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近62年气候变化分析
1
作者 张晓玲 马佳琳 李新平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10,27,共4页
通过对9个地面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近62 a(1957年至2018年)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57年至2018年,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增温0.023 0℃。其中,北部区域和中部... 通过对9个地面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近62 a(1957年至2018年)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57年至2018年,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增温0.023 0℃。其中,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年平均增温为0.028 8℃和0.035 4℃,线性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南部区域年平均增温0.017 6℃,线性方程达到显著水平,增温趋势相对平缓。全区年平均降水量减少0.324 mm,线性方程未达到显著水平,从北向南降水量减少量增加。总体来看,区域气候环境总体趋于暖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的植被响应
2
作者 赵娟 史雅楠 李新平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6-48,共3页
笔者介绍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概况,综述了植被分布、植被覆盖、植被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物候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地带,植被主要为草本、灌木及一些适宜半干旱条件的乔木,水热条件是影响黄河中游晋西黄土... 笔者介绍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概况,综述了植被分布、植被覆盖、植被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物候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地带,植被主要为草本、灌木及一些适宜半干旱条件的乔木,水热条件是影响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主要限制因子。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的主要特征是乔木物种多样性、草本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均随海拔升高而递减,灌木物种多样性无明显变化趋势;乔木物种丰富度与生长季节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2000年至2015年,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植被物候发生显著变化,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提前和结束日期推迟的区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 植被响应
下载PDF
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龙 高龙 +1 位作者 李新平 张克斌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8-50,共3页
笔者介绍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概况,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自然植被条件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分成3个植被类型区,并从因水定林、适地适树、人工促进植被恢复3方面总结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因水定林要求根据3... 笔者介绍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概况,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自然植被条件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分成3个植被类型区,并从因水定林、适地适树、人工促进植被恢复3方面总结了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因水定林要求根据3个植被类型区的自然植被分布情况确定植被类型,覆盖度应达到60%以上,林种主要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也可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发展经济林。适地适树的具体要求包括选树适地、适林适树、适时适树3方面。人工促进植被恢复包括适度整地、密度控制、充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以提高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 植被修复 因水定林 适地适树
下载PDF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沙棘种植区划的探讨
4
作者 李敏 张丽 《沙棘》 2004年第3期36-41,共6页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种植沙棘的范围为汾河以东、渭河以北,阴山以南、日月山以东,面积约61.5万km2。近20年来,统计种植各种类型的沙棘林近千万亩(66.7万hm2),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良种沙棘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符合黄河中...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种植沙棘的范围为汾河以东、渭河以北,阴山以南、日月山以东,面积约61.5万km2。近20年来,统计种植各种类型的沙棘林近千万亩(66.7万hm2),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良种沙棘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符合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特点的沙棘资源建设方式。为指导沙棘资源建设、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需要研究科学的沙棘种植区划。本沙棘种植区划以客观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准绳,确定在什么地区可以种植沙棘(自然属性),在什么地区需要种植沙棘(经济社会属性),并充分吸取已有沙棘研究成果和林业、农业、水土保持等专业区划成果,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沙棘种植的合理布局、分区的发展方向。根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本区划划分了6个沙棘种植区:Ⅰ--半湿润平原与高原区;Ⅱ--半湿润丘陵沟壑区;Ⅲ--半干旱风沙草原区;Ⅳ--干旱丘陵沟壑区;Ⅴ--半干旱丘陵沟壑区;Ⅵ--干旱风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种植区划 黄河中游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拴厚 赵金祥 +2 位作者 陆爱明 李海平 崔建堂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4期382-389,共8页
黄土高原区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地质灾害多发性强 ,危害严重。治黄重点在中游 ,中游关键在地质生态环境的改善。笔者较系统论述了本区自然地理、国土资源、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黄土高原隆升机制... 黄土高原区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地质灾害多发性强 ,危害严重。治黄重点在中游 ,中游关键在地质生态环境的改善。笔者较系统论述了本区自然地理、国土资源、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黄土高原隆升机制和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基岩及第四纪地质、矿产和景观旅游资源、生态地质等地质生态综合调查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黄土高原 地质生态环境 综合调查
下载PDF
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启动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太原召开
