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异黄酮组分HPLC快速分析技术及其在豆腐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春娥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62-2072,共11页
大豆异黄酮育种与大豆制品加工研究需要进行大批量样品12种异黄酮组分的快速定量分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以大豆品种南农95C-13为材料,研究大豆苷元、大豆苷、乙酰基大豆苷、丙二酰基大豆苷、... 大豆异黄酮育种与大豆制品加工研究需要进行大批量样品12种异黄酮组分的快速定量分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以大豆品种南农95C-13为材料,研究大豆苷元、大豆苷、乙酰基大豆苷、丙二酰基大豆苷、染料木苷元、染料木苷、乙酰基染料木苷、丙二酰基染料木苷、黄豆苷元、黄豆苷、乙酰基黄豆苷、丙二酰基黄豆苷等12种标准品外标法快速定量技术。从样品制备与色谱条件对分析12种异黄酮组分的准确度和分离度入手,确定分析流程,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的184个重组自交系(NJRIKY)为材料,研究豆腐加工中总量和各组分的变化特点。(1)样品以80%甲醇水溶液50℃超声1 h提取;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6℃,流速2.0 mL min^-1,进样量10μL,流动相0.1%(V/V)乙酸水溶液(A)和100%甲醇(B),02 min,27%B(V/V)→2-3 min,27%-38%B→310 min,38%B→1012 min,38%-39%B→1214 min,39%B→1415 min,39-27%B梯度洗脱;在15 min内将12个组分良好分离,各组分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为0.99760.9999);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9%,变异系数低于2%。(2)NJRIKY群体籽粒、豆乳、豆腐异黄酮总量和组分的大量分析验证了HPLC快速技术的效果。籽粒异黄酮总含量(3 695.00μg g^-1)在豆乳加工中平均85.15%转入豆乳(3 146.12μg g^-1),14.85%(548.88μg g^-1)进入豆渣。传统豆腐加工通过硫酸钙絮凝,只有17.32%(639.89μg g^-1)转入豆腐,67.83%(2 506.23μg g^-1)留在黄浆水中。豆乳中12种组分含量比籽粒中稍低,均以丙酰基染料木苷含量最高;而豆腐中乙酰基染料木苷和乙酰基黄豆苷缺失,以染料木苷元与大豆苷元含量较高。大豆科丰1号与南农1138-2杂交重组后家系间的异黄酮遗传变异增大,增加了对其遗传改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黄酮组分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梯度洗脱 豆乳 豆腐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枝叶中黄酮组分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石清 张春椿 +1 位作者 年慧慧 熊耀康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考察南方红豆杉枝叶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组分中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南方红豆杉枝叶乙醇提取物经过滤、浓缩、石油醚除杂后,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萃取后水混悬液部分用60%乙醇溶液定容,得到3种不同黄酮组分(T... 目的考察南方红豆杉枝叶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组分中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南方红豆杉枝叶乙醇提取物经过滤、浓缩、石油醚除杂后,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萃取后水混悬液部分用60%乙醇溶液定容,得到3种不同黄酮组分(TMA,TMB,TMC),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组分中黄酮的含量;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率、还原力、总抗氧化活性3个体外抗氧化试验模型,研究并比较不同组分的抗氧化作用差异。结果南方红豆杉TMA,TMB,TMC中黄酮含量分别占总黄酮含量的50.17%,38.25%,11.58%。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总抗氧化活性和还原力均随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种组分抗氧化能力与所含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南方红豆杉3种黄酮组分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黄酮组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胶态二氧化硅固化的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3
作者 李鑫 夏海建 《北方药学》 2016年第2期121-122,22,共3页
目的:制备胶体二氧化硅固化粉末微丸,并对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制备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并利用胶体二氧化硅进行固化得到固化粉末。以其为主药,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制备微丸的润湿剂、载药量和崩解剂,以微丸的圆整度和收率为... 目的:制备胶体二氧化硅固化粉末微丸,并对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制备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并利用胶体二氧化硅进行固化得到固化粉末。以其为主药,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制备微丸的润湿剂、载药量和崩解剂,以微丸的圆整度和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选择30%乙醇作为润湿剂,确定载药量为70%,选择CMC-Na作为崩解剂。最佳制备工艺确定为滚圆时间为4min,滚圆频率30Hz,挤出频率为30Hz。结论:制备的微丸稳定,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工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黄酮组分 磷脂复合物 胶体二氧化硅 微丸 正交设计
下载PDF
