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6
1
作者 尚佑芬 赵玖华 +4 位作者 杨崇良 李长松 路兴波 辛相启 罗瑞梧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用8 个大豆品种作为一组株系鉴别寄主,将黄淮豆区8 省市202 个毒株划分为7 个株系(y1 ~y7) 。y1 及y2 为弱毒株系,仅侵染感病品种(11382 、文丰5 号) ;y3 、y4 、y5 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 用8 个大豆品种作为一组株系鉴别寄主,将黄淮豆区8 省市202 个毒株划分为7 个株系(y1 ~y7) 。y1 及y2 为弱毒株系,仅侵染感病品种(11382 、文丰5 号) ;y3 、y4 、y5 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抗品种( 齐黄10 号、徐豆1 号、诱变30 、鲁豆4 号) ;y6 及y7 为强毒株系,除侵染以上品种外,还侵染高抗品种( 齐黄22 、密荚1 号) 。全区弱毒株系占55 .9 % ,中毒株系占28 .7 % ,强毒株系占15 .3 % 。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和北京市以弱毒株系为主(43 .5 % ~88 .9 % ) ,山西省以中毒株系为主(50 .0 % ) ,陕西省弱毒株系、中毒株系各占50 .0 % ,山东、河南、河北3 省强毒株系所占比例较高(22 .4 % ~33 .3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鉴定 株系分布 黄淮区
下载PDF
黄淮区夏大豆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秀荣 许海涛 +2 位作者 王友华 崔向华 黄兰英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34,共2页
利用黄淮区光、温、水、热、肥等优越的自然条件 ,采用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使高产与优质协调统一 ,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 ,促进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黄淮区 夏大豆 配套栽培技术 生态优势 栽培原理
下载PDF
灰关联熵在黄淮区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德焰 刘勤 +4 位作者 潘红 罗祥生 梁成强 陈应霞 蓝黎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35-37,40,共4页
对2009—2010年度黄淮区油菜区试11个新品种的小区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灰关联熵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熵关联度为:株高0.9846,一次有效分枝数0.9848,主花序长度0.9732,主花序有效角数0.9868,主花序结角密... 对2009—2010年度黄淮区油菜区试11个新品种的小区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灰关联熵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熵关联度为:株高0.9846,一次有效分枝数0.9848,主花序长度0.9732,主花序有效角数0.9868,主花序结角密度0.9888,单株总角数0.9837,角粒数0.9871,千粒重0.9912,单株产量0.9892;熵关联序为:千粒重〉单株产量〉主花序结角密度〉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总角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可据此确定黄淮区杂交油菜品种的选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黄淮区 灰关联熵 选育
下载PDF
2018年黄淮区阜阳夏芝麻新品种产量区域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崔保田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3期66-67,75,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黄淮区域种植的芝麻新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黄淮区域内各育种单位选育的芝麻新品种进行产量鉴定。[结果]参试的21个品种(系)中有13个品种(系)在产量上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结果为我国芝麻新品... [目的]筛选出适合黄淮区域种植的芝麻新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黄淮区域内各育种单位选育的芝麻新品种进行产量鉴定。[结果]参试的21个品种(系)中有13个品种(系)在产量上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结果为我国芝麻新品种的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芝麻 新品种 域试验 产量 黄淮区
下载PDF
浅谈黄淮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彬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第10期48-48,共1页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土壤性质,都非常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因此这里成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麦种的研究和开...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土壤性质,都非常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因此这里成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麦种的研究和开发,培育出适合局部地区生长的优质麦种,使不同自然条件下小麦都能获取丰收。再加上合理的现代化施肥和灌溉等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区 小麦种植 高产栽培 技术
下载PDF
黄淮区小麦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雪英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2期130-130,共1页
