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内生真菌AR15中吲哚二酮哌嗪及其对黄芪白粉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2 位作者 李慧 安志鹏 周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7-202,共6页
为了研究黄芪内生真菌AR15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对黄芪白粉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方法和ITS序列鉴定该AR15,使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对AR15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发酵... 为了研究黄芪内生真菌AR15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对黄芪白粉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方法和ITS序列鉴定该AR15,使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对AR15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黄芪内生真菌AR15为Penicilliumsp.,分离到的8个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fumitremorgin B(1)、cyclotryprostatins B(2)、verruculogen(3)、tryprostatin B(4)、tryprostatin A(5)、cyclotryprostatin A(6)、cyclotryprostatins C(7)、cyclotryprostatins D(8),所有吲哚二酮哌嗪对黄芪白粉病原菌都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3和6的MIC值达到3.13、1.56和6.25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黄芪 吲哚二酮哌嗪 分离 黄芪白粉病
下载PDF
榆林市黄芪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艳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97-98,共2页
为研究调查黄芪白粉病发病规律,比较4种杀菌剂对黄芪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榆林市黄芪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黄芪白粉病由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和黄芪束丝壳菌(Trichocladia astragali (D.C.) Ne... 为研究调查黄芪白粉病发病规律,比较4种杀菌剂对黄芪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榆林市黄芪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黄芪白粉病由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和黄芪束丝壳菌(Trichocladia astragali (D.C.) Neger)共同引起;供试药剂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430 g/L戊唑醇悬乳剂对黄芪白粉病防效最好,最终防效分别为82.52%和7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白粉病 病原鉴定 发生规律 防效 陕西榆林
下载PDF
陇西县黄芪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金鸿 徐雪芬 +4 位作者 李惠霞 罗宁 倪春辉 李文豪 徐志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2,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陇西县黄芪白粉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对陇西县6个乡镇黄芪白粉病的发生进行调查,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病原,并对黄芪白粉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及碳源条件下的萌发率等生物学特... 【目的】为了明确陇西县黄芪白粉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对陇西县6个乡镇黄芪白粉病的发生进行调查,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病原,并对黄芪白粉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及碳源条件下的萌发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2018年陇西县黄芪平均发病率为31.17%,平均病情指数为18.08.经形态特征观测和rDNA-ITS序列对比,将陇西县黄芪白粉病病原菌鉴定为子囊菌门黄芪白粉菌(Erysiphe astragali);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6~8.不同碳源对分生孢子萌发效果影响不明显.光照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较好,黑暗条件下萌发率较差.【结论】通过对陇西县黄芪白粉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在7月~9月上旬,当地气温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易导致白粉病大面积发生和蔓延.在防治白粉病时,应选择白粉病始发期开始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白粉病 发生 鉴定 孢子萌发
下载PDF
黄芪白粉病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天旺 李建军 +2 位作者 张新瑞 马永强 李继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8-49,共2页
黄芪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在6月下旬日均温度18℃时开始发生,当7月下旬至8月日均温约20℃时快速扩散,到9月中旬日均温度低于16℃时逐渐减缓。降雨也会加剧病害发展。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了黄芪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 黄芪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在6月下旬日均温度18℃时开始发生,当7月下旬至8月日均温约20℃时快速扩散,到9月中旬日均温度低于16℃时逐渐减缓。降雨也会加剧病害发展。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了黄芪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ME和20%丙环唑ME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到84.53%和81.19%。25%腈菌唑EC、10%苯醚甲环唑ME和25%三唑酮WP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4%、73.66%和7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白粉病 发生动态 药剂防治
原文传递
恒山黄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中gliotoxin类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2 位作者 李慧 安志鹏 周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恒山黄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的gliotoxin类代谢产物和其对黄芪白粉病原菌Erysiphe pisi.的抑制作用。方法: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和HPLC方法,并通过化学方法结合核磁共振... 目的:研究恒山黄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的gliotoxin类代谢产物和其对黄芪白粉病原菌Erysiphe pisi.的抑制作用。方法: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和HPLC方法,并通过化学方法结合核磁共振分析和质谱鉴定其化学结构,抑菌活性测试方法采用最小抑制浓度法。结果:从恒山黄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的固体发酵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gliotoxin类代谢产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gliotoxin(1),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2),dehydroxy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3),dehydrogliotoxin(4),6-deoxy-5a,6-didehydrogliotoxin(5),didehydro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6),bis-N-norgliovietin(7),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4和5对黄芪白粉病原菌显示出强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达到1.56,0.78,6.25 mg·L-1。结论:所有化合物都是首次从黄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黄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可以作为潜在的产生gliotoxin类代谢产物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黄芪 胶霉毒素 黄芪白粉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