衢枳壳黄酮组分抑制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霄 汪洋 +2 位作者 王思为 钟松阳 楼丽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研究衢枳壳黄酮组分(the flavonoids from Quzhiqiao,TFQ)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LPS(1 mg·L^-1)诱导RAW264. 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 目的:研究衢枳壳黄酮组分(the flavonoids from Quzhiqiao,TFQ)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LPS(1 mg·L^-1)诱导RAW264. 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FQ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RT-PCR法检测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情况和入核情况。结果:TFQ在10~100 mg·L^-1时,对RAW264. 7细胞活性无影响。RT-PCR结果表明,TFQ能够降低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表达,以TFQ 100 mg·L^-1作用显著(P <0. 05);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TFQ能够显著抑制p65蛋白表达与入核。结论:TFQ具有抑制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65活化减少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衢枳壳 黄酮组分 RAW264.7 炎性因子 NF-ΚB 体外实验
下载PDF
长白山红景天黄酮组分的提取工艺及抗炎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马莹慧 熊馨 +4 位作者 李月 于美娜 矫艳磊 雷玉敏 时念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6-61,共6页
本试验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长白山红景天黄酮组分,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得到最佳提取条件;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考察药液浓度、上样量、洗脱剂浓度及洗脱体积等因素,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用ELISA法研究纯化后黄酮组分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 本试验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长白山红景天黄酮组分,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得到最佳提取条件;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考察药液浓度、上样量、洗脱剂浓度及洗脱体积等因素,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用ELISA法研究纯化后黄酮组分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长白山红景天黄酮组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5,60℃、200 W条件下超声提取35 min;最佳纯化工艺为:层析柱径高比为1∶16,药液中黄酮组分浓度为0.05 mg/mL,以2 BV/h的流量速度上样2 BV,再以50%乙醇洗脱2.5 BV,纯化后黄酮类成分纯度达到81.6%;纯化后黄酮组分能够显著地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TNF-α(P<0.01),明显提高抗炎性因子IL-10的分泌量(P<0.05)。由此可见,长白山红景天黄酮组分经提取纯化后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红景天 黄酮组分 提取 纯化 抗炎活性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 被引量:16
6
作者 梁慧珍 李卫东 +2 位作者 方宣钧 曹颖妮 王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147-2152,共6页
为了能在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的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本研究选用8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采用NCⅡ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在供试品种间... 为了能在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的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本研究选用8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采用NCⅡ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在供试品种间表现有明显的差异,籽粒异黄酮含量和黄豆甙元既受加性效应又受非加性效应的控制,染料木甙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染料木素、大豆甙元和大豆甙这3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不同亲本组配的不同组合的GCA和SCA差异较大。在中亲优势测定中,除黄豆甙元含量和大豆甙表现为正向超亲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负向超亲。本研究认为在大豆高异黄酮育种中应选择高异黄酮材料作为亲本之一,选配组合时亲本最好采用高×高类型或高×低类型配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黄酮组分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大豆异 组分含量 非加性效应 大豆甙元
下载PDF
中国大豆资源异黄酮含量及其组分的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春娥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19-3929,共11页
【目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资源,研究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为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来自中国各生态区的580份地方品种、106份育成品种、209份野生大豆组成的895份大豆种质... 【目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资源,研究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为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来自中国各生态区的580份地方品种、106份育成品种、209份野生大豆组成的89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88份国外品种为参照,采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种大豆籽粒异黄酮,分析其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结果】全国野生大豆、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大豆异黄酮总含量(TISF)及其组分均存在很大变异。TISF变幅分别为927.29—7932.94、259.38—7725.45和489.67—5968.90μg·g-1,平均分别为2994.51、3241.33和2704.83μg·g-1。从野生种到地方品种再到育成品种,长期人工育种使染料木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丙二酰基染料木苷)与黄豆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乙酰基黄豆苷和丙二酰基黄豆苷)增加,大豆苷类总含量(尤其是乙酰基大豆苷)却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育成品种平均TISF低于野生种。各生态区的野生和栽培种质的TISF及其组分均有大量变异。野生种TISF与种质来源地经、纬度无显著性相关,栽培种则由于各地人工进化的差异形成了与地理经、纬度均有极显著负相关(r=-0.264和-0.380)的特点。从983份材料中优选出ZYD3621(TISF7932.94μg·g-1)、N3188(TISF7725.45μg·g-1)、N20793(TGL5122.21μg·g-1)等一批高TISF与高组分特异种质可供异黄酮育种利用。【结论】中国从野生种到地方品种再到育成品种,异黄酮含量及其组分的演化特点为栽培大豆平均异黄酮总含量、染料木苷类与黄豆苷类总含量均高于野生种,大豆苷类总含量低于野生种。中国各生态区域内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均有丰富变异,从中筛选出一批高含量、高组分种质可供异黄酮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种质资源 黄酮组分 遗传变异 演化特征
