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5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对禁食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兰 夏雨婷 +9 位作者 胡澳 陈朗 郭晓嘉 乔宇 吴文锦 石柳 黄云 彭条凤 熊光权 陈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禁食暂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提升鲜活黄颡鱼耐运性和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黄颡鱼分为4组:T0-0(0 mg/L V_(C),暂养0 d)、T0-5(0 mg/L V_(...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禁食暂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提升鲜活黄颡鱼耐运性和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黄颡鱼分为4组:T0-0(0 mg/L V_(C),暂养0 d)、T0-5(0 mg/L V_(C),暂养5 d)、T10-5(10 mg/L V_(C),暂养5 d)、T30-5(30 mg/L V_(C),暂养5 d),每组40尾鱼,检测血清、肌肉的抗氧化物质以及肌肉品质指标。【结果】T5-0组黄颡鱼血清中GSH-PX、CAT、GSH活性以及MDA浓度,肌肉中CAT、GSH活性和MDA浓度显著低于T1-0组(P<0.05);其纤维结构变得紧密,pH下降,白度增加,持水力增加,肌肉品质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T0-5及T30-5组相比,T10-5组血清中SOD、CAT、GSH、GSH-PX活性显著较高(P<0.05),MDA浓度较低;肌肉中SOD、GSH活性与血清中结果变化相同;持水力进一步增加。在质构方面,T10-5组剪切力、硬度、弹性、咀嚼性、黏性均高于T0-5组及T30-5组。【结论】添加10 mg/L的V_(C)能进一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P<0.05),但30 mg/L V_(C)添加不利于黄颡鱼肌肉品质的提升,甚至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暂养 运输应激 抗氧化能力 肌肉品质
下载PDF
饵料中添加螺旋藻粉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刘红 张席成 +1 位作者 刘皖蒙 侯春秀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75-78,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饵料中添加螺旋藻粉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将800尾黄颡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试验共计42 d。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8%、12%的螺旋藻粉的试验日粮。结果表... 文章旨在探究饵料中添加螺旋藻粉对黄颡鱼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将800尾黄颡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试验共计42 d。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8%、12%的螺旋藻粉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8%和12%的螺旋藻粉组黄颡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8%和12%的螺旋藻粉组黄颡鱼肌肉中T-AOC能力、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8%的螺旋藻粉组黄颡鱼肌肉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螺旋藻粉对黄颡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螺旋藻粉对黄颡鱼肌肉中CAT活性、GSH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8%和12%螺旋藻粉组黄颡鱼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螺旋藻粉对黄颡鱼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8%和12%的螺旋藻粉组黄颡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8%和12%的螺旋藻粉组黄颡鱼体总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4%~12%的螺旋藻粉组黄颡鱼体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8%和12%的螺旋藻粉组黄颡鱼体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螺旋藻粉对黄颡鱼体粗脂肪、水分及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总之,尽管螺旋藻粉能有效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但过量添加螺旋藻粉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及体营养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粉 抗氧化 血清生化 体成分
下载PDF
黄颡鱼跑道流水槽生态净养效益高
3
作者 马恒甲 刘新轶 +5 位作者 黄辉 郭炜 蔡丽娟 戴瑜来 谢楠 王宇希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31-31,共1页
本技术对池塘高密度养殖的内脏脂肪含量高的黄颡鱼进行净化、瘦身,达到降低鱼体内脏脂肪含量,改善鱼类形体、风味和健康的目的,从而生产出口感好、无泥味、无药残、运输性好、销售价格高的商品鱼。一、净化条件1.净化对象体态肥盈,内脏... 本技术对池塘高密度养殖的内脏脂肪含量高的黄颡鱼进行净化、瘦身,达到降低鱼体内脏脂肪含量,改善鱼类形体、风味和健康的目的,从而生产出口感好、无泥味、无药残、运输性好、销售价格高的商品鱼。一、净化条件1.净化对象体态肥盈,内脏脂肪含量高的池塘养殖黄颡鱼(150~200克/尾),脏体比12%左右,肥满度2左右,脂体比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养殖 净化条件 池塘养殖 销售价格 肥满度 脏体比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黄颡鱼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士琦 郭慧 +4 位作者 张倩 王果 杜春莹 薛洋 李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为研究宰杀后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的品质变化和保鲜时间,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冰藏黄颡鱼肌肉的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水分、粗... 