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黄老帛书》的主要思想 被引量:9
1
作者 金春峰 《求索》 1986年第2期54-60,共7页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卷和乙卷本。乙卷本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学术界研究认为,它们是史称黄老学派的可靠研究资料,故称《黄老帛书》。本文对其主要思想作些分析。 一、帛书...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卷和乙卷本。乙卷本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学术界研究认为,它们是史称黄老学派的可靠研究资料,故称《黄老帛书》。本文对其主要思想作些分析。 一、帛书关于道、天和理的思想 关于“道”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老子讲得不明确。帛书对老子“道”的观念进行了改造。在帛书中,“道”首先是指气,是气的原始的混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刑德并用 主要思想 天极 阴阳 刑名 韩非 万物 老子思想 天道
下载PDF
《黄老帛书》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增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上个世纪 70年代 ,在《黄老帛书》出土之后的几年内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及其成员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范式作用 ,在帛书文字的考释、文本的考源和思想的梳理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据于此 ,80年代的《黄老帛书》研究工作持续展开 ... 上个世纪 70年代 ,在《黄老帛书》出土之后的几年内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及其成员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范式作用 ,在帛书文字的考释、文本的考源和思想的梳理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据于此 ,80年代的《黄老帛书》研究工作持续展开 ,在上述诸方面均有突破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90年代 ,在黄老学研究视野内 ,《黄老帛书》为更多的学者所关注。文本开始被尝试译成现代汉语 ;本源性探讨方面的多种观点得以整合 ;思想的开掘则在定位与定性原则的指导下显示出宏观性的特征 ,而在一体性的微观方向上的把握尚有一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黄老 综述 帛书研究
下载PDF
“道”何以“生法”——关于《黄老帛书》“道生法”命题的追问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增田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8-23,共6页
关于《黄老帛书》“道生法”的命题,学界已有的几种观点都是立足于它的功用加以分析和阐释。如果我们进一步对该命题中的基本概念作细致的辨析,可以发现,在帛书中具备“生法”功能的不是“道”,而是包含着周期性法则(四时)和对立性法则... 关于《黄老帛书》“道生法”的命题,学界已有的几种观点都是立足于它的功用加以分析和阐释。如果我们进一步对该命题中的基本概念作细致的辨析,可以发现,在帛书中具备“生法”功能的不是“道”,而是包含着周期性法则(四时)和对立性法则(阴阳)的“天道”或天地之道。这一点可从该书以“天道”充当治国活动根本依据的有关设定中得到证明。“道”借助于“天道”来派生“法”,进而也被设定为治国活动的根本依据之一,体现着帛书在转向为治之思的路向上,既要突破老子的局限,又要坚持道家基本立场的矛盾。这一矛盾还表现在其后的黄老学者或著作关于为治理则的不同抉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天道 为治理则
下载PDF
关于《黄老帛书》之我见 被引量:7
4
作者 黄钊 《管子学刊》 1989年第4期81-84,16,共5页
稷下黄老道家的思想,到了战国后期,有了进一步发展,它的代表作就是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乙本卷前四种古佚书,即:《经法》、《十六经》(注)、《称》、《道原》等,统称之为《黄老帛书》。《黄老帛书》是我们当今... 稷下黄老道家的思想,到了战国后期,有了进一步发展,它的代表作就是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乙本卷前四种古佚书,即:《经法》、《十六经》(注)、《称》、《道原》等,统称之为《黄老帛书》。《黄老帛书》是我们当今研究道家思想发展环节和探索汉初“黄老之治”的内容及其理论来源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出土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但限于史料不足,人们的研究多带推测性,因而见仁见智,看法各异。这里仅就它的书名、成书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理论来源 黄老之学 管子 黄老思想 老子 战国前期 战国后期 汉初 马王堆
下载PDF
《黄老帛书》成书年代的新假说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增田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2期73-76,共4页
关于《黄老帛书》的成书年代,学界有五种意见。分别是“战国早中期之际说”、“战国说”、“战国末年说”、“秦汉之际说”和“汉初说”。比较各家考证过程,尽管结论不同,但在前提性的假设、目标追求和基本方法上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关于《黄老帛书》的成书年代,学界有五种意见。分别是“战国早中期之际说”、“战国说”、“战国末年说”、“秦汉之际说”和“汉初说”。比较各家考证过程,尽管结论不同,但在前提性的假设、目标追求和基本方法上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提性假设的相同,表现为考证者都设定:帛书代表着黄老学派的起点;目标追求上的共同性,在于考稽者都试图将帛书的成书时间框限在某个相对狭窄的时段内;在考证的方法上,各家都运用了比勘法和推测法。笔者认为,考证帛书的成书时间,必须打破上述三个方面的执著。帛书可能是自战国早中期之际到秦汉间,经过多人整理充实而形成的。本文于此谨就其成书于秦汉间的可能作两点补充论证。第一,帛书中对复国封国现象的肯定可能反映着秦汉间列国关系;第二,帛书中的黄帝形象在政治方面不排除影射秦汉间某些或某个历史人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黄老 黄老帛书 考证
