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5
1
作者 郑乃章 孙加林 +2 位作者 吴军明 吴隽 曹建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1-985,990,共6页
本课题以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能谱组合、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景德镇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演变情况,发现景德镇低温黄釉主要有黄釉下施底釉和黄釉下无底釉两大类,并进一步分... 本课题以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能谱组合、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景德镇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演变情况,发现景德镇低温黄釉主要有黄釉下施底釉和黄釉下无底釉两大类,并进一步分析了底釉的存在对黄釉品质的影响情况。研究得出黄釉与底釉、胎的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铅长石,白釉、底釉与胎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钙长石;同时,还发现民国黄釉表面存在一层细小的烧绿石型黄色Pb2Fe0.5Sb1.5O6.5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低温黄釉 显微结构
下载PDF
明清以来景德镇低温黄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乃章 吴军明 +1 位作者 吴隽 孙加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0-456,共7页
采用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能谱(EPMA-EDS)组合等仪器对不同年代景德镇低温黄釉瓷片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民国样品外,历代黄釉的化学组成无很大变化,且均是以铁着色,不同的是在成化、弘治、正德和民国时期的样品中发现... 采用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能谱(EPMA-EDS)组合等仪器对不同年代景德镇低温黄釉瓷片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民国样品外,历代黄釉的化学组成无很大变化,且均是以铁着色,不同的是在成化、弘治、正德和民国时期的样品中发现存在底釉,在民国样品表面黄釉中则发现有锑、锡元素存在;首次发现民国低温黄釉表面有Pb2Fe0.5Sb1.5O6.5晶体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能谱(EPMA—EDS) 透射电镜(TEM) 景德镇 低温黄釉
下载PDF
唐三彩黄釉与娇黄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军明 吴隽 +3 位作者 郑乃章 李其江 张茂林 邓泽群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3,27,共4页
实验借助电子探针、X衍射仪和热膨胀仪等对同属低温铅釉的唐三彩黄釉和明清时期景德镇娇黄釉进行测试分析和对比研究,探讨了其内部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及工艺制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唐三彩黄釉与明清时期景德镇娇黄釉瓷的制作和烧成... 实验借助电子探针、X衍射仪和热膨胀仪等对同属低温铅釉的唐三彩黄釉和明清时期景德镇娇黄釉进行测试分析和对比研究,探讨了其内部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及工艺制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唐三彩黄釉与明清时期景德镇娇黄釉瓷的制作和烧成工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同时明清时期景德镇娇黄釉的胎、釉质量又都有较大的提高,是唐三彩黄釉的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唐三彩 黄釉
下载PDF
景德镇传统低温黄釉的文化与科技内涵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军明 李其江 +3 位作者 张茂林 吴隽 郑乃章 曹建文 《江苏陶瓷》 CAS 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
研究和分析了景德镇传统低温黄釉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社会文化对其的影响,得出传统低温黄釉技术与封建社会文化、制度等的关系;同时借助于科学仪器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等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历代低温黄釉制品胎、底... 研究和分析了景德镇传统低温黄釉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社会文化对其的影响,得出传统低温黄釉技术与封建社会文化、制度等的关系;同时借助于科学仪器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等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历代低温黄釉制品胎、底釉、黄釉和白釉的化学组成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工艺方法对制品外观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低温黄釉 科技 文化
下载PDF
明洪武官窑低温黄釉瓷的发现及其时代考证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建文 《东南文化》 2003年第5期73-75,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景德镇御窑厂附近发现的多种低温黄釉瓷器,参照有关实物资料和文献史料,认为明洪武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低温黄釉瓷,并且所发现的这些低温黄釉瓷器的生产时间应在洪武四年左右。
关键词 黄釉瓷器 官窑 明代洪武
下载PDF
浅析唐代黄釉瓷的工艺特征与装饰风格——以东平博物馆黄釉注子为例
6
作者 方园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21期146-149,共4页
