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平原地区玉米高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1
作者 马欣训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玉米种植在本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玉米高产技术日益成熟,病虫害防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机械采收已成为玉米采收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下游平原地区玉... 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玉米种植在本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玉米高产技术日益成熟,病虫害防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机械采收已成为玉米采收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下游平原地区玉米种植中土地的选择、整治,分析高产种植技术,探索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强调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优质的土壤能够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保障其健康生长和高产,种植户要选择适合自身的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做好灌溉与排水,合理调控植株数量。玉米的采收时间对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科学的采收技术,确保颗粒归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平原 玉米高产种植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平原农业景观中非农生境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27
2
作者 卢训令 梁国付 +3 位作者 汤茜 丁圣彦 李乾玺 张晓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9-797,共9页
农业景观中的自然、半自然生境及其上的植物群落对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意义重大。为了解黄河下游典型平原农业景观中非农生境植物多样性特征,在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典型样地法对区域内农业景观中主要自然、半自然生境(... 农业景观中的自然、半自然生境及其上的植物群落对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意义重大。为了解黄河下游典型平原农业景观中非农生境植物多样性特征,在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典型样地法对区域内农业景观中主要自然、半自然生境(包括林地、树篱、田间道路、沟渠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上为农业景观,居民点和林地斑块散布其间;区内植物科的地理分布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中的13个,以温带分布、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总体上以广布种为主,优势科属明显,缺少特有种;林地和树篱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沟渠和林地的物种均匀度和群落盖度最高,田间道路上群落组成的变化幅度和分化程度最大(β多样性指数最高);林地、树篱和田间道路等生境间的群落相似性极高,但其群落盖度和优势种组成具有显著差异,沟渠作为一种特殊生境与其他生境间相似性较低。研究表明,在黄河下游平原农业景观中,林地和树篱在物种多样性维持中作用较大,沟渠为水生和湿生植物提供了庇护所,不同生境间极高的群落相似性仅是物种组成名录的反映,而其生态功能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重在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维持及提高,而如何进行景观要素配置,才能兼顾农业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景观格局 植物区系 群落相似性 黄河下游平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平原不同非农生境中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卢训令 汤茜 +1 位作者 梁国付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7-1536,共10页
自然、半自然等非农生境是区域农业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下游平原区是典型的农业景观,农田是最主要的景观类型,林地、树篱等景观要素散布其中,为研究区内非农生境中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效应,采用... 自然、半自然等非农生境是区域农业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下游平原区是典型的农业景观,农田是最主要的景观类型,林地、树篱等景观要素散布其中,为研究区内非农生境中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效应,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区内典型农业景观中林地、树篱、田间道路和沟渠等主要非农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区内植物组成以菊科、禾本科等为主;区内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各生境间有一定的差异,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植物属分布型中的13个,以温带分布、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总体上区内的植物组成以广布种为主,优势科属明显,特有种缺乏;各非农生境中的植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林地和树篱生境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田间道路,沟渠、林地和树篱生境中的物种均匀度和群落盖度均显著高于田间道路;β多样性分析表明田间道路生境中的群落组成分化程度在各样点间最大(β多样性指数最高);树篱、林地和田间道路等生境间群落相似性均较高,但其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组成方面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沟渠作为一种特殊生境与其它生境间的群落相似性相对较低。研究表明,在黄河下游平原典型农业景观中,作为非农生境存在的林地和树篱在物种多样性维持中具有重要地位,沟渠为水生和湿生植物提供了庇护所,意义重大;各生境间高的群落相似性仅是物种组成名录相似性的反映,其空间格局和优势种群间差异明显,各生境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差异巨大。未来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重在生态系统过程、功能的加强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和提高,且需进一步在景观水平上探讨各非农景观要素的空间构型对其生态效益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和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生境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植物区系 黄河下游平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平原非农植物多样性拆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卢训令 汤茜 +1 位作者 梁国付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395-4405,共11页