下载PDF
石韦黄酮组分改善糖尿病肾病病理及减轻炎症反应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绪林 刘文萍 +1 位作者 王丽丽 封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52-2357,共6页
糖尿病肾病(DN)与免疫介导的炎性损伤密切相关。石韦为一味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较好功效的药材,其含有较为丰富黄酮组分(SWHT)。该研究探讨SWHT对DN及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该研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鉴定SWHT中的主要活... 糖尿病肾病(DN)与免疫介导的炎性损伤密切相关。石韦为一味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较好功效的药材,其含有较为丰富黄酮组分(SWHT)。该研究探讨SWHT对DN及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该研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鉴定SWHT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SWHT主要含有芒果苷和异芒果苷。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和STZ诱导大鼠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N模型组、阳性对照组、SWHT组(50,100,200 mg·kg-1,ig)。给予药物干预12周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AGEs,RAGE含量;采用试剂盒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尿总蛋白水平;并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和结构;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肾组织IL-6,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及含量。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SWHT组分显著降低DN大鼠血清中AGEs和RAGE水平;可降低DN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尿总蛋白水平;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降低基底膜增厚;并下调炎症介质IL-6,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提示,SWHT组分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肾病活性,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损伤与其减轻炎症损伤有关,这为中医临床科学、合理应用石韦药材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发糖尿病肾病组分中药提供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韦 黄酮组分 糖尿病肾病 炎症
原文传递
胶体二氧化硅固化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夏海建 张振海 +3 位作者 孙娥 陈小云 万高星河 贾晓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制备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GF-PC),并利用胶体二氧化硅(CS)对其进行固化。方法以CS为载体,固化GF-P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PRD)法和扫描电镜(SEM)法对所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和固化粉末进行物相表征,并... 目的制备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GF-PC),并利用胶体二氧化硅(CS)对其进行固化。方法以CS为载体,固化GF-P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PRD)法和扫描电镜(SEM)法对所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和固化粉末进行物相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和流动性。结果 DSC和XPRD图谱表明,GF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固化粉末中。体外溶出结果表明,固化粉末能够有效促进药物的溶出。结论 CS固化GF-PC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在提高自身流动性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溶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黄酮组分 胶体二氧化硅 磷脂复合物 固化粉末 表征
原文传递
基于“补气固表”探究黄芪黄酮组分抑制C57BL/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杨冰 于桂红 +4 位作者 李明雨 顾慧敏 陈雅萍 封亮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184-5190,共7页
