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源区高寒退化草地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积兰 王苑 +2 位作者 李希来 刘慧 王晓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为了解黄河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的关键地形特征,利用2019年黄河源区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分析高寒“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 为了解黄河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的关键地形特征,利用2019年黄河源区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分析高寒“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海拔为3500~4000m,且在海拔3700~3800m时退化最严重;从坡向分析来看,“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主要发生于阳坡、半阳坡,从坡度分析来看,“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主要发生于缓坡地和滩地。聚类分析发现研究区草地类型为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半阳坡重度退化草地、阳坡-滩地轻度退化草地、半阳坡轻度退化草地、湿地轻度退化草地、阴坡未退化草地等6类。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减少;同一土层的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在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和阴坡轻度退化草地中最高,阳坡极度退化草地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在重度、轻度退化草地较高,湿地轻度退化草地显著最低。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全钾含量、鼠害破坏率和鼠洞数最高,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全钾含量最低,与阳坡极度退化草地差异显著(P<0.05);湿地轻度退化草地和阴坡轻度退化草地均无鼠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退化草地 空间分布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和两种水文模型综合集成预估的黄河源区未来40年流量变化
2
作者 刘义花 高歌 +3 位作者 翟建青 刘绿柳 温婷婷 孙永寿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75-687,共13页
基于两个共享社会经济低碳路径(SSP1-2.6、SSP2-4.5)下的CMIP6中的8个GCMs气候模式进行黄河源区2021—206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CMIP6中的8个GCMs气候模式分别驱动HBV、SWAT水文模型综合集成预估了黄河源区2021—206... 基于两个共享社会经济低碳路径(SSP1-2.6、SSP2-4.5)下的CMIP6中的8个GCMs气候模式进行黄河源区2021—206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CMIP6中的8个GCMs气候模式分别驱动HBV、SWAT水文模型综合集成预估了黄河源区2021—2060年流量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SSP1-2.6、SSP2-4.5情景下,2021—2060年黄河源区呈暖湿化趋势,平均气温较基准期(1995—2014年)分别上升1.3℃、1.6℃,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1.6%、11.5%。SSP1-2.6、SSP2-4.5情景下2021—2060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流量分别增多8.6%、8.5%;两种情景下黄河源区21世纪各年代际流量均增加,其中21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流量增幅小于40年代、50年代流量增幅。SSP1-2.6、SSP2-4.5情景下黄河源区2021—2060年6—8月流量减幅在1%以下,而3—5月和9—12月流量增幅为0.1%~2.1%。SSP1-2.6、SSP2-4.5情景下黄河源区蓄水期(9—11月)极端丰水流量增加2.5%~2.7%,SSP1-2.6情景下黄河源区2021—2060年汛期(6—8月)极端丰水流量总体增加0.1%,SSP2-4.5情景下黄河源区汛期极端丰水流量减少1.3%,SSP1-2.6、SSP2-4.5情景下黄河源区枯水期(12至次年5月)极端丰水流量减少0.7%~1.0%;黄河源区汛期(SSP1-2.6和SSP2-4.5情景)及枯水期(SSP1-2.6情景)极端枯水流量较基准期增加0.8%~1.9%,两种情景下黄河源区蓄水期极端枯水流量减少1.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 流量预估 SWAT和HBV水文模型 CMIP6气候模式 黄河
下载PDF
基于CNN-OBIA的黄河源区水体提取及时空变化
3
作者 陈伟 张秀霞 +3 位作者 党星海 樊新成 李旺平 徐俊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1,共9页
准确识别水体信息是分析地表水时空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目前各种长时序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精度低的问题,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选用1986~2022年5484景黄河源区遥感影像,分别运用卷积神经网络结合面向对象(CNN-OBIA)和多指数水体... 准确识别水体信息是分析地表水时空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目前各种长时序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精度低的问题,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选用1986~2022年5484景黄河源区遥感影像,分别运用卷积神经网络结合面向对象(CNN-OBIA)和多指数水体检测规则(MIWDR)两种方法提取了黄河源区的地表水体,并对两种方法的提取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1986~2022年黄河源区水体信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CNN-OBIA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6.78%和0.93,MIWDR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4.28%和0.88,总体而言,CNN-OBIA的提取精度高于MIWDR方法。CNN-OBIA的提取结果可以很好地保持水体边界完整性和有效去除山体阴影,可以较好地对细小河流进行提取。②研究区水体总面积呈现出先减少(1986~2001年)后增加(2001~2022年)的变化趋势。③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和气温与水体面积的变化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面积提取 卷积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驱动力分析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源区汛期降水径流序列多尺度小波分析