下载PDF
《黄老帛书》所见的另一种德治方略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增田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黄老帛书》以德治国说包裹在《君正篇》“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和“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的系统设计中。究其说,“用其德”是利用社会成员的道德(感)及其相互间的积极影响管理国家的一种方略。在对德的理解把握、德治的... 《黄老帛书》以德治国说包裹在《君正篇》“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和“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的系统设计中。究其说,“用其德”是利用社会成员的道德(感)及其相互间的积极影响管理国家的一种方略。在对德的理解把握、德治的运作机制、可预期的作用方式和效果,以及对德治方略的定位等方面,《黄老帛书》之德治说有着与先秦儒家以德治国说颇为不同的致思方向与价值取向。前者注重被统治者道德行为的互动性,表现为对道德的客观规范的服从;而后者则执著于统治者道德品性的示范性,表现为对道德的主观人格的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以德治国”思想 儒家思想 社会伦理道德
下载PDF
《黄老帛书》之刑德关系诸说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增田 《管子学刊》 2002年第3期40-44,共5页
关于《黄老帛书》刑与德的关系,学界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德彰刑隐说,二是德主刑辅说,三是重德轻刑说。这三种看法均值得商榷。帛书刑德关系是以四时、阴阳为理据的。与四时相关联,刑德分布具有“晦、微”和“明、章(彰)”的特性,相应... 关于《黄老帛书》刑与德的关系,学界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德彰刑隐说,二是德主刑辅说,三是重德轻刑说。这三种看法均值得商榷。帛书刑德关系是以四时、阴阳为理据的。与四时相关联,刑德分布具有“晦、微”和“明、章(彰)”的特性,相应的,刑德在被施用的过程中也应展现出各自的特性;与阴阳相关联,帛书规定刑德具有不可或缺的整体性。尽管,相应于四时、二者的施用有先后之分,但并不能导出主辅之别。若按阴阳关系的一般原则(包括帛书的阴阳法则在内),属阳的德本应对属阴的刑起着支配、主导的作用,但帛书于刑德关系的论述中未完全遵守这一法则,显示出其理论体系的矛盾性,谓帛书主张德主刑辅有挪移董仲舒之说的嫌疑。而称帛书重德而轻刑,同样也有此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关系 四时 阴阳 道家思想
下载PDF
“正道不殆”:《黄老帛书》治国方略中的制度诉求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增田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黄老帛书》的形名论指涉的是为政治国活动中的制度建设问题。以“正道”为基本原则 ,帛书提出“名正”和“正名”两方面的要求。前者表示组织架构的正当性和稳定性 ;后者表示组织名称的副实性和规则性。帛书认为 ,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黄老帛书》的形名论指涉的是为政治国活动中的制度建设问题。以“正道”为基本原则 ,帛书提出“名正”和“正名”两方面的要求。前者表示组织架构的正当性和稳定性 ;后者表示组织名称的副实性和规则性。帛书认为 ,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君臣、上下乃至主民等关系的勒定 ,其中又以君臣关系为核心。帛书于此方面的论述 ,集中表现为“三壅”、“六危”和“六逆”等说。帛书形名制度论与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正名说、名家的名辨思潮以及法家的刑名法术有着一定的关联 ,同时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道家黄老学派的奠基之作 ,帛书治国方略中形名制度诉求既发展了老子的“正以治国”论 ,又对其后的黄老学家的形名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黄老 形名 正道 君臣关系 “正道不殆” 治国方略
下载PDF
《黄老帛书》法治思想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增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3-25,共3页
《黄老帛书》的法治思想建立在对“法”之为尺度的认识之上 ,称”法度者 ,正之至也” ,并总是将法与度量之器相提并论 ;强调法之用在于纠偏正行和辨断是非。在法的实施阶段 ,帛书要求立法者 ,即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自觉接受法的制约 ,不... 《黄老帛书》的法治思想建立在对“法”之为尺度的认识之上 ,称”法度者 ,正之至也” ,并总是将法与度量之器相提并论 ;强调法之用在于纠偏正行和辨断是非。在法的实施阶段 ,帛书要求立法者 ,即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自觉接受法的制约 ,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而当他们充当司法者时则应按照“精公无私”的原则执法。上述规定体现着帛书作者对法的公平性价值的追求。但这一追求在将法工具化并进一步诉诸刑的过程中迷失了 ,此倾向亦为战国中后期黄老学家所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法治 公平
下载PDF
论马王堆四种黄老帛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显庆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13-16,50,共5页
