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8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对禁食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汪兰 夏雨婷 +9 位作者 胡澳 陈朗 郭晓嘉 乔宇 吴文锦 石柳 黄云 彭条凤 熊光权 陈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禁食暂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提升鲜活黄颡鱼耐运性和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黄颡鱼分为4组:T0-0(0 mg/L V_(C),暂养0 d)、T0-5(0 mg/L V_(...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禁食暂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提升鲜活黄颡鱼耐运性和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黄颡鱼分为4组:T0-0(0 mg/L V_(C),暂养0 d)、T0-5(0 mg/L V_(C),暂养5 d)、T10-5(10 mg/L V_(C),暂养5 d)、T30-5(30 mg/L V_(C),暂养5 d),每组40尾鱼,检测血清、肌肉的抗氧化物质以及肌肉品质指标。【结果】T5-0组黄颡鱼血清中GSH-PX、CAT、GSH活性以及MDA浓度,肌肉中CAT、GSH活性和MDA浓度显著低于T1-0组(P<0.05);其纤维结构变得紧密,pH下降,白度增加,持水力增加,肌肉品质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T0-5及T30-5组相比,T10-5组血清中SOD、CAT、GSH、GSH-PX活性显著较高(P<0.05),MDA浓度较低;肌肉中SOD、GSH活性与血清中结果变化相同;持水力进一步增加。在质构方面,T10-5组剪切力、硬度、弹性、咀嚼性、黏性均高于T0-5组及T30-5组。【结论】添加10 mg/L的V_(C)能进一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P<0.05),但30 mg/L V_(C)添加不利于黄颡鱼肌肉品质的提升,甚至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暂养 运输应激 抗氧化能力 肌肉品质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黄颡鱼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士琦 郭慧 +4 位作者 张倩 王果 杜春莹 薛洋 李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为研究宰杀后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的品质变化和保鲜时间,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冰藏黄颡鱼肌肉的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水分、粗... 为研究宰杀后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的品质变化和保鲜时间,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冰藏黄颡鱼肌肉的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黄颡鱼肌肉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5、27、33℃温度下冰藏黄颡鱼肌肉各质构指标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各温度组TBA、TVB-N和MetMb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三组的TVB-N和MetMb含量在12 h冰藏期间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15℃组TVB-N含量始终处于一级鲜度标准。各温度组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随冰藏时间延长而有所下降。微生物组分析表明在冰藏期间,三个温度组的黄颡鱼肌肉均未产生有害病原菌微生物。研究表明,宰杀后的黄颡鱼33℃时冰藏保鲜时长为4 h,27℃时冰藏保鲜时长为6 h,15℃时冰藏保鲜时长可达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冰藏 温度 肌肉品质 营养成分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发酵菜籽粕对黄颡鱼表观消化率、肝脏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冰玉 邹峰余 +3 位作者 徐杰杰 赵涛 柳声赞 罗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探究发酵菜籽粕对黄颡鱼的饲料表观消化率、肝脏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以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未发酵菜籽粕组(URSM)和发酵菜籽粕组(FRSM),养殖实验共持续7周。研究结果表... 为探究发酵菜籽粕对黄颡鱼的饲料表观消化率、肝脏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以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未发酵菜籽粕组(URSM)和发酵菜籽粕组(FRSM),养殖实验共持续7周。研究结果表明,FRSM组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USRM组(P<0.05),而饲料系数(FCR)和肝体比(HSI)显著低于URSM组(P<0.05)。与未发酵菜籽粕原料相比,黄颡鱼对发酵菜籽粕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均增加。肝脏组织结构结果表明,URSM组黄颡鱼肝细胞空泡化的相对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RSM组(P<0.05)。肠道组织结构及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试验结果表明,3组间的黄颡鱼肠道绒毛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RSM组黄颡鱼的绒毛长度和肠道zo-1和zo-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URSM组(P<0.05)。炎症因子相关基因测定结果表明,与URSM组相比,FRSM组黄颡鱼肝脏tnf-α、tnf-β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肠道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肠道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未发酵菜籽粕显著增加了黄颡鱼肝脏和肠道的MDA含量(P<0.05),降低了总抗氧化能力(P<0.05),引发肝脏和肠道氧化应激。而饲料添加发酵菜籽粕减轻了菜籽粕导致的黄颡鱼肝脏和肠道氧化损伤。凋亡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未发酵菜籽上调了黄颡鱼肝脏和肠道促凋亡基因bax、p53、caspase3、caspase9和mdm2的表达水平,但是下调了bcl2的mRNA表达(P<0.05)。而饲料添加发酵菜籽粕明显改善了未发酵菜籽粕导致的促凋亡现象。研究表明,菜籽粕经发酵后添加至饲料中,可以减轻未发酵菜籽粕导致的黄颡鱼肝脏和肠道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从而改善黄颡鱼肝脏和肠道健康。研究为深入探讨发酵菜籽粕对鱼类肝脏和肠道健康的改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发酵菜籽粕在鱼类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菜籽粕 表观消化率 肝脏健康 肠道健康
