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下游地区营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1
作者 张博 王祎伊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营商环境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吸引力、生产力和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2年黄河中下游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EGLS广义最小二乘法,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吸引力、生产力和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2年黄河中下游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EGLS广义最小二乘法,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营商环境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关系。结果表明:优化黄河中下游地区营商环境,吸引优质FDI,要从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来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营商环境 外商直接投资
下载PDF
我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生态治理措施刍议
2
作者 吴小伦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42-48,共7页
土壤生态的优劣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根本性的问题。黄河中下游地区得益于优越的土壤生态,自文明初兴阶段便是最主要的人口聚居地,也是我国良性宜农土壤的重要分布区之一,数千年来不断得到耕耘和垦治。然而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部分地... 土壤生态的优劣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根本性的问题。黄河中下游地区得益于优越的土壤生态,自文明初兴阶段便是最主要的人口聚居地,也是我国良性宜农土壤的重要分布区之一,数千年来不断得到耕耘和垦治。然而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部分地区的土壤生态先后遭到破坏,尤其是宋代以降,河决为患,泥沙沉滞,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渐趋增拓,水土流失也日益严峻化。沿岸百姓不得不通过兴水利、植草木等多种措施,改良沙碱土壤,防治水土流失。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措施基本上取得了当时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效果,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良性土壤 沙碱性土壤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地区种植型专业村镇空间格局与扩散机制
3
作者 徐洋 乔家君 +2 位作者 夏兴 姬晓雅 黄梦姣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59,共7页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测度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和山东两省364个种植型专业村镇集聚程度,使用SVDR模型与引力模型评价和构建种植型专业村镇的适宜分区和扩散网络框架。结果表明:(1)两省种植型专业村镇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测度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和山东两省364个种植型专业村镇集聚程度,使用SVDR模型与引力模型评价和构建种植型专业村镇的适宜分区和扩散网络框架。结果表明:(1)两省种植型专业村镇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整体上呈“鲁多豫少”的分布特征。此外,种植型专业村多分布在河南省,而种植型专业镇多位于山东省。(2)提取出潜在廊道14条,其中包括7条重要扩散廊道、7条一般扩散廊道、9个重要战略点、4个一般战略点。结合“一级潜力区、扩散廊道、战略点”的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一核一带两圈”种植型专业村镇扩散网络发展模式,以提高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和协同作用,为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和黄河中下游农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村镇 一村一品 乡村振兴战略 空间扩散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基于EEMD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毕硕本 孙力 +2 位作者 李兴宇 陈昌春 鲁颖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通过收集和整理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重建442 a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变化和突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其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较... 通过收集和整理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重建442 a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变化和突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其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好平稳性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利用EEMD方法,可以有效提取蕴藏在原始气候序列中的隐藏周期信号,发现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涝变化相对比较平稳,全区气候总体偏旱。历史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存在准3 a、准5 a、准7 a的年际变化周期和准16 a、准25 a、准50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同时还存在一个平均周期为87.57 a的准世纪际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黄河中下游地区 旱涝 多时间尺度分析 周期性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中下游地区洪灾损失评估与预测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谢辉 韩荟芬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河南省黄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和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展布方法,构建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基于该模型不仅进行了1996年型洪水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而且对2015年发生1996年型洪水进行洪灾损失预测和灾情等级区划。结果表明:... 以河南省黄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和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展布方法,构建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基于该模型不仅进行了1996年型洪水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而且对2015年发生1996年型洪水进行洪灾损失预测和灾情等级区划。结果表明:①以1996年型洪水为例,运用此模型进行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接近,评估精度较高。②通过预测2015年发生1996年型洪水的损失结果来看,直接经济损失将是1996年的4倍。1996年评估和2015年预测的损失类型主要都以农业、农村房屋和家庭财产为主。③通过计算基数对灾情进行了等级区划,从洪灾损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看,济源、偃师、巩义、荥阳、郑州、中牟、开封、兰考为轻灾区;武陟、封丘、濮阳、范县为中灾区;孟津、孟州、温县、长垣为重灾区;原阳和台前为特重灾区。从整体上看,黄河滩区内北岸地区比南岸地区灾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黄河中下游地区 洪灾损失评估 洪灾损失预测 GIS技术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变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金霞 王万同 白月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6-107,110,共3页
