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中上游四大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网络结构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小宁 白永平 +1 位作者 宋龙军 高祖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3,共6页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等级结构,从中心性、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各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等级结构,从中心性、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各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内城市等级结构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和关中均分为3个等级,呼包鄂榆中缺少三级城市;各城市群市(州)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市(州)等级划分呈现一定协同性。(2)各城市群内经济联系总量及紧密程度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内市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小,但联系最紧密,县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但联系最松散;关中则市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且联系最紧密。(3)各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存在差异,关中对外经济吸引辐射能力、中介能力均最强,宁夏沿黄最弱;网络密度上,呼包鄂榆和关中网络密度较高,兰西和宁夏沿黄较低。(4)对各城市群进行聚类分析,兰西、宁夏沿黄凝聚子群基本依赖行政区划分,呼包鄂榆、关中凝聚子群分割行政区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网络结构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法 黄河流域中上游城市群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功能分工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爱君 朱瑜珂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经历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区域整合发展起始阶段、以战略叠加为重点的区域带状发展阶段和以“大保护、大治理”为内涵的区域... 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经历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区域整合发展起始阶段、以战略叠加为重点的区域带状发展阶段和以“大保护、大治理”为内涵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阶段。城市群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功能分工深化对于促进形成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将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对2003—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的特征事实分析,城市群功能分工能够从提升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区域空间格局重塑和探索区域府际合作治理新模式三个方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要继续以功能分工深化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在错位分工中良性发展,以网络一体化为指引构建黄河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以制度化、多层次的合作契约机制推进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 城市功能分工 区域协调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童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格局,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未来5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轻度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失调、濒临协调转化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最后通过预测未来5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过程,推断城市群均处于显著提升状态,且逐步达到初级协调阶段.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安全 系统动力学模型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城市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葛大兵 唐伊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0,共7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在空间维度具有正向溢出特征。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的城市群维度、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之间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所诱发的创新要素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五极”城市 数字经济 GTFP 创新要素集聚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
5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姜慧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9期1298-1306,共9页
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强黄河治理保护、促进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选取2002-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0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探讨了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 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强黄河治理保护、促进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选取2002-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0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探讨了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状况及其时空演化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2002-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②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在整体格局上,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系统发展水平较好,而其他城市群则较差;③预测2022-2026年黄河流域各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系统协调水平将整体显著提升。根据评估与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 BP神经网络模型 耦合协调机制 黄河流域城市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目标6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6
作者 杨屹 杨凤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3-863,共11页
本研究以黄河流域5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采用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水资源利用水平评价框架。在描述2010―2019年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流域整体、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的空... 本研究以黄河流域5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采用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水资源利用水平评价框架。在描述2010―2019年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流域整体、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的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驱动水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足迹及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自上游至下游呈梯级分布格局,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水足迹表现出两极分化的集聚状态,整体向“低−低”集聚跃迁。驱动因素在不同城市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和空间交互效应。