传统中医药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气虚相关,"补气固表"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基于"补气固表"探究传统补气药黄芪中黄酮组分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传统中医药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气虚相关,"补气固表"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基于"补气固表"探究传统补气药黄芪中黄酮组分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表征黄芪黄酮组分;构建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采用Visual Sonics Vevo 2100小动物专用高频彩超评估黄芪黄酮组分对肿瘤体积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及肿瘤组织中IL-17,RORγt的水平;通过Western bolt法检测肿瘤组织IRE-1/XBP-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黄芪黄酮组分低剂量组(5 g·kg^-1·d^-1)和高剂量组(10 g·kg^-1·d^-1)对肿瘤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 5±4. 4)%,(43. 4±5. 2)%;黄芪黄酮组分能降低C57BL/6荷瘤小鼠血清及肿瘤组织中IL-17和RORγt表达,并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及胸腺指数;黄芪黄酮组分能降低X盒结合蛋白1(XBP1)、肌醇酶1(IRE1)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升高C/EBP家族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佳,提示黄芪黄酮组分抗肺癌作用与调控XBP1介导的ERs相关。该研究可为黄芪黄酮组分通过补气固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C57BL/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组分 补气固表 肺癌 免疫调节 内质网应激
原文传递
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红 陈伟强 +2 位作者 罗少洪 金桂芳 潘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10月龄的小鼠,以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复制AD模型小鼠,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灌胃15d后,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10月龄的小鼠,以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复制AD模型小鼠,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灌胃15d后,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脑内海马组织切片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清SOD活力显著提高(P<0.01)、血清LDH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形态改善。结论:异黄酮活性组分能有效地改善衰老AD小鼠的抗氧化系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活性组分 AD小鼠 抗氧化 海马区 神经元细胞
下载PDF
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丽华 冯怡 +3 位作者 徐德生 李俊松 张梁 汪益涵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采用Eudragit RS 100为包衣材料,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缓释微丸。方法:采用M in i G 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包衣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采用Eudragit RS 100为包衣材料,制备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缓释微丸。方法:采用M in i G 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包衣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当聚合物包衣增重6%,增塑剂用量为10%时,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曲线符合Peppas和H iguch i方程。结论:制备的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微丸具备较理想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甘草总效应组分 EudragitRS100 微丸 释放度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AD小鼠脑海马神经元及血脂水平血清SOD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少洪 赵宇红 +4 位作者 陈伟强 陆小莲 杨红 潘伟 金桂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海马神经元及血脂水平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取10个月龄的小鼠,以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建立AD模型小鼠,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灌胃治疗15 d,眼球取血测...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海马神经元及血脂水平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取10个月龄的小鼠,以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建立AD模型小鼠,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灌胃治疗15 d,眼球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SOD活力;观察脑内海马组织切片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力显著提高(P<0.01),显剂量效应关系;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形态改善。结论:大豆异黄酮活性组分能有效调节AD小鼠的血脂的水平,显著提高血清SOD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活性组分 AD小鼠 SOD 血脂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模拟婴儿胃肠道环境中的消化特性
14
作者 周滨滨 杨艳君 +7 位作者 朱毛毛 杨冰 马维坤 朱向珺 刘俊 赵菁 封亮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735-5745,共11页
为阐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婴儿胃肠道环境中的消化特性,该研究通过建立体外模拟婴儿胃、肠环境模型,采用UPLC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消化过程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经质量权重系数法整合黄酮组分整体含量,借助UPLC-Q-TOF-M... 为阐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婴儿胃肠道环境中的消化特性,该研究通过建立体外模拟婴儿胃、肠环境模型,采用UPLC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消化过程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经质量权重系数法整合黄酮组分整体含量,借助UPLC-Q-TOF-MS技术,探究黄酮组分胃肠液消化产物并推测其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在胃肠液消化过程中,黄酮组分发生氧化、还原、脱糖基、甲基化等Ⅰ相代谢反应,产生共11种消化产物。由黄酮组分含量与成分变化结果可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胃液中较稳定,在肠液中其含量呈先上升后保持稳定的趋势,主要原因为在胃肠消化时黄酮组分从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中释放,使其含量有所上升,同时发生了Ⅰ相代谢反应,但代谢速率相对较小,致使其含量趋于稳定。该研究初步探究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婴儿胃肠道环境中的消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药效组分在婴儿体内吸收、转运、代谢等过程奠定基础,同时为儿科中药的生物药剂学性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黄酮组分 UPLC-Q-TOF-MS技术 婴儿 消化特性