下载PDF
饲料中小麦胚芽对黄颡鱼雌性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亚宁 陈敏 +4 位作者 刘洋 韩磊 何焱 樊启学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为探讨小麦胚芽作为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雌性亲鱼培育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研究以黄颡鱼雌性亲鱼(825尾)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和20%(w/w)饲料的养殖实验,比较研究了黄颡鱼雌性亲鱼的肝脏抗氧化... 为探讨小麦胚芽作为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雌性亲鱼培育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研究以黄颡鱼雌性亲鱼(825尾)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和20%(w/w)饲料的养殖实验,比较研究了黄颡鱼雌性亲鱼的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浆生理生化指标、成活率和繁殖性能等。结果显示,小麦胚芽能显著提高黄颡鱼雌性亲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P<0.05),小麦胚芽添加量为10%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最高,丙二醛含量(MDA)最低,多项式曲线方程显示添加量在11.57%—14.0%抗氧化性能最强。当小麦胚芽添加量达到10%时,对血浆葡萄糖(GLU)含量没有影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值(LDLC/HDL-C)显著下降(P<0.05),利于血脂的健康代谢。因此,经添加小麦胚芽的饲料进行产前和产后培育,小麦胚芽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雌性亲鱼的成活率(P<0.0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体重繁殖力与对照W0组相比有所提升(P>0.05);产后培育阶段,小麦胚芽添加组W5、W10和W15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孵化率也略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小麦胚芽能够作为黄颡鱼雌性亲鱼的饲料原料,建议产前培育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10%—15%,产后再培育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5%—10%,能有效改善体质,提高雌性亲鱼重复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雌性亲 繁殖力 成活率 抗氧化性能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黄颡鱼XX伪雄鱼制备与全雌种群规模化繁育
5
作者 丁洋 鲁子怡 +9 位作者 刘娅 曹霄 王亚 梁浩文 任旌雷 邓翔 何焱 樊启学 牟长军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5-1377,共13页
研究以XX遗传型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群体为实验材料,利用加氢甲基睾酮(17α-methyldihydrotestosterone,MDHT)和来曲唑(Letrozole,LZ)对性别分化关键时期(12-60日龄)黄颡鱼幼鱼进行投喂处理,设置MH组(50 mg/kg MDHT)、ML... 研究以XX遗传型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群体为实验材料,利用加氢甲基睾酮(17α-methyldihydrotestosterone,MDHT)和来曲唑(Letrozole,LZ)对性别分化关键时期(12-60日龄)黄颡鱼幼鱼进行投喂处理,设置MH组(50 mg/kg MDHT)、ML组(10 mg/kg MDHT)、MH+L组(50 mg/kg MDHT,1000 mg/kg LZ)、ML+L组(10 mg/kg MDHT,1000 mg/kg LZ)及对照CR组(0 MDHT,0 LZ)。结果显示,ML组和ML+L组雄性化个体比例较高,分别为66.7%和83.3%,其性腺类型包括间性性腺(37.5%和50.0%)和全精巢性腺(29.2%和33.3%),且两组中均获得了43.8%的功能性XX伪雄鱼。以XX伪雄鱼为父本、以经多代选育的全雌黄颡鱼为母本,进行规模化人工繁殖,获得了280万尾XX遗传型黄颡鱼苗种。在92日龄时发现,在室外池塘养殖条件下,98.0%的个体卵巢发育良好,2.0%的个体性逆转为非功能性XX伪雄鱼。研究建立了一套黄颡鱼全雌种群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为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与遗传改良、黄颡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控制 加氢甲基睾酮 来曲唑 全雌种群 雄性化
下载PDF
应用DNA分子标记鉴定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及其杂交种
6
作者 巩高瑞 廖倩 +3 位作者 孙瑞东 王忠卫 姜俊 梅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7,共11页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长吻鮠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长...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长吻鮠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在演化关系上较为接近,估算出二者分化时间为370万年前。同时,通过染色体序列共线性分析,发现二者均具有26对染色体,且染色体一一对应,并未发现染色体间的融合重组现象,仅存在染色体内部的重排。基于以上结果,实验发现2种鱼在patj基因序列上存在一段391 bp的INDEL。根据该差异片段,设计出了引物PVLL。该引物在瓦氏黄颡鱼中仅扩增出339 bp的条带,在长吻鮠中仅扩增出730 bp的条带,而在其杂交种中可以同时扩增出339与730 bp这2种大小的条带。根据扩增条带的差别可以准确区分三者,此研究结果不受性别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中也验证了引物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比较基因组学可用于准确鉴别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及其杂交种,从而提高杂交育种生产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 长吻鮠 杂交育种 比较基因组学 分子标记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充氮包装对冷藏过程中黄颡鱼鲜度、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菊元 张毅 +3 位作者 刘婷婷 艾有伟 韩娅红 侯温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247,共10页