4
作者 轩党委 张献志 +5 位作者 刘龙庆 严昌盛 白钰 虞航 郭强 刘玉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6,42,共6页
基于黄河源区15个地面站点日降水数据、唐乃亥水文站逐日径流数据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源区1961—2020年汛期降水和径流的周期规律、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近60 a汛期降水、径流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基于黄河源区15个地面站点日降水数据、唐乃亥水文站逐日径流数据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源区1961—2020年汛期降水和径流的周期规律、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近60 a汛期降水、径流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且不同时间尺度汛期降水、径流丰枯变化趋势均不同;2)汛期降水、径流序列均具有63 a左右、35 a左右特征时间尺度的主周期,两个时间尺度下的平均周期分别为41、25 a左右,汛期降水、汛期径流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3)在63 a特征时间尺度可预测2020年之后未来5~10 a内黄河源区汛期降水、径流整体均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汛期径流 小波分析 黄河
下载PDF
基于WEP-QTP模型的近65 a黄河源区径流演变分析
5
作者 李霞 周祖昊 +7 位作者 刘佳嘉 夏军强 王康 李佳 王鹏翔 尤继洲 王浩 贾仰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为研究黄河源区径流演变规律,以WEP-QTP(The 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水热耦合的黄河源区冻土水文模型。采用玛曲站2019—2021年冻融期逐日土壤温度及土壤液态含水率对模... 为研究黄河源区径流演变规律,以WEP-QTP(The 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水热耦合的黄河源区冻土水文模型。采用玛曲站2019—2021年冻融期逐日土壤温度及土壤液态含水率对模型进行验证,率定期及验证期决定系数(R2)均值为0.8左右,均方根误差(RMSE)均值分别为1.0℃及0.04左右;采用8个冻土监测点1971—2000年冻融期逐日冻土深度进行验证,决定系数(R2)均值为0.89,均方根误差(RMSE)均值为214.81 mm。模型模拟黄河源区1956—2020年逐月流量过程,效率系数(NSE)为0.8左右,相对误差(RE)为5%左右,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径流过程。利用M-K趋势检验分析得到1956—2020年黄河源区径流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是降水与气温共同影响的结果。冻融期、非冻融期径流与全年趋势一致。降水增加、气候变暖及冻土退化使径流组分发生变化,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均呈增加趋势,但地下径流在全年及冻融期增加趋势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演变 冻融期 非冻融期 WEP-QTP模型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源区典型泥炭湿地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及流量过程
6
作者 刘紫萱 周冰玉 +2 位作者 李志威 黄草 田世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以黄河源区若尔盖盆地黑河上游的一个典型泥炭湿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8—2022年的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无人机航测地形数据,统计分析了泥炭湿地小流域内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并推算了小流域沟道出口的断面水深与流量过... 以黄河源区若尔盖盆地黑河上游的一个典型泥炭湿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8—2022年的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无人机航测地形数据,统计分析了泥炭湿地小流域内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并推算了小流域沟道出口的断面水深与流量过程。结果表明:降水是泥炭湿地小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地下水水位与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且随降水与蒸散发之比的增大而上升;小流域中游地下水水位比上游波动更剧烈,且上游地下水水位均值高于中游,沟道中部泥炭湿地的蓄水能力在减退。根据水力学方法和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得到了泥炭湿地小流域的沟道断面水深-流量经验关系公式,可用于计算日流量过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湿地 地下水 降水 水位变化 流量过程 若尔盖盆地 黄河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长江黄河源区水循环变化及生态效应
7
作者 姚名泽 尹军 +2 位作者 刘思敏 蒋青青 袁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长江黄河源区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下该区域正在经历气候变化,受其影响源区的关键水循环要素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变化下源区的生态出现了何种变化、水土涵养现状如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综... 长江黄河源区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当下该区域正在经历气候变化,受其影响源区的关键水循环要素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变化下源区的生态出现了何种变化、水土涵养现状如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总结梳理了气候变化下长江黄河源区关键水循环要素的基本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气温升高显著,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冰川积雪消融增加,冻土消融加剧;不同区域径流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源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泽草甸湿地和高寒泥炭湿地出现退化,而湖泊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显著;在多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源区河流输沙量平稳或是下降,水土涵养状况稳定或有所改善。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源区生态的压力仍然存在,植被和湿地有退化风险;反映源区水土涵养状况的河流输沙系统驱动机制还不够明晰,相关研究还较少,与之相关的研究亟待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要素 气候变化 生态效应 长江黄河