在黄淮区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小麦作为主要作物,提高小麦的种植效果和整体产量,是满足黄淮区农作物种植需要的重要手段。结合黄淮区小麦种植实际,给予小麦自身的特点及种植需要,要想提高小麦的整体产量,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就要深入研... 在黄淮区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小麦作为主要作物,提高小麦的种植效果和整体产量,是满足黄淮区农作物种植需要的重要手段。结合黄淮区小麦种植实际,给予小麦自身的特点及种植需要,要想提高小麦的整体产量,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就要深入研究小麦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并根据黄淮区的特点,制定出符合黄淮区实际的小麦栽培种植方法,有效满足黄淮区小麦种植需要,为黄淮区小麦高产栽培种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参考,提高黄淮区小麦的整体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区 小麦高产 栽培种植技术
下载PDF
黄淮区芝麻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
7
作者 张伟民 孙妍 +2 位作者 李伟峰 刘金权 吴泽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191-192,219,共3页
黄淮区是我国芝麻主产区,种植芝麻对保障我国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和气候影响等原因,芝麻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芝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通过对黄淮区芝麻主要病害的系统调查,探究了芝麻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 黄淮区是我国芝麻主产区,种植芝麻对保障我国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和气候影响等原因,芝麻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芝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通过对黄淮区芝麻主要病害的系统调查,探究了芝麻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病害 发生规律 防控技术 黄淮区
下载PDF
近30年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水足迹分布变化
8
作者 赵明宇 贾浩 +4 位作者 石晓宇 潘义 黄妤韵 王凯澄 褚庆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147,共10页
为量化冬小麦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在县域尺度上,科学分析了1985—2015年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生产水足迹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对水足迹冷热点分布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水足迹总量为1168.5... 为量化冬小麦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在县域尺度上,科学分析了1985—2015年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生产水足迹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对水足迹冷热点分布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水足迹总量为1168.54×108 m3,在空间上呈现南部区域高、北部区域低的特点。冬小麦蓝水足迹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而绿水和灰水足迹则表现为南高北低。1985—2015年,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水足迹增加了54.8%,其中蓝水足迹和绿水足迹变化较小,而灰水足迹的占比增加了29.1%;空间分布上蓝、绿、灰水足迹均呈现北部降低、南部升高的变化趋势。冬小麦水足迹总量的重心呈现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近30年冬小麦水足迹在全局和局部均呈现空间集聚趋势,热点区域在2.5亚区扩大,冷点区域在2.2亚区扩大。以上研究结果为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布局优化和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农作 水足迹 冬小麦 时空分布 冷热点分析
下载PDF
基于8个农艺性状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综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应党 任自超 +8 位作者 王冲 林坤 李思同 田顺顺 郭凤芝 郭凌云 葛振勇 李顺 任庆国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41-48,共8页
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小麦育种工作提供评价方法和优异亲本。以黄淮麦区150份小麦品种(系)为研究群体,测定每个材料的8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粒质、粒整齐度、千粒重),采... 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小麦育种工作提供评价方法和优异亲本。以黄淮麦区150份小麦品种(系)为研究群体,测定每个材料的8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粒质、粒整齐度、千粒重),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H′)、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农艺性状的H′为0.29(粒质)~2.05(穗长),平均为1.62,表明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结果显示,该小麦群体中单株有效分蘖数(30.96%)和粒整齐度(20.46%)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5.66%)和每穗小穗数(7.61%)的变异系数较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穗长与每穗小穗数(r=0.459)和穗粒数(r=0.316)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每穗小穗数(r=0.289)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有效分蘖数(r=-0.372)和千粒重(r=-0.238)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粒整齐度(r=0.247)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农艺性状转换为6个独立的指标,可覆盖87.51%的原有性状信息。基于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层次聚类,将黄淮麦区150份小麦品种(系)划分5个类群(优异型、较好型、中等型、较差型、最差型),筛选出山农25771(0.695)、泰农108(0.687)、鲁原158(0.672)、鲁原309(0.668)、TKM0311(0.640)、LS4607(0.636)、鲁研148(0.620)、BY598(0.617)、衡观35(0.615)、鲁麦23(0.612)和衡4399(0.611)共11份优异品种(系),可作为小麦育种的优异亲本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小麦 遗传多样性指数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快速改良
