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盖鹅膏中二羟鬼笔毒肽(PHD)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辉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采用MTT法研究了从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 S.Imai)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的二羟鬼笔毒肽对胃癌细胞(SGC)和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二羟鬼笔毒肽对SGC和SMMC-7721体... 采用MTT法研究了从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 S.Imai)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的二羟鬼笔毒肽对胃癌细胞(SGC)和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对H22荷瘤小鼠进行了体内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二羟鬼笔毒肽对SGC和SMMC-7721体外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剂量为0.3mg/kg时,抑瘤率可达6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盖鹅膏 二羟鬼笔毒肽 MTT法 H22荷瘤鼠
下载PDF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生态环境研究
2
作者 李宗菊 沙涛 +1 位作者 张微思 张志国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53-1062,共10页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Amanita subjunquillea var.alba),剧毒,在我国分布数量有限,对环境较敏感.在云南的武定、宜良发现了该种,并对其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记录,调查了其最佳生态因子,并人为设置破坏生境,将受损生境及保护良好生境下种群...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Amanita subjunquillea var.alba),剧毒,在我国分布数量有限,对环境较敏感.在云南的武定、宜良发现了该种,并对其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记录,调查了其最佳生态因子,并人为设置破坏生境,将受损生境及保护良好生境下种群的生长特性、遗传变异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盖鹅膏白色变种主要生长于青冈、栎树等阔叶林中,林木郁闭度0.7-0.9,具1000-2000lx的散射光,腐叶层厚3-9cm,土层富含矿物质,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pH分别为20%-35%,35%-43%,0.90-1.10g/cm3,5.5-6.5.空气的相对湿度及温度分别为70%-80%,25-27℃.当共生树木被砍伐50%以上时,三年不能观察到任何子实体;当树木只被砍伐三分之一(C)时,第一年(C1)、第二年(C2)及第三年(C3)的出菇率分别为35%,25%,10%;当地表腐叶层全部被铲除(D)时,第一年(D1)、第二年(D2)及第三年(D3)的出菇率分别为55%,20%,15%;而未受破坏的生境,出菇率在80%以上.ISSR遗传分析和rDNA测序也表明,受损的生境,无论是C,还是D,所长出的子实体不但外型上比原生境(E)下的瘦小,而且遗传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第一年与第二年,变异不大,到第三年就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如C1,D1;C2,D2;C3,D3与E种群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950,0.9952;0.9861,0.9822;0.9456,0.9496;C1,D1;C2,D2;C3,D3与E种群的碱基数之差分别为3,2;5,4;11,9.这个结果从遗传聚类图也可以看出.这表明随着生境的破坏,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自然生境 破坏生境 生长及遗传特性
下载PDF
黄盖鹅膏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钟加菊 余成敏 +3 位作者 张曙光 杨庭周 李朝宏 姚群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分析黄盖鹅膏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救治情况。方法选择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收治的8例黄盖鹅膏中毒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毒蘑菇的鉴定、毒素检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情况。结果毒蘑菇经形态学和分... 目的分析黄盖鹅膏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救治情况。方法选择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收治的8例黄盖鹅膏中毒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毒蘑菇的鉴定、毒素检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情况。结果毒蘑菇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黄盖鹅膏,蘑菇中检测出α-鹅膏毒肽(2.94μg/mg)、β-鹅膏毒肽(2.80μg/mg)、羧基三羟鬼笔毒肽(0.13μg/mg)、羧基二羟鬼笔毒肽(1.54μg/mg)、二羟鬼笔毒肽(1.08μg/mg),但由于患者入院为食毒蘑菇后5~6 d,故在中毒患者血尿标本中未检出毒素。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伴头晕、听力下降及纳差,平均潜伏期(11.0±0.5)h。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突出表现为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762~6544 U/L〔平均(2667±2554)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68~3750 U/L〔中位数为589(389,3241)U/L〕,总胆红素(TBil)41.6~247.6μmol/L〔平均(117.4±76.7)μmol/L〕,乳酸脱氢酶(LDH)215~16165 U/L〔中位数为1709(905,13882)U/L〕,凝血酶原时间(PT)13.2~90.0 s〔中位数为23.7(15.4,89.0)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7.4~89.8 s〔平均(51.7±22.6)s〕。8例住院患者均采用活性炭、水飞蓟宾胶囊、青霉素-G注射液、N-乙酰半胱氨酸及灵芝煎剂治疗,其中6例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CVVHDF)、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2例死亡患者出现胆-酶分离现象。结论这是一起黄盖鹅膏中毒事件,该类中毒器官损害以肝脏为主,胆-酶分离是该类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中毒 黄盖鹅膏 肝损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河北省一起误食黄盖鹅膏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磊 田美娜 +2 位作者 牛蓓 宋立江 刘长青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河北省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中毒的野生蘑菇种类,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本起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病11人,死... 目的调查分析河北省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中毒的野生蘑菇种类,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本起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病11人,死亡3人,病死率为27.27%。采集施工现场野生蘑菇,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鉴定为黄盖鹅膏。结论该中毒事件为河北省首次明确报道的黄盖鹅膏中毒,今后工作应注重加强监测预警和宣传教育,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防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盖鹅膏 野生蘑菇 毒蘑菇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调查 河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