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被引量:51
1
作者 郭庆法 高新学 +4 位作者 刘强 刘铁山 张成华 董瑞 叶金才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种质基础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解决的关键是在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关键词 黄淮海夏玉米 玉米育种 创新
下载PDF
室内外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可行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曦 张宝鑫 +1 位作者 李敦松 宋子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2-487,共6页
为了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室内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测定了玉米... 为了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室内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释放密度和释放方法。结果显示,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净生殖力R0为9.8240,单雌平均产雌率R0'为12.6256,2013年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释放玉米螟赤眼蜂能使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73.91%,释放密度为2.25×105头/hm2。2014年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采用传统的人工挂卡和新型的无人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54.55%-68.16%。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亚洲玉米 黄淮海夏玉米 生命表 虫口减退率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区南北部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传永 赵久然 +5 位作者 吴珊珊 张春原 毛振武 杨海涛 李瑞媛 王元东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明确黄淮海南北部玉米产量差异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比较了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南北部的产量及相关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粒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均表现为北部高于南部。降水量、气温等气... 为明确黄淮海南北部玉米产量差异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比较了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南北部的产量及相关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粒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均表现为北部高于南部。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素南部优于北部,日照时数北部优于南部。气候条件是限制黄淮海南部地区产量差异的外因,在同一区划内也应当根据不同亚区的生态条件,进行适宜熟期品种与栽培模式选择,才能保证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黄淮海夏玉米
下载PDF
提高黄淮海夏玉米区单产的几项关键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岳尧海 周小辉 +1 位作者 周旭东 王绍平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4期38-40,共3页
近年来,不少农民由于对夏玉米高产关键技术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掌握应用,影响了玉米单产的进一步提高。根据最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状况,本文阐述了如何从良种、播种、施肥等方面,增加玉米单产,旨在为今后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淮海夏玉米 良种 单产 播种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金柳艳 郭宁 +3 位作者 石洁 张海剑 刘树森 张家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508-3519,共12页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量,为玉米安全生产、储藏加工以及检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玉米乳熟期及完熟期,采集黄淮海夏玉米区4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90个市/县的玉米果穗,每个市/县采集表面未发生病症且...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量,为玉米安全生产、储藏加工以及检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玉米乳熟期及完熟期,采集黄淮海夏玉米区4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90个市/县的玉米果穗,每个市/县采集表面未发生病症且果穗饱满的玉米穗4个,共采集720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籽粒外部及内部带菌量及带菌种类的检测,外部检测采用洗涤检测法,通过统计菌落总数与稀释倍数,计算籽粒表面的孢子负荷量及分离到的各菌属的分离比例;内部检测采用PDA平板法,对籽粒外部检测过的10个籽粒消毒后置于PDA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每个籽粒带菌情况,计算籽粒带菌率及各菌属的分离频率。并且对籽粒内部分离频率较大的菌群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供试样本带菌量较大,乳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0—1 886个/粒,均值为439个/粒,籽粒带菌率在0—65.0%,均值为23.6%;完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18—2 658个/粒,均值为942个/粒,籽粒带菌率在10.0%—100.0%,均值为59.6%。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但部分地区乳熟期带菌量仍较大。不同地区玉米籽粒带菌量存在差异,河南省的玉米籽粒带菌量较大,安徽省带菌量最少,河北省与山东省居中且差异不明显。玉米籽粒内部以及外部均携带的真菌类群有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根霉菌(Rhizopus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毛霉菌(Mucor spp.)。乳熟期籽粒外部和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59.1%和36.1%,说明玉米在乳熟期时即有大量镰孢菌侵入;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8.9%与0.7%,籽粒内部的分离频率分别为6.0%与1.9%,说明乳熟期青霉菌与曲霉菌也已经开始侵染玉米果穗。完熟期籽粒外部与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71.9%和58.5%,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17.0%和0.9%,籽粒内部分离频率分别为9.3%和2.6%,说明镰孢菌、青霉菌、曲霉菌为本研究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携带的主要真菌。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显示,镰孢菌属中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29.7%,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的分离频率为25.9%,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分离频率为1.3%,表明轮枝镰孢为优势菌;青霉菌主要分离到绳状青霉(P.funiculosum)和草酸青霉(P.oxalicum),分离频率分别为5.0%和3.6%;曲霉菌主要为黄曲霉(A.flavus)和黑曲霉(A.niger),分离频率分别为1.4%和1.2%。【结论】表面无症状的玉米籽粒在乳熟期及完熟期均携带大量病原菌,且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镰孢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分离频率最大,轮枝镰孢为当地玉米籽粒携带的优势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真菌检测 分离频率 黄淮海夏玉米
下载PDF
桃蛀螟性诱剂的筛选及其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万斌 杨宸 +2 位作者 黄晓丹 何康来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1-219,共9页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主要玉米穗部害虫,幼虫取食玉米果穗不但直接影响玉米产量,而且严重降低玉米品质。为了更好地利用性诱剂监测玉米田桃蛀螟种群动态和有效防控桃蛀螟为害,比较了桃蛀...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主要玉米穗部害虫,幼虫取食玉米果穗不但直接影响玉米产量,而且严重降低玉米品质。为了更好地利用性诱剂监测玉米田桃蛀螟种群动态和有效防控桃蛀螟为害,比较了桃蛀螟性信息素成分顺-10-十六碳烯醛[(Z)-10-hexadecenal,Z-16:Ald]和反-10-十六碳烯醛[(E)-10-hexadecenal,E-16:Ald]在不同配比和不同剂量下的诱蛾效果;利用筛选出的诱集效果最佳的桃蛀螟性诱剂对黄淮海夏玉米田桃蛀螟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桃蛀螟性信息素成分顺反比Z∶E为1∶9、剂量100μg的诱芯对桃蛀螟雄蛾的诱蛾效果最好,2017年和2018年的总诱蛾量分别为140头/诱芯和186.3头/诱芯。2018年和2019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不同地点的监测结果发现,黄淮海夏玉米穗期桃蛀螟在8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发生高峰,但高峰出现的时间和发生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该配方可在生产中用于黄淮海夏玉米田桃蛀螟种群监测,为桃蛀螟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性信息素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 发生动态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与防治阈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国平 刘彬 +8 位作者 张大明 李松科 黄博 陶子龙 黄建荣 王根松 田彩红 张永军 封洪强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2-1481,共10页