10
作者 张煜 韩留鹏 +5 位作者 李正玲 常莹莹 张弯弯 昝香存 许为钢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3-1551,共9页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品种中。结果发现,在基本保持原有丰产性和品质特性的基础上,3个小麦品种回交后代群体的赤霉病抗性提高了38.38%~52.87%。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选择,从以郑麦1860为受体亲本的回交后代群体中,选育出6个与受体亲本产量水平相当、主要品质特性相似、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小麦新品系。在回交过程中采用人工气候室加代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每世代平均需要112 d。本研究的育种方法可用于今后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快速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黄淮南部麦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快速育种
下载PDF
黄淮麦区品种审定情况及品质分析
11
作者 张羽丰 谢付振 +1 位作者 牛聪聪 王萍 《中国种业》 2023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分析黄淮麦区小麦育种情况和品质现状,对2012-2022年度国家试验审定品种和品质结果进行汇总。结果表明:从审定麦区分布进行区分的情况下有4片麦区,分别为黄淮南片(69.84%)、黄淮北片(14.68%)、旱肥组(9.13%)、旱薄组(6.35%);从地域分... 为分析黄淮麦区小麦育种情况和品质现状,对2012-2022年度国家试验审定品种和品质结果进行汇总。结果表明:从审定麦区分布进行区分的情况下有4片麦区,分别为黄淮南片(69.84%)、黄淮北片(14.68%)、旱肥组(9.13%)、旱薄组(6.35%);从地域分布进行区分有8个区域,分别是安徽(9.13%)、河北(8.73%)、河南(46.43%)、江苏(8.33%)、山东(11.51%)、陕西(5.16%)、山西(3.17%)、北京(7.54%);从育种单位类型进行区分有4种类型,分别是种子公司(45.63%)、科研院所(43.25%)、高校(10.32%)、个人(0.79%)。审定品种现状:从品质方面看,容重、粗蛋白(干基)、湿面筋、吸水量这4个指标近年来有一定提高;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延展性等加工品质数值偏低,但近年来提升较大。黄淮麦区应着重提高小麦的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等加工品质,选育优质中强筋以上的优质品种,提高黄淮麦区小麦的品质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 品质 审定情况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F_2籽粒中HMW-GS的遗传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 张建刚 潘登奎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307-309,共3页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切相关。选取HMW-GS的3个位点都有差异的安农98005和运84-20进行杂交配组,并采用SDS-PAGE技术对其F2籽粒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出现33种HMW-GS带型组合,HMW-GS在F2籽粒中按一定的规...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切相关。选取HMW-GS的3个位点都有差异的安农98005和运84-20进行杂交配组,并采用SDS-PAGE技术对其F2籽粒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出现33种HMW-GS带型组合,HMW-GS在F2籽粒中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离;Glu-D1位点出现基因重组,并有2+5+10,2+5+12三亚基的表现;Glu-B1位点有基因杂合状态,并出现表达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区 小麦 F2 HMW-GS 遗传表现
下载PDF
714个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HMW-GS组成的研究
13
作者 耿惠敏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0期62-65,171,共5页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品质现状,明确黄淮麦区育成品种(系)的品质多样性,为育种人员提供理论指导,调整育种思路,提高我国小麦品质的多样性,用SDS-PAGE技术鉴定了黄淮麦区7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HMW-GS组成,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品质现状,明确黄淮麦区育成品种(系)的品质多样性,为育种人员提供理论指导,调整育种思路,提高我国小麦品质的多样性,用SDS-PAGE技术鉴定了黄淮麦区7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HMW-GS组成,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Glu-1位点有13种等位基因变异,Glu-A1、Glu-B1和Glu-D1位点占频率最高的亚基分别为1(73.67%)、7+9(70.59%)和4+12(41.60%)。HMW-GS亚基组合类型有28种,主要亚基组合为(1,7+9,4+12)和(1,7+9,2+12),频率分别为25.21%和18.91%。小麦HMW-GS平均评分为6.58。3个位点均为优质亚基(1,7+8,5+10)和(1,17+18,5+10)的材料有42份,频率为5.88%。因此这7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HMW-GS组成多样性较高,但优质亚基比率低、平均评分低,具有优质亚基组合的小麦品种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MW-GS SDS-PAGE 遗传多样性 黄淮