非农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是农业景观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农业景观非农生境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将有助于可持续农业景观构建措施的科学提出。在黄河下游平原典型农业景观中采用栅格分区的方式布设样点(共54个),采用典型... 非农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是农业景观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农业景观非农生境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将有助于可持续农业景观构建措施的科学提出。在黄河下游平原典型农业景观中采用栅格分区的方式布设样点(共54个),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各样点内的林地、树篱、田间道路和沟渠等主要非农生境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加性分配的方法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1)各非农生境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2)偶见种从数量上构成了各非农生境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体,而常见种则行使着群落优势种和构建者的角色。(3)总体上,β多样性在各空间尺度中均对总物种丰富度具有重要贡献。(4)常见种和偶见种中物种组成格局存在显著差异:常见种的物种丰富度主要由α多样性贡献,而β多样性则贡献了偶见种的绝大部分。简言之,β多样性对区内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意义重大,农业景观中非农生境类别的出现对总物种丰富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各生境中较高的样点间β多样性(β样点)意味着在看似均质化的农业景观背景中依然具有较高的区域差异;景观组成和构型的变化将对农业景观中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且对偶见种的影响更甚。未来,应从景观和区域等更大尺度上,基于农业景观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综合考虑及可持续农业景观的建立来探讨农业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生境 Β多样性 加性分配 常见种 偶见种 黄河下游平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平原地质环境退化及与地下水开采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丽芝 王雪琼 刘春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26-233,共8页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黄河下游平原地质环境不断退化,产生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咸水入侵、咸水界面下移等环境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近60年来该区地下水过量开采所致。至21世纪,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总开采量由不足20×10~8...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黄河下游平原地质环境不断退化,产生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咸水入侵、咸水界面下移等环境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近60年来该区地下水过量开采所致。至21世纪,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总开采量由不足20×10~8 m^3/a增至近52×10~8 m^3/a,超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42×10~8m^3/a。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笔者认为黄河下游平原地质环境退化与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有关。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环境地质问题频发,地质环境不断恶化。有效遏止地质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需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入手,修复和涵养平原地区地下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平原 地质环境 退化 地下水开采
下载PDF
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曲万隆 杨丽芝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4期90-94,99,共6页
以大量的地下水测试数据为基础,从污染源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典型有机污染区,有机物总检出率为35.5%,检出的有机... 以大量的地下水测试数据为基础,从污染源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典型有机污染区,有机物总检出率为35.5%,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达29种,单个样品检出的有机物种类最多达19种,部分有机物含量超过地下水饮用标准,致使地下水质量恶化。地下水污染区的分布及污染程度与污染源的种类和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平原 地下水 检出率 有机污染
下载PDF
黄河下游平原引黄渠道渗漏强度测定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连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1-32,共2页
通过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渠村引黄灌区主干渠之一的丰收渠上选取典型河段,使用测流法和动态观测法,分别求取了渠道的渗漏强度为0.08m3/(s.km)和0.069m3/(s.km),结果较接近。通过投入工作量、场地条件和渗漏强度计算结果等综合评判,认为... 通过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渠村引黄灌区主干渠之一的丰收渠上选取典型河段,使用测流法和动态观测法,分别求取了渠道的渗漏强度为0.08m3/(s.km)和0.069m3/(s.km),结果较接近。通过投入工作量、场地条件和渗漏强度计算结果等综合评判,认为采用地下水动态观测法是求取黄河灌区引水渠道渗漏强度较优的方法,该方法结果可靠、经济、操作简便、计算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渗漏强度 动态观测法 测流法 黄河下游平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试验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传递函数研究