我国的黄釉瓷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的黄釉瓷出现在唐代。唐代黄釉瓷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黄釉瓷的出现,不仅为我国瓷器制作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更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唐代黄釉瓷质地致密,... 我国的黄釉瓷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的黄釉瓷出现在唐代。唐代黄釉瓷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黄釉瓷的出现,不仅为我国瓷器制作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更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唐代黄釉瓷质地致密,釉色温润,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黄釉瓷制作工艺主要由以下环节组成:捏成陶坯、拉制器型、施黄釉,然后送入窑中烧制。唐代黄釉瓷制作工艺相对于以前的瓷器制作工艺更加复杂和精细,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对火候、釉料的配合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唐代黄釉瓷的造型多种多样,涵盖了日用器、器皿、尊碗等多种器型。黄釉瓷的装饰风格丰富多彩,包括雕刻、划花、印花、绘画等多种方法。唐代黄釉瓷不仅在技术和艺术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而且它还是时代的产物,承载了唐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黄釉瓷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文章以东平博物馆现存艺术作品黄釉注子为例,概述注子的具体演变,梳理唐代黄釉瓷的工艺特征与装饰风格,最后总结黄釉瓷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釉注子 唐代黄釉 工艺特征 装饰风格 历史与文化内涵
下载PDF
唐代浑源窑黄釉执壶赏析
7
作者 马锦龙 秦宏伟 《文物世界》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唐代 浑源窑 黄釉瓷器 历史文化
下载PDF
寿州窑黄釉瓷器与唐代两淮地区的社会状况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飞 辛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4-90,共7页
唐代寿州窑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黄釉瓷器,这绝非偶然,必有其深层的社会背景因素。通过分析寿州窑黄釉瓷器的产生原因、瓷器特性、瓷器种类等多方面的内容,得出唐代两淮地区一些基本的社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使人们了解两淮地区的社会变迁... 唐代寿州窑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黄釉瓷器,这绝非偶然,必有其深层的社会背景因素。通过分析寿州窑黄釉瓷器的产生原因、瓷器特性、瓷器种类等多方面的内容,得出唐代两淮地区一些基本的社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使人们了解两淮地区的社会变迁,以期能为今天两淮地区社会民情提供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实施区域管理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窑 黄釉瓷器 唐代 两淮地区 社会状况
下载PDF
紫砂花盆用镨黄釉的研制
9
作者 蔡伟 《江苏陶瓷》 CAS 1997年第1期12-12,19,共2页
介绍了在紫砂花盆上应用镨黄釉的研制过程,对坯釉适应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以解决,获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黄釉 紫砂 陶瓷
下载PDF
明清黄釉瓷文化艺术特征初探
10
作者 罗馨 《江苏陶瓷》 CAS 2018年第2期5-6,10,共3页
黄釉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专属釉色,尤其是清代,纯黄釉瓷器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黄釉瓷不仅是宫廷等级制度的象征,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 黄釉瓷器 明清 装饰 特征
下载PDF
论明清景德镇黄釉碗类瓷器造型变化
11
作者 罗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12期64-65,共2页
自隋唐始,黄色便成为皇帝的专属颜色,黄釉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专用釉色。作为宫廷日用单色釉瓷器中的一种,景德镇御窑黄釉瓷最常见的器型就是碗类。瓷碗是传统陶瓷饮食器,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与人们的生活相互呼应,历经千年沉淀之后,... 自隋唐始,黄色便成为皇帝的专属颜色,黄釉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专用釉色。作为宫廷日用单色釉瓷器中的一种,景德镇御窑黄釉瓷最常见的器型就是碗类。瓷碗是传统陶瓷饮食器,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与人们的生活相互呼应,历经千年沉淀之后,它的造型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最直观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黄釉 碗类 造型
下载PDF
浅谈景德镇明清御窑黄釉瓷器
12
作者 罗馨 《景德镇陶瓷》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黄釉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专用釉色。清代时期的黄釉瓷器成为了等级最高的皇家御用瓷器,根据清宫规定,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三人才可使用纯黄釉瓷。
关键词 陶瓷 黄釉 起源 造型
下载PDF
巩义黄釉人首镇墓兽
13
作者 郝红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27期64-64,共1页
1990年9月,河南郑州巩县(现巩义市)鲁庄镇派出所在某犯罪嫌疑人家中起获数件文物,其中一件黄釉人首镇墓兽与其他器物在胎质、釉色方面截然不同,显然非同墓器物。兹介绍如下。黄釉人首镇墓兽,头略昂,方脸,发上扰,额头刻画8道发缝,卷发披... 1990年9月,河南郑州巩县(现巩义市)鲁庄镇派出所在某犯罪嫌疑人家中起获数件文物,其中一件黄釉人首镇墓兽与其他器物在胎质、釉色方面截然不同,显然非同墓器物。兹介绍如下。黄釉人首镇墓兽,头略昂,方脸,发上扰,额头刻画8道发缝,卷发披于后背,头顶正中弯角前弯,小耳扩张,眉檐略起,目光如炬,宽鼻,阔嘴紧抿,脑后有双齿戟,后背至尾有3绺鬃毛,尾上翘,贴于左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兽 黄釉 巩义 河南郑州
下载PDF
河南博物院馆藏珍品——隋代黄釉象首壶
14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3X期2-2,共1页
关键词 黄釉
下载PDF
黄承天德 最盛淳美——关于“明清御窑黄釉瓷器出土与传世对比珍品展”的深度访谈
15