下载PDF
黄淮海区养殖场配套土地面积测算探索
14
作者 李娟 王爱喜 赵军 《农经》 2023年第1期52-54,共3页
粪肥超量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养分平衡原理,在调研黄淮海区养殖品种、清粪方式、粪污处理方式、种植种类、种植制度和土壤肥力等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最常见情形设定7个养殖主体和17种种植模式,测算7个养... 粪肥超量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养分平衡原理,在调研黄淮海区养殖品种、清粪方式、粪污处理方式、种植种类、种植制度和土壤肥力等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最常见情形设定7个养殖主体和17种种植模式,测算7个养殖主体的配套土地面积,以期为黄淮海区养殖场户配套土地面积的测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种养结合 养殖 配套土地面积
下载PDF
黄淮海区玉米品种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测定及其适应性评价
15
作者 马红珍 许海涛 +4 位作者 冯晓曦 许波 郭海斌 张军刚 王友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2期35-41,共7页
为了更精准地鉴定黄淮海区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对34个玉米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测定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倒伏率、秃尖长、行粒数、百粒重变异丰富,生育期、出籽率、穗粗变异相对较小;遗传多样性指数(H′)百粒重与出籽率最高,倒... 为了更精准地鉴定黄淮海区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对34个玉米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测定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倒伏率、秃尖长、行粒数、百粒重变异丰富,生育期、出籽率、穗粗变异相对较小;遗传多样性指数(H′)百粒重与出籽率最高,倒伏率最低;二阶聚类性状指标BIC变化量在-4.461-193.532之间,距离测量比率在1.008%~3.329%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把34个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分成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71.99%,以前5个主成分得分值为指标进行主成分二维排序,对34个玉米品种在特定因子性状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对34个玉米品种进行遗传距离测定及聚类分析,34个品种可分为3大类(D2=15),第Ⅰ类群有24个品种属于营养旺盛生长类型品种,第Ⅱ类群有4个品种属于丰产类型品种,第Ⅲ类群有6个品种属于适合机械收获类型品种;以欧式距离(D^(2)=5)把34个品种划分为12个类群,分析表明地理远缘玉米品种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由于选择方向不同近缘品种可能成为遗传远缘品种。结合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综合评价,品种驻玉216、驻玉927、伟科812、DJ1898、恺天168表现优良,适宜在黄淮海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主成分分析 遗传距离测定 适应性评价 黄淮
下载PDF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15
16
作者 于振文 田奇卓 +6 位作者 潘庆民 岳寿松 王东 段藏禄 段玲玲 王志军 牛运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5,共9页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产 (hm2 产 6 0 0 0~ 75 0 0 kg籽粒 )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 ,划分衰老阶段 ,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 ,氮肥后移 ,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冬小麦 超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拔节后霜冻的农业气候区划 被引量:32
17
作者 钟秀丽 王道龙 +3 位作者 赵鹏 闫旭宇 苏常红 孙忠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根据黄淮地区及其周边地区1981~2000年农业气象资料,导出1个计算小麦拔节后遭遇霜冻温度风险度(F)的经验方程,以F为指标做出黄淮麦区小麦霜冻的农业气候区划。进而根据F和方程中的参数,评价各类防御措施在各分区的必要性、有... 本文根据黄淮地区及其周边地区1981~2000年农业气象资料,导出1个计算小麦拔节后遭遇霜冻温度风险度(F)的经验方程,以F为指标做出黄淮麦区小麦霜冻的农业气候区划。进而根据F和方程中的参数,评价各类防御措施在各分区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小麦 霜冻 防御措施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部分区域小麦品种构成及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关二旗 魏益民 +5 位作者 张波 郭进考 张国权 刘彦军 罗勤贵 班进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9-1168,共10页