8
作者 湛江 刘颜珲 +2 位作者 王琳 潘登 蔡金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2,共9页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工业集聚地,该地区土壤水力学参数的获取,对于保障用水安全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传递函数(PTFs),以河南省兰考县闫楼乡作为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工业集聚地,该地区土壤水力学参数的获取,对于保障用水安全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传递函数(PTFs),以河南省兰考县闫楼乡作为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试验区,基于多元非线性逐步回归和单因素扰动方法,建立了包气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PTFs,并分析了影响因素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实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呈现较强变异性,所建立的PTFs精度良好,具备应用推广价值。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是本文PTFs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黏粒含量对PTFs最为敏感,砂粒含量次之,粉粒含量最弱。在其余5个土壤理化特性中,对PTFs的相对敏感的因素是pH值和分形维数。研究表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的关系复杂,并非一般线性或单调关系。尽管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可以提高PTFs精度,但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的根本原因,其作为构建PTFs的关键因素不可忽略。在实际应用中,PTFs使用者可根据所掌握数据的实际情况,结合影响因素敏感性,决定影响因素的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传递函数 多元逐步回归 分形维数 参数敏感性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下游德州地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及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京鹏 闫燕 +4 位作者 冯颖 吴晓华 刘欢 谭志容 蒋书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德州市位于黄河流域下游平原,是主要农业粮食作物产区,地下水资源影响着农业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因及生态环境影响,对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集243组地下水样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Piper三线... 德州市位于黄河流域下游平原,是主要农业粮食作物产区,地下水资源影响着农业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因及生态环境影响,对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集243组地下水样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值等方法,结合地质背景条件,运用PHREEQC计算矿物饱和指数,分析区内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并分析其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德州市地下水为弱碱性水,TDS介于234—28162 mg·L^(-1)之间,区内占优势的阴、阳离子为Cl^(-)、SO_(4)^(2-)和Na^(+)、Mg^(2+),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l-Ca·Mg型,HCO_(3)·Cl-Na·Ca、HCO_(3)·SO_(4)-Na·Ca型等为主,深层地下水以HCO_(3)·SO_(4)-Na型水为主.德州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受岩石风化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共同影响,以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岩石风化溶滤作用以硅酸盐岩和蒸发岩矿物溶解为主.深层地下水中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以正向为主,浅层地下水中该反应较为复杂.德州地区地下水中蒸发盐岩、硅酸盐岩在岩石风化溶滤过程中的贡献率为62.199%,碳酸盐岩风化、其它岩石风化的贡献率约为11.802%.浅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可以减弱蒸发浓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良研究区内的土壤质量,减少区内的盐渍化土地面积,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成因机理 黄河下游平原 生态环境影响.
下载PDF
历史记录提取的近5~2.7ka黄河中下游平原重要气候事件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6
10
作者 侯甬坚 祝一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29,共7页
在对先秦历史文献可信度高的记录进行考辨的基础上 ,提取出包含多层面气候变化信息的 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气候事件 ,参证于甲骨文等考古学资料 ,并与竺可桢曲线、敦德冰心δ1 8O记录进行对比以接受验证 ,确认了所提取气候事件的客观存在 ... 在对先秦历史文献可信度高的记录进行考辨的基础上 ,提取出包含多层面气候变化信息的 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气候事件 ,参证于甲骨文等考古学资料 ,并与竺可桢曲线、敦德冰心δ1 8O记录进行对比以接受验证 ,确认了所提取气候事件的客观存在 ,结论是 :5~ 2 .7ka B.P.黄河中下游平原气候环境变化呈现多样性 ,间有高温强降雨、海侵、降尘等现象发生 ,干旱作为头等灾害一直存在 ,提取的历史气候事件概括性、真实性强 ,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可能具有大范围的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事件 历史文献记录 黄河下游平原 冰心 古气候变化 氧同位素
下载PDF
