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的鉴别
1
作者 刘冰 吴方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377-1378,1389,共3页
[目的]对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进行性状、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方法]采用TLC和HPLC法进行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安捷伦HC-C18(4.6 mm×250 mm,5μm);以无水甲醇-浓度0.1%磷酸溶液(55∶45,V/V)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检测波... [目的]对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进行性状、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方法]采用TLC和HPLC法进行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安捷伦HC-C18(4.6 mm×250 mm,5μm);以无水甲醇-浓度0.1%磷酸溶液(55∶45,V/V)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紫外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粉末置紫外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0.082%,而黄独零余子未检出延胡索乙素成分,证明黄独零余子中不含延胡索乙素。[结论]市场上出售的黄独零余子不能替代延胡索作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 黄独零余子(Dioscorea bulbifera L.) 延胡索乙素 鉴别
下载PDF
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继庆 尤庆虎 胡燕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09-710,U006,共3页
对新出现的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进行了生药鉴别 ,并与正品延胡索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理化分析比较 ,结果发现二者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上均有明显区别。结论 :该伪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叶腋处的零余子混拌泥浆后的干燥品 ,... 对新出现的延胡索伪品黄独零余子进行了生药鉴别 ,并与正品延胡索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理化分析比较 ,结果发现二者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上均有明显区别。结论 :该伪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叶腋处的零余子混拌泥浆后的干燥品 ,与延胡索植物来源、化学成分及功能均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伪品 黄独零余子 生药鉴别
下载PDF
延胡索与其伪品薯蓣零余子和黄独零余子的鉴别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宏明 张继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1-844,共4页
目的:对延胡索及近期出现的伪品薯蓣零余子和黄独零余子进行鉴别。方法:应用生药学分析方法,进行延胡索及其伪品外观性状与显微的鉴别及化学反应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发现延胡索与薯蓣零余子和黄独零余子三者在性状、显微和化学方面三... 目的:对延胡索及近期出现的伪品薯蓣零余子和黄独零余子进行鉴别。方法:应用生药学分析方法,进行延胡索及其伪品外观性状与显微的鉴别及化学反应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发现延胡索与薯蓣零余子和黄独零余子三者在性状、显微和化学方面三者均有区别,可用于伪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薯蓣余子 黄独零余子 鉴别 碱性嫩
原文传递
误服黄独零余子致急性中毒性肝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史丁一 孙艺铭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0年第8期488-489,共2页
1例59岁女性患者为保健误将黄独零余子当作何首乌每日1枚蒸熟服用,服用10 d(第10天服2枚)后出现黄疸、乏力、纳差、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0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620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8 U/L,总胆... 1例59岁女性患者为保健误将黄独零余子当作何首乌每日1枚蒸熟服用,服用10 d(第10天服2枚)后出现黄疸、乏力、纳差、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0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620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8 U/L,总胆红素(TBil)566.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01.5μmol/L,总胆汁酸(TBA)351.4μmol/L。诊断为黄独零余子中毒性肝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片和中药汤剂口服。25 d后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39 U/L,AST 90 U/L,γ-GT 115 U/L,TBil 60.6μmol/L,DBil 34.5μmol/L,TBA 121.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属 植物中毒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黄独零余子
原文传递
中药黄独零余子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群 周宝勤 王美娟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黄独零余子致肝损伤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6月经本院诊断为黄独零余子相关性肝损伤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会推荐的药物性肝损伤分型标准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中药黄独零余子致肝损伤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6月经本院诊断为黄独零余子相关性肝损伤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会推荐的药物性肝损伤分型标准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服药时间1周至2年不等;所有患者发病时生化学指标异常,其中45例ALT(608.11±411.30)U/L、AST(505.38±342.15)U/L均升高,42例TBil(170.10±136.86)μmol/L增高,22例碱性磷酸酶(182.38±55.15)U/L增高,43例谷氨酰转肽酶(223.12±131.85)U/L增高;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38例、胆汁淤积型0例、混合型5例,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2例;治疗与转归中,死亡1例,其余44例患者均康复.结论 黄独零余子引起的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应合理、适量使用,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肝脏生化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及药物性肝损伤 黄独零余子 中药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生食黄独零余子致肝损伤
6
作者 王焱 费媛媛 姬会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37-39,共3页
1例34岁女性患者为治疗鼻炎自行间断生食黄独零余子7或8个,间隔1年后再次生食黄独零余子1个,4 d后患者出现恶心及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7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204 U/L,碱... 1例34岁女性患者为治疗鼻炎自行间断生食黄独零余子7或8个,间隔1年后再次生食黄独零余子1个,4 d后患者出现恶心及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7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204 U/L,碱性磷酸酶(ALP)202 U/L,总胆红素(TBil)203.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2μmol/L。腹部磁共振检查示早期肝硬化,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示早期肝纤维化;经实验室各项检查可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异常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考虑本例患者的肝损伤与黄独零余子有关。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等保肝药物治疗,42 d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示TBil 55.3μmol/L,DBil 18.1μmol/L,ALT 24 U/L,AST 25 U/L,γ-GT 44 U/L,ALP 124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属 植物中毒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肝硬化 黄独零余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