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黄连药对防治D-半乳糖痴呆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章常华 刘彤彤 +5 位作者 邓可众 陈颖翀 林贵兵 叶荷平 涂秀英 盛军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4-529,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对D-半乳糖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每天1次,连续8周诱导小鼠痴呆模型,与此同时分别灌胃黄芩-黄连药对5、10、20 g生药/kg,吡拉西坦0.75 g/kg,正常...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对D-半乳糖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每天1次,连续8周诱导小鼠痴呆模型,与此同时分别灌胃黄芩-黄连药对5、10、20 g生药/kg,吡拉西坦0.75 g/kg,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在给药后4、8周时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并于试验结束时测定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脑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连续注射D-半乳糖4、8周后,黄芩-黄连药对能显著缩短D-半乳糖痴呆小鼠在定向航行和空间探索的潜伏期(P<0.05或P<0.01)。连续注射D-半乳糖8周,黄芩-黄连药对可非常显著升高血浆SOD活性和降低MDA水平(P<0.01),同时,可降低脑组织Ach E活性,并升高GSH-Px活性(P<0.01)。结论黄芩-黄连药对对老年性痴呆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增加脑海马组织乙酰胆碱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药对 D-半乳糖 痴呆 改善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黄芩-黄连”药对提取物中黄芩4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9
2
作者 盛军庆 章常华 +4 位作者 熊淑平 于梅 涂秀英 陈银芳 邓敏芝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黄连"药对中黄芩4种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目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黄连"药对中黄芩4种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0.048~0.288 mg·m L^(-1)、0.056~0.336 mg·m L^(-1)、0.042~0.254 mg·m L^(-1)和0.047~0.280mg·m 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1%、99.99%、99.64%、99.79%,RSD分别为1.20%、0.80%、1.04%、0.94%。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黄芩-黄连"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药对 黄芩 黄芩 黄芩 黄芩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黄芩-黄连合煎液中络合物表征及其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柯秀梅 张立胜 +3 位作者 李欣 张定堃 韩丽 陈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92-2195,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黄连合煎液中络合物表征及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黄芩和黄连中代表性成分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为模型,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水中共热制得络合物,采用SEM、SEM-EDS和IR对络合物进行表征;以其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目的探讨黄芩-黄连合煎液中络合物表征及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黄芩和黄连中代表性成分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为模型,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水中共热制得络合物,采用SEM、SEM-EDS和IR对络合物进行表征;以其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水中共热后所得络合物的物质形态、表面元素和官能团在反应中均发生了变化。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络合物三者的体外抗菌活性,盐酸小檗碱最强,络合物较黄芩苷有显著性优势。结论芩连沉淀性配伍的主要产物形成于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且络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 黄芩 盐酸小檗碱 络合物 表征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预测黄芩-黄连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戈 陆文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芩-黄连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黄芩-黄连”药对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按条件查找,逐步筛选出相应活性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芩-黄连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黄芩-黄连”药对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按条件查找,逐步筛选出相应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然后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查找出UC的疾病靶基因;通过软件分析,得出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以及疾病各靶点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获得黄芩-黄连药对治疗UC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结果:通过查找有效成分,分析出黄芩-黄连药对中有效活性成分共51个,其中与UC密切相关的靶点共136个;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2226条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采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65条潜在信号通路。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AKT蛋白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可能是黄芩-黄连药对治疗UC调控的主要通信号通路,涉及的靶点包括肿瘤蛋白53(TP53)、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转录因子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实验验证该药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芩-黄连药对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黄芩-黄连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20