下载PDF
不同降水产品及WRF-Hydro模式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
8
作者 陈亚玲 文军 +4 位作者 杨传国 龙银平 李光伟 贾何佳 刘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3-937,共15页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主要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研究和探索该区域陆面水文过程对理解陆面过程及水文循环特征,揭示陆面—水文耦合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基于2009~2018年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China Meteoro...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主要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研究和探索该区域陆面水文过程对理解陆面过程及水文循环特征,揭示陆面—水文耦合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基于2009~2018年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简称CMFD)、全球高分辨率降水数据集(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简称CMORPH)、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简称TRMM)及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简称GLDAS)降水,评估了四类降水产品在黄河源区的降水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优降水数据驱动独立运行的天气研究预报及水文耦合模型系统(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Hydrological modeling system,简称WRF-Hydro),探究该模式在黄河源区径流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四类降水产品均能够反映出降水的分布特征,但在量值及细节捕捉上存在显著差异。CMFD在不同时空尺度上都能很好地捕捉到降水的演变特征,其与日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达到0.99,均方根误差仅为0.25 mm。在表征降水能力方面,四类降水产品总体表现为CMFD>CMORPH>TRMM>GLDAS,CMFD的平均探测成功率(Critical Success Index,简称CSI)在0.93以上。经参数率定后的WRF-Hydro模式在黄河源区月径流模拟方面表现较好,率定期纳什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简称NSE)均在0.92以上,而验证期丰水年模拟结果明显好于枯水年(NSE=0.15),这与降水和径流的非线性程度有关。本研究方案和结果为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大尺度流域水文模拟及径流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sryr) 降水产品 WRF-Hydro模式 径流模拟
下载PDF
基于多种降水数据产品的黄河源区径流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晓玥 文军 +3 位作者 谢琰 陈亚玲 陈怡璇 葛翔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0-582,共13页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该流域气象站点分布稀疏,水文过程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研究多种降水数据产品在流域的适用性对水文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黄河源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中国气象同化驱动数据集(China Meteorol...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该流域气象站点分布稀疏,水文过程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研究多种降水数据产品在流域的适用性对水文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黄河源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中国气象同化驱动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Assimilation Datasets for SWAT model Version1.1,CMADS V1.1)、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TRMM)降水数据集(3B42 Version7)和气象站观测降水数据分别驱动土壤水文评估工具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同时利用SWAT-CUP(SWAT Calibration and Uncertainty Program)和SUFI-2(Sequential Uncertainty Fitting2)算法对27个敏感性参数进行率定,模拟黄河源区多年月平均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了CMADS和TRMM 3B42降水数据产品在该流域的精度以及SWAT模型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由3种降水数据获得的降水空间分布为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TRMM 3B42与实测降水在年和月变化上一致性好于CMADS数据集。(2)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径流曲线数、地下水滞后系数、土壤蒸发补偿系数对径流模拟的敏感性程度较强。(3)利用CMADS和TRMM 3B42降水数据集模拟的径流结果均优于实测降水数据,流域内3个水文站在率定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3,0.92和0.88;TRMM 3B42模拟结果次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均在0.80以上,纳什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E)在0.50以上。本研究证明了CMADS数据集和SWAT模型在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变化敏感的高海拔地区的径流模拟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气象站点稀缺的地区提供了建立水文模型的替换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SWAT水文模型 径流模拟 再分析降水数据
下载PDF
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
10
