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求“双重他性”的身份下黄永砯艺术作品中的矛盾隐喻
1
作者 邵志立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黄永砯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旅居法国巴黎的华人艺术家,具有双重他性的身份特征,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得他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着“水土随身带”和“就地取材”的艺术原则,也使其作品呈现中西融合的跨文化特质。正是在这样不同的文化冲击和碰撞下... 黄永砯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旅居法国巴黎的华人艺术家,具有双重他性的身份特征,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得他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着“水土随身带”和“就地取材”的艺术原则,也使其作品呈现中西融合的跨文化特质。正是在这样不同的文化冲击和碰撞下,他的创作愈发指向一种矛盾性的隐喻。基于此点,本文以黄永砯艺术线索中的二个关键词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养舌”“断舌”两个方面的阐述,探求其作品隐喻中的矛盾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永砯 “养舌” “断舌” 动物 本土性 东西文化
下载PDF
先锋艺术中的批判美学之维与传统审美之辩——以谷文达、黄永砯及徐冰作品为例
2
作者 孙金琛 《艺苑》 2020年第3期14-17,共4页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从社会主义先锋美学的视角剖析了俄国“构成主义”艺术与中国“85美术新潮”的关联,将后者纳入到全球艺术运动中重新思考,以谷文达、黄永砯及徐冰等艺术家的装置艺术转变为线索,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内蕴批...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从社会主义先锋美学的视角剖析了俄国“构成主义”艺术与中国“85美术新潮”的关联,将后者纳入到全球艺术运动中重新思考,以谷文达、黄永砯及徐冰等艺术家的装置艺术转变为线索,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内蕴批判美学与传统审美的双重维度。但同时,“错误书写”“概念艺术”及“伪汉字”等表现手法背后存在转型与审美兼容问题,其实质上传达着对“空”与“无”的审美,但这种审美态度是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上的,尤其体现在对全球化的反思及自我身份的焦虑,因此带给观众的便是“悖论性”的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美学 传统审美 谷文达 黄永砯 徐冰
下载PDF
黄永砯的“戏法”世界——以展览《蛇杖Ⅲ:左开道岔》中的动物作品为主例
3
作者 易闻佳 《艺海》 2019年第8期66-69,共4页
黄永砯作品复杂而晦涩,但是创作形式却很有趣,笔者坐拥于观众席位,很想去一探究竟。关于他的作品,无论是脉络,或者思想,整理起来总是会走向文化间的繁琐与缠绕,想要真正去表达清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此篇研究点主要关注展览《蛇杖Ⅲ》... 黄永砯作品复杂而晦涩,但是创作形式却很有趣,笔者坐拥于观众席位,很想去一探究竟。关于他的作品,无论是脉络,或者思想,整理起来总是会走向文化间的繁琐与缠绕,想要真正去表达清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此篇研究点主要关注展览《蛇杖Ⅲ》中的作品,来研究当下的黄永砯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与未来、过去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这场展览的布展顺序作为论述线索,使得更接近“在场”的概念,与艺术家“面对面”来一场虚拟的作品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永砯 悖论 现成品 社会雕塑
下载PDF
浅析黄永砯的艺术观念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水晶 《艺术品鉴》 2015年第8期289-289,共1页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黄永砯的艺术观念对艺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介绍黄永砯的个人背景与概况,探讨他的艺术观念及其来由,从而剖析出黄永砯"反艺术"的艺术观念是当代艺术方法论的重...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黄永砯的艺术观念对艺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介绍黄永砯的个人背景与概况,探讨他的艺术观念及其来由,从而剖析出黄永砯"反艺术"的艺术观念是当代艺术方法论的重要建树,他的艺术作品开创了艺术的新形式。本文的价值在于正确认识和了解黄永砯的艺术观念对于当代艺术的影响,同时,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永砯 反艺术 禅宗 杜尚
原文传递
自我身份的重塑 黄永砯的动物艺术作品
5
作者 齐晓鸾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237,共16页
黄永砯1954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是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学生,于1982年毕业,他在1989年参加法国“大地魔术师”的展览后移居法国,2019年逝世。移居法国前,他曾试图将中国禅宗和道教与西方的后现代艺术以及维特... 黄永砯1954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是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学生,于1982年毕业,他在1989年参加法国“大地魔术师”的展览后移居法国,2019年逝世。移居法国前,他曾试图将中国禅宗和道教与西方的后现代艺术以及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和杜尚[Marcel Duchamp]的思想进行调和,于1987年左右形成了“非表达绘画”的艺术创作方法论,其表现了一种偶然性和反艺术的形式,该形式也是一种艺术产生于自发性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美术学院 后现代艺术 油画系 黄永砯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作品 杜尚 福建厦门
原文传递
黄永砯纽约Barbara Gladstone美术馆第三次个展
6
《艺术当代》 2002年第5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黄永砯 艺术家 艺术展览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艺术活动
原文传递
文化资源与语言转换(续)
7
作者 范迪安 《福建艺术》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现在看来,黄永(石冰)1985年的《非表达绘画》在当代艺术方法论上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中国建树.他放弃常规支配画笔的表现方法,改用转盘决定绘画的程序和图绘的方式,以期彻底放弃艺术家的经验主体,看上去是西方"达达主义"的中国版... 现在看来,黄永(石冰)1985年的《非表达绘画》在当代艺术方法论上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中国建树.他放弃常规支配画笔的表现方法,改用转盘决定绘画的程序和图绘的方式,以期彻底放弃艺术家的经验主体,看上去是西方"达达主义"的中国版本,但在观念上却与禅宗的"坐忘"、"棒喝"等中国传统相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语言转换 《非表达绘画》 黄永砯 绘画艺术 表现方法 本土文化意识 许江 蔡国强 邱志杰
下载PDF
观念艺术在中国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卫 《艺术工作》 2022年第4期34-36,共3页
严格说来,中国的观念艺术,肇始于“85美术新潮”时期,即1985年11月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之后。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中国艺术家打破“国油版雕”等传统造型语言的限制,开始尝试一些新的媒介。比如1979年9月... 严格说来,中国的观念艺术,肇始于“85美术新潮”时期,即1985年11月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之后。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中国艺术家打破“国油版雕”等传统造型语言的限制,开始尝试一些新的媒介。比如1979年9月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栅栏外举办的“星星美展”上,艺术家王克平就已经展出了他略带现成品概念的木雕作品;比如1983年5月黄永砯、俞晓刚等五人在厦门市群艺馆和市美协的支持下,以内部观摩展形式展出了不少实物的拼贴作品,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观念艺术 现成品 美国艺术家 黄永砯 王克平 群艺馆 造型语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