为研究宰杀后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的品质变化和保鲜时间,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冰藏黄颡鱼肌肉的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黄颡鱼肌肉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5、27、33℃温度下冰藏黄颡鱼肌肉各质构指标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各温度组TBA、TVB-N和MetMb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三组的TVB-N和MetMb含量在12 h冰藏期间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15℃组TVB-N含量始终处于一级鲜度标准。各温度组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随冰藏时间延长而有所下降。微生物组分析表明在冰藏期间,三个温度组的黄颡鱼肌肉均未产生有害病原菌微生物。研究表明,宰杀后的黄颡鱼33℃时冰藏保鲜时长为4 h,27℃时冰藏保鲜时长为6 h,15℃时冰藏保鲜时长可达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冰藏 温度 肌肉品质 营养成分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发酵菜籽粕对黄颡鱼表观消化率、肝脏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冰玉 邹峰余 +3 位作者 徐杰杰 赵涛 柳声赞 罗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探究发酵菜籽粕对黄颡鱼的饲料表观消化率、肝脏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以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未发酵菜籽粕组(URSM)和发酵菜籽粕组(FRSM),养殖实验共持续7周。研究结果表... 为探究发酵菜籽粕对黄颡鱼的饲料表观消化率、肝脏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以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未发酵菜籽粕组(URSM)和发酵菜籽粕组(FRSM),养殖实验共持续7周。研究结果表明,FRSM组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USRM组(P<0.05),而饲料系数(FCR)和肝体比(HSI)显著低于URSM组(P<0.05)。与未发酵菜籽粕原料相比,黄颡鱼对发酵菜籽粕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均增加。肝脏组织结构结果表明,URSM组黄颡鱼肝细胞空泡化的相对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RSM组(P<0.05)。肠道组织结构及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试验结果表明,3组间的黄颡鱼肠道绒毛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RSM组黄颡鱼的绒毛长度和肠道zo-1和zo-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URSM组(P<0.05)。炎症因子相关基因测定结果表明,与URSM组相比,FRSM组黄颡鱼肝脏tnf-α、tnf-β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肠道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肠道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未发酵菜籽粕显著增加了黄颡鱼肝脏和肠道的MDA含量(P<0.05),降低了总抗氧化能力(P<0.05),引发肝脏和肠道氧化应激。而饲料添加发酵菜籽粕减轻了菜籽粕导致的黄颡鱼肝脏和肠道氧化损伤。凋亡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未发酵菜籽上调了黄颡鱼肝脏和肠道促凋亡基因bax、p53、caspase3、caspase9和mdm2的表达水平,但是下调了bcl2的mRNA表达(P<0.05)。而饲料添加发酵菜籽粕明显改善了未发酵菜籽粕导致的促凋亡现象。研究表明,菜籽粕经发酵后添加至饲料中,可以减轻未发酵菜籽粕导致的黄颡鱼肝脏和肠道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从而改善黄颡鱼肝脏和肠道健康。研究为深入探讨发酵菜籽粕对鱼类肝脏和肠道健康的改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发酵菜籽粕在鱼类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菜籽粕 表观消化率 肝脏健康 肠道健康
下载PDF
低浓度氨氮预适应后高氨氮暴露对黄颡鱼鳃组织结构、免疫指标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6
作者 聂丽玲 杨占虎 +6 位作者 张卿 鲍瑞峰 朱传坤 李礼 朱晓鸣 辛未 张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2-1821,共10页
研究旨在研究低浓度氨氮预适应后高浓度氨氮暴露对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鳃组织结构、免疫指标及相关基因的影响。将黄颡鱼[体重:(3.13±0.49)g]分别暴露于低浓度氨氮(4.7 mg/L,10%96h LC50)中预先适应3d、7d、14d后,在高... 研究旨在研究低浓度氨氮预适应后高浓度氨氮暴露对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鳃组织结构、免疫指标及相关基因的影响。将黄颡鱼[体重:(3.13±0.49)g]分别暴露于低浓度氨氮(4.7 mg/L,10%96h LC50)中预先适应3d、7d、14d后,在高浓度氨氮(23.7 mg/L,50%96h LC50)暴露12h和48h。结果显示:(1)在高浓度氨氮胁迫48h后,不同时长低浓度氨氮预适应组(3d、7d、14d)和对照组(未经过低浓度氨氮预适应)鳃组织细胞出现空泡化,鳃小片变短、卷曲、合并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但低浓度氨氮预适应组的鳃组织在高浓度氨氮暴露12h和48h时损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预适应14d组在高浓度氨氮暴露12h和48h时鱼的鳃组织损伤程度最小。(2)在高浓度氨氮胁迫48h后,预适应组和对照组的黄颡鱼体内LZM活性和IgM、C3、C4含量呈现一定的升高;所有预适应组的LZM活性和IgM、C3含量显著升高,C4含量则只有预适应7d和14d显著升高。高浓度氨氮胁迫12h时,预适应14d组的LZM活性和C3、C4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在高浓度氨氮胁迫12h时,tnf-α和c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il-1β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仅预适应7d组igm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经过低浓度氨氮预适应后高浓度氨氮暴露,黄颡鱼鳃组织损伤程度降低,LZM活性和IgM、C3、C4含量升高,黄颡鱼在低浓度氨氮预适应后对高浓度氨氮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胁迫 预适应 免疫