作者 周诗鹏 杨颖 +5 位作者 张小燕 卢素锦 秦碧玉 张文 黄晖 陈娅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目的】探讨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林地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黄河源区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调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资料,通过目视解译确定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通... 【目的】探讨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林地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黄河源区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调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资料,通过目视解译确定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通过计算得到林地面积和林地生态需水量数据;采用ArcGIS 10.8绘制林地面积与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分布图,分别运用Canoco 5.0和SPSS 27作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林地面积变化不大,林地主要分布于黄河源区中东部,以灌木林地为主;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变化较小,总体上生态需水量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不同类型林地的生态需水量大小表现为灌木林地>有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影响源区生态需水量的最主要指标是斑块周长-面积比(mean perimeter-area ratio,PARA_MN),其次是斑块连通度指数(patch cohesion index,COHESION)。影响黄河源区生态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为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结构,自然环境因素的驱动力弱于社会环境因素。【结论】黄河源区1990—2020年林地面积呈小幅下降趋势,林地生态需水量变化不大;黄河源区景观水平多样性较低;黄河源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景观格局 林地生态需水量 冗余分析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11
作者 张丛林 刘千禧 +1 位作者 张树静 郝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梳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税费途径、生态保护补偿三条主要途径,从补偿机制、特色产业、资源收益等方面明确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同步推进黄河流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市场交易 税费 生态保护补偿
下载PDF
气候变暖影响下黄河源区潜在蒸发量预测不确定性研究
12
作者 殷晖 白福青 +1 位作者 马金辉 田浩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蒸发是连接地表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纽带,高寒区蒸发量对气候变暖尤为敏感。然而,高寒区蒸发预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其造成流域水文循环变化规律分析、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以属于高寒区的黄河源区为例,利用5种物理机制... 蒸发是连接地表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纽带,高寒区蒸发量对气候变暖尤为敏感。然而,高寒区蒸发预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其造成流域水文循环变化规律分析、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以属于高寒区的黄河源区为例,利用5种物理机制不同的蒸发计算模型(P-M、Har、J-H、Mak和P-T)理清模型不确定性对流域潜在蒸发量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耦合蒸发计算模型、GCMs模型、RCPs模型,探究多源不确定性对未来不同时期(近期、中期和远期)潜在蒸发量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量化评估各因素独立及交互作用对潜在蒸发量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贡献。结果表明:基于太阳辐射和气温的潜在蒸发量模型获得的潜在蒸发量明显大于基于物理机制P-M模型获得的潜在蒸发量,其差值约为150 mm;RCPs不确定性是导致蒸发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主导因素,占比高达65%,且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蒸发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贡献在春、冬季节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潜在蒸发量 预测不确定性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源涵养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
13
作者 赵高磊 《治黄科技信息》 2024年第2期9-10,16,共3页
1研究背景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源区面积约占黄河流域面积的17%,多年年均径流量超过黄河流域年径流量的1/3,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作为一个动态的复杂开放巨系统,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通过水土、生态和经济社会过程紧密联系,... 1研究背景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源区面积约占黄河流域面积的17%,多年年均径流量超过黄河流域年径流量的1/3,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作为一个动态的复杂开放巨系统,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通过水土、生态和经济社会过程紧密联系,并存在互馈关系,源区水源涵养能力对全流域水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特别强调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养能力 涵养 流域水资 黄河 黄河流域 青藏高原东北部 径流量 巨系统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黄河源区径流演变与量化归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明卫 王召航 +1 位作者 王文川 罗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0,共8页