6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3年第4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淤地坝工程 黄河中游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拦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蒋凯鑫 莫淑红 +1 位作者 于坤霞 李占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行之有效的沟道治理措施,其通过滞洪拦泥淤地的方式在减沙减蚀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流域生态保护的日趋科学合理,有必要对淤地坝在不同阶段的拦沙量进行定量准确分析,以评估其在水土流失...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行之有效的沟道治理措施,其通过滞洪拦泥淤地的方式在减沙减蚀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流域生态保护的日趋科学合理,有必要对淤地坝在不同阶段的拦沙量进行定量准确分析,以评估其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真实具体的效益,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淤地坝相关研究,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室内上机测试以及后续相关研究经验,系统总结归纳当前淤地坝拦沙量分析的实地调查、地形测绘法、数理归因法、成因分析法、权重系数法、模型模拟法和指纹识别技术7种方法,阐述各方法原理、步骤、适用性、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并对未来淤地坝拦沙量分析进行展望,以期能为进一步精准定量分析淤地坝拦沙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拦沙量 黄土高原 黄河中游
下载PDF
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范围多大?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
8
《山西水利》 2012年第8期23-23,共1页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km^2。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m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200m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m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地区 黄土高原 世界 覆盖厚度 黄土分布 太行山 黄土 六盘山
下载PDF
全面部署 强化督查 促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淤地坝防汛工作简介
9
《中国防汛抗旱》 2009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近70万km^2和新疆自治区的水土保持规划计划、预防监督、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管理和流域性监测工作,黄河上中游6省(自治区)4200km黄河干流和2400k...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近70万km^2和新疆自治区的水土保持规划计划、预防监督、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管理和流域性监测工作,黄河上中游6省(自治区)4200km黄河干流和2400km跨省(自治区)重点支流的水行政、水资源及河道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管理局 水土保持 淤地坝工程 防汛工作 安全度汛 黄土高原 黄河水利委员会 部署
下载PDF
隋以前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变迁 对黄河下游河道及湖泊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尚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40-44,共5页
黄土高原与黄河下游是一个自然的结合体。由于历史上对黄土高原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倒山种地,滥垦滥伐,破坏了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3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约16亿吨,其中有四分之一淤积在黄... 黄土高原与黄河下游是一个自然的结合体。由于历史上对黄土高原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倒山种地,滥垦滥伐,破坏了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3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约16亿吨,其中有四分之一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平均每年升高约8—10公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河下游河道 自然环境 土地利用方式 湖泊 黄河中游 泥沙量 秦以前 先秦时期 变迁
下载PDF
黄土高原砒砂岩沟壑产沙控制技术
11
作者 申震洲 《治黄科技信息》 2023年第4期19-19,共1页
任务来源: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任务书编号:SKR-2022018执行期限: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牵头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申震洲1研究背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 任务来源: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任务书编号:SKR-2022018执行期限: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牵头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申震洲1研究背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突出抓好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其中砒砂岩区就是黄河中游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也是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中游 重大科技项目 任务书 砒砂岩 项目负责人 黄土高原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晋西黄土高原黄牛改良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平 曹海军 《畜牧兽医杂志》 2011年第5期52-53,共2页
山西省调整了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奋斗目标,对农业产业实行现代化农业发展。针对晋西黄土高原沟壑区,黄河中上游,吕梁山系的特点,石楼县是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县,总面积达4.1万hm2,给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牛、羊奠... 山西省调整了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奋斗目标,对农业产业实行现代化农业发展。针对晋西黄土高原沟壑区,黄河中上游,吕梁山系的特点,石楼县是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县,总面积达4.1万hm2,给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牛、羊奠定了基础,把握以畜定草,以草养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高原 黄牛改良 黄土高原沟壑区 退耕还林还草 黄河中上游 产业结构 跨越发展 农业发展
下载PDF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方向研究》课题组考察黄土高原
13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49,共1页
为进一步摸清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该区域拦减泥沙的关键措施布局及治理方向,2005年5月中旬,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黄委内外水土保持专家、学者和《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方向研究》课题组... 为进一步摸清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该区域拦减泥沙的关键措施布局及治理方向,2005年5月中旬,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黄委内外水土保持专家、学者和《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方向研究》课题组(下称课题组)主要成员赴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考察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管理局 黄土高原地区 粗泥沙 课题组 治理 源区 水土保持专家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国土整治的综合考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有实 郭绍礼 +1 位作者 杜国垣 陈光伟 《资源科学》 1986年第3期41-47,共7页