为确定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重点防范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该虫为害籽粒玉米的防治阈值,于2020—2021年分别在籽粒玉米小喇叭口期(6~8叶)、大喇叭口期(8~10叶)和抽雄吐丝期(12~14叶),通过人工接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进行田... 为确定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重点防范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该虫为害籽粒玉米的防治阈值,于2020—2021年分别在籽粒玉米小喇叭口期(6~8叶)、大喇叭口期(8~10叶)和抽雄吐丝期(12~14叶),通过人工接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下玉米的产量损失,并确定相应防治阈值。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密度为2~12头/株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78%~31.91%、10.45%~25.14%和15.71%~29.17%,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分别为2龄幼虫55~67头/百株、97~118头/百株和59~71头/百株;当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为害株率为5%~60%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81%~22.43%、4.83%~17.75%和8.16%~20.43%,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为害株率分别为4.24%~5.22%、7.61%~9.49%和4.46%~5.55%。表明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生育期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和防治阈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黄淮海夏玉米 产量损失 防治阈值 籽粒玉米
原文传递
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伟华 柳家友 +3 位作者 闫海霞 付家锋 袁刘正 赵月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6-78,共3页
近年来,随着气候、耕作制度及推广品种的变化,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发生严重,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鉴此,介绍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 近年来,随着气候、耕作制度及推广品种的变化,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发生严重,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鉴此,介绍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夏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南方锈病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丰乐358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张德华 《农家科技》 2023年第6期26-27,共2页
丰乐35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引领下,为重点解决品种的抗逆性及广适性问题而选育出的中早熟、多抗、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20200001)。笔者结合生产试验,对玉米新... 丰乐35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引领下,为重点解决品种的抗逆性及广适性问题而选育出的中早熟、多抗、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20200001)。笔者结合生产试验,对玉米新品种丰乐358的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其在安徽等地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目标 丰乐 玉米新品种 品种特征特性 广适性 黄淮海夏玉米 中早熟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2007年安徽玉米主导品种 被引量:2
10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7年第4期49-50,共2页
  1 郑单958  郑单958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品种,2000年通过河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玉米 父本 组配 亲本 苞叶 宽窄行种植 乳线 粗淀粉 穗位高 黄淮海夏玉米 果穗 籽粒 小斑病 黑穗病 黑粉病 茎腐病 叶期 早间苗 马齿形 大斑病 安徽 主导品种
下载PDF
国审玉米新品种滑玉388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11
作者 王斌章 赵秀珍 《河南农业》 2020年第13期45-45,共1页
国审玉米新品种滑玉388由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脱水快、易机收、省工、省时等优点,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春播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一、特征特性(一)植物学特性滑玉... 国审玉米新品种滑玉388由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脱水快、易机收、省工、省时等优点,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春播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一、特征特性(一)植物学特性滑玉388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 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 d;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8 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特性 玉米 植物学特性 玉米新品种 郑单958 玉米 黄淮海夏玉米 中晚熟
下载PDF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推出玉米新品种
12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6年第12期50-,共1页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黄淮海夏玉米 抗倒性 株型 生育期 小斑病 茎腐病 国审 抗倒伏性 鲜穗产量 栽植密度 种植密度 河南省
下载PDF
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品种简介
13
作者 何晶 《杂粮作物》 2004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丹玉30号审定号为辽审玉[2001]-95。幼苗长势整齐、健壮,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株高282.0cm,穗位128.0cm,主茎叶片数18-20片。果穗为长锥形,穗长22.3cm,穗粗5.5cm,穗行数16-18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8g,出籽率85.2%。米质中上等... 丹玉30号审定号为辽审玉[2001]-95。幼苗长势整齐、健壮,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株高282.0cm,穗位128.0cm,主茎叶片数18-20片。果穗为长锥形,穗长22.3cm,穗粗5.5cm,穗行数16-18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8g,出籽率85.2%。米质中上等,抗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拟眼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青枯病。生育期128d,活秆成熟,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农业科学院 半马齿型 玉米杂交种 黄淮海夏玉米 出籽率 幼苗长势 玉米 小斑病 穗粗 穗行数 种植密度 栽植密度 穗位 审定号 百粒重 玉米研究所
下载PDF
2011年全国二点委夜蛾暴发概况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姜玉英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4-37,共4页
一种新发生的害虫——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异名Athetis lepigone]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暴发,呈现出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虫量密度高、田块间差异大,幼虫发育不整齐、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总结造成二点委夜... 一种新发生的害虫——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异名Athetis lepigone]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暴发,呈现出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虫量密度高、田块间差异大,幼虫发育不整齐、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总结造成二点委夜蛾暴发的原因,即虫源基数的积累是大发生的先决条件,小麦-玉米连作和小麦秸秆还田等栽培耕作制度营造了害虫的适生环境,黄淮海大部小麦收获期推迟,使得玉米苗期与二点委夜蛾幼虫为害期吻合度高,6月下旬和7月上旬降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害虫的发生为害;提出了将二点委夜蛾列入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常规测报,提高植保技术人员对新发害虫规律的认识,投入科研力量加强基础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黄淮海夏玉米 适生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