近几十年,黄河源区径流量的减少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黄河源区水资源短缺及由此引发的水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黄河源区1956—2018年的气象、水文和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线性... 近几十年,黄河源区径流量的减少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黄河源区水资源短缺及由此引发的水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黄河源区1956—2018年的气象、水文和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线性趋势法综合分析了各要素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采用基于Budyko框架的弹性系数法研究了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通过线性拟合方法获得了下垫面参数n与植被指数NDVI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1956—2018年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降水量显著增加,径流在1991年前后发生突变;下垫面参数n与NDVI的函数关系为n=25.292NDVI-6.9894(p<0.05),同基准期(1956—1991年)相比,变化期(1992—2018年)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条件(包括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6.21%、55.61%(植被变化占25.30%)、70.60%;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的首要因素,而植被恢复可能会使其产流量和径流量进一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气候与植被变化 径流演变 Budyko理论 量化归因
下载PDF
基于SSP情景的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模拟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明卫 王召航 +3 位作者 臧红飞 王文川 卫孟茹 崔惠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0,共10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源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候模式数据驱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研究了未来近期(2030—2059年)和未来远期(2060—2099年...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源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候模式数据驱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研究了未来近期(2030—2059年)和未来远期(2060—2099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预估了相应径流过程的系统性变化趋势,并采用气候弹性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LSTM模型在黄河源区径流模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修正后的模型在训练期和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84和0.87。②2030—2099年黄河源区的气温呈持续升高态势,年均降水量呈轻微增长趋势,其中汛期降水量减少,非汛期降水量增加。③未来研究区年均径流量呈轻微减少趋势,其中非汛期径流量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大多在30%左右;汛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30%~40%。④黄河源区水资源对降水和气温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92和-0.085,水资源量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预计降水量变化-15%~25%时,水资源量变化-5.87%~9.79%;气温升高1.0~3.0℃时,水资源量变化-7.29%~-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预估 黄河 LSTM模型 水资
下载PDF
多年冻土退化对冻结层上水变化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源区为例
16
作者 朱亮 杨明楠 +4 位作者 刘景涛 张玉玺 李备 周冰 陈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共11页
冻结层上水是支撑寒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源和维持寒区水热循环过程的重要纽带,科学认识冻土退化对冻结层上水的影响作用,对气候变化加剧下高寒地区水资源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的水文效应,基于典型监测点冻... 冻结层上水是支撑寒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源和维持寒区水热循环过程的重要纽带,科学认识冻土退化对冻结层上水的影响作用,对气候变化加剧下高寒地区水资源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的水文效应,基于典型监测点冻土地温、含水率监测数据和黄河沿水文站断面径流变化数据,分析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特征,探讨冻结层上水水位埋深和补给过程对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10—2020年监测点0~2.4 m剖面上平均升温0.42℃,多年冻土上界面埋深由2.1 m降至2.5 m,平均下降速率4 cm/a;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冻结层上水埋深由0.9 m以浅降至0.9~1.8 m之间;冻土退化引起活动层融化期(5—10月)的径流过程提前、径流极值比降低、1月份径流过程线更加凸出。地温是控制冻结层上水变化的核心要素,在暖湿化的气候变化条件下,多年冻土退化将改变冻结层上水的动态特征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进一步影响黄河源区的水文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退化 冻结层上水 土壤水 地表径流 黄河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碳交换及其组分的影响
17
作者 李成一 李希来 +2 位作者 杨元武 张世彬 杨鹏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228-10237,共10页