为延长黄颡鱼货架期,对黄颡鱼分别进行非充氮包装和充氮包装,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鲜度指标、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充氮包装减缓了黄颡鱼冷藏期间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pH值的增长速率,有效维持鱼肉的色... 为延长黄颡鱼货架期,对黄颡鱼分别进行非充氮包装和充氮包装,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鲜度指标、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充氮包装减缓了黄颡鱼冷藏期间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pH值的增长速率,有效维持鱼肉的色度、硬度及感官品质,将黄颡鱼的货架期延长2 d左右。在冷藏期间,充氮包装影响了黄颡鱼的菌群结构变化,减缓了假单胞菌成为优势腐败菌的速度,特别是对冷藏第3天不动杆菌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非充氮组相比,充氮包装减少了黄颡鱼在冷藏过程中醇、醛、酮和酯的种类和含量。结合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冗余分析结果,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在风味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正辛醛、3-羟基-2-丁酮、3-甲基丁醇、1-辛醇等腐败标志物的产生呈正相关。因此,充氮包装能短期减缓优势腐败菌生长,从而延缓鲜度及风味劣变,是延长黄颡鱼货架期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氮包装 鲜度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黄颡鱼的毒棘结构
8
作者 冯晓玉 肖瑾 +3 位作者 吴邦元 曾燏 杜涌徽 张富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结果显示,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结果显示,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液的毒腺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了黄颡鱼毒棘装置。毒棘骨骼宏观结构表明,黄颡鱼的背鳍和胸鳍毒棘均具有贯穿全棘骨的中央管和包围棘骨的皮膜;背鳍棘骨细长、锥形,且轻微拱起,顶部骤尖,后缘为弱锯齿;胸鳍棘骨前后缘均有锯齿,但后缘为强锯齿。背鳍和胸鳍毒棘基部结构的髁突形状、大小、位置全然不同。微观结构显示,皮膜中的毒腺细胞聚集成层,位于鳞状上皮与色素层之间,未见导管与之相连,背鳍和胸鳍毒棘的分支性骨管中均未发现毒腺细胞。胸鳍和背鳍锁紧装置可让毒棘保持倒伏或者直立的锁定状态,降低猎物挣脱几率。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和特征,并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毒 毒棘 组织切片
下载PDF
黄颡鱼硒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9
作者 刘光辉 余岸艮 +3 位作者 何杨 郭雨诗 柯江 罗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共9页
为探讨黄颡鱼硒蛋白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之间的关系,采用3′/5′RACE PCR克隆得到3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891、1998和1432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288、828和600bp,编码95、275和219个氨基酸。在线工具SECISerach3对3个基... 为探讨黄颡鱼硒蛋白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之间的关系,采用3′/5′RACE PCR克隆得到3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891、1998和1432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288、828和600bp,编码95、275和219个氨基酸。在线工具SECISerach3对3个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都含有可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的终止密码子,以及在3′非编码区存在SECIS元件。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预测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 rerio)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2.24%、66.19%和79.45%,而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4.74%、68.50%和90.95%,在发育树上则显示为树杈相接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个硒蛋白基因的mRNA在黄颡鱼心脏、肝脏、肌肉、脑、肠、脾脏、精巢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其mRNA表达水平呈现组织特异性。表明3个基因拥有硒蛋白家族的特征,但在组织表达上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蛋白 基因克隆 分子特征 组织表达
下载PDF
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严轩 王国霞 +4 位作者 刘燕 韩永权 邱建强 史合群 彭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10-462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健康的黄颡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6组试验鱼分别饲喂6种等氮等脂饲料,即新鲜...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健康的黄颡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6组试验鱼分别饲喂6种等氮等脂饲料,即新鲜鱼油饲料(T1组)、氧化鱼油饲料(T2组)、氧化鱼油+0.02%姜黄素饲料(T3组)、氧化鱼油+0.04%姜黄素饲料(T4组)、氧化鱼油+0.06%姜黄素饲料(T5组)、氧化鱼油+0.08%姜黄素饲料(T6组),养殖周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统计生长性能,采集血液分析血清生化、抗氧化与免疫指标,采集肝脏检测抗氧化指标,分析鱼体不同部位体色以及肌肉质构特性。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T5组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T2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性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T5组鱼体尾部皮肤的黄蓝色(b)值显著降低(P<0.05);T6组肌肉的硬度显著增加(P<0.05),弹性和黏结性显著降低(P<0.05)。