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草木犀总皂苷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严铭铭 吴程彦 +4 位作者 尉忠贤 付美丽 刘畅 田双 邵帅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以MCF-7、PC3M、ACC、A549、SW620几种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体外加入黄花草木犀总皂苷,研究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几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黄花草木犀总... 目的以MCF-7、PC3M、ACC、A549、SW620几种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体外加入黄花草木犀总皂苷,研究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几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对MCF-7、PC3M、ACC、A549、SW620肿瘤细胞株均有细胞毒作用,但对正常细胞株的毒性作用则明显较低,对MCF-7、PC3M、ACC、A549、SW620作用72 h时的IC50分别为0.45、0.73、1.05、1.17、1.19 mg/m L。结论黄花草木犀总皂苷能有效抑制5种肿瘤细胞株增殖,且对正常细胞株毒性较小,筛选出对黄花草木犀总皂苷最敏感的肿瘤细胞株为MCF-7、PC3M肿瘤细胞,值得进一步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K-8 黄花草木犀总皂苷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黄花草木犀与赖草混合青贮草的发酵品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欣 董宽虎 +1 位作者 王保平 杜利霞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将黄花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与赖草(Leymus secalinus)混合青贮,通过青贮品质的比较,寻求最佳青贮比例。试验设4个处理,A组黄花草木犀青贮(对照组),B组2/3黄花草木犀+1/3赖草青贮,C组1/2黄花草木犀+1/2赖草青贮,D组1/3黄花草木... 将黄花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与赖草(Leymus secalinus)混合青贮,通过青贮品质的比较,寻求最佳青贮比例。试验设4个处理,A组黄花草木犀青贮(对照组),B组2/3黄花草木犀+1/3赖草青贮,C组1/2黄花草木犀+1/2赖草青贮,D组1/3黄花草木犀+2/3赖草青贮。青贮后60 d启封,测定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黄花草木犀与赖草混合青贮和对照组相比极显著的降低了氨态氮、乙酸和丁酸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丙酸含量(P<0.05),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D组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pH为4.27;混合青贮中的NDF和AD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D组NDF、ADF、WSC、EE和Ash含量最高;在各项评分中混合青贮等级均高于黄花草木犀青贮,D组评分均为最高。从青贮发酵品质及饲料利用角度出发,1/3黄花草木犀+2/3赖草混合青贮为最适比例,青贮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犀 赖草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黄花草木犀中Cl^(-)、NO3^(-)和SO_(4)^(2-)的含量 被引量:4
3
作者 展建丽 姜珊 +1 位作者 陈穆芝 田树革 《化学工程师》 CAS 2022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黄花草木犀提取物中Cl^(-)、NO3^(-)和SO_(4)^(2-)的含量。方法采用去离子水对药材进行超声提取,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onexIonPacAS22型分析柱,流动相为超纯水-NaHCO_(3)(1.5mmol·L^(-...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黄花草木犀提取物中Cl^(-)、NO3^(-)和SO_(4)^(2-)的含量。方法采用去离子水对药材进行超声提取,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onexIonPacAS22型分析柱,流动相为超纯水-NaHCO_(3)(1.5mmol·L^(-1))-Na2CO3(4.5mmol·L^(-1)),等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1),柱温为27.2℃。结果Cl^(-)、NO3^(-)和SO_(4)^(2-)的离子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0.9995,0.9991,样品低、中、高加标回收率在90%~105%之间。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测定黄花草木犀中阴离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犀 超声提取法 离子色谱法 阴离子
下载PDF
黄花草木犀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杰 王丽莉 +3 位作者 周鑫堂 袁久志 张铁军 刘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625,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花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草木犀70%乙醇渗漉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 目的研究黄花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草木犀70%乙醇渗漉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香豆素(2)、对羟基苯丙酸甲酯(3)、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4)、芦丁(5)、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robinin(8)、clovin(9)、山柰酚-3-O-芸香糖苷(10)、异槲皮苷(11)、美迪紫檀素-3-O-β-葡萄糖吡喃糖苷(12)。结论化合物3、4、6、7、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犀 香豆素 对羟基苯丙酸甲酯 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 异槲皮苷
原文传递
黄花草木犀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优选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媛 严铭铭 +4 位作者 邵帅 张银铃 孙永嘉 闫向竹 于红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优选黄花草木犀总皂苷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黄花草木犀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4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最佳纯化工艺为浓缩浸膏上D101型大孔树脂... 目的:优选黄花草木犀总皂苷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黄花草木犀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黄花草木犀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4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最佳纯化工艺为浓缩浸膏上D101型大孔树脂柱,洗脱剂70%乙醇,吸附流速1 mL.min-1,洗脱流速3 mL.min-1,洗脱体积6 BV。结论:黄花草木犀总皂苷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简便、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犀 总皂苷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花草木犀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韩璐 杨杰 +2 位作者 王丽莉 周鑫堂 张铁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7期800-804,共5页
目的考察黄花草木犀中芦丁、clovin和香豆素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工艺。方法通过对不同型号大孔树脂的考察优选出纯化黄花草木犀中药效成分的最佳树脂类型,并对其最大上样量、上样体积流量、洗脱溶剂体积分数和洗脱溶剂最佳用量进... 目的考察黄花草木犀中芦丁、clovin和香豆素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工艺。方法通过对不同型号大孔树脂的考察优选出纯化黄花草木犀中药效成分的最佳树脂类型,并对其最大上样量、上样体积流量、洗脱溶剂体积分数和洗脱溶剂最佳用量进行优化。结果经过筛选确定HPD-300大孔树脂为纯化黄花草木犀药效成分的最优树脂类型,其最佳纯化条件:树脂的上样量为2.4 g生药/g树脂,上样体积流量为2.0 BV/h,依次用2 BV水洗脱和7 BV 50%乙醇洗脱。在此条件下芦丁、clovin、香豆素质量分数提升了7.8倍,平均收率为85.38%。结论 HPD-300大孔树脂用于纯化黄花草木犀中芦丁、clovin、香豆素稳定性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犀 大孔吸附树脂 芦丁 clovin 香豆素 纯化
原文传递
黄花草木犀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翠霞 刘玉婷 +3 位作者 苗磊 赵彧 邵帅 严铭铭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557-1564,共8页
目的研究黄花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L.)]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DPPH法及β-胡萝卜素漂白等方法筛选黄花草木犀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部位,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 目的研究黄花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L.)]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DPPH法及β-胡萝卜素漂白等方法筛选黄花草木犀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部位,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再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黄花草木犀的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显著,从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木犀草素(2)、橙皮苷(3)、槲皮素(4)、芦丁(5)、芹菜素(6)、水杨酸(7)、香豆素(8)、滨蒿内酯(9)、7-甲氧基香豆素(10)、富马酸(11)、咖啡酸(12)和对羟基苯甲酸-4-O-α-D-吡喃甘露糖-(1→3)-α-L-鼠李糖苷(13);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2、4、7、1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IC50值分别25. 89、14. 09、28. 03和23. 04μg·m L^-1;化合物4、7、12、13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IC50值分别为10. 48、23. 77、22. 79和25. 20μg·m L^-1。结论化合物3、7、9、10、11、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检索化合物13为未经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4、7、1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化合物4、7、12、13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犀 橙皮苷 水杨酸 滨蒿内酯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