为明确围栏封育对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不同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进行围封试验,设置4个围封年限(1、2、5、11 a)和1个正常放牧对照,研究NEE及组分对不同围封年限的响应。结果表... 为明确围栏封育对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不同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进行围封试验,设置4个围封年限(1、2、5、11 a)和1个正常放牧对照,研究NEE及组分对不同围封年限的响应。结果表明,围封5 a退化高寒草甸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R)显著大于正常放牧、围封1 a、2 a和11 a,围封2 a和5 a退化高寒草甸NEE显著小于正常放牧、围封1 a和11 a样地(P<0.01),其他NEE组分对不同围封年限的响应情况不一致。植被自养呼吸(Ra)、根系呼吸(Rr)和土壤异养呼吸(Rh)占ER的比例在不同围封年限间差异显著(P<0.01)。此外,土壤温度与NEE呈二次曲线的关系,与ER以及除Rh以外的其他呼吸组分呈指数关系,土壤含水量与NEE、GPP、ER、土壤呼吸(Rs)、Ra、Rr呈线性关系(P<0.05)。全氮、全磷、生物量和NEE及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围封5 a能显著提高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和固碳功能,并能维持草地生产力,无需进行长期围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交换 围栏封育 呼吸组分 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系统格局与服务功能演变
18
作者 田世民 梁帅 +4 位作者 赵高磊 贾佳 周雄冬 常静怡 江恩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76,共7页
基于2017年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198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1956—2020年的水文数据,对黄河源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功能等生态环境全要素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1956—2020年唐乃亥... 基于2017年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198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1956—2020年的水文数据,对黄河源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功能等生态环境全要素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1956—2020年唐乃亥站年径流量呈现不显著波动增加趋势,在整个65 a的研究尺度上,源区径流存在2次较大尺度的丰枯交替变化,即枯(1956—1965年)—长丰(1966—1989年)—长枯(1990—2005年)—偏丰(2006—2020年);近10 a黄河源区水质整体呈良好状况,底栖动物多样性总体表现为α多样性低、β多样性高的特征;黄河源区河流演变丰富了底栖动物栖息地类型,提高了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和生物量,且黄河源区河流生态系统处于长期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1980—2020年黄河源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幅度较小,景观生态格局总体表现为异质性增强,破碎化程度上升,连通度下降;1980—2020年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向好,其水源涵养功能、碳储功能、生境质量和洪水调蓄功能均在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源区六种草本植物根系抗拔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程 胡夏嵩 +8 位作者 刘昌义 李希来 付江涛 卢海静 赵吉美 邢光延 何伟鹏 杨馥铖 李国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7-165,共9页
为探讨黄河源区高寒草地植物根系抗拔力特性,本研究选取青海河南县高寒草地6种优势草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拉拔、单根拉伸、根-土复合体直接剪切等试验,分析6种植物根系抗拔力特性,探讨植物根径、根数、根长和土体密度、含水率、紧实... 为探讨黄河源区高寒草地植物根系抗拔力特性,本研究选取青海河南县高寒草地6种优势草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拉拔、单根拉伸、根-土复合体直接剪切等试验,分析6种植物根系抗拔力特性,探讨植物根径、根数、根长和土体密度、含水率、紧实度、含根量及单根抗拉强度、根-土复合体黏聚力等9种因素对植物根系抗拔力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6种草本根系抗拔力以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 K.)最大(46.50 N),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 C.B.Clarke.)次之(37.50 N),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最小(16.45 N);根系抗拔力与根径、根数、根长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为0.881,0.727,0.969,与土体密度、紧实度、含根量、根-土复合体黏聚力间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探讨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力学机理具有理论指导作用,为有效防治区内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地表浅层灾害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高寒草地 抗拔力 植物根系 根-土复合体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GEV模型的黄河源区枯季径流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善虎 任明明 +5 位作者 章二子 马明卫 王孟浩 刘亚婷 丁雨 任立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3,共8页
为剖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极值非平稳性的影响,采用5 a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黄河唐乃亥水文站1957—2018年最枯多日平均流量进行非平稳检验;根据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法优选气候指数,以时间和气候指数为协变量构建非平稳广义... 为剖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极值非平稳性的影响,采用5 a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黄河唐乃亥水文站1957—2018年最枯多日平均流量进行非平稳检验;根据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法优选气候指数,以时间和气候指数为协变量构建非平稳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GEV)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优选,对比平稳与非平稳GEV模型在枯季径流模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枯季径流呈现明显的非平稳特征;平稳GEV模型的模拟值偏高,以西太平洋指数为协变量的非平稳GEV模型对极值的拟合效果较好,且能较好地解释极端枯水事件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GEV模型 枯季径流 气候因子 演变特征 黄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