从自然和人文2个因素具体分析了影响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变迁的成因,并指出了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来开发和利用黄河中下游地区。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自然环境变迁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近51a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殷方圆 殷淑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317-32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长江中下游48个站点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45个站点1960—2010年51a的夏季逐月降水资料,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 [目的]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长江中下游48个站点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45个站点1960—2010年51a的夏季逐月降水资料,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呈减少趋势,整体上表现为南涝北旱;从年代际角度来看,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少雨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多雨期;8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较70年代增多,而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减少;9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加,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持续减少;21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而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略有增加。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降水变化主周期都约为10~12a,但正负相位时段相反。两个地区的夏季降水格局的变化反映了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是造成这种降水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在未来的10~12a内,东亚夏季风可能有增强趋势,需要注意未来中国夏季降水可能出现的南旱北涝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城市能源绿色消费水平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以黄河中下游地区68座城市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董会忠 赵艳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8-98,共11页
文章基于黄河中下游地区68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空间纹理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黄河中下游地区能源绿色消费水平先后经历了平稳期、波动期、显著增长期... 文章基于黄河中下游地区68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空间纹理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黄河中下游地区能源绿色消费水平先后经历了平稳期、波动期、显著增长期3个阶段,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典型城市的“U”型变化特征明显;能源绿色消费水平呈现“西南—东北”方向递增的阶梯状空间格局,并形成以北京市、郑州市、济南市为核心的三大聚集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对能源绿色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表现为负向的溢出效应,其余因素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绿色消费水平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模型 绿色发展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6-9月黄河中下游地区鲤鱼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防治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蕾 侯三玲 +2 位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陈辉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58,共2页
黄河中下游面积大约是8.7万平方公里,区内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85%,降水时段集中在7—8月,尤其7月下旬(或8月上旬)多有较强的暴雨发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主要养殖草鱼、黄河鲤鱼、鲢鳙鱼、斑点叉尾鲴、云斑... 黄河中下游面积大约是8.7万平方公里,区内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85%,降水时段集中在7—8月,尤其7月下旬(或8月上旬)多有较强的暴雨发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主要养殖草鱼、黄河鲤鱼、鲢鳙鱼、斑点叉尾鲴、云斑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鲤鱼 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防治 季风气候 斑点叉尾鲴 相对湿度 鲢鳙鱼
下载PDF
自然环境要素对农耕社会的作用机理研究——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华 王义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13,共4页
人类社会是不断演进的,迄今为止它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未来将进入生态社会。渔猎社会时间漫长,从距今5万年至1万年,持续4万年左右;农业在距今1万年至6千年开始发生,但人类真正进入农耕时代,则是距... 人类社会是不断演进的,迄今为止它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未来将进入生态社会。渔猎社会时间漫长,从距今5万年至1万年,持续4万年左右;农业在距今1万年至6千年开始发生,但人类真正进入农耕时代,则是距今4千年前,至今,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也仍然还处在农耕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工业社会发生在距今约300年前,西方在80年前,完成了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处在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或者仍然处在农耕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 黄河中下游地区 农耕 环境要素 工业社会 机理 自然 发展中国家
下载PDF
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雪芹 《宁夏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83-87,共5页
本文从漕运、农田水利、城市供水等三个方面对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论述 ,旨在重现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水资源状况 ,唤起人们恢复黄河流域良好生态环境的热望。隋唐两代均建都关中 ,都是利用黄河将江淮... 本文从漕运、农田水利、城市供水等三个方面对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论述 ,旨在重现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水资源状况 ,唤起人们恢复黄河流域良好生态环境的热望。隋唐两代均建都关中 ,都是利用黄河将江淮地区的粮米运到京师 ,保证了关中的粮食供应 ,稳定了隋唐王朝的政治统治。隋唐两代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也兴盛一时 ,除历史悠久的郑国渠、成国渠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外 ,各地农田水利事业也蓬勃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此外 ,城市供水也是水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隋唐两京长安、洛阳的供水系统都已形成 ,其他中小城市也充分利用了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 水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瑞泽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7,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延续了先秦秦汉的传统。水稻种植得到官府的重视,在黄河及其支流两岸,通过兴修水工程形成了种植水稻的便利条件,成为曹魏西晋时期农业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标志。北魏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虽然大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延续了先秦秦汉的传统。水稻种植得到官府的重视,在黄河及其支流两岸,通过兴修水工程形成了种植水稻的便利条件,成为曹魏西晋时期农业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标志。北魏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虽然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魏晋时期的水平。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在理论上对水稻种植经验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黄河中下游地区 水稻种植
下载PDF
近几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城镇兴衰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2-79,共8页