马王堆四种黄老帛书的政治辩证法思想是以因顺而为为理论基础,主张适时和适度的斗争,要求把刑与德、刚与柔、无为与法治配合起来。古佚黄老帛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对帛书《老子》有重要发展。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黄老帛书 政治辩证法
下载PDF
《黄老帛书·十六经》之《立[命]》与《观》两篇考析
11
作者 葛志毅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3-74,共12页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四种中,《十六经》最显独特之处为九篇假托黄帝君臣之间的问答讨论,内中又以黄帝口吻自述其志业的《立[命]》以及托为黄帝命力黑“周流四国,以观无恒善之法则”的《观》尤显重要,实可谓深入研究黄老之学...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四种中,《十六经》最显独特之处为九篇假托黄帝君臣之间的问答讨论,内中又以黄帝口吻自述其志业的《立[命]》以及托为黄帝命力黑“周流四国,以观无恒善之法则”的《观》尤显重要,实可谓深入研究黄老之学内容、性质之罕见珍贵资料。前者有助于考察传说中黄帝之政道治绩及其人格抱负,后者则有助于考察其治化纪纲及制度理念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十六经》 黄帝君臣 《立[命]》 《观》 无恒善之法则
下载PDF
论四十年来《黄老帛书》争议的解决之法
12
作者 赵海蔚 孙功进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1-13,共3页
《黄老帛书》自出土以来,已逾四十来年,在这期间学者们的研究,已产生了诸多优秀的成果。在对其思想旨趣探研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如一开始的命名的争议,成书年代的争议,成书地域及作者的争议。在这些争议之中,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 《黄老帛书》自出土以来,已逾四十来年,在这期间学者们的研究,已产生了诸多优秀的成果。在对其思想旨趣探研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如一开始的命名的争议,成书年代的争议,成书地域及作者的争议。在这些争议之中,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帛书为一人一时之作,已有学者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意识到这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目前来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日益成熟,主要集中在语言风格、体裁结构和思想脉络之上。面对结论各执一词的困境,将来更多出土文物的出现,将有助于此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黄帝四经 一人一时 争议 本质
下载PDF
黄老帛书之文化考察
13
作者 谭家健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9-97,共9页
黄老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四种先秦佚书,自1973年于长沙马王堆出土以来,从哲学史角度进行研究者业己不少,本文着重就文化史角度作些考察。 一 《十六经》有一些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可补上古文学史之不足。... 黄老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四种先秦佚书,自1973年于长沙马王堆出土以来,从哲学史角度进行研究者业己不少,本文着重就文化史角度作些考察。 一 《十六经》有一些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可补上古文学史之不足。如《五政》篇记阉冉同黄帝的谈话: “今天下大争,时至矣,后能慎勿争乎”?黄帝曰:“勿争若何?”对曰:“怒 者,血气也。争者,外脂肤也。怒若不发,浸淫是为痈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争 矣。”黄帝于是辞其国大夫,上于博望之山,恬卧三年以自求也。“战哉!”阉冉乃上 起黄帝曰:“可矣,夫作争者凶,不争亦无成功,何不可矣?” 黄帝于是出其锵钺,奋 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禽之。帝著之盟。盟曰:“反义逆时,其刑视蚩 尤。反义倍亲,其法死亡以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蚩尤 黄老帛书 文化考察 《文子》 《经法》 黄老学派 战国后期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系辞传》与《黄老帛书》天道与治道之对照
14
作者 曾春海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1,共8页
本文主要分析《黄老帛书》中天道及治道思想,同时对比《系辞传》,指出两者相似之处。在天道观上,两者都强调天地人协调合作,并须遵循阴阳之道。在治道观上,两者均取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取象。至于《黄老帛书》为实现治道所提出的执六... 本文主要分析《黄老帛书》中天道及治道思想,同时对比《系辞传》,指出两者相似之处。在天道观上,两者都强调天地人协调合作,并须遵循阴阳之道。在治道观上,两者均取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取象。至于《黄老帛书》为实现治道所提出的执六柄与审三名的治术,在《系辞传》中亦不乏相应思想。相比之下,在有形的法度规范上,《系辞传》法治意识较《黄老帛书》为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辞传 黄老帛书 天道 治道
下载PDF
汉初六十年的“无为”思想变迁——以《黄老帛书》与《淮南子》为视角
15