为此,提出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韧性、根据不同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实施差异性水资源系统治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城市 黄河流域 水足迹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钟妮栖 夏瑞 +5 位作者 张慧 豆荆辉 陈焰 贾蕊宁 尹瑛泽 严超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揭示大尺度缺水型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管理需求,也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本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揭示大尺度缺水型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管理需求,也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本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apio弹性指数的耦合脱钩模型方法,辨识黄河流域城市群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从广度和深度多个维度定量揭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具有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570.73×10^(4)hm^(2)和1.25;宁夏沿黄城市群则具有最小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和最大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平均值分别为2.01×10^(4)hm^(2)和567.05.(2)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强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较低的是宁夏沿黄城市群.(3)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与GDP发生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的比例分别为49.68%和36.13%,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与GDP发生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的比例分别为41.29%和34.03%,二者均未达到最佳脱钩状态.研究显示,为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水资源生态足迹广度与GDP弱脱钩、水资源生态足迹深度与GDP强脱钩是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生态足迹 脱钩关系 城市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卿希 李巍 陆中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4-991,共8页
选取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土地利用类型回溯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评价区域生态风险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过去30年在城市群地区,除耕地外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了16778km^(2)... 选取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土地利用类型回溯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评价区域生态风险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过去30年在城市群地区,除耕地外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了16778km^(2)和7976km^(2),低风险区面积总体占比增加了7.1%且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基本稳定,生态风险总体状况呈向好态势;但是,几字弯都市圈的高风险区占比增加约5%且相较其它城市群面积最大,作为兰西城市群核心的兰州市高风险区进一步扩大,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过去10年均有新的中高风险区出现.对此,建议制定并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群国土空间差异化管控对策,针对已存在和潜在高风险区开展土地利用和生态风险协同管控,同时进一步加强耕地、草地、林地等的保护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 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协同管控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收敛研究——基于七大城市群6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松茂 宁文萍 +1 位作者 牛金兰 安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科学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发展现状及收敛趋势,对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演化韧性为研究视角,从“抵抗-响应-创新”等维度,构建城市生... 科学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发展现状及收敛趋势,对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演化韧性为研究视角,从“抵抗-响应-创新”等维度,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核密度估计和自然断裂法考察城市生态韧性的空间分异,借助不同类型收敛模型解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收敛趋势。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总体均值为0.093,且呈缓慢发展趋势。(2)城市生态韧性表现为“下游城市群强、上中游城市群弱”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内部形成了“核心及省会城市—外围及边缘城市”递减的空间分布。(3)黄河流域和各城市群内部均存在绝对β收敛,其中晋中城市群收敛最快。加入控制变量后,黄河流域和各城市群内部呈现显著条件β收敛趋势,且收敛速度均有提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变量对城市生态韧性收敛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分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碳足迹及隐含碳转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明辉 李巍 +1 位作者 陆中桂 康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4-3552,共9页
选择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合计71个城市构建了2017年环境扩展的MRIO模型,评估了包括化石能源燃烧、煤炭开采逃逸、农业非能源排放等3个来源的碳足迹,分析了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城市、部门之间的隐含碳转移.结果表明:5个城市群碳足... 选择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合计71个城市构建了2017年环境扩展的MRIO模型,评估了包括化石能源燃烧、煤炭开采逃逸、农业非能源排放等3个来源的碳足迹,分析了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城市、部门之间的隐含碳转移.结果表明:5个城市群碳足迹总计约2478.34Mt,其中化石能源燃烧贡献了86.42%,是碳足迹的主要来源,煤炭开采逃逸和农业非能源排放亦不容忽视,分别贡献了10.09%和3.4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碳足迹的重点部门,生产和消费两个视角下合计分别占总碳足迹的62.67%和36.77%.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隐含碳输出的关键部门,输出量合计占城市群内隐含碳转移量的51.43%,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是输入的关键部门,占比为26.79%,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是隐含碳主要转移路径.碳足迹和隐含碳转出的重点城市多为资源消耗型、重化工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如鄂尔多斯、滨州等.隐含碳转入的重点城市为维持自身发展需要消耗大量其他城市的产品,如青岛、呼和浩特等.碳足迹主要集中在“几”字弯都市圈、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三者碳足迹合计占比在生产和消费视角下分别达到了85.89%和85.02%,“几”字弯都市圈是隐含碳输出最大的城市群,输出量约占城市群间转移量的40.68%,中原城市群是隐含碳输入最多的城市群,输入量约占42.24%.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和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群控碳政策和降碳措施提供更充分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 碳足迹 隐含碳 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时空演变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冬凌 卢文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9,共12页