5
作者 丁美林 董宏利 +2 位作者 江国荣 颜帅 宗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440-2444,共5页
目的:了解黄芩-黄连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研究概况,为深入研究其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黄连""2型糖尿病""Scutellariae radix and coptidis rhizoma""Type 2 diabetes mel... 目的:了解黄芩-黄连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研究概况,为深入研究其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黄连""2型糖尿病""Scutellariae radix and coptidis rhizoma""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其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黄芩可清肺热,黄连可清胃热,两药配伍可治脾虚胃热型T2DM,且作用优于二者单用。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调节糖代谢、调节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等有关。含黄芩-黄连配伍的中药复方(如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在临床治疗T2DM中应用广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现阶段对于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某些特异性指标的改善上,尚未对其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挖掘;临床研究仅限于疗效的宏观评价,且存在样本量小、研究不深入、缺乏治疗标准等缺点。因此,今后的研究应重点以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切入点,深入其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配伍 2型糖尿病 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巨噬细胞焦亡探究黄芩-黄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纪凌云 吴俏兰 +3 位作者 陈泽涛 葛春蕾 陈维达 宋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30,共10页
目的:探究黄芩-黄连(SRCR)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的治疗作用及通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对斑块内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敲除(Apo E^(-/-))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构建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立普... 目的:探究黄芩-黄连(SRCR)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的治疗作用及通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对斑块内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敲除(Apo E^(-/-))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构建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立普妥组(5 mg·kg^(-1))、SRCR低、中、高剂量组(1.95、3.9、7.8 g·kg^(-1)),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给药8周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病理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中脂质含量;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组织中小鼠含生长因子样模体黏液样激素样受体(EMR1/F4/80)/NLRP3与F4/80/gasdermin D(GSDMD)共定位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剪切(cleaved) Caspase-1、GSDMD、GSDMD蛋白N端(GSDMD-NT)、IL-1β前体(pro IL-1β)、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斑块,小鼠血清TG、TC、LDL-C、IL-1β及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及焦亡相关分子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RCR各剂量组尤其是中、高剂量组,显著改善AS小鼠斑块病理情况,减少斑块脂质含量(P<0.05,P<0.01),有效改善小鼠血脂水平(P<0.05),减少主动脉根部斑块中巨噬细胞的募集(P<0.01)、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及焦亡(P<0.05),降低血清中IL-1β、IL-18的水平(P<0.01),降低主动脉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cleaved Caspase-1、GSDMD、GSDMD-NT、pro IL-1β、IL-1β及IL-18的蛋白表达(P<0.05),降低主动脉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及IL-18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SRCR对高脂饲料喂养诱导的AS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降低斑块内巨噬细胞焦亡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 动脉粥样硬化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 巨噬细胞 细胞焦亡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黄芩-黄连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 被引量:1
7
作者 纪凌云 吴俏兰 +3 位作者 陈泽涛 葛春蕾 陈维达 宋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8-36,共9页
目的:观察黄芩-黄连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只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同品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目的:观察黄芩-黄连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只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同品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黄芩-黄连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黄芩-黄连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95、3.9、7.8 g·kg^(-1)药物灌胃8周。