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构建路径研究
1
作者 王芳 吕锐 +3 位作者 张波 唐永 焦家如 孟寒冬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为实现黄河沿线区域系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外基础研究和实践经验,构建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框架并提出实现路径。针对空间边界相对明确的遗产廊道,其构建路径包括4个阶段:以全流域视角进行区域总体价值认知;在宏观尺... 为实现黄河沿线区域系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外基础研究和实践经验,构建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框架并提出实现路径。针对空间边界相对明确的遗产廊道,其构建路径包括4个阶段:以全流域视角进行区域总体价值认知;在宏观尺度上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在中观尺度上运用GIS核密度分析、层次分析法开展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源综合评价并识别优先发展空间单元;综合考量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和组团集群式分布的优势景源空间,构建“先底后图”的保护-发展空间格局,从生态空间、文化遗产空间、人居景观空间角度提出针对性策略,促进规划落地实施。借此丰富遗产廊道的规划理论与技术,以期为我国黄河流域同类型地区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空间格局 构建路径 黄河沿线郑州段
下载PDF
黄河沿线9省区水土资源生态承载力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子萌 曹永强 +1 位作者 常志冬 王菲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29,共9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探讨了黄河沿线9省区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当前水土资源生态承载力协调状况,并进行了耦合协调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6—2020年9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探讨了黄河沿线9省区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当前水土资源生态承载力协调状况,并进行了耦合协调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6—2020年9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在0.70~0.78 hm^(2)之间,省区间水资源生态状况差距明显,除四川、青海、陕西3省外,其余6省区均处于水资源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06—2020年9省区人均土地资源生态足迹呈显著上升趋势,在2.87~5.13 hm^(2)之间,土地资源生态状况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除山东、四川和陕西3省外,其余6省区土地资源均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9省区水土资源生态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在0.2~0.6之间,多数省区处于失调状态;总体来看,9省区水土资源生态状况较差,应高度重视水土资源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土资源 生态承载力 耦合协调 黄河沿线9省区
下载PDF
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对建设大黄河旅游走廊的构想 被引量:16
3
作者 薛宝琪 范红艳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竞争进入了区域竞争时代,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树立品牌为内容的合作竞争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主要形式.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位置优越.在遵循开发与保护、有序开发与协同发展、功能分区与...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竞争进入了区域竞争时代,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树立品牌为内容的合作竞争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主要形式.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位置优越.在遵循开发与保护、有序开发与协同发展、功能分区与整体推进、突出区域主题形象等原则下,实现黄河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构建大黄河旅游走廊,是黄河沿线各省区旅游业发展参与区域竞争的必要选择.为此,黄河沿线各省区要加强合作,在编制全流域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制度化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强旅游推广合作、共拓客源市场等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线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整合 黄河旅游走廊
下载PDF
鲁豫黄河沿线县域经济发展和居住环境差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效明 李旭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10期35-40,共6页
县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大约70%,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对于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居环境指标,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鲁豫黄河沿线的12个县域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各县人居环... 县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大约70%,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对于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居环境指标,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鲁豫黄河沿线的12个县域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各县人居环境现状差异。通过量化比较和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发展不均衡性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人口、经济和财政情况,是影响居住环境的关键因素。通过聚类分析把县城发展程度分为三类。结合实地考察的成果,分析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一些改善现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县域人居环境 鲁豫黄河沿线县城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黄河沿线龙羊峡至宁木特段地质遥感分析
5
作者 牛宝茹 王辉 《公路交通技术》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利用遥感技术对黄河沿线青海省龙羊峡至宁木特段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进行解译,并通过龙羊峡水库蓄水前卫星影像解译滑坡的发展情况,分析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该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遥感 黄河沿线 工程地质条件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耦合协调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俊远 李海艳 +1 位作者 李佳悦 周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旅游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互动制约的耦合关系.只有做到三个系统之间良性耦合、相互协调,才能确保经济-环境-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经济-环境-旅游三大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发展指数、系统发...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旅游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互动制约的耦合关系.只有做到三个系统之间良性耦合、相互协调,才能确保经济-环境-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经济-环境-旅游三大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发展指数、系统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差异不大,不同区域之间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但是三大系统之间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大部分年份三大系统水平层次从高到低呈现经济系统-旅游系统-环境系统的格局;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三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等级都是跨越严重失调演变为中度失调,从空间视角来看大致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但是差距不明显,等级跨度小,制约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经济-环境-旅游系统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为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线 生态环境 旅游业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旅游协同度测评及空间分异研究