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对于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类DMSP-OLS中国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模型,并分别从城市群、市级、县级尺度模拟黄河流域2005—2021年碳排放情况,分析... 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对于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类DMSP-OLS中国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模型,并分别从城市群、市级、县级尺度模拟黄河流域2005—2021年碳排放情况,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所在省份的碳排放量和夜间灯光TDN总值的拟合系数均大于0.9,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可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2)2005—2021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的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山东半岛城市群高碳城市和县区的数量逐渐下降,呼包鄂榆城市群高碳城市和县区的数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市级碳排放高值聚集区域分布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低值聚集区域分布在兰西城市群;县级碳排放分布模式与市级的有所不同,县级碳排放高值聚集区域较市级的增加了宁夏沿黄城市群的部分县区,碳排放低值聚集区域较市级的增加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部分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碳排放 夜间灯光数据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三大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12
作者 康哲 成润禾 李巍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选择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和中原城市群,基于超效率SBM-DEA与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1998—2017年期间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评价,并从城市群与优势产业两个角度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工业GTFP提升对策建议。结... 选择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和中原城市群,基于超效率SBM-DEA与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1998—2017年期间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评价,并从城市群与优势产业两个角度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工业GTFP提升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工业GTFP年均增速为16.5%,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各城市群时序变化特征差异显著;整体空间上GTFP值由中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转变为东南部中原城市群高。(2)技术进步是各城市群工业GTFP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城市优势产业对工业GTFP的驱动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结构层次、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转型措施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 产业优势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韧性时空演化及提升路径研究
13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4-1545,共12页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区域战略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厘清黄河流域生态韧性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提升路径,对深入推进战略纵深发展和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49个城...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区域战略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厘清黄河流域生态韧性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提升路径,对深入推进战略纵深发展和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4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概念,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利用三维空间矢量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借助GIS技术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oran′s I揭示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程度,以及局部区域空间自相关特征;利用STIRPAT模型揭示城市生态韧性提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生态韧性值由0.224降至0.216。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呈现集聚连片的特点,各城市群之间差异明显。高韧性等级的城市包括关中城市群的西安市、中原城市群的郑州市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济南市;较高韧性等级的城市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东营和淄博等市,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市,宁夏沿黄城市群的银川和石嘴山等市,以及兰西城市群的兰州市;较低韧性等级的城市包括关中城市群的运城和临汾等市,以及晋中城市群的晋中、忻州和吕梁等市;低韧性等级的城市包括兰西城市群的海东和定西等市。②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呈现空间正相关,Global Moran′s I值由0.217升至0.231,集聚程度略有增强。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城市生态韧性呈现“高-高”“低-低”“低-高”“高-低”4类空间稳定集聚区,且数量结构变化不大。③人均GDP、地区贸易开放度对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起正向促进作用,人口总数、非农人口比例、单位GDP能耗、科技投入比例、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地均财政收入对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起反向促进作用。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值相对较低的城市分布在兰西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的部分城市,上述城市未来应从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推进绿色贸易、开发低碳技术和促进城市均衡发展等提出优化方案,持续推进城市生态韧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提升路径 黄河流域城市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PM_(2.5)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探讨
14
作者 慕石雷 杨玉欢 乌日陶克套胡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19,共13页
以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82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_(2.5))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 以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82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_(2.5))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_(2.5)年均值的变化大体呈倒“N”型,季均值变化呈先降后升的周期规律性的“U”型。(2)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黄河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递减空间差异格局,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3)PM_(2.5)演变整体上呈正自相关集聚分布,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类型。(4)2016年和2020年PM_(2.5)空间分异的自然地理因素比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力更强,交互作用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2种类型。(5)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分异探测解释力变化最大的5个因子进行拟合,5a间各因子对5大城市群PM_(2.5)污染的负效应不断提高,正效应呈下降趋势,空间作用方向及强度上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制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PM_(2.5) 城市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异及协同效应研究
15