与T2组相比,T3、T4、T5和T6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T4、T5和T6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T3、T4、T5和T6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T4和T6组鱼体尾部皮肤的红绿色(a)值显著降低(P<0.05);T6组肌肉的硬度显著增加(P<0.05),弹性、黏结性、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综述所述,饲料中添加3%的氧化鱼油不影响黄颡鱼的生长性能,但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使体色退化;在含3%氧化鱼油的饲料中添加姜黄素提高了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氧化鱼油所导致的体色退化,增加了肌肉硬度并降低了其弹性、黏结性和咀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生长性能 体色 肉品质
下载PDF
中草药添加剂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红燕 覃家利 +3 位作者 王广军 梁明 钟红芽 谢骏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中草药多为绿色天然的草本植物,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和水产饲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对于抗生素等药物,中草药因具有残留少、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其使用对发展安全、绿色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黄颡鱼是我国重... 中草药多为绿色天然的草本植物,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和水产饲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对于抗生素等药物,中草药因具有残留少、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其使用对发展安全、绿色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本文就国内外黄颡鱼饲料中添加中草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了综述,总结了中草药在促进黄颡鱼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和其他多方面的作用,为中草药在水产饲料中的进一步应用和黄颡鱼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 水产养殖
下载PDF
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盐酸多西环素控制技术
12
作者 宣杰 翟玉菲 +1 位作者 沈飞 吕利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的使用方案,在水温(20±2)℃下,体质量(200±50)g的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给药后0.5、1、2、4、8、12、24、48、78 h取血、肌肉、脑组织、肝胰脏、肾脏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分析盐酸多西环素在黄颡鱼体内5个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μ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1.0μ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4.0μg/mL,耐药选择窗为0.5~4.0μg/mL,抗菌后效应分别为(0.95±0.24)、(0.79±0.58)、(1.92±0.71)h。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后,血清、肝胰脏、肾脏、肌肉、脑中的曲线下面积(0~78 h)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78h/MIC)分别为75.5580、686.5486、557.2362、736.9682、234.9658,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为2.4908、18.6652、15.3044、24.1590、10.9018。根据浓度依赖型药物曲线下面积(0~t)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t/MIC)>125、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8的有效标准,确定盐酸多西环素用药方案为20 mg/kg,每日1次。依据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动力学数据,确定休药期至少11.2 d。综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有效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维氏气单胞菌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重庆中海拔地区稻田黄颡鱼养殖技术
13
作者 李敬雄 罗雪峰 +2 位作者 孟文旭 郑永华 唐洪玉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6期79-81,共3页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庆中海拔地区稻田养殖黄颡鱼模式中水稻种植技术、黄颡鱼投放养殖驯化技术等。经过团队实践证明稻田养殖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供相关从业者参考。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种养技术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养...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庆中海拔地区稻田养殖黄颡鱼模式中水稻种植技术、黄颡鱼投放养殖驯化技术等。经过团队实践证明稻田养殖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供相关从业者参考。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种养技术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养殖模式不断创新,水产养殖品种更加多样化,稻田综合效益明显提高。2022年,我国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统计的省(区、市)2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品种 稻田养殖 种养技术 养殖模式 驯化技术 综合效益 水稻种植技术
下载PDF
色氨酸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黄根勇 张席成 +3 位作者 李安东 周美玉 曹岩 杨丹凤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3期334-340,共7页