原文传递
大豆异黄酮的品种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冰 李鹏月 +2 位作者 王丕武 付永平 张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5-678,共4页
直接使用乙醇分离提取大豆异黄酮,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8个大豆品种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品种间差异分析,并对5种异黄酮组分(染料木素、黄豆黄甙、大豆甙、大豆甙元、染料木甙)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品种间的大豆异黄酮和各组分的含... 直接使用乙醇分离提取大豆异黄酮,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8个大豆品种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品种间差异分析,并对5种异黄酮组分(染料木素、黄豆黄甙、大豆甙、大豆甙元、染料木甙)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品种间的大豆异黄酮和各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黄皮豆的异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吉农17异黄酮含量最高,其含量可达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 乙醇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差异分析 黄酮组分
下载PDF
双黄连可溶性粉不同组分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彦文 李梓密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087-3096,共10页
为了深度开发双黄连可溶性粉(金银花、连翘、黄芩,1∶1∶2),并为家禽、家畜合理选择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生产的双黄连可溶性粉及其醇沉物(多糖组分)、滤液(黄酮组分)作为研究材料,以哺乳动物牦牛源轮状病毒... 为了深度开发双黄连可溶性粉(金银花、连翘、黄芩,1∶1∶2),并为家禽、家畜合理选择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生产的双黄连可溶性粉及其醇沉物(多糖组分)、滤液(黄酮组分)作为研究材料,以哺乳动物牦牛源轮状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结合平板二倍稀释法,探讨其体外抗菌活性;以牦牛MA-104细胞株、鸡胚成纤维细胞株UMNSAH/DF-1为宿主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细胞病变(CPE)检测法,探讨其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革兰氏阴性菌(牦牛源大肠杆菌、牦牛源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质控菌株)的抑菌效果优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牦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质控菌株)的抑菌效果,从双黄连可溶性粉中分离的黄酮组分可能是双黄连可溶性粉抑菌的主要成分,而多糖组分则无抑菌活性;黄酮组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双黄连可溶性粉及其黄酮组分和多糖组分对鸡胚胎成纤维细胞UMNSAH/DF-1的最小无毒浓度(TC 0)分别为:2.58、1.17和1.56μg/mL,对牦牛细胞MA-104的TC 0分别为:1.290、0.585和0.780μg/mL,对牦牛轮状病毒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抗病毒效果优于黄酮和多糖组分。研究结果为双黄连可溶性粉深度开发和对畜禽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可溶性粉 黄酮组分 多糖组分 抗菌活性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中国大豆核心种质异黄酮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袁凤杰 姜莹 +4 位作者 董德坤 朱丹华 李百权 朱申龙 付旭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13,共5页
应用大豆核心种质库中的部分夏秋种质,分析了不同品种、省份和生态类型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和12种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总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参试所有品种总异黄酮含量集中分布在1 000~4 000μg/g之间;发现了5个... 应用大豆核心种质库中的部分夏秋种质,分析了不同品种、省份和生态类型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和12种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总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参试所有品种总异黄酮含量集中分布在1 000~4 000μg/g之间;发现了5个总异黄酮含量大于5 000μg/g的品种。将12种不同的异黄酮组分划分为4大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间异黄酮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大豆异黄酮主成分与总异黄酮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比较不同省份和生态地区的总异黄酮含量和组分含量,发现不同省份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来说,黄淮海区域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显著高于南方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夏大豆类型品种的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秋大豆类型品种。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成成分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的含量在不同省份之间差异显著;黄豆黄素苷和黄豆苷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总异 黄酮组分省份 生态类型
下载PDF
