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获得对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微粉剂并确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乙霉威与腐霉利不同配比混合物对多主棒孢的...【目的】获得对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微粉剂并确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乙霉威与腐霉利不同配比混合物对多主棒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其协同作用,明确最佳增效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筛选载体、助剂及最优配比,确定其最佳配方后,利用气流粉碎机超微粉碎加工成微粉剂,测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乙霉威与腐霉利以质量比1﹕1、1﹕4进行混配时,对多主棒孢菌株HG09112606、FQ07091401、HG11011509均表现为毒力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3.19、2.53、1.68;1.99、1.77、1.98,其中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以质量分数为10%的乙霉威·腐霉利为有效成分,3%的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为分散剂,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K12为表面活性剂,1%的聚氧乙烯烷基醚为稳定剂,15%的白炭黑和补足至100%的硅藻土为载体而研制的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粒径为6.18μm,分散指数95.18%,浮游性指数86.26,含水率1.24%,坡度角67°,热贮分解率4.12%,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在盆栽试验中,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用药量为100 g a.i./hm^2时喷粉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9.8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在推荐用量时喷雾的防治效果;在田间试验中,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用量为100 g a.i./hm^2时喷粉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4.39%,与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在用量为300 g a.i./hm^2、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在用量为90 g a.i./hm^2时的喷雾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霉威和腐霉利混配使用对多主棒孢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力增效作用;按照选定的配方加工成的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粒径小,分散指数、浮游性指数高,贮存稳定,在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获得对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微粉剂并确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乙霉威与腐霉利不同配比混合物对多主棒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其协同作用,明确最佳增效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筛选载体、助剂及最优配比,确定其最佳配方后,利用气流粉碎机超微粉碎加工成微粉剂,测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乙霉威与腐霉利以质量比1﹕1、1﹕4进行混配时,对多主棒孢菌株HG09112606、FQ07091401、HG11011509均表现为毒力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3.19、2.53、1.68;1.99、1.77、1.98,其中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以质量分数为10%的乙霉威·腐霉利为有效成分,3%的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为分散剂,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K12为表面活性剂,1%的聚氧乙烯烷基醚为稳定剂,15%的白炭黑和补足至100%的硅藻土为载体而研制的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粒径为6.18μm,分散指数95.18%,浮游性指数86.26,含水率1.24%,坡度角67°,热贮分解率4.12%,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在盆栽试验中,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用药量为100 g a.i./hm^2时喷粉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9.8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在推荐用量时喷雾的防治效果;在田间试验中,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用量为100 g a.i./hm^2时喷粉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4.39%,与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在用量为300 g a.i./hm^2、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在用量为90 g a.i./hm^2时的喷雾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霉威和腐霉利混配使用对多主棒孢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力增效作用;按照选定的配方加工成的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粒径小,分散指数、浮游性指数高,贮存稳定,在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