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根部斑块病理情况并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马松(Masson)染色、油红O染色联合F4/80、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组分并计算斑块易损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MP-2、MMP-9、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一般状态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AS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黄芩-黄连高剂量组斑块中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细胞含量显著增多(P<0.01),脂质及巨噬细胞含量明显减少(P<0.05),黄芩-黄连各剂量组斑块易损指数明显降低,其中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1);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主动脉组织中MMP-2、MMP-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AS小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黄芩-黄连中、高剂量组主动脉组织中TLR4、MyD8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芩-黄连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稳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易损斑块 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芩-黄连药对防治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
8
作者 任梦涵 杨丽霞 +2 位作者 梁永林 李次艳 李涛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0-50,共11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黄连药对防治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黄芩-黄连药对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借助Perl脚本及UniProt数据库对所得成分及靶点进行分析...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黄连药对防治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黄芩-黄连药对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借助Perl脚本及UniProt数据库对所得成分及靶点进行分析、整理;从Drugbank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疗效药靶数据库(TTD)中收集T2DM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得药物作用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中的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Vina软件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黄芩-黄连药对有效成分50个,其中黄连14个,黄芩36个,相关靶点201个,与T2DM 425个靶点取交集得到交集靶点37个;通过“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共筛选出关键成分6个(豆甾醇、β-谷甾醇、汉黄芩素、千层纸素、槲皮素、小檗碱),度值前5位的核心靶点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白细胞介素1 B(IL1B)、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趋势因子白细胞介素-8(CXCL8)、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GO富集分析发现黄芩-黄连药对治疗T2DM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血管径调节、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活动蛋白连接、儿茶酚胺结合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得到30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脂肪细胞的脂分解调节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豆甾醇与核心靶点PTGS2、CYP1A1、IL1B、PPARG、CXCL8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黄芩-黄连药对主要通过活性成分豆甾醇、β-谷甾醇、汉黄芩素、千层纸素、槲皮素及小檗碱作用于PTGS2、CYP1A1、IL1B、PPARG、CXCL8等靶点,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炎症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内脂肪分解,调控cGMP-PKG信号通路以及作用于胰岛素受体起协同效应,从而发挥防治T2DM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葛根芩连汤 黄芩-黄连药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黄芩-黄连煎煮共沉淀的物质基础、形貌以及对煎煮液体内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龙飞 陈功森 +1 位作者 李慧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790-5797,共8页
黄芩-黄连为许多复方中常配伍相须使用的清热燥湿经典药对,其在合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沉淀,但沉淀物的成分组成、形貌结构,以及是否会影响黄芩-黄连煎煮液的体内行为,目前尚未见明确报道。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对黄芩-... 黄芩-黄连为许多复方中常配伍相须使用的清热燥湿经典药对,其在合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沉淀,但沉淀物的成分组成、形貌结构,以及是否会影响黄芩-黄连煎煮液的体内行为,目前尚未见明确报道。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对黄芩-黄连煎煮共沉淀物质基础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成像分析其外观形貌,并采用大鼠分析共沉淀对黄芩-黄连煎煮液中主要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8个成分是共沉淀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又以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量最高,约占总重的60%,此外共沉淀中含有18%鞣质;形貌分析表明黄芩-黄连煎煮共沉淀的粒径为600 nm左右的类球形微粒;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通过口服给予大鼠黄芩-黄连合煎液冻干粉及单煎液冻干粉,其主要成分黄芩苷体内的AUC与C_(max)、t_(1/2)、T_(max)等均有明显差异。以上说明,煎煮过程产生的沉淀会影响黄芩-黄连药对主要成分的体内行为,会使黄芩苷在体内的吸收程度降低、减少药物突释程度,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 共沉淀 成分组成 形貌分析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脂质组学研究黄芩-黄连药对的降脂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王振祖 钱晓婧 +3 位作者 张家祺 梁琨 胡诚 王新宏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711-6720,共10页