在庆祝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综考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认识综合治理开发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回顾黄土高原地区过去所开展的综合考察研究工作以及明确我们今后考察研究的任务,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考察研究 综合考察 综合治理开发 国土整治 水土保持工作 中国科学院 黄河中游 水土流失 研究工作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阶段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敏 张长印 王海燕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与水土流失治理紧密相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近40年的治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特征是减少入黄泥沙,治理生态退化,大力实施包括淤地坝在内的基本... 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与水土流失治理紧密相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近40年的治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特征是减少入黄泥沙,治理生态退化,大力实施包括淤地坝在内的基本农田建设,提高造林种草措施的保存率;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21世纪初期),主要特征是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水土保持进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小流域经济阶段;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以来),主要特征是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发展阶段 黄河中游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桑广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58,共5页
研究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是认识其环境演变的基础。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历史时期的植被变化。得出:西周以前及西周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秦汉时期天然植被仍占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尚没有改变黄土高... 研究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是认识其环境演变的基础。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历史时期的植被变化。得出:西周以前及西周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秦汉时期天然植被仍占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尚没有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面貌;唐宋时期河谷、平原地区已无天然森林,丘陵、山地植被也遭到破坏,北部沙漠开始扩张,自然环境处在恶化之中;明清时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开垦土地,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据推算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为53%;秦汉时期下降为42%;唐宋时期下降至32%;明清时期下降至4%。黄土高原濯濯童山主要是近600多年来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变化 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人类活动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森林覆盖率 环境演变 文献研究 天然状态 高原植被 天然植被 天然森林 平原地区 自然环境 过度放牧 黄河中游 植被破坏 下降 600 基础 西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显谟 《地理科学》 1984年第2期97-105,共9页
黄土高原地区系指黄河中游的黄土分布地区而言。黄河龙羊峡以下至桃花峪间为中游,地界北纬34—41度,东经101—114度,面积63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中游长城一线以南,西起青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抵秦岭,地跨青、甘、宁、蒙... 黄土高原地区系指黄河中游的黄土分布地区而言。黄河龙羊峡以下至桃花峪间为中游,地界北纬34—41度,东经101—114度,面积63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中游长城一线以南,西起青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抵秦岭,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等七省(区),面积58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公里,包括217个县的全部或部分。水土流失严重的面积43万平方公里,包括138个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河中游 朱显 黄绵土 黄土性土 非地带性土壤 有效态微量元素 土地资源 农业资源 陕北高原 黄土沉积 土壤渗透性 稳渗率
下载PDF
2001—2017年黄土高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志鹏 孙文义 +3 位作者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宋小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0,84,共6页
为了给全面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效应提供依据,基于NASA发布的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MOD16A2蒸散发数据产品,分析了黄土高原以及黄河中游典型流域2001-2017年实际蒸散发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均实... 为了给全面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效应提供依据,基于NASA发布的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MOD16A2蒸散发数据产品,分析了黄土高原以及黄河中游典型流域2001-2017年实际蒸散发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均实际蒸散发量从西北向东南递增,多年平均季节蒸散发量空间分布格局与年平均蒸散发量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季节蒸散发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黄土高原年均蒸散发量以8.23 mm/a的速率显著增加,多年平均蒸散发量为278.71 mm;黄河中游各典型支流2001-2017年蒸散发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延河流域增速最大(为12.96 mm/a),皇甫川流域增速最小(为4.34 mm/a);不同流域实际蒸散发量差异较大,渭河干流年均蒸散发量最大(为388.26 mm),皇甫川流域年均蒸散发量最小(为153.7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量 时空格局 退耕还林还草 黄河中游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取得新进展
19
作者 李敏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6-56,共1页
经过多年的工作,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模型黄土高原工程的原型观测和数学模型开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关键词 模型黄土高原 黄河中游管理局 模型开发 原型观测
下载PDF
人口膨胀是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20
作者 吴玉萍 《生态经济》 1989年第4期39-40,共2页
一、黄土高原所面临的困境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湖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黄河中游地区,辖266个县市,人口7000多万,总土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亿亩,林地4800万亩,草地1.5亿亩。它处于我国中部向西部的过渡地... 一、黄土高原所面临的困境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湖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黄河中游地区,辖266个县市,人口7000多万,总土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亿亩,林地4800万亩,草地1.5亿亩。它处于我国中部向西部的过渡地带。自然特点是黄土覆盖,厚度多为50—200m,质地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常遭受旱灾;降水季节集中,且多为暴雨,更加剧了水土流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水土流失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人口膨胀 恶性循环 根本原因 黄河中游地区 生态经济区 过渡地带 土地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