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古音乐”创作的探索——“黄汛舫《天坛》”音乐分析研究
1
作者 钱磊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6期74-76,共3页
黄汛舫的这首为编钟、人声与乐队而作的《天坛》的创作灵感源自曾侯乙编钟带来的文化启示和对古乐今用的长期思考,是基于“怀古音乐”这一概念进行的创作。这首作品的创作融入了对编钟音乐音响的探索与研究,融合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和西... 黄汛舫的这首为编钟、人声与乐队而作的《天坛》的创作灵感源自曾侯乙编钟带来的文化启示和对古乐今用的长期思考,是基于“怀古音乐”这一概念进行的创作。这首作品的创作融入了对编钟音乐音响的探索与研究,融合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和西方音乐的交响思维,是对古乐如何在当代呈现的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汛舫 《天坛》 怀古音乐
下载PDF
人神合一的圣洁之作——黄汛舫的编钟与乐队《天壇》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可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2,共9页
编钟与乐队《天壇》由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黄汛舫教授创作。该作品是为曾侯乙编钟、卢森堡小交响乐团以及东方室内乐团联合音乐会而作,其使用40枚一套的编钟与木管、铜管、打击乐器、钢琴与弦乐器组成的小型且非常规的乐队。乐曲的灵感... 编钟与乐队《天壇》由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黄汛舫教授创作。该作品是为曾侯乙编钟、卢森堡小交响乐团以及东方室内乐团联合音乐会而作,其使用40枚一套的编钟与木管、铜管、打击乐器、钢琴与弦乐器组成的小型且非常规的乐队。乐曲的灵感源自曾侯乙编钟的文化启示,题材源自对先民敬神祭天仪式的遐想,也体现出中国道教与基督教文化的融合。作品借助编钟的特殊音质以及管弦乐队音响等因素,进行融合配置,以精美恢弘的构架,试图营造一个回归圣洁、敬畏天道、人神合一的音乐氛围,仿佛是祖先崇尚至大、至圣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钟与乐队《天壇》 黄汛舫 曾侯乙编钟、敬神祭天仪式 人神合一 中国道教文化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探索中国古代音乐音响重构的一种尝试——黄汛舫“怀古音乐”创作初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志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5,165,166,共10页
文章针对作曲家黄汛舫完成于2020年的编钟与交响乐队《钟磬礼乐》系列新作品进行分析,指出这组“怀古音乐创作的初步实践”文本是探索中国古代音乐音响重构的一种尝试。辩证而有效地处理好怀古音乐创作中自由与非自由、音乐与非音乐、... 文章针对作曲家黄汛舫完成于2020年的编钟与交响乐队《钟磬礼乐》系列新作品进行分析,指出这组“怀古音乐创作的初步实践”文本是探索中国古代音乐音响重构的一种尝试。辩证而有效地处理好怀古音乐创作中自由与非自由、音乐与非音乐、技术与非技术之间关系的关键在于以“守正”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古音乐 黄汛舫 音响重构
下载PDF
宋代怀古音乐之编钟与交响乐队实践及其理论思考——黄汛舫教授“钟磬礼乐”之访谈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汛舫 《黄钟》编辑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9,166,共5页
“怀古音乐”(Music of Reminiscence)是美国当代音乐史学家林萃青教授(Joseph S.C.Lam)提出的古乐今演的学术概念,并由武汉音乐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探索的音乐学学术研究理论及其音乐表演的实践项目。这是一项建立在学术研究和艺... “怀古音乐”(Music of Reminiscence)是美国当代音乐史学家林萃青教授(Joseph S.C.Lam)提出的古乐今演的学术概念,并由武汉音乐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探索的音乐学学术研究理论及其音乐表演的实践项目。这是一项建立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意基础上融合实证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学术研究,并通过音乐艺术表演实践的中国古代音乐的重构项目。这一古乐重构项目的作曲家黄汛舫教授创作的《编钟与交响乐——钟磬礼乐》(CD),即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对此,《黄钟》编辑部对黄汛舫教授进行了独家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古音乐 黄汛舫 宋代 钟磬礼乐 不类今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