作者 曹哲 赵巧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扎根理论构建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查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等方法实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 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扎根理论构建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查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等方法实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包括禀赋优势、市场化水平、创新能力三大子系统;(2)七大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表现为上升态势,呈“东高西低,中部居中”的梯度结构特征,重心轨迹由西南向东北方向不断扩散;(3)三大子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依赖性,互动作用强度具有差异性,需通过高水平协同管理打造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经济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时空分异 协同效应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6
作者 黄振兴 付文青 刘志健 《中国商论》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本文选取黄河流域经济带7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着眼于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特点,建构多维度黄河流域经济带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赋权测度,通过建立计... 本文选取黄河流域经济带7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着眼于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特点,建构多维度黄河流域经济带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赋权测度,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经济带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数字化 城市 生态保护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人口高质量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17
作者 杨艳飞 《中国国情国力》 2024年第8期9-15,共7页
系统研判黄河流域城市群人口发展形势,对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高质量人口是城市群发展的支撑,城市群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黄河流域城市群人口发展呈现规模差异大且增减分化、素质低于全国主要... 系统研判黄河流域城市群人口发展形势,对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高质量人口是城市群发展的支撑,城市群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黄河流域城市群人口发展呈现规模差异大且增减分化、素质低于全国主要城市群平均水平但高于非城市群、从上游到中下游老龄化程度加深且多数性别比下降、人口向中心城市过度集聚或扁平化分布等特征。结论表明,应从人口规模、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角度制定政策,如发挥人口基数优势、推进教育均等化、完善养老服务和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布局等,以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城市 人口发展格局 空间差异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半岛城市群会展竞争力生态位测评及优化策略研究
18
作者 焦玉翠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7期39-47,共9页
文章运用生态位理论从业绩、资源、环境3个维度构建31个指标评价体系,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会展竞争力各维度生态位、综合生态位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会展竞争力发展严重不均衡,多数城市生态位高度重叠... 文章运用生态位理论从业绩、资源、环境3个维度构建31个指标评价体系,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会展竞争力各维度生态位、综合生态位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会展竞争力发展严重不均衡,多数城市生态位高度重叠;新兴城市异军突起,传统城市正遭遇发展瓶颈,济南、青岛、临沂为关键种城市,烟台、淄博、潍坊、济宁、威海为节点城市,东营、菏泽、滨州、德州、聊城、日照、泰安、枣庄为边缘城市;不同类型城市应采取不同策略,优化生态位结构,从而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会展竞争力协同高质量发展。关键种城市采用生态位扩张与协同发展策略,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节点城市采用错位策略,辅以扩张策略,突出自身特色;边缘城市采用错位策略与特色发展策略,挖掘缝隙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山东半岛城市 会展竞争力 生态位测评 优化策略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变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鑫 李晓丹 +3 位作者 芦倩 黄倩倩 程文仕 许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4,204,共12页
识别三生空间迁移演化规律并掌握其引发的空间性状改变情况,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利用水平影响深远。以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转移矩阵对研究区2000—2020年三生空间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强度分析模... 识别三生空间迁移演化规律并掌握其引发的空间性状改变情况,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利用水平影响深远。以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转移矩阵对研究区2000—2020年三生空间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强度分析模型,从三生空间一、二级分类双重视角,就空间演化带来的变化稳定性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20年间,研究区三生空间转移变化活跃但发生数量和规模均呈缩减态势,空间转移以呼包鄂榆和宁夏沿黄城市群两地为主,呈东多西少分布特征,但以生态为主、生产和生活空间为辅的整体格局未发生改变。(2)20年间,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先强后弱,整体不稳定。生产和生活空间稳定活跃增加,减少趋于平缓,生态空间增加趋于平缓,但减少趋向活跃,前二者对生态空间的胁迫趋向常态。同时,流域三生空间内部彼此转移频繁,存在生产—生活及生活—生态2种稳定地系统性转变模式。(3)三生空间二级子类此消彼长的改变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变化的显性原因,而经济发展驱动、城市引力影响以及宏观政策指引则是引发流域三生空间演替变化的内在作用机制。(4)转移矩阵与强度分析模型的联合研究框架,有助于实现区域三生空间变化及其性状改变情况的一体化监测。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控制城市规模,坚持耕地保护,推行有效的空间退出机制,发挥宏观政策对空间流转的导引作用,将对研究区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演化 强度 变化稳定性 黄河流域上游城市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预测 被引量:30
20
作者 孙斌 徐渭 +1 位作者 薛建春 侯思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7-896,共10页
城镇化对于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和生态环境对城镇化进程形成的约束作用具有积累性和长期性。针对基于历史数据分析中未考虑到的滞后性问题,以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西、关中平原、中原、山东半岛和晋中等7个城市群为基本研究单... 城镇化对于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和生态环境对城镇化进程形成的约束作用具有积累性和长期性。针对基于历史数据分析中未考虑到的滞后性问题,以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西、关中平原、中原、山东半岛和晋中等7个城市群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建立ARIMA-BP组合模型来预测2020~2025年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转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对未来6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发现,7个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未来皆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群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城市群在2025年依旧未能突破轻度协调达到更加理想的耦合协调阶段。未来应不断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次级中小城市成长壮大,并且要格外关注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依靠资源发展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防治问题,加强宁夏沿黄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补齐流域发展短板,早日实现流域城市群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预测 ARIMA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