黄河下游裂隙黏土工程地质特性与危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保庆 曹俊强 欧钊元 《山东水利》 2022年第4期1-4,共4页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山东地区一般埋深10 m范围内,普遍分布有一类特殊的黏土即裂隙黏土,这类裂隙黏土特有的矿物成分、颗粒组成,以及裂隙构造,使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和较低的抗渗稳定能力,同时兼有分散土、膨胀土和软弱黏性土的工程特征。...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山东地区一般埋深10 m范围内,普遍分布有一类特殊的黏土即裂隙黏土,这类裂隙黏土特有的矿物成分、颗粒组成,以及裂隙构造,使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和较低的抗渗稳定能力,同时兼有分散土、膨胀土和软弱黏性土的工程特征。这些工程特性给水利工程带来较大的危害,比如地基土易产生渗漏、渗透破坏,存在抗滑稳定和不均匀沉降等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裂隙黏土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和工程危害性的探究,以期提高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裂隙黏土工程特性的认识,为黄泛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黏土 黄河下游平原 工程地质特性
下载PDF
平原的密码(续前)
12
作者 许辉 《科教文汇》 2023年第13期I0005-I0005,共1页
从这首诗里,我们知道,淮北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季节大致在三月。当然,这里所说的三月,不是农历的三月,而是公历的三月。这个季节,还是比较早的。往南过了淮河,玉米的种植逐渐减少,但淮南及江南的山区则常见,甚至到岭南山区,到云贵高原的山... 从这首诗里,我们知道,淮北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季节大致在三月。当然,这里所说的三月,不是农历的三月,而是公历的三月。这个季节,还是比较早的。往南过了淮河,玉米的种植逐渐减少,但淮南及江南的山区则常见,甚至到岭南山区,到云贵高原的山区,玉米也这一块、那一片地生长着。往北到黄河中下游平原,玉米的种植面积则和淮北一样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云贵高原 淮北地区 黄河下游平原 季节 山区
下载PDF
华北平原绿化与京津沙尘暴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宏志 《国土绿化》 2002年第9期23-26,共2页
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特另是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次数和强度增加,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形成了灾害。 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和西北地区和河北北部地区土地沙化有直... 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特另是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次数和强度增加,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形成了灾害。 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和西北地区和河北北部地区土地沙化有直接关系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天气 平原绿化 黄河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退耕还林 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 我国北方地区 土地沙化 河北北部
下载PDF
农业景观中非农景观要素结构特征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封丘县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冯舒 汤茜 +3 位作者 卢训令 丁圣彦 贾振宇 梁国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9-1560,共12页
农业景观中的非农生境对维持与提高农业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探究非农生境的相关结构属性对农业景观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选择黄河下游平原区的封丘县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内42个样点的非农生境进行植物多样性调... 农业景观中的非农生境对维持与提高农业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探究非农生境的相关结构属性对农业景观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选择黄河下游平原区的封丘县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内42个样点的非农生境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并对各个样点周围1 km范围内的非农景观要素进行了提取,分析不同非农生境中植物物种组成及其景观要素的构成、结构及空间配置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非农生境中,物种组成共有种相对较多,特有种或指示种较少;林地与树篱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以沟渠为生境的植物物种组成与其它两种生境类型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林地与树篱/沟渠的组成比例相当时,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景观指数对不同非农生境中的植物物种具有明显影响,景观破碎化及人为干扰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未来在对本区域内农业景观进行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从非农景观要素的改造入手。通过调整和设置非农景观要素的不同类型及比例、合理改造其结构与空间配置,为最终实现农业景观的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非农生境 生物多样性 黄河下游平原
下载PDF
德州市深层地下水水质演化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全升 冯娟 安乐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6-772,共7页
德州市属于典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这一地区地下淡水的天然水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和脆弱。由于持续开采地下水,使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德州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本文论述了深层地下水... 德州市属于典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这一地区地下淡水的天然水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和脆弱。由于持续开采地下水,使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德州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本文论述了深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分析研究了深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结果表明:在开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HCO3-和Na+浓度呈现出持续升高趋势,矿化度、总硬度及其它主要水质指标的浓度变化较小。深层地下水水质演化的特点表现为水化学动态并不随季节变化,而是在开采条件下,随着深层地下水系统压力、氧化?还原环境条件的改变有所变化。地下水水质指标浓度的历年变化主要受到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针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演化趋势,提出了应进行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和降氟改水的水质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 德州市 深层地下水 水质演化