下载PDF
黄颡鱼杆套病毒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7
作者 王亿文 潘晓艺 +4 位作者 蔺凌云 刘思玉 姚嘉赟 王甘翔 沈锦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6,共9页
黄颡鱼杆套病毒(Yellow catfish nidovirus,YCNdV)是近年来在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中新发现的病毒性病原,为找到灵敏检测该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YCNdV的衣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黄颡鱼杆套病毒(Yellow catfish nidovirus,YCNdV)是近年来在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中新发现的病毒性病原,为找到灵敏检测该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YCNdV的衣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TaqMan qPCR方法,并与套氏PCR进行了临床样品的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反应体系优化后的引物和探针终浓度分别为0.4μmol/L和0.1μmol/L,获得的最佳退火延伸温度为58℃,该条件下,最低检测限为4 copies的pMD19-YCNdV.cap质粒标准品;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且线性范围广(3.37×10^(10)~3.37×100 copies/μL),相关系数(R^(2))为0.9984,扩增效率为91.3%;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与黄颡鱼小RNA病毒(Yellow catfish picornavirus,YCPrV)、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virus,LMB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和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均无交叉扩增信号;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0.6%;对保存的32份疑似黄颡鱼杆套病毒感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aqMan qPCR检出率较套氏PCR高9.37个百分点;TaqMan qPCR检测发病黄颡鱼各组织发现,在脾、鳃和肾中YCNdV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 q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超高的灵敏度,可用于YCNdV的定量检测,为YCNdV引起疾病的早防早治提供可靠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杆套病毒 TaqMan qPCR 组织分布
下载PDF
饲料中小麦胚芽对黄颡鱼雌性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亚宁 陈敏 +4 位作者 刘洋 韩磊 何焱 樊启学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为探讨小麦胚芽作为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雌性亲鱼培育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研究以黄颡鱼雌性亲鱼(825尾)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和20%(w/w)饲料的养殖实验,比较研究了黄颡鱼雌性亲鱼的肝脏抗氧化... 为探讨小麦胚芽作为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雌性亲鱼培育饲料原料的可行性,研究以黄颡鱼雌性亲鱼(825尾)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小麦胚芽添加量0、5%、10%、15%和20%(w/w)饲料的养殖实验,比较研究了黄颡鱼雌性亲鱼的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浆生理生化指标、成活率和繁殖性能等。结果显示,小麦胚芽能显著提高黄颡鱼雌性亲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P<0.05),小麦胚芽添加量为10%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最高,丙二醛含量(MDA)最低,多项式曲线方程显示添加量在11.57%—14.0%抗氧化性能最强。当小麦胚芽添加量达到10%时,对血浆葡萄糖(GLU)含量没有影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值(LDLC/HDL-C)显著下降(P<0.05),利于血脂的健康代谢。因此,经添加小麦胚芽的饲料进行产前和产后培育,小麦胚芽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雌性亲鱼的成活率(P<0.0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体重繁殖力与对照W0组相比有所提升(P>0.05);产后培育阶段,小麦胚芽添加组W5、W10和W15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孵化率也略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小麦胚芽能够作为黄颡鱼雌性亲鱼的饲料原料,建议产前培育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10%—15%,产后再培育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5%—10%,能有效改善体质,提高雌性亲鱼重复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雌性亲 繁殖力 成活率 抗氧化性能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D-loop序列和微卫星标记的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