作者 李自涌 《东方收藏》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2017年10月16日至11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出土与传世对比珍品展”暨“明清御窑黄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成功举办,于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轰动一时。时隔六年后,同名的展览图录由文... 2017年10月16日至11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出土与传世对比珍品展”暨“明清御窑黄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成功举办,于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轰动一时。时隔六年后,同名的展览图录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釉瓷器 文物出版社 御窑 天德 陶瓷博物馆 深度访谈 景德镇 国际学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黄釉以黄喻“皇”一枝独秀
16
作者 詹镇鹏 《中华遗产》 2024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帝王家,那必然是黄色。明清景德镇御窑低温烧成的黄釉,为皇室提供了最尊贵的御用瓷色。一件件黄釉瓷背后,写满了色彩的意义,构建出瓷世界的秩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精美的黄色釉瓷尊,器形复古、敦厚。
关键词 黄釉 北京故宫博物院 景德镇御窑 低温烧成 御用瓷 一枝独秀
原文传递
明清宫廷黄釉瓷的科学研究
17
作者 侯佳钰 江建新 +4 位作者 邬书荣 江小民 李合 康葆强 冀洛源 《故宫学刊》 2022年第1期468-480,共13页
黄釉瓷是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单色釉品种,从明初至清末一直均有烧造,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供御”瓷器之一。然而,明清宫廷黄釉瓷器的釉料配方、成分、釉层颜色特点和发展脉络及其影响因素等尚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在修复保护宫廷... 黄釉瓷是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单色釉品种,从明初至清末一直均有烧造,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供御”瓷器之一。然而,明清宫廷黄釉瓷器的釉料配方、成分、釉层颜色特点和发展脉络及其影响因素等尚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在修复保护宫廷黄釉瓷器时还缺乏量化的科学数据和标准。鉴于此,本文以故宫博物院文物资料、故宫南大库出土及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54片明清两代12朝黄釉瓷器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学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宫廷黄釉瓷进行了测试与研究。本文不仅梳理了明清两代宫廷黄釉瓷器釉层结构、成分、颜色的特点及发展脉络,还探究了釉色的影响因素,重点揭示了明代弘治娇黄釉的特点。总之,本工作可为明清黄釉瓷器的修复保护、鉴定研究以及仿复制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黄釉 弘治娇黄釉 成分
原文传递
唐代寿州窑黄釉瓷注子与定窑同类产品的鉴别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广宁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6-86,共1页
提起唐代的黄釉瓷器,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安徽的寿州窑,这多半是由于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寿州瓷黄”的缘故。因此不少人看到唐代的黄釉瓷器,就自然而然地将其归于寿州窑产品。其实在唐代不仅寿州窑生产黄釉瓷器,全国还有不少... 提起唐代的黄釉瓷器,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安徽的寿州窑,这多半是由于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寿州瓷黄”的缘故。因此不少人看到唐代的黄釉瓷器,就自然而然地将其归于寿州窑产品。其实在唐代不仅寿州窑生产黄釉瓷器,全国还有不少窑口也烧造黄釉瓷器,如河北的定窑、湖南的长沙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釉瓷器 唐代 定窑 长沙窑 同类产品 唐人 安徽 东平县 腹径
原文传递
河南博物院藏黄釉扁壶的再审视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剑侠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7,共4页
河南博物院藏黄釉扁壶在造型上与北朝以前的铜、漆等扁体器物并无承继关系。壶腹部装饰胡腾舞乐舞图案,图案采用近大远小的平行透视原理构图,与西方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相似,线条的运用与波斯银器人物刻画相似,有浓郁的西方特征,它可能是... 河南博物院藏黄釉扁壶在造型上与北朝以前的铜、漆等扁体器物并无承继关系。壶腹部装饰胡腾舞乐舞图案,图案采用近大远小的平行透视原理构图,与西方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相似,线条的运用与波斯银器人物刻画相似,有浓郁的西方特征,它可能是西方文化与丝绸之路上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早期表现或西方输入品,这种风格一直影响至隋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釉扁壶 造型 装饰 西方文化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新安沉船出水的米黄釉瓷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浩 曹建文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211,201,共11页
新安沉船出水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其中有四件米黄釉瓷器,在学术界一直未能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以考古出土的材料为基础,辅以可靠的传世器物为线索,明确了这类米黄釉的整体面貌,并与相关的几个窑口产品进行对比,从而探讨其产地、生产时间... 新安沉船出水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其中有四件米黄釉瓷器,在学术界一直未能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以考古出土的材料为基础,辅以可靠的传世器物为线索,明确了这类米黄釉的整体面貌,并与相关的几个窑口产品进行对比,从而探讨其产地、生产时间及形成原因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沉船 黄釉 景德镇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