7
作者 赵俊远 李佳悦 周洁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6-27,共12页
区域旅游协同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是区域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采用区域旅游协同度与空间相关模型,对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旅游协同与空间分异进行研究,发现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旅游子系统有序度波动大。其中,旅游休闲子系统... 区域旅游协同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是区域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采用区域旅游协同度与空间相关模型,对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旅游协同与空间分异进行研究,发现河南省黄河沿线区域旅游子系统有序度波动大。其中,旅游休闲子系统发育较好,旅游生态子系统压力大,旅游经济系统发育一般,旅游基础系统和旅游交通系统发育较好;在旅游协同度水平方面,整体水平偏低,处于“极低协调度等级”的城市和年份较多,旅游系统压力大,且状态不稳定;旅游协同度水平存在东西差异,黄河中游协同度稍好于下游,旅游协同效应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年份上呈现波动状态,旅游系统协同效应变化快,波动起伏大,状态极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线 旅游协同 空间分异 河南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沿线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8
8
作者 巩灿娟 徐成龙 张晓青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30-1939,共10页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对2010—2017年黄河中下游沿线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中下游沿线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由2010年的0.70波动下降为2017年的0.67...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对2010—2017年黄河中下游沿线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中下游沿线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由2010年的0.70波动下降为2017年的0.67,且区域内70%以上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趋势与其一致;②黄河中下游沿线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呈"U"型区域两侧相对较高,中间区域相对较低的空间分布态势,且空间分布重心始终位于地理重心的北方;③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高质量发展 系统GMM估计 黄河中下游沿线城市
下载PDF
沿黄城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泰安市为例
9
作者 张芳源 贾艳艳 郑海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10 a变化剧烈,动态度为-0.82%,后10 a动态度仅为0.005%。2)2000-2020年,蓝绿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各指数在前10 a的变化程度更大;类型水平上,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整体趋于规则、均有连片发展趋势,但绿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更复杂、分布离散度更大;景观水平上,蓝绿空间破碎度呈减弱趋势,但景观连通性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强。3)地理探测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蓝绿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生产总值、人口密度、第一与第二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蓝绿空间变化的解释力显著大于高程等自然因素。研究认为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管控,应加强泰安市蓝绿空间的完整性、连通性保护。该研究为泰安市蓝绿空间优化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黄河沿线城市
下载PDF
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康艳青 刘羽晴 朱永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0-197,共8页
构建经济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2011—2018年沿黄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18年,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 构建经济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2011—2018年沿黄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18年,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游表现最为良好。(2)经济与生态二者发展水平等级对应程度较弱,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流域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3)耦合协调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4)从预测结果来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为缓慢,处于中、高度协调过渡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线城市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沿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常骑 李宏伟 +2 位作者 张斌 何孟铮 刘杨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3-189,共7页
基于2015-2019年黄河沿线71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探究了空气质量时空及集聚特征,构建了空气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指标体系,引入BP神经网络改进DEMATEL模型,探讨了空气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及... 基于2015-2019年黄河沿线71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探究了空气质量时空及集聚特征,构建了空气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指标体系,引入BP神经网络改进DEMATEL模型,探讨了空气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沿线城市AQI空间上总体呈“东高西低”,且有显著的高、低值集聚特征。(2)空气质量季节上总体呈“夏优冬差,春秋居中”。(3)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人均GDP为强驱动因素,是调控空气质量的根本性因素;工业用电总量、公路货运量为强特征因素,是调控空气质量最直接的因素。鉴于研究结论,讨论了改善黄河沿线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特征 BP-DEMATEL 关键因素 黄河沿线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