9
作者 李兵部 傅建军 +2 位作者 陶易凡 强俊 徐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7,共13页
为探究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和云南西江4个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分别基于上述水系共108尾黄颡鱼的线粒体D-loop序列和12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黄颡鱼群体进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群体间... 为探究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和云南西江4个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分别基于上述水系共108尾黄颡鱼的线粒体D-loop序列和12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黄颡鱼群体进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变异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105个D-loop序列,其核苷酸组成中A+T含量占比为56.22%,G+C含量占比为43.78%。在105个有效序列中,多态位点数为746个(含缺和无效多态位点),单倍型数为51个。Hap2、Hap25、Hap15分别是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群体的优势单倍型。4个黄颡鱼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_(d))介于0.842~0.940,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2~0.083;四川金沙江群体Hd的最低,π也处于较低水平;而云南西江群体的Hd和π均最高;4个群体的Tajima′s D值均小于0。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均为广西漓江群体最高,广东珠江群体次之,云南西江群体较低,四川金沙江群体最低。4个黄颡鱼群体的K2P遗传距离介于0.008~0.115之间,其中广西漓江与云南西江群体间的K2P遗传距离最近;广东珠江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K2P遗传距离较远,与四川金沙江群体的K2P遗传距离最远。4个黄颡鱼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介于0.114~0.959之间。4个黄颡鱼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性分别介于0.117~1.114之间和0.328~0.890之间,其中,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最近、遗传一致性最高,广东珠江与四川金沙江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最远、遗传一致性最低。在UPGMA系统聚类树中,4个黄颡鱼群体主要分为两支,其中广西漓江群体、云南西江群体最先聚为一支,然后与四川金沙江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广东珠江群体聚类。在NJ聚类树中,4个群体黄颡鱼的明显分为4个分支,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呈镶嵌式分布。4个黄颡鱼群体中共享单倍型较少,但特有单倍型较多,其中云南西江和广西漓江群体相邻较近且共有单倍型较多。在基于Nei’s遗传距离进行的主坐标分析中,广西漓江群体和云南西江群体的个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小,广东珠江和四川金沙江群体的个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大。说明四川金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云南西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黄颡鱼XX伪雄鱼制备与全雌种群规模化繁育
10
作者 丁洋 鲁子怡 +9 位作者 刘娅 曹霄 王亚 梁浩文 任旌雷 邓翔 何焱 樊启学 牟长军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5-1377,共13页
研究以XX遗传型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群体为实验材料,利用加氢甲基睾酮(17α-methyldihydrotestosterone,MDHT)和来曲唑(Letrozole,LZ)对性别分化关键时期(12-60日龄)黄颡鱼幼鱼进行投喂处理,设置MH组(50 mg/kg MDHT)、ML... 研究以XX遗传型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群体为实验材料,利用加氢甲基睾酮(17α-methyldihydrotestosterone,MDHT)和来曲唑(Letrozole,LZ)对性别分化关键时期(12-60日龄)黄颡鱼幼鱼进行投喂处理,设置MH组(50 mg/kg MDHT)、ML组(10 mg/kg MDHT)、MH+L组(50 mg/kg MDHT,1000 mg/kg LZ)、ML+L组(10 mg/kg MDHT,1000 mg/kg LZ)及对照CR组(0 MDHT,0 LZ)。结果显示,ML组和ML+L组雄性化个体比例较高,分别为66.7%和83.3%,其性腺类型包括间性性腺(37.5%和50.0%)和全精巢性腺(29.2%和33.3%),且两组中均获得了43.8%的功能性XX伪雄鱼。以XX伪雄鱼为父本、以经多代选育的全雌黄颡鱼为母本,进行规模化人工繁殖,获得了280万尾XX遗传型黄颡鱼苗种。在92日龄时发现,在室外池塘养殖条件下,98.0%的个体卵巢发育良好,2.0%的个体性逆转为非功能性XX伪雄鱼。研究建立了一套黄颡鱼全雌种群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为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与遗传改良、黄颡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控制 加氢甲基睾酮 来曲唑 全雌种群 雄性化
下载PDF
应用DNA分子标记鉴定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及其杂交种
11
