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娇妹 王刚 +5 位作者 付晓娣 于守镇 任明磊 时环生 邓学燊 陈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3,共7页
为给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与实现路径研判提供参考,在剖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及幸福河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3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为给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与实现路径研判提供参考,在剖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及幸福河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3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赋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9年黄河流域河南段8个地级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整体为中等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高质量发展评价分值中,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均为60.50分、环境高质量发展平均为67.28分、社会高质量发展平均为74.96分。总体上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够,从水战略角度提出了采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支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湖 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 评价指标体系 黄河流域河南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预测研究
2
作者 孟阳阳 高扬 +4 位作者 李喜梅 何静 李雅 贾晶 刘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6,共7页
基于5期土地利用数据,探讨1980—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60年湿地格局,并利用效益转移法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河南段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干流及支流两... 基于5期土地利用数据,探讨1980—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60年湿地格局,并利用效益转移法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河南段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干流及支流两岸,其余区域湿地呈零星分布特征。(2)湿地面积以2000年为界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仍减少13.18%,主要转化为耕地。预计2060年湿地面积将比2020年增加5.90%。湿地景观结构以2000年为界由趋于分散变为趋于聚合,2020—2060年将略趋于破碎。(3)湿地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地类。湿地总ESV变化趋势与其面积一致,总体减少129.26亿元。预计2060年湿地总ESV将比2020年提高50.24亿元。水文调节是湿地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预测 黄河流域河南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庆丰 张伟强 +5 位作者 乔国栋 皇民 王颖 刘晓倩 王新 任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8,共7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绿色、协调、开放、创新、和谐5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计算了八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运用皮... 为了给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绿色、协调、开放、创新、和谐5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计算了八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研究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从绿色、协调、开放、创新、和谐5个维度来看,八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虽然在增长,但是在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上仍有所不足,指数均未能突破0.800,而在开放发展与和谐发展上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为均衡,且这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数正相关。在推动黄河流域河南段八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注重提升协调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完善发展策略和政策,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局熵值法 评价体系 皮尔逊相关系数 黄河流域河南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宏超 马倩倩 +4 位作者 朱巍巍 张满满 安春华 田方 郭梦茜 《绿色科技》 2023年第7期262-266,共5页
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碳排放强度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结果显示:理论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研究发现:①整体上,黄河流... 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碳排放强度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结果显示:理论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研究发现:①整体上,黄河流域河南段的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且2005~201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较大,2010年以后,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碳排放强度呈现较为平稳趋势。从空间来看,济源市的在研究时段碳排放强度在10市中均处于最高,郑州市处于较低水平;②推动黄河流域河南段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研究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协调转变,但以中度协调为主,少数地区处于严重失调。最后,在发挥双向互动作用、打造特色发展路径以及优化区域合作协调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黄河流域河南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亚伟 张稳 靳晓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146-151,共6页
农村污水治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需求,本文梳理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农村水污染及污水治理现状,分析了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适用性、农业面... 农村污水治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需求,本文梳理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农村水污染及污水治理现状,分析了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适用性、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适用于本地区的污水处理模式及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完善乡村地区市场融资机制、优选污水处理工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增大宣传力度和普及水环境保护教育,为流域内农村污水治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治理 生态保护 现状 建议 黄河流域河南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琳 李娜 +1 位作者 文广超 杨运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3-399,共7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河南段的生态状况,分析该区植被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为该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利用2001—2020年MODIS-NDVI影像,选取气象、地形、土地利...