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喊唱”出来的拼搏精神——探索“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帆 《大观(论坛)》 2020年第7期92-93,共2页
"黄河河工号子"是黄河流域历代黄河河工在治黄实践中创作的一种古老的民歌音乐形式,其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黄河河工号子"发展的探索及对其音乐文化的分析,探究"黄河河工号子"的... "黄河河工号子"是黄河流域历代黄河河工在治黄实践中创作的一种古老的民歌音乐形式,其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黄河河工号子"发展的探索及对其音乐文化的分析,探究"黄河河工号子"的特色所在,从而拓展"黄河河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工号子” 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原文传递
清代中牟地区黄河工程与农作生态的关系探析
2
作者 申志锋 师凯旋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第2期181-197,共17页
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使它在中国河流中拥有了最系统、最全面的河防体系。清代黄河工程的重点在于“保漕”,同时这些黄河工程也保护了沿岸百姓的部分生计,但也有着随时超越当地百姓生计的优先程度,因而豫省黄河下游沿线的人... 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使它在中国河流中拥有了最系统、最全面的河防体系。清代黄河工程的重点在于“保漕”,同时这些黄河工程也保护了沿岸百姓的部分生计,但也有着随时超越当地百姓生计的优先程度,因而豫省黄河下游沿线的人民处于一种“被保护的边缘”的状态。中牟县是受黄泛灾害影响最为深刻的县域之一。为了减轻河患的影响,有清一代,其境内修建了大量的堤坝和农田水利设施,还承担了杨桥和九堡两次大工的兴作。不过,黄河的决口在清代依旧是不断地发生着,造成区域土地的沙碱化,莆田泽与水稻种植也随之消失,给区域百姓生计带来了巨大挑战。而抗盐碱作物在区域被持续地使用与发展,恰也说明当地百姓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被动的适应环境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工 中牟 沙碱地 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