本试验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周期为56 d的养殖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色氨酸浓度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300尾(1.77 ± 0.08 g)幼鱼随机分于15个养殖桶,共5个组,每组3个重复... 本试验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周期为56 d的养殖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色氨酸浓度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300尾(1.77 ± 0.08 g)幼鱼随机分于15个养殖桶,共5个组,每组3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色氨酸(0.44%、0.68%、0.85%、1.08%和1.32%),制备5种等氮等脂(蛋白质水平为39%,脂肪水平为7%)的试验饲料。每天两次人工投喂,达到明显的饱食状态。试验结果表明:1) 随着饲料中色氨酸水平的升高,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0.85%组达到最大值。0.85%组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 In this study, a 56-day cultur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yptophan concentrations in feed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A total of 300 juveniles (1.77 ± 0.08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5 tanks in 5 groups with 3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 Different levels of tryptophan (0.44%, 0.68%, 0.85%, 1.08% and 1.32%) were added to the base feed to prepare five isonitrogen isolipids (protein level 39%, fat level 7%). Artificial feeding twice a day to achieve a state of apparent satie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ith the increase of tryptophan level in the diet, the terminal body weight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reaching the maximum value in the 0.85% group. The terminal body weight of the 0.85%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reatment groups (P < 0.05). 2) In the 0.85% group, the liver amylase activity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reached the highest, and the activities of gastric lipase, pepsin and liver lipase reached the highest in the 1.08% group.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tryptophan added to the feed is between 0.85% and 1.08%, which can increase the terminal body weight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and enhance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姜黄素改善氧化鱼油对黄颡鱼肠道的不利影响
15
作者 陈严轩 王国霞 +4 位作者 邱建强 刘燕 史合群 董芮绮 彭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97-5307,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姜黄素对饲喂含氧化鱼油饲料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道消化酶活性、组织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设计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3%新鲜鱼油(T1组)、3%氧化鱼油(T2组)、3%氧化鱼油+0.02%姜黄素(T3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姜黄素对饲喂含氧化鱼油饲料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道消化酶活性、组织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设计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3%新鲜鱼油(T1组)、3%氧化鱼油(T2组)、3%氧化鱼油+0.02%姜黄素(T3组)、3%氧化鱼油+0.04%姜黄素(T4组)、3%氧化鱼油+0.06%姜黄素(T5组)、3%氧化鱼油+0.08%姜黄素(T6组)。选取初始体重为(19.6±0.3)g的健康黄颡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上述6种试验饲料,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T2组肠道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道绒毛长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下,T2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T2组相比,T6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绒毛宽度、杯状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T4~T6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T3~T6组肠道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T3和T6组肠道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下,T4组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和分节丝状菌属(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T4~T6组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Ce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T5和T6组Ralston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姜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肠道脂肪酶活性呈线性效应(P=0.001),绒毛长度呈二次效应(P<0.001),绒毛宽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杯状细胞数呈线性(P=0.030)和二次效应(P=0.007);属水平上,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Ce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呈二次效应(P<0.001)。