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南黎族手工艺数字化开发路径研究
- 1
-
-
作者
张丽圆
-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1年第9期114-115,共2页
-
基金
2020年度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项目“信息时代黎族手工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Hys2020-321)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海南黎族的手工艺品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品,而且是黎族人民以其复杂而精湛的工艺传承下来的智慧的结晶。数字化技术丰富了我国黎族手工艺的设计和传播方式,本文首先概括非遗数字化研究背景以及数字化技术对拯救濒危非遗技艺的现实意义,分析当前黎族手工艺数字化应用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黎族手工艺数字化开发的路径。
-
关键词
黎族手工艺
数字化技术
开发路径
-
分类号
J52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从黎族传统手工艺看人类早期造物的身体维度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君
-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85-91,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黎族手工艺研究>(项目编号:16YJC760071)
海南省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HNSK(QN)16-142)
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KY2016-2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从手工技艺的"具身性"特点出发,以"身体技术"作为切入点,通过黎族传统纺织、制陶、雕刻等多种技艺的调查,并结合相关技艺的技术史文献分析比较,由此窥见早期人类社会手工技艺中身体的价值。身体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造物的过程中,还体现在造物的参照尺度。本文发现,在黎族传统工艺中,不同工艺的具身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工艺技术越复杂,对人的技艺要求越高,其具身性就越强;工艺技术越简单,身体作为工具的程度就越强,同时也难以形成劳动分工和独立的手工业。由此,笔者认为对身体的研究是对手工艺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当前非物质文化语境下,身体技艺的习得是手工艺延续与传承之根本所在。
-
关键词
黎族手工艺
身体技术
具身化
传承
-
Keywords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of Li
Techniques of the body
Embodiment
Inherited
-
分类号
J501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乡村振兴战略下黎族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再生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张丽圆
-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1年第26期76-77,共2页
-
基金
2020年度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项目“信息时代黎族手工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Hys2020-321)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手工艺扮演重要角色,包含着古代民众的生活智慧和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分析黎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困境,探讨通过传统手工艺与不同类别的设计进行融合的方法,实现黎族传统手工艺的再生。
-
关键词
黎族传统手工艺
设计再生
乡村振兴
-
分类号
J52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隐性知识视角下黎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反思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张君
-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民艺》
2020年第2期72-75,共4页
-
基金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2017年度项目(07)“黎族工艺造物的设计人类学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YJC76007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黎族手工艺研究”
项目编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MZ065)“新时代黎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技术文化研究”。
-
文摘
黎族手工艺传承主要是围绕家庭或宗亲关系展开,并以言传身教、男女分工传承为特征。本文利用"隐性知识"理论对传统工艺知识传授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黎族手工艺传承特征主要由手工艺知识的"隐蔽性"特点决定,并受到男女体质特点、劳作关系、经济模式和习俗观念等因素综合影响。由此反思了现代传习所传授方式较之传统传承方式的弊端。
-
关键词
黎族手工艺
隐性知识
社会分工
工艺传承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