洋金花有效部位及其组分对二甲基亚砜损伤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玲 王秋红 +3 位作者 杨炳友 肖洪彬 孙艳萍 匡海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6-1831,共6页
目的 观察洋金花不同提取物(有效部位、醉茄甾内酯组分和黄酮组分)对二甲基亚砜(DMSO)损伤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传代培养CHO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 3%DMSO... 目的 观察洋金花不同提取物(有效部位、醉茄甾内酯组分和黄酮组分)对二甲基亚砜(DMSO)损伤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传代培养CHO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 3%DMSO与CHO细胞共同孵育24h后,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洋金花有效部位(10~80μg/mL)剂量依赖性增加细胞活性;洋金花醉茄甾内酯组分(30-120μg/mL)对DMSO的细胞损伤作用无明显影响,而洋金花黄酮组分(2.5~20μg/mL)呈剂量依赖性减轻DMSO对细胞的损伤作用。4.5%DMSO与CHO细胞共同孵育24h后,细胞LDH的漏出率明显增加。洋金花有效部位(10~80μg/mL)、洋金花醉茄甾内酯组分(30~120μg/mL)和洋金花黄酮组分(2.5~20μg/mL)均不能降低细胞LDH的漏出率。结论 洋金花中的黄酮组分可以减轻DMSO的细胞毒性,此种药理作用可能与改善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有关,而对细胞膜的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 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 二甲基亚砜(DMSO) 醉茄甾内酯 黄酮组分(FC)
下载PDF
中药多糖改善淫羊藿黄酮低糖苷组分的溶解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菊 叶亮 +2 位作者 黄俊明 贾晓斌 封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6058-6065,共8页
难溶性中药组分的溶解性差是制约其制剂开发的重要因素,中药天然多糖可作为功能组分增加难溶性组分的溶解度,淫羊藿黄酮低糖苷组分(epimedium flavonoid secondary glycoside components,EFSGC)具有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然而其存在... 难溶性中药组分的溶解性差是制约其制剂开发的重要因素,中药天然多糖可作为功能组分增加难溶性组分的溶解度,淫羊藿黄酮低糖苷组分(epimedium flavonoid secondary glycoside components,EFSGC)具有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然而其存在溶解性差的理化性质缺陷。因此该研究采用了以中药多糖增溶EFSGC的策略,并评价其对EFSGC渗透性和稳定性等性质的影响。基于EFSGC的平衡溶解度实验,发现10种中药多糖中三七粗多糖(Panax notoginseng crude polysaccharide,PNCP)对EFSGC的增溶效果最优,其将EFSGC的溶解度由0.8 mg·mL^(-1)提升至13.3 mg·mL^(-1)。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制剂技术对组分进行增溶后,也需考虑其对组分渗透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该研究继续考察了这2种性质。结果显示,PNCP将EFSGC的8 h有效透过率由50.5%提升至71.1%,可以显著增加EFSGC的渗透性;同时可以提高EFSGC在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的稳定性。为了阐释PNCP对EGSGC增溶的机制,通过临界胶束浓度、粒径和电位、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方法,初步推断该机制为PNCP与EFSGC在水中能以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而增溶。综上,PNCP不仅能够改善EFSGC的溶解性,同时也可以提高EFSGC的渗透性和稳定性。该研究为中药多糖作为一种功能组分对难溶性组分增溶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 中药多糖 增溶 渗透性 稳定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葡萄柚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博 沈英英 +7 位作者 张蕴 林圣云 蒋剑平 肖韵悦 杨新新 钱文斌 周郁鸿 武利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3-608,共6页
目的研究葡萄柚黄酮组分(PTFC)对Kasumi-1、K56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情况,从而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不同浓度的PTFC(0、0.125、0.25、0.5、1、2 mg/mL)作用于Kasumi-1、K562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PTFC对Kasum... 目的研究葡萄柚黄酮组分(PTFC)对Kasumi-1、K56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情况,从而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不同浓度的PTFC(0、0.125、0.25、0.5、1、2 mg/mL)作用于Kasumi-1、K562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PTFC对Kasumi-1、K56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Ⅴ/PI流式细胞术检测PTFC诱导Kasumi-1、K562细胞株的凋亡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PTFC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PTFC作用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0.125~2 mg/mL PTFC可明显抑制Kasumi-1、K562细胞株增殖,与空白对照组(PTFC 0 mg/mL)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对Kasumi-1的IC_(50)(24、48 h)分别为1.99、0.89 mg/mL,对K562的IC_(50)(24、48 h)分别为1.23、1.03 mg/mL;通过AnnexinⅤ/PI流式细胞术检测,0.125~2 mg/mL PTFC作用24 h可诱导Kasumi-1、K562细胞凋亡,诱导Kasumi-1凋亡率分别为2.98%、3.2%、3.66%、8.6%、19.8%,K562的凋亡率分别为3.19%、3.19%、3.49%、7.25%、16.87%;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发现PTFC作用后Kasumi-1、K562细胞中出现明显凋亡小体;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aspase-3、Caspase-9、PARP被激活(P<0.05)。结论 PTFC可抑制Kasumi-1、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凋亡相关机制与PARP、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葡萄柚黄酮组分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