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芎药对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网络调控作用特征及配伍功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卓航 戚明珠 +2 位作者 黄荷兰 苏晓慧 孔祥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6-2335,共10页
基于“药对-疾病”关联网络,探索黄芪-川芎(芪芎)药对改善气虚血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特点及二者配伍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数据库(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芪芎药对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候选靶标;检索人类基因(Ge... 基于“药对-疾病”关联网络,探索黄芪-川芎(芪芎)药对改善气虚血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特点及二者配伍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数据库(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芪芎药对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候选靶标;检索人类基因(GeneCards)、DrugBank、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及药物靶标(TTD)等数据库获取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基因靶标;通过STRING与Cytoscape 3.9.1软件利用病证相关基因和药对候选靶标的相互作用信息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网络拓扑特征值筛选核心靶点;并基于Metascape平台和DAVID数据库整合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信息,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及生物功能挖掘,进一步探索芪芎药对作用机制及配伍特点。结果显示,候选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免疫调节、血液循环调控、神经递质调控、氧化应激调节等功能模块,富集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和血小板活化等通路。且黄芪和川芎作用特点各有侧重,黄芪主要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和生长因子调控反应,川芎则重在改善循环系统并参与激素代谢功能,提示芪芎药对多靶点、多途径协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配伍机制。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芪芎药对可显著下调关键靶点TLR4、NF-κB、IL-1β、F2R、PLCβ1和MYLK的表达。该研究初步揭示芪芎药对可能通过矫正免疫失调、血液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以发挥活血行血、益气清络的精气血三补功效,进而为其后续改善气虚血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支持,也为中药“相须”七情配伍的现代生物学内涵解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川芎药对 缺血性脑卒中 网络理学
原文传递
川芎和黄芪合用在心肌缺血大鼠体内藁本内酯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岚 成龙 +6 位作者 李慧 梁日欣 殷小杰 王伟 胡楠 杨庆 王彦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58-161,共4页
目的:测定川芎和黄芪合用后川芎主要有效成分藁本内酯在心肌缺血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舌下静脉给予3.5 mg.kg-1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肌缺血,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眶(眼球后静脉丛)采血1 mL,HPLC/MS法测定血浆藁... 目的:测定川芎和黄芪合用后川芎主要有效成分藁本内酯在心肌缺血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舌下静脉给予3.5 mg.kg-1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肌缺血,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眶(眼球后静脉丛)采血1 mL,HPLC/MS法测定血浆藁本内酯含量,Win Nonlin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川芎-黄芪合用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药动学参数为:Cmax(0.737±0.181)mg·L-1;AUC(0-t)(75.20±10.35)mg·L-1·min-1;AUC(0-∞)(81.66±21.01)mg·L-1·min-1;MRT(0-t)(85.87±5.03)min;CL(0.0512±0.0118)L·min-1;t1/2(77.97±5.75)min;Vz(5.808±1.641)L·kg-1。结论:与川芎单用相比,黄芪-川芎合用后藁本内酯的AUC(0-t)显著增加,MRT(0-t)延长,说明两药配伍有利于提高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及体内滞留,进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黄芪药对 藁本内酯 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