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河南段的生态状况,分析该区植被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为该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利用2001—2020年MODIS-NDVI影像,选取气象、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的研究。[结果]①20 a间黄河流域河南段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由0.54增长到0.71,年增长率为0.85%,中等植被覆盖度(0.45<FVC≤0.6)、中低植被覆盖度(0.3<FVC≤0.45)、低植被覆盖度(0.1<FVC≤0.3)、裸地(FVC≤0.1)向中高植被覆盖度(0.6<FVC≤0.75)、高植被覆盖度(FVC≥0.75)转化,等级面积分别增加12.60%,75.49%;②空间上,高、中高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伏牛山、北部太行山山区和东部平原区,中等、中低、低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洛阳至郑州段,裸地主要分布在水系和黄河两岸;③20 a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远大于退化面积,极显著改善区域面积比例31.11%,主要分布在西部伏牛山和北部太行山山区;显著改善区域面积比例9.42%,主要分布在极显著改善区域周边;未发生明显变化区域比例52.35%;显著退化和极显著退化区域面积比例分别为3.01%和4.11%,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平原的耕地和建筑物区;④各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降水量>气温,土地利用类型与高程的交互协同作用对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分布的影响力达到0.52。[结论]2001—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改善趋势,空间差异性明显,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驱动力 黄河流域河南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植被和土壤及其碳密度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秦艳培 徐少君 田耀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45-1753,共9页
黄河流域河南段是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最特殊的地区,估算和量化本区域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对于准确评估黄河流域碳收支平衡、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河南省第六次森林... 黄河流域河南段是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最特殊的地区,估算和量化本区域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对于准确评估黄河流域碳收支平衡、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河南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其他文献资料,对黄河流域河南段(行政区域)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有机碳贮量和有机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和增碳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栽培植被为主,面积为3.28×10^(4) km^(2),占比74.59%,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东部和伊洛河两岸谷地;其次为落叶阔叶林,面积为6.80×103 km^(2),占比15.57%,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域的西南部,优势种包括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和槲栎(Quercus aliena Bl.)等。(2)土壤以潮土和褐土为主,面积分别为1.55×10^(4) km^(2)和1.54×10^(4) km^(2),占比分别为35.23%和35.12%,潮土集中于东部,褐土分布在西部;其次为棕壤,占比11.61%,主要分布在西南部。(3)研究区植被有机碳贮量为53.24 Tg,其中落叶阔叶林有机碳贮量为24.88 Tg,占比46.73%,栽培植被有机碳贮量23.71 Tg,占比44.54%;土壤有机碳贮量(土层100 cm)为294.92 Tg,其中褐土和潮土有机碳贮量分别为108.04 Tg和91.54 Tg,占比分别为36.63%和31.04%。(4)植被有机碳密度在5.70—36.37 Mg·hm^(−2)之间,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2.12 Mg·hm^(−2);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层100 cm)在14.9—151.2 Mg·hm^(−2)之间,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7.12 Mg·hm^(−2);总有机碳密度(植被和100 cm土层)在15.09—187.57 Mg·hm^(−2)之间,呈西南和中北部高而中部和东部低的分布特征;在海拔梯度上,植被、土壤及总有机碳密度表现为平原(<200 m)<丘陵(200—500 m)<低山(500—1000 m)<中山Ⅰ(1000—1500 m)<中山Ⅱ(>1500 m)。综上所述,黄河流域河南段的植被、土壤及其有机碳密度在水平方向和海拔梯度上呈现空间分异特征。中部和东部有机碳密度相对较低,植被主要为栽培作物,土壤以潮土为主;西部(尤其是西南部)有机碳密度高,是森林植被和灌丛的主要分布区,土壤以褐土和棕壤等相对高有机碳密度的土类为主。保护好西部(尤其是西南部)良好的植被资源,改进中部和东部栽培作物的耕作和管理方式,是稳定和增加黄河流域河南段碳贮量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贮量 有机碳密度 黄河流域河南段 植被 土壤
下载PDF
协同治理框架下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治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段宝相 黄丽娟 《水利经济》 2022年第6期68-73,104,共7页
为推进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善治进程,通过对水环境主要特征以及质量现状的分析,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由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基于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制度信任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这4个影响机制... 为推进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善治进程,通过对水环境主要特征以及质量现状的分析,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由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基于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制度信任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这4个影响机制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基于该协同治理分析框架,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河南段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职权范围、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以及完善影响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河南段 水环境 协同治理 多元主体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闫树人 郝美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4-50,共7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对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分布较为集中,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形成了1个高密度核心圈(以焦作市为核心区),3个次级密度核心圈(以开... 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对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分布较为集中,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形成了1个高密度核心圈(以焦作市为核心区),3个次级密度核心圈(以开封市、濮阳市和郑州市为核心区),但各城市体育非遗分布不均衡;影响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遗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府管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河南段 体育非遗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多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海鹏 赵晓鸣 +2 位作者 肖东洋 安冉 刘萌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23-236,共14页