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3%氧化鱼油诱导了黄颡鱼肠道组织结构损伤,而添加0.04%~0.08%姜黄素能够提高黄颡鱼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有益菌Pseudomonas和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相对丰度,改善氧化鱼油诱导的肠绒毛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肠道健康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黄颡鱼表型特征测量和体重预测模型研究
16
作者 何志鹏 巩高瑞 +4 位作者 熊阳 蒋有渤 胡景琦 皇培培 梅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9-1158,共10页
为提高黄颡鱼表型数据的获取效率,研究开发出一种简易表型获取装置,通过YOLOv8网络模型快速、高效、精确地测量所采集图像中的黄颡鱼表型特征参数。研究共采集1752张黄颡鱼图像数据,基于YOLOv8网络对图像集训练和验证后,完成对584尾黄... 为提高黄颡鱼表型数据的获取效率,研究开发出一种简易表型获取装置,通过YOLOv8网络模型快速、高效、精确地测量所采集图像中的黄颡鱼表型特征参数。研究共采集1752张黄颡鱼图像数据,基于YOLOv8网络对图像集训练和验证后,完成对584尾黄颡鱼的体面积、头面积、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体宽、头宽、腹部面积、胸鳍长度共11种表型特征数据的测量。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测量长度相关的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左右,在测量面积相关的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误差在3%左右,且所有表型性状的测量时间均在1s之内。进而,将获得的表型数据与鱼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高对黄颡鱼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头宽、体面积、体长、腹部面积、胸鳍长度,并以这6个性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体重拟合,得到最大的相关指数(0.948),表明这些性状是影响黄颡鱼体重的重要性状。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测量黄颡鱼表型数据的技术,为黄颡鱼的良种创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表型数据 体重预测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暴露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胚胎发育毒性和仔鱼神经毒性的影响
17
作者 田海军 姜汉军 +1 位作者 任胜杰 杨治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7,共7页
该研究旨在探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胚胎发育毒性和仔鱼神经毒性的影响,科学评估水体中SDBS污染的环境生态风险。将受精后4 h的黄颡鱼胚胎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0.2、0.4、0.6、0.8 mg·L^(-1)的... 该研究旨在探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胚胎发育毒性和仔鱼神经毒性的影响,科学评估水体中SDBS污染的环境生态风险。将受精后4 h的黄颡鱼胚胎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0.2、0.4、0.6、0.8 mg·L^(-1)的SDBS中,观察胚胎孵化累计死亡率、畸形率;并通过检测5日龄仔鱼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5-羟色胺及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探讨其神经毒性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暴露处理的黄颡鱼胚胎孵化畸形率提高4.5~14.5百分点(P<0.05),死亡率提高7.8~23.4百分点(P<0.05)。与对照相比,暴露处理正常仔鱼和畸形仔鱼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12.0%~50.5%和15.0%~53.9%(P<0.05),暴露处理仔鱼乙酰胆碱酯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暴露处理正常仔鱼和畸形仔鱼5-羟色胺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6%~9.9%和3.0%~11.1%(P<0.05),暴露处理仔鱼5-羟色胺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暴露显著提高了黄颡鱼胚胎孵化的死亡率和畸形率;SDBS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5-羟色胺含量水平影响神经传导,抑制神经递质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对黄颡鱼产生胚胎发育毒性及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神经毒性 胚胎发育毒性
下载PDF
高糖饲料对黄颡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马先义 张丽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3-69,共7页
研究以淀粉为主要糖源制备高糖饲料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4.13±0.11)g的黄颡鱼18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CG)投喂糖水平23.25%的基础饲料;高糖组(... 研究以淀粉为主要糖源制备高糖饲料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4.13±0.11)g的黄颡鱼18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CG)投喂糖水平23.25%的基础饲料;高糖组(HG)投喂糖水平31.11%的高糖饲料,两组实验料等氮等能(粗蛋白36.5%,能量16.1 kJ/g)。