基于脂质组学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的作用机制。将36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不同剂量黄芩-黄连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给予高... 基于脂质组学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的作用机制。将36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不同剂量黄芩-黄连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开始给予药物干预,12周后处理。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通过HE染色与油红O染色法评价肝组织的病理形态。使用LC-MS/MS技术检测大鼠脂质水平变化,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其中的差异脂质代谢物,并绘制脂质代谢通路。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脂质相关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γ-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γ-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黄芩-黄连干预后显著回调。HE染色与油红O染色表明不同剂量的黄芩-黄连均可逆转大鼠肝脏的脂肪性病变,且呈剂量依赖性。脂质组学分析发现模型组与空白组大鼠的脂质代谢存在明显差异,有54个脂质发生了显著改变,主要有甘油脂类、磷脂酰胆碱类、鞘脂类等。给药后,有44个脂质差异物趋于正常水平,这表示不同剂量的黄芩-黄连给药后显著改善了NAFLD大鼠的脂质代谢水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黄芩-黄连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合成酶1(TG-synthesis enzyme 1,DGAT1)、脂素1(recombinant lipin 1,LPIN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蛋白的水平,升高ACC1的磷酸化水平,这些变化可显著降低TG的合成,且提高其分解速度,提升机体的脂质代谢水平,最终实现降脂的作用。黄芩-黄连能够通过抑制脂肪酸和TG的合成改善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黄芩-黄连 脂质组学 血脂代谢
原文传递
黄芩-黄连药对不同配比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章常华 薛亚楠 +5 位作者 王子文 周立分 余宏 罗小泉 魏学鑫 艾志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70-5174,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不同配比2种主要降糖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优选黄芩-黄连药对改善2型糖尿病的最佳比例并阐述其配伍规律。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分析黄芩-黄连1∶1、黄芩-黄连1∶2与黄芩-黄连2∶1配比...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不同配比2种主要降糖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优选黄芩-黄连药对改善2型糖尿病的最佳比例并阐述其配伍规律。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分析黄芩-黄连1∶1、黄芩-黄连1∶2与黄芩-黄连2∶1配比中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变化;观测黄芩-黄连不同配比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结果:与黄芩-黄连1∶1比较,黄芩-黄连1∶2中黄芩苷含量下降,而小檗碱含量增加;黄芩-黄连2∶1中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差异则较小。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1∶2、黄芩-黄连1∶1、黄芩-黄连2∶1高剂量组葡萄糖消耗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且黄芩-黄连1∶1高剂量葡萄糖消耗量最多。结论:黄芩-黄连1∶1配比为降糖作用最佳配比,其可能配伍机制为黄芩苷对于小檗碱发挥降糖作用具有双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药对 配比 葡萄糖消耗量 配伍 机制 HEPG2细胞 降糖作用 含量
原文传递
黄芩-黄连抗神经炎症的配伍优势及其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红杰 苏丹 +5 位作者 朱根华 宋永贵 周步高 李珊珊 章常华 艾志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索黄芩-黄连防治神经炎症的配伍优势,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阐明黄芩-黄连配伍优势的作用特点及机制。方法:选取体外具有代表性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将BV2分为8组,分别... 目的:探索黄芩-黄连防治神经炎症的配伍优势,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阐明黄芩-黄连配伍优势的作用特点及机制。方法:选取体外具有代表性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将BV2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黄连组、吡拉西坦组、黄芩组、黄连组;利用细菌脂多糖(LPS)建立BV2细胞炎症模型,通过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明场下观察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免疫荧光法测定药物对BV2细胞促炎因子产生及释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核转位情况;通过TLR4信号转导抑制剂CLI-095、NF-κB阻断剂PDTC进行黄芩-黄连抗神经炎症作用靶点的确认。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诱导的模型组细胞大多处于激活状态,培养液及细胞内的IL-6、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F-κB p65的入核现象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吡拉西坦组预处理后,BV2细胞形态大部分恢复,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NF-κB p65大多存在于细胞质中;黄芩组、黄连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形态略有恢复,促炎因子水平及TLR4、MyD88、NF-κB p50、NF-κB p65 mRNA表达量有所降低;与黄芩-黄连组比较,黄芩组、黄连组的促炎因子抑制作用效果显著低于药对组;与模型组比较,应用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黄芩-黄连+CLI-095”组、“黄芩-黄连+PDTC”组,能够明显降低TLR4、MyD88、NF-κB p50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P<0.05,P<0.01),并明显抑制NF-κB p65转入细胞核内。结论:黄芩与黄连相须配伍后的抗神经炎症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黄芩或黄连;该药对的抗神经炎症优势与抑制小胶质细胞中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通过验证说明TLR4、MyD88、NF-κB为黄芩-黄连发挥药对配伍优势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黄连 配伍优势 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4/MyD88/NF-κB) 神经炎症 小鼠小胶质细胞(BV2)
原文传递