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侧重于古都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关系的研究,对古代中小城镇与生态环境变迁关系的研究深度不够;主要关注黄河及其支流水患对某一城镇的影响,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城镇兴衰,特别是二者关系的研究,尚不够系... 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侧重于古都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关系的研究,对古代中小城镇与生态环境变迁关系的研究深度不够;主要关注黄河及其支流水患对某一城镇的影响,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城镇兴衰,特别是二者关系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全面。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生态环境 城镇兴衰
下载PDF
1961~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24节气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冀翠华 王式功 尚可政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24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全面掌握“24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不但有利于指导农事生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为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黄河中下... 24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全面掌握“24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不但有利于指导农事生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为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24节气的气温、湿度、风速等6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黄河中下游地区随节气变换气候变化显著,大暑、小暑节气高温高湿,小寒、大寒节气寒冷干燥,清明节气寒温反复大风将至,霜降节气天气渐凉秋燥加剧等。50年内,春季型节气(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冬季型节气最低气温升高显著。气压随节气变化特征与气温大致相反,夏、秋季节气有升压趋势。相对湿度与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型节气减小趋势最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所有节气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冬夏季节气日照时间呈缩短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节气 气候变化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地区空气质量溢出效应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菊花 申伟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66-69,共4页
文章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14—2018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空气质量溢出效应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看,空气质量水平呈现上升的良好态势,但仍有待提高;从空间自相关指数看,无论是用... 文章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14—2018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空气质量溢出效应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看,空气质量水平呈现上升的良好态势,但仍有待提高;从空间自相关指数看,无论是用地理距离矩阵还是用地理邻接矩阵,空气质量都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计量模型结果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度以及人口密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溢出效应 驱动因素 空间计量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基于EOF和REOF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峰 毕硕本 +2 位作者 李兴宇 武玮婷 蒋婷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9-809,共11页
基于通过历史文献资料重建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36个站点的历史旱涝等级序列和矢量化的历史地图,利用EOF、REOF方法分析旱涝灾害空间特征。EOF方法展开的结果表明:前4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85%,主要表现为第一、二、四特征... 基于通过历史文献资料重建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36个站点的历史旱涝等级序列和矢量化的历史地图,利用EOF、REOF方法分析旱涝灾害空间特征。EOF方法展开的结果表明:前4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85%,主要表现为第一、二、四特征向量场呈经向带状分布,第三特征向量场呈纬向分布;第一特征向量场的空间分布均为正值,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旱涝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是其余各特征向量场之间特点差异明显,说明在不同背景场和影响条件下,旱涝变化还存在较多局域性特征;REOF展开的结果可将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划分为5个典型的敏感气候分区,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旱涝变化的区域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F REOF 旱涝 空间特征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从《诗经》看西周至春秋中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社会生活与民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由明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关键词 《诗经》 黄河中下游地区 社会生活 农业 春秋 西周 上古时期 国民性
下载PDF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规律、动因与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穆冬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4-148,共5页
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移民是中国古代移民的主要部分,呈现出治世主动外迁,乱世被动南迁的基本特征。自然因素气候、生态、灾害等,社会因素政治、战乱、技术等综合作用是移民的原因。但是气候变化是移民的主要动因。黄河中下游人口的迁徙,... 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移民是中国古代移民的主要部分,呈现出治世主动外迁,乱世被动南迁的基本特征。自然因素气候、生态、灾害等,社会因素政治、战乱、技术等综合作用是移民的原因。但是气候变化是移民的主要动因。黄河中下游人口的迁徙,促进了我国古代人口格局的变化,造成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移民 南迁
下载PDF
浅论先秦到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以河南段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玥君 吴一平 黄嘉 《食品界》 2020年第7期98-99,共2页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地域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继承和完善饮食文化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融。本文以黄河河南段从先秦到秦汉饮食文化的渊源脉络为引,从其外延出发,概述黄河流经河南区域的食材开发寻找、食具的制造...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地域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继承和完善饮食文化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融。本文以黄河河南段从先秦到秦汉饮食文化的渊源脉络为引,从其外延出发,概述黄河流经河南区域的食材开发寻找、食具的制造与运用、烹饪与加工的发展和礼仪与礼制的变更,针对黄河中下游流经区域的饮食文化提出建设性建议,进一步弘扬黄河中下游区域的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先秦 秦汉 饮食文化 河南
下载PDF
基于SPI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欣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14期12-14,共3页
本文利用黄河中下游地区1951-2010年25个气象站观测资料,用标准化降水指标SPI分析了降水量的年、季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60a间旱情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干旱共计发生17次,且... 本文利用黄河中下游地区1951-2010年25个气象站观测资料,用标准化降水指标SPI分析了降水量的年、季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60a间旱情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干旱共计发生17次,且从1986年开始频频发生,程度加重,春旱、夏旱、秋旱的变化趋势也与大体相一致,冬旱随时间推移稍有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干旱指标 SP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