对柱状黄杆菌抑制活性。鱼胆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为1∶50,醇沉体积分数为75%时提取效果最佳。鱼胆草多糖对柱状黄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清除效果,MIC为12.5 mg/mL。该工艺简单稳定,鱼胆草多糖抑制柱状黄杆菌明显,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胆草 多糖 提取 柱状杆菌 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