黄连-黄芩及黄连-黄芩-黄柏干预2,4-二硝基苯酚诱导热病证候模型的代谢物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荆雷 何薇 +3 位作者 刘树民 黄志桓 刘东敏 祖金祥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基于代谢物组学理论,探讨黄连解毒汤的拆方黄连-黄芩及黄连-黄芩-黄柏干预2,4-二硝基苯酚诱导热病证候模型在代谢物组学层面上的关联性。方法:运用UPLC/MS技术手段,采用PCA和PLS-DA数据解析方法,研究黄连-黄芩及黄连-黄芩-黄柏对... 目的:基于代谢物组学理论,探讨黄连解毒汤的拆方黄连-黄芩及黄连-黄芩-黄柏干预2,4-二硝基苯酚诱导热病证候模型在代谢物组学层面上的关联性。方法:运用UPLC/MS技术手段,采用PCA和PLS-DA数据解析方法,研究黄连-黄芩及黄连-黄芩-黄柏对于热病证候模型大鼠尿液中生物标记物的影响。结果:初步确定2,4-二硝基苯酚诱导热病证候模型51个生物标志物,黄连-黄芩对于其中8个生物标志物具有明显干预作用,黄连-黄芩-黄柏对于其中15个生物标志物有明显干预作用。结论:黄连-黄芩-黄柏对于热病证候模型生物标志物的干预数量和程度均好于黄连-黄芩,佐药黄柏的加入有效加强了对热病的治疗作用,从代谢物组学的角度阐明了传统复方理论中"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黄芩 黄连-黄芩-黄柏 2 4-二硝基苯酚 热病证候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黄连-黄芩药对治疗脑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曹慧婷 朱华旭 +1 位作者 张启春 郭立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59-2167,共9页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连-黄芩药对对脑缺血模型大鼠代谢的作用机制。采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塞复制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模型(MCAO)。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方法、Markerlynx软件、以及主成分...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连-黄芩药对对脑缺血模型大鼠代谢的作用机制。采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塞复制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模型(MCAO)。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方法、Markerlynx软件、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正常大鼠、脑缺血模型大鼠以及分别给予黄连(HL)、黄芩(HQ)和黄连-黄芩药对(LQ)干预后大鼠尿液样本中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差异,结合内源性代谢物的一级及二级碎片离子的精确信息,检索并鉴定可能的生物标志物,进而在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在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尿液中发现并鉴定出了20种生物标志物,并对其相对含量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神经递质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等。这些代谢通路在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体内发生紊乱,主成分分析表明,正常与脑缺血模型得到明显区分,而给予HL,HQ,LQ后可以使之向着正常状态转变。此研究对脑缺血大鼠代谢组及黄连-黄芩药对干预的作用机制进行阐释,体现代谢组学可反映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能较好地体现药对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具有内在的组合变化规律以及中医药的整体观、系统观以及多成分协同或拮抗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黄连-黄芩药对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原文传递
黄连-黄芩药对UPLC-MS/MS指纹图谱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钰乐 刘文 +3 位作者 杨道斌 卿勇军 杜平 金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80-85,共6页
目的:建立黄连-黄芩药对的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整体质量控制与评价、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 目的:建立黄连-黄芩药对的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整体质量控制与评价、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2%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80 min,流速0.3 m L·min^(-1),柱温40℃,获得12批黄连-黄芩药对的色谱图。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黄连-黄芩药对UPLC-MS/MS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16个共有峰,通过比较对照品和参考文献,指认了7个共有峰分别为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汉黄芩苷,对12批不同产地和品种的黄连-黄芩药对相似度进行了考察,其相似度均>0.9。结论:建立了黄连-黄芩药对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其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RSD<3%),该分析方法的建立对于黄连-黄芩药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黄芩药对 超高液相色谱-质谱 指纹图谱 配伍规律 质量控制与评价
原文传递
A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of Baicalin from Radix Scutellariae
16
作者 Guofu Zhang Helin Ye +2 位作者 Dian He Lin Bai Lingling Liu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0年第7期52-54,共3页
A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of baicalin from radix scutellariae wa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Liquid-liquid continuous biphasic extraction was a new method, and showed the advantage of high extracting contents of total fl... A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of baicalin from radix scutellariae wa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Liquid-liquid continuous biphasic extraction was a new method, and showed the advantage of high extracting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e compared with one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which is easy to operate and has good reproducibility wa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scutellariae Liquid-liquid continuous biphasic extr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