下载PDF
德州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全升 冯娟 安乐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5-1082,共8页
德州市属于典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该地区具有咸、淡两种水体共存的独特水环境特征,淡水天然的水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和脆弱。由于持续开采地下水,使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德州市1996—2... 德州市属于典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该地区具有咸、淡两种水体共存的独特水环境特征,淡水天然的水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和脆弱。由于持续开采地下水,使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德州市1996—2007年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论述了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分析研究了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结果表明:在开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浅层地下水水质不断演化,其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水质指标是总硬度、矿化度和Cl-等。在区内齐河县、夏津县的苏留庄等一带,水动力场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矿化作用减弱,浅层地下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有所降低,水质趋向淡化。在宁津县、禹城市的张庄乡等一带,水动力场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矿化作用增强,浅层地下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明显升高,水质持续咸化。针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演化趋势,提出了使微咸水逐渐向淡水方向演化的水质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 德州市 地下水 水质演化
下载PDF
农业景观农地和非农绿地斑块属性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舒 汤茜 丁圣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3-740,共8页
现代农业的发展导致大量非农绿地斑块从农业景观中消失,结构简单、类型单一的农业景观使得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遭到了严重制约。本研究选择了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域,结合遥感影像调查和景观格局分析,对研究区绿地... 现代农业的发展导致大量非农绿地斑块从农业景观中消失,结构简单、类型单一的农业景观使得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遭到了严重制约。本研究选择了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域,结合遥感影像调查和景观格局分析,对研究区绿地斑块进行提取和分类,并着重分析了该区域农田基质大背景下的非农绿地斑块的结构属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绿地率较低,绿地斑块总面积较小;人工林为优势绿地斑块类型,但多围绕居住区分布,呈现环状的分布特征;斑块类型较为简单且空间分布比较分散,斑块多样性指数较低,破碎化程度较高。建议加大对研究区绿地斑块的改造,通过增加斑块类型、设计农田边界、加强不同类型斑块间的连接度等措施,提高农业景观中绿地斑块的数量与质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合理布局,并为今后多功能景观的构建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绿地斑块 农业景观 农田 景观结构优化 黄河下游平原 封丘县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古代中国文明中心的迁移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昌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5-88,共14页
如果把农耕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象征,那么中国早在8000多年前就拉开了文明史的序幕。[1]在历史长河中,伴随频繁的战争和改朝换代与政权的更替,中国文明的中心先后从文明的主源头之一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发生了众所周知的迁移。以朝... 如果把农耕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象征,那么中国早在8000多年前就拉开了文明史的序幕。[1]在历史长河中,伴随频繁的战争和改朝换代与政权的更替,中国文明的中心先后从文明的主源头之一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发生了众所周知的迁移。以朝代时间先后为序,从我国古代几个主要古都的空间方位的变更就可以粗略地看出文明中心迁移的轨迹。[2]五代十国以前,中国文明中心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内由起源地向东迁移,宋朝以后,文明中心完全移到了南方的长江流域,这也就是史学上称的“文明东进南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不少的研究从文化、政治等因素给予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文明中心 人类活动 黄河下游平原 黄河流域 环境容量 黄河下游地区 长江流域 生态危机 环境恶化
下载PDF
国都与国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明德 高飞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4-7,共4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权 政治中心 中原王朝 黄河下游平原 中原地区 政治统治 战略防御 农业经济 关中地区 民族斗争
下载PDF
·新书架·
20
《周易研究》 1999年第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易学研究 金景芳 《易经》 两汉时期 河图洛书 象数 黄河下游平原 书架 阴阳八卦 子午流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