【目的】通过定点农户调查和田间采样分析,了解黄淮麦区主产区小麦生产的品种构成及小麦品质性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业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夏收时在陕西、河南、河北3省所属9个地市、27个县区、81个乡镇抽取... 【目的】通过定点农户调查和田间采样分析,了解黄淮麦区主产区小麦生产的品种构成及小麦品质性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业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夏收时在陕西、河南、河北3省所属9个地市、27个县区、81个乡镇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3份;2009年夏收时在同一区域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2份。统计小麦品种构成,分析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黄淮麦区调查区域小麦主栽品种数量较多(86个小麦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比例较低(19.8%)。小麦籽粒千粒重(39.5g)、容重(787 g.L-1)、蛋白质含量(14.0%)较高,籽粒硬度大(56%),但沉淀值较低(26.7 mL);除沉淀值和粉质参数外,其它品质性状年际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查地区生产的小麦属硬质、高蛋白质、中强筋产品;该区域具有生产高筋、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政府部门应加强稳产、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推广,以提高小麦商品粮的质量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区食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品种构成 品质性状 质量调查 黄淮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倒春寒危害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翔 林涛 +6 位作者 林非非 张妍 苏慧 胡燕美 宋有洪 魏凤珍 李金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250,共8页
倒春寒是限制黄淮麦区冬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当前研究现状,从细胞膜系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内源激素代谢等方面阐述了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机理,提出可以采取选育耐寒品种、水肥管理和... 倒春寒是限制黄淮麦区冬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当前研究现状,从细胞膜系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内源激素代谢等方面阐述了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机理,提出可以采取选育耐寒品种、水肥管理和应用外源化学调控物质等农艺措施防控倒春寒。建议在今后的小麦倒春寒研究中,应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辅助传统育种,加快耐倒春寒小麦品种的选育;通过植物建模技术、高通量表型平台等作物表型组学相关技术深入研究倒春寒的致灾机理和响应机制,探讨小麦对倒春寒响应的敏感时段、耐性范围以及灾害的防控指标,研发减灾保产的关键栽培技术体系;最后,应综合考虑多重逆境叠加的影响。本文为找到更有效的倒春寒综合防控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小麦 倒春寒 危害机理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不同播期条件下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被引量:28
20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9 位作者 赵久然 王荣焕 张勇 蔡万涛 刘月娥 刘秀芝 陈传永 邢锦丰 王元东 刘春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574,共9页
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 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百粒重在不同播期及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表现为S1(35.20 g)>S2(33.45 g)>S3(31.38 g);不同品种间变幅为28.50 g(华美1号)~36.37 g(京农科728)。(2)籽粒平均灌浆速率(Gave)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表现为S1(0.74 g 100-grain^–1 d^–1)>S2(0.65 g 100-grain^–1 d^–1)>S3(0.57 g 100-grain^–1 d^–1),S1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S2、S3高0.09和0.17 g 100-grain^–1 d^–1,增幅分别为13.85%和29.82%;18个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以京农科728(0.75 g 100-grain^–1 d^–1)最高,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0.58 g 100-grain^–1 d^–1和0.67 g 100-grain^–1 d^–1),增幅为29.31%和11.94%。(3)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产量表现为S1(10,628.67 kg hm^–2)>S2(10,207.65 kg hm^–2)>S3(9144.59 kg hm^–2),S1分别较S2、S3高4.12%、16.23%;S1与S2下产量相差不大。不同品种间,NK815、MC121、京农科729、MC812、京农科728和先玉335产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0,730.56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10,080.85 kg hm^–2),增幅为6.44%。(4)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0.70^**)、粒重(0.6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活跃灌浆期(-0.36^**)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0.58^**)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黄淮海区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有利于获得更高产量,玉米品种可选择种植中熟或中早熟、灌浆速率高、活跃灌浆期适中、产量水平较高的京农科728、京农科729、MC812、MC121、NK815和先玉335等。在播种较晚或积温不足地区,可选择种植中早熟、灌浆速度快的高产型品种京农科728,6月30日播种、10月16日达生理成熟,可实现玉米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夏播玉米 籽粒灌浆特性 播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