作者 巩高瑞 廖倩 +3 位作者 孙瑞东 王忠卫 姜俊 梅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7,共11页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长吻鮠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长...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长吻鮠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在演化关系上较为接近,估算出二者分化时间为370万年前。同时,通过染色体序列共线性分析,发现二者均具有26对染色体,且染色体一一对应,并未发现染色体间的融合重组现象,仅存在染色体内部的重排。基于以上结果,实验发现2种鱼在patj基因序列上存在一段391 bp的INDEL。根据该差异片段,设计出了引物PVLL。该引物在瓦氏黄颡鱼中仅扩增出339 bp的条带,在长吻鮠中仅扩增出730 bp的条带,而在其杂交种中可以同时扩增出339与730 bp这2种大小的条带。根据扩增条带的差别可以准确区分三者,此研究结果不受性别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中也验证了引物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比较基因组学可用于准确鉴别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及其杂交种,从而提高杂交育种生产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 长吻鮠 杂交育种 比较基因组学 分子标记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充氮包装对冷藏过程中黄颡鱼鲜度、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菊元 张毅 +3 位作者 刘婷婷 艾有伟 韩娅红 侯温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247,共10页
为延长黄颡鱼货架期,对黄颡鱼分别进行非充氮包装和充氮包装,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鲜度指标、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充氮包装减缓了黄颡鱼冷藏期间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pH值的增长速率,有效维持鱼肉的色... 为延长黄颡鱼货架期,对黄颡鱼分别进行非充氮包装和充氮包装,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鲜度指标、微生物菌群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充氮包装减缓了黄颡鱼冷藏期间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pH值的增长速率,有效维持鱼肉的色度、硬度及感官品质,将黄颡鱼的货架期延长2 d左右。在冷藏期间,充氮包装影响了黄颡鱼的菌群结构变化,减缓了假单胞菌成为优势腐败菌的速度,特别是对冷藏第3天不动杆菌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非充氮组相比,充氮包装减少了黄颡鱼在冷藏过程中醇、醛、酮和酯的种类和含量。结合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冗余分析结果,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在风味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正辛醛、3-羟基-2-丁酮、3-甲基丁醇、1-辛醇等腐败标志物的产生呈正相关。因此,充氮包装能短期减缓优势腐败菌生长,从而延缓鲜度及风味劣变,是延长黄颡鱼货架期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氮包装 鲜度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黄颡鱼的毒棘结构
13
作者 冯晓玉 肖瑾 +3 位作者 吴邦元 曾燏 杜涌徽 张富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结果显示,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 为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结果显示,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液的毒腺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了黄颡鱼毒棘装置。毒棘骨骼宏观结构表明,黄颡鱼的背鳍和胸鳍毒棘均具有贯穿全棘骨的中央管和包围棘骨的皮膜;背鳍棘骨细长、锥形,且轻微拱起,顶部骤尖,后缘为弱锯齿;胸鳍棘骨前后缘均有锯齿,但后缘为强锯齿。背鳍和胸鳍毒棘基部结构的髁突形状、大小、位置全然不同。微观结构显示,皮膜中的毒腺细胞聚集成层,位于鳞状上皮与色素层之间,未见导管与之相连,背鳍和胸鳍毒棘的分支性骨管中均未发现毒腺细胞。胸鳍和背鳍锁紧装置可让毒棘保持倒伏或者直立的锁定状态,降低猎物挣脱几率。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和特征,并增强人们对淡水刺毒鱼类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毒 毒棘 组织切片
下载PDF
黄颡鱼硒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14
作者 刘光辉 余岸艮 +3 位作者 何杨 郭雨诗 柯江 罗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共9页
为探讨黄颡鱼硒蛋白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之间的关系,采用3′/5′RACE PCR克隆得到3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891、1998和1432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288、828和600bp,编码95、275和219个氨基酸。在线工具SECISerach3对3个基... 为探讨黄颡鱼硒蛋白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之间的关系,采用3′/5′RACE PCR克隆得到3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891、1998和1432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288、828和600bp,编码95、275和219个氨基酸。在线工具SECISerach3对3个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都含有可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的终止密码子,以及在3′非编码区存在SECIS元件。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预测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 rerio)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2.24%、66.19%和79.45%,而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4.74%、68.50%和90.95%,在发育树上则显示为树杈相接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个硒蛋白基因的mRNA在黄颡鱼心脏、肝脏、肌肉、脑、肠、脾脏、精巢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其mRNA表达水平呈现组织特异性。表明3个基因拥有硒蛋白家族的特征,但在组织表达上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蛋白 基因克隆 分子特征 组织表达
