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冷油系统减黏塔的运行及效果分析
1
作者 郭力实 马国民 +2 位作者 周尖 白雪 杨志飞 《乙烯工业》 CAS 2022年第4期23-25,52,I0003,共5页
独山子石化百万吨乙烯装置前期运行期间急冷油黏度偏高,运行期间设计的急冷油减粘流程在略降低急冷油黏度的同时却带来了汽油分馏塔气相负荷增大,使操作受限。在2019年扩建改造中应用急冷油减黏塔技术解决了急冷油黏度长期偏高的问题,... 独山子石化百万吨乙烯装置前期运行期间急冷油黏度偏高,运行期间设计的急冷油减粘流程在略降低急冷油黏度的同时却带来了汽油分馏塔气相负荷增大,使操作受限。在2019年扩建改造中应用急冷油减黏塔技术解决了急冷油黏度长期偏高的问题,确保了乙烯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介绍了急冷油黏度控制方法、减黏塔工作原理及操作优化调整思路,针对减黏塔运行出现的问题,分析确定了减黏塔投用后急冷油系统的运行调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塔技术 急冷油系统 度控制
下载PDF
乙烯装置急冷油黏度高的原因分析及优化处理
2
作者 安娟娟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急冷油黏度高对乙烯装置的影响,从急冷油黏度增加机理、裂解原料组分及工艺操作方面对急冷油黏度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某乙烯装置实际运行情况,分别从原料性质、工艺调整及减黏塔调整方面进行优化处理,最终使急冷油... 文章简要介绍了急冷油黏度高对乙烯装置的影响,从急冷油黏度增加机理、裂解原料组分及工艺操作方面对急冷油黏度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某乙烯装置实际运行情况,分别从原料性质、工艺调整及减黏塔调整方面进行优化处理,最终使急冷油黏度稳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总结了急冷油黏度最优情况下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冷油系统 黏塔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海带粉黏塔的解决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爱华 王健 +2 位作者 于学娟 陈发庆 王才立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95,共3页
在海带粉喷雾干燥过程中,黏塔、化塔现象较为严重。在实验中采用海藻酸裂合酶和甘露聚糖裂解酶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是:添加酶量0.1%,酶解温度是40℃,酶解时间是90min。采用变性淀粉+β-环状糊精作为包埋壁材,并对喷雾干... 在海带粉喷雾干燥过程中,黏塔、化塔现象较为严重。在实验中采用海藻酸裂合酶和甘露聚糖裂解酶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是:添加酶量0.1%,酶解温度是40℃,酶解时间是90min。采用变性淀粉+β-环状糊精作为包埋壁材,并对喷雾干燥参数进行L9(34)正