科学测度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对于量化和表征耕地隐性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构建土地利用绿色转型调控路径、揭示人地关系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20年时间序列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 科学测度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对于量化和表征耕地隐性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构建土地利用绿色转型调控路径、揭示人地关系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20年时间序列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耕地的生产、社会、生态以及文化功能4个维度系统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Land system Function Trade-off Degree,LFTD)模型,测算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多功能指数,解析耕地多功能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时序演化特征,以此揭示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的生产、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均呈增长态势,且生产与文化功能增长较为突出。2)按照功能层次性,将1990-2020年间耕地多功能的变化划分为6个阶段。在1990-2010年的前四个阶段中以生产与生态功能为主,在2010-2020年的后两个阶段中以生产与文化功能为主,并且功能间作用关系较为复杂。3)1990-2020年间,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呈现“权衡为主导-权衡协同持平-权衡为主导”的演化特征,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功能于2010年后呈现显著转型特征。4)耕地转型影响因素关联性随时间变化而不同。1990-2020年影响因素关联性变化显示:城镇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总产量、第三产业占比是显著影响因素。耕地隐性形态变化可深层次显化耕地利用转型,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多功能 权衡/协同 隐性形态 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 黄河流域(河南)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环境形势、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5
11
作者 施烈焰 易军 +1 位作者 朱远航 赵丽莉 《河南科技》 2020年第31期147-150,共4页
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环境保护对流域人居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南水北调供水城市饮水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从产业结构、矿产资源分布、工业行业类型、土壤污染重点风险源分布、土壤污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环境... 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环境保护对流域人居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南水北调供水城市饮水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从产业结构、矿产资源分布、工业行业类型、土壤污染重点风险源分布、土壤污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环境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土壤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河南) 土壤环境保护 土壤污染
下载PDF
1982—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NDVI动态演变及其与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12
作者 姚瑞晨 郝仕龙 +3 位作者 李秀萍 侯佳成 陈浩源 张岩 《现代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612-623,共12页
基于GIMMS NDVI3g和MODIS NDVI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本文构建了1982—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GIMMS-MODIS NDVI数据集;在此基础上,结合Sen趋势、Mann-Kendall(M-K)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黄河流域(河南段)NDVI时空演变及其对气... 基于GIMMS NDVI3g和MODIS NDVI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本文构建了1982—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GIMMS-MODIS NDVI数据集;在此基础上,结合Sen趋势、Mann-Kendall(M-K)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黄河流域(河南段)NDVI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重构的GIMMS MODIS NDVI和GIMMS NDVI拟合效果较好,其R2达到了0.8799(P<0.01),二者的月均值直方图差值在[-0.02,0.02]之间的占比高达81.47%;(2)1982—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年和春、夏、秋、冬四季NDVI值均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其增加速率分别为0.0018 a^(-1)(P<0.01)、0.0027 a^(-1)(P<0.01)、0.0006 a^(-1)(P<0.1)、0.0013 a^(-1)(P<0.01)和0.0024 a^(-1)(P<0.01);空间上,该流域年和春、夏、秋、冬四季NDVI显著增加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6.62%、76.62%、33.64%、57.19%和77.16%,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位于流域中南部地区;(3)1982—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年均气温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slope=0.0377℃·a^(-1),P<0.01)。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和秋季的平均气温增加速率最快,降水的变化在年及其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均不显著;(4)1982—202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年、春季及其冬季NDVI变化主要受到气温控制,夏季NDVI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从空间分布来看,年、春季和冬季NDVI与气温呈显著相关的站点比例分别为82.14%、50%和75%,春季、夏季和秋季NDVI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的站点比例分别为3.57%、14.29%和3.57%,主要零星分布在流域的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河南段 NDVI 时空演变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的河南使命
13
作者 吴玲 吴美桦 张冬梅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定要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进一步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地处中原腹地、拥有天下粮仓美誉的农业大省河南而言,如何将乡村振兴与黄河流域生...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定要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进一步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地处中原腹地、拥有天下粮仓美誉的农业大省河南而言,如何将乡村振兴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有机融合起来,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本文对比学习欧美国家对于大河流域文明传承与保护的举措,探究在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中河南应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并提出相关建议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黄河流域河南段 黄河文化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