56 d的养殖实验表明:HG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低于CG(P<0.05);HG饲料系数高于CG,但与CG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HG肠道菌群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CG(P<0.05);OUT数量和Chao1指数低于CG,但差异不显著(P>0.05);Shannon和Simpson指数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黄颡鱼的肠道优势菌门,HG肠道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CG,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CG,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G(P<0.05);HG梭菌属(Clostridium)和分节丝状菌属(Candidatus Arthromitus)菌群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G(P<0.05),HG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菌群相对丰度高于CG(P<0.05)。因此,长期摄入高糖饲料抑制了黄颡鱼生长,降低了饲料利用,同时改变了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增加易感染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饲料 生长 肠道菌群结构 影响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体成分、抗氧化及免疫力的影响
19
作者 王钦 易建华 +7 位作者 王辉 宋庆洋 敖慧玲 曹诗宜 别汉晴 张彦 覃先武 戴晋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172,共5页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体成分、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5.00±0.15)g的黄颡鱼60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鱼,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CK),添加酵母培养物1∶1替代基...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体成分、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5.00±0.15)g的黄颡鱼60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鱼,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CK),添加酵母培养物1∶1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为试验组(LYF),饲养42?d后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酵母培养物能提高黄颡鱼的相对诱食率10.43%(P <0.05),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对黄颡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 0.05);能显著降低黄颡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 <0.05),降低25.73%;显著降低黄颡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 <0.05),降低71.80%;试验组黄颡鱼血清溶菌酶(LZM)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增加(P <0.05),分别提高61.22%和65.63%。由此得出,酵母培养物1∶1替代鱼粉不会影响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肝脏健康、体成分,还能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替代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体成分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沅水光泽黄颡鱼和鲫的临界游泳速度和最大游泳速度比较
20
作者 宋波澜 刘良国 +2 位作者 李金芝 骆慧玲 李天悦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了分析洞庭水系鱼类趋流特性的生态适应性及为水域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基本数据,在水温(20.0±1.5)℃和自然光周期下,用实验室自制的鱼类运动测试水槽和递增流速法测定了沅水中游常德河洑江段体长(13.94±1.85)cm光泽黄颡鱼(Pelt... 为了分析洞庭水系鱼类趋流特性的生态适应性及为水域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基本数据,在水温(20.0±1.5)℃和自然光周期下,用实验室自制的鱼类运动测试水槽和递增流速法测定了沅水中游常德河洑江段体长(13.94±1.85)cm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体长(12.28±1.42)cm鲫(Carassius auratus)的临界游泳速度及最大游泳速度等参数,分析两种鱼这两个参数与体长等因素的关联及差异。外置变频器调节电机功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而呈不同流速。1 BL·s^(-1)时开始实验,每15 s提高流速2 cm·s^(-1),直到鱼变疲劳在拦网处停止游泳20 s时的水流速度就是该鱼的最大游泳速度(U_(max),单位cm·s^(-1))和相对最大游泳速度(U_(max)^(r))[(=U_(max)/BL(体长),单位BL·s^(-1))]。流速慢慢增至60%U_(crit)估计值下,实验鱼持续游动15 min后,将增加15%U_(crit)估计值,之后继续以这种方式不断提升流速,至实验鱼达到运动力竭状态不能继续游泳为止。记录此时电机频率并把实验鱼从观察区移出来放入休息区,记录实验鱼的形态参数和达到力竭状态的前一档游泳时间,计算临界游泳速度U_(crit)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r),单位为BL·s^(-1))。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的U_(crit)和U_(crit)^(r)分别为(39.21±3.41)cm·s^(-1)和(2.83±0.15)BL·s^(-1),其U_(max)和U_(max)^(r)分别为(28.96±3.44)cm·s^(-1)和(2.08±0.04)BL·s^(-1);鲫的U_(crit)和U_(crit)^(r)分别为(40.78±2.15)cm·s^(-1)和(3.34±0.23)BL·s^(-1),其U_(max)和U_(max)^(r)分别为(39.67±3.14)cm·s^(-1)和(3.24±0.14)BL·s^(-1)。依据结果,取得不同鱼类临界游泳速度、最大游泳速度与体长的线性和非线性函数显著相关模型(P<0.05)。光泽黄颡鱼和鲫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绝对最大游泳速度、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和相对最大游泳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鲫的U_(max)^(r)和U_(crit)^(r)都显著高于光泽黄颡鱼。本实验结果可为不同鱼类运动生理生态的适应机制及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相应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泽 最大游泳速度 临界游泳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