下载PDF
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严轩 王国霞 +4 位作者 刘燕 韩永权 邱建强 史合群 彭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10-462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健康的黄颡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6组试验鱼分别饲喂6种等氮等脂饲料,即新鲜...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健康的黄颡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6组试验鱼分别饲喂6种等氮等脂饲料,即新鲜鱼油饲料(T1组)、氧化鱼油饲料(T2组)、氧化鱼油+0.02%姜黄素饲料(T3组)、氧化鱼油+0.04%姜黄素饲料(T4组)、氧化鱼油+0.06%姜黄素饲料(T5组)、氧化鱼油+0.08%姜黄素饲料(T6组),养殖周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统计生长性能,采集血液分析血清生化、抗氧化与免疫指标,采集肝脏检测抗氧化指标,分析鱼体不同部位体色以及肌肉质构特性。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T5组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T2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性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T5组鱼体尾部皮肤的黄蓝色(b)值显著降低(P<0.05);T6组肌肉的硬度显著增加(P<0.05),弹性和黏结性显著降低(P<0.05)。与T2组相比,T3、T4、T5和T6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T4、T5和T6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T3、T4、T5和T6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T4和T6组鱼体尾部皮肤的红绿色(a)值显著降低(P<0.05);T6组肌肉的硬度显著增加(P<0.05),弹性、黏结性、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综述所述,饲料中添加3%的氧化鱼油不影响黄颡鱼的生长性能,但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使体色退化;在含3%氧化鱼油的饲料中添加姜黄素提高了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氧化鱼油所导致的体色退化,增加了肌肉硬度并降低了其弹性、黏结性和咀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生长性能 体色 肉品质
下载PDF
中草药添加剂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红燕 覃家利 +3 位作者 王广军 梁明 钟红芽 谢骏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中草药多为绿色天然的草本植物,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和水产饲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对于抗生素等药物,中草药因具有残留少、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其使用对发展安全、绿色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黄颡鱼是我国重... 中草药多为绿色天然的草本植物,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和水产饲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对于抗生素等药物,中草药因具有残留少、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其使用对发展安全、绿色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本文就国内外黄颡鱼饲料中添加中草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了综述,总结了中草药在促进黄颡鱼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和其他多方面的作用,为中草药在水产饲料中的进一步应用和黄颡鱼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 水产养殖
下载PDF
桂江黄颡鱼种群特征及性腺发育研究
17
作者 程蔓 麻艳群 +3 位作者 程光平 韦云勇 王梦然 刘宏祥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9期12-19,28,共9页
于2021年8月7日—8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江的8个江段,采集73尾黄颡鱼(雌鱼43尾,雄鱼30尾),研究其种群在不同江段的组成、生长及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桂江黄颡鱼种群体长为8.30~11.59 cm,体质量为9.50~35.23 g;雌鱼、雄鱼体长和... 于2021年8月7日—8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江的8个江段,采集73尾黄颡鱼(雌鱼43尾,雄鱼30尾),研究其种群在不同江段的组成、生长及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桂江黄颡鱼种群体长为8.30~11.59 cm,体质量为9.50~35.23 g;雌鱼、雄鱼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均呈幂函数,雌、雄体长体质量关系分别为W_(♀)=0.0395L^(2.6566)(R^(2)=0.9486),W_(♂)=0.0448L^(2.5731)(R^(2)=0.8495),b值与理论匀速生长值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群体均为匀速生长,群体性比为1.36∶1。指出,黄颡鱼群体低龄化明显,雌、雄群体均以2龄居多,未见4龄以上个体;雌鱼性腺成熟系数显著高于雄性(P<0.05),雌、雄鱼性腺时相均以Ⅲ期占比最高,均未达到性成熟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长 体质量 性腺特征 桂江
下载PDF
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盐酸多西环素控制技术
18