作者 李旻 马颖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西汉初期,初建的汉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极力主张"无为而治"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无为"被作为国家政治实践的指导思想盛行六十余年,成就了"文景盛世"。"无为"思想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 西汉初期,初建的汉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极力主张"无为而治"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无为"被作为国家政治实践的指导思想盛行六十余年,成就了"文景盛世"。"无为"思想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汉初六十年前期的"无为"思想以《黄老帛书》为代表,后期以《淮南子》为代表,二者都积极主张"无为",不同的是《黄老帛书》是在天道的理论支撑下进行"天道无为",《淮南子》是在治道的理论支撑下进行"因而无为"。二者的"无为"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亦不可以一言而蔽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淮南子》 无为
下载PDF
神性与人性:论《黄老帛书》的“神明”观
16
作者 赵海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2-25,共4页
“神明”在《黄老帛书》中存在两个向度:神性与人性。神性是外在的,与道关联;人性是内在的,是精神智慧。神性与人性具有客观规律性和主体把握性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存在将一般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二分转为主客为一的倾向。这一点与传统中国... “神明”在《黄老帛书》中存在两个向度:神性与人性。神性是外在的,与道关联;人性是内在的,是精神智慧。神性与人性具有客观规律性和主体把握性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存在将一般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二分转为主客为一的倾向。这一点与传统中国哲学里天人合一的观念不谋而合,也是《黄老帛书》所要传达的一种圣君“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道认识论与“通达神明之境”的精神修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神明 神性 人性
下载PDF
论墨家思想对黄老学的影响——以马王堆帛书《黄老帛书》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柏成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2-285,共4页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即《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等篇,吸收了墨家的兼爱、“强本节用”、尚同、尚贤、“天志”、“非命”、非攻、义战等思想,并加以发挥改造,形成了自己的发展农业生产、“行俭省欲”等思想。...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即《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等篇,吸收了墨家的兼爱、“强本节用”、尚同、尚贤、“天志”、“非命”、非攻、义战等思想,并加以发挥改造,形成了自己的发展农业生产、“行俭省欲”等思想。可以说墨家思想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老学派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帛书 黄老学派 墨家 思想 墨家思想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汉墓 农业生产 兼爱 节用
原文传递
关于黄老哲学的性质问题——对《黄老帛书》和《淮南子》道、气理论的剖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光 《学术月刊》 1984年第8期36-39,共4页
学术界对黄老哲学性质的评价,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一是认为黄老哲学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一是认为黄老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我们基本倾向后一种意见,但又不完全相同。现提出一孔之见,请教前辈专家及学界同志。
关键词 黄老帛书 淮南子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哲学体系 哲学理论 宇宙生成论 哲学性质 自然规律 同义语
原文传递
《鹖冠子》及其在战国黄老之学中的地位 被引量:9
19
作者 丁原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29,共6页
从《鹖冠子》一书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制度,及其主张天下统一的政治思想、所使用的哲学概念来看,该书应为战国末年出自楚地的一部黄老著作。从《鹖冠子》所透显的时代气息和战国黄老思想演化的逻辑来判断,该书不伪... 从《鹖冠子》一书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制度,及其主张天下统一的政治思想、所使用的哲学概念来看,该书应为战国末年出自楚地的一部黄老著作。从《鹖冠子》所透显的时代气息和战国黄老思想演化的逻辑来判断,该书不伪。《鹖冠子》在战国黄老之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由道一元论向气一元论转化的中间环节,是由道法结合向道与仁义礼法诸思想融汇转化的中间环节,是由法天地而治向法制度而治转化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之学 《鹖冠子》 黄老帛书 中间环节 《吕氏春秋》 稷下道家 “气” 气一元论 法天地 《管子》
下载PDF
黄老学说新探——黄老学说与齐国政治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谷方 《管子学刊》 1989年第4期68-75,共8页
黄老学说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化成分。近年来,对这种学说的研究取得了若干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特别是黄老学说与齐国政治的关系问题更未曾涉及。我认为,不弄清这个问题,就难以说明黄老学说在战国时期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黄老学说 黄帝名号 战国时期 黄老帛书 齐国 汉书·艺文志 田氏 黄老学者 道家 中国古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