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秦汤灌肠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娟 卢春芳 廉文隆 《中医研究》 2021年第1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黄秦汤灌肠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焦作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90 g/L... 目的:观察黄秦汤灌肠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焦作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90 g/L的NaCl溶液清洗创面,然后在创面覆盖壳聚糖凝胶5 g;同时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每次0.25 g,每日1次,口服;便后采用荆黄熏洗液(透骨草、五倍子、花椒、草乌、川乌、苦参、芒硝、大黄、防风、荆芥)熏洗,每次熏洗20 min,每日2次;每日采用碘伏消毒穿孔,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每日2次,连续治疗至伤口痊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秦汤(黄柏、酒大黄、金银花、黄连、赤芍、秦艽、白及、防风)灌肠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至患者伤口痊愈。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92%(47/48);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9.17%(38/4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前列腺素E(PGE)、P物质(S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AS、便血、排便困难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和总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秦汤灌肠治疗混合痔术后有较好疗效,可缓解疼痛,调节炎性因子,抑制炎症产生,可促进微血管内皮新生,加速血管生成,提升微循环灌注量,促进伤口愈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术后 黄秦汤 中药灌肠治疗 疼痛程度 炎性因子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秦艽地黄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蕴毒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欢欢 刘史佳 +2 位作者 汪悦 熊玥 鲁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秦艽地黄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蕴毒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招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蕴毒证患者27名,予秦艽地黄通痹汤口服治疗,每日1剂,治疗12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 目的探讨秦艽地黄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蕴毒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招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蕴毒证患者27名,予秦艽地黄通痹汤口服治疗,每日1剂,治疗12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蕴毒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再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性代谢物,并使用MetaboAnalyst网站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秦艽地黄通痹汤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代谢产物呈现不同的分布,初步鉴定出D-甘露糖、L(-)-阿卓糖、棕榈酸、硬脂酰胺、半乳糖醇和油酰磷酸胆碱6个差异代谢物。与治疗前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蕴毒证患者血清D-甘露糖、L(-)-阿卓糖、棕榈酸和油酰磷酸胆碱含量下降,硬脂酰胺和半乳糖醇含量上升(P<0.05)。共鉴定出7个代谢通路,包含半乳糖代谢、甘油脂代谢、果糖和甘露糖降解、线粒体中的脂肪酸延伸、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胆汁酸生物合成,其中与差异代谢物相关性较强的是半乳糖代谢通路(P<0.05),匹配半乳糖醇和D-甘露糖差异代谢物。结论秦艽地黄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蕴毒证可能与激活肝脏中的半乳糖代谢途径而间接改善能量代谢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蕴毒证 秦艽地黄通痹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