作者 宣杰 翟玉菲 +1 位作者 沈飞 吕利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的使用方案,在水温(20±2)℃下,体质量(200±50)g的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给药后0.5、1、2、4、8、12、24、48、78 h取血、肌肉、脑组织、肝胰脏、肾脏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分析盐酸多西环素在黄颡鱼体内5个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μ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1.0μ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4.0μg/mL,耐药选择窗为0.5~4.0μg/mL,抗菌后效应分别为(0.95±0.24)、(0.79±0.58)、(1.92±0.71)h。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后,血清、肝胰脏、肾脏、肌肉、脑中的曲线下面积(0~78 h)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78h/MIC)分别为75.5580、686.5486、557.2362、736.9682、234.9658,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为2.4908、18.6652、15.3044、24.1590、10.9018。根据浓度依赖型药物曲线下面积(0~t)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t/MIC)>125、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8的有效标准,确定盐酸多西环素用药方案为20 mg/kg,每日1次。依据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动力学数据,确定休药期至少11.2 d。综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有效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维氏气单胞菌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β-伴大豆球蛋白诱导杂交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张子豪 郭朝辉 +8 位作者 张美娜 洪佳乐 于光晴 董鹏生 黄小城 杨振江 王延晖 李明 刘变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94-1904,共11页
实验旨在利用β-伴大豆球蛋白构建黄颡鱼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通过细胞形态、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免疫荧光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鉴定。利... 实验旨在利用β-伴大豆球蛋白构建黄颡鱼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通过细胞形态、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免疫荧光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鉴定。利用不同浓度β-伴大豆球蛋白刺激24h后,RT-qPCR检测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筛选最合适刺激浓度。在此浓度下分别刺激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0、12h、24h和36h,使用RTqPCR、CCK8、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筛选最适刺激时间。结果表明:(1)成功分离培养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细胞呈铺路石状,CK-18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2)成功筛选到4 mg/mLβ-伴大豆球蛋白为最佳刺激浓度。在该浓度下,除grp78、jnk、il-10、atf6外,内质网应激、自噬、凋亡、炎症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最高(P<0.05);成功筛选24h为最适刺激时间。4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刺激细胞24h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同时引起内质网显著肿胀,GRP78、LC3、Caspase3蛋白表达和Tunel信号显著升高(P<0.01),perk、atf6、beclin1、lc3a、bcl2、caspase3、caspase9和il-12 mRNA表达水平显著最高(P<0.05)。综上,实验成功分离得到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构建了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未折叠反应信号通路在黄颡鱼豆粕诱导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伴大豆球蛋白 肠道上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重庆中海拔地区稻田黄颡鱼养殖技术
20
作者 李敬雄 罗雪峰 +2 位作者 孟文旭 郑永华 唐洪玉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6期79-81,共3页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庆中海拔地区稻田养殖黄颡鱼模式中水稻种植技术、黄颡鱼投放养殖驯化技术等。经过团队实践证明稻田养殖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供相关从业者参考。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种养技术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养...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庆中海拔地区稻田养殖黄颡鱼模式中水稻种植技术、黄颡鱼投放养殖驯化技术等。经过团队实践证明稻田养殖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供相关从业者参考。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种养技术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养殖模式不断创新,水产养殖品种更加多样化,稻田综合效益明显提高。2022年,我国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统计的省(区、市)2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品种 稻田养殖 种养技术 养殖模式 驯化技术 综合效益 水稻种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