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湖北省鄂州出土黄铜钱币的光谱分析
1
作者
夏冬青
秦颍
+2 位作者
金普军
毛振伟
董亚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67-2870,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手段,对湖北鄂州博物馆馆藏的当地出土的几枚锈蚀较明显的清代黄铜钱币进行了检测分析,钱币本体含Zn量36.53%~37.75%,含Cu量54.12%~59.04%,含Pb量3.51%~7.56%,合金配比稳定科学,显示清朝中后期...
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手段,对湖北鄂州博物馆馆藏的当地出土的几枚锈蚀较明显的清代黄铜钱币进行了检测分析,钱币本体含Zn量36.53%~37.75%,含Cu量54.12%~59.04%,含Pb量3.51%~7.56%,合金配比稳定科学,显示清朝中后期黄铜合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腐蚀产物中首次发现了绿铜锌矿(Zn3Cu2(OH)6(CO3)2),此外还有黑铜矿(CuO)、红锌矿(ZnO)、铜盐(CuCl)等,当地埋葬环境中较高的Cl-含量(包括环境的污染)可能是致使这批黄铜钱币腐蚀较严重的主要原由。为钱币的收藏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钱币
腐蚀产物
绿铜锌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省鄂州出土黄铜钱币的腐蚀产物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夏冬青
秦颍
+2 位作者
毛振伟
金普军
董亚巍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手段对湖北鄂州博物馆馆藏当地出土的数枚锈蚀明显的清代黄铜钱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中有绿铜锌矿(Zn3Cu2(OH)6(CO3)2),还有红锌矿(ZnO)、铜盐(CuCl)、黑铜矿(CuO)等,结合当地土壤理...
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手段对湖北鄂州博物馆馆藏当地出土的数枚锈蚀明显的清代黄铜钱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中有绿铜锌矿(Zn3Cu2(OH)6(CO3)2),还有红锌矿(ZnO)、铜盐(CuCl)、黑铜矿(CuO)等,结合当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文献讨论了这些产物及"蛀虫式"腐蚀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钱币
腐蚀产物
“蛀虫式”腐蚀
绿铜锌矿
埋藏环境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北省鄂州出土黄铜钱币的光谱分析
1
作者
夏冬青
秦颍
金普军
毛振伟
董亚巍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
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67-2870,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3.SYW.N12)资助
文摘
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手段,对湖北鄂州博物馆馆藏的当地出土的几枚锈蚀较明显的清代黄铜钱币进行了检测分析,钱币本体含Zn量36.53%~37.75%,含Cu量54.12%~59.04%,含Pb量3.51%~7.56%,合金配比稳定科学,显示清朝中后期黄铜合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腐蚀产物中首次发现了绿铜锌矿(Zn3Cu2(OH)6(CO3)2),此外还有黑铜矿(CuO)、红锌矿(ZnO)、铜盐(CuCl)等,当地埋葬环境中较高的Cl-含量(包括环境的污染)可能是致使这批黄铜钱币腐蚀较严重的主要原由。为钱币的收藏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黄铜钱币
腐蚀产物
绿铜锌矿
Keywords
Brass coin
Corrosion
Zn3Cu2 (OH)6 (CO3)2
分类号
TG17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省鄂州出土黄铜钱币的腐蚀产物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夏冬青
秦颍
毛振伟
金普军
董亚巍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佛山市博物馆
陕西师范大学
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
出处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3.SYW.N12)
文摘
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手段对湖北鄂州博物馆馆藏当地出土的数枚锈蚀明显的清代黄铜钱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中有绿铜锌矿(Zn3Cu2(OH)6(CO3)2),还有红锌矿(ZnO)、铜盐(CuCl)、黑铜矿(CuO)等,结合当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文献讨论了这些产物及"蛀虫式"腐蚀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黄铜钱币
腐蚀产物
“蛀虫式”腐蚀
绿铜锌矿
埋藏环境
Keywords
brass coin
corrosion
wormhole-corrosion
Zn3Cu2(OH)6(CO3)2
burial environment
分类号
TG17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湖北省鄂州出土黄铜钱币的光谱分析
夏冬青
秦颍
金普军
毛振伟
董亚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湖北省鄂州出土黄铜钱币的腐蚀产物及机理分析
夏冬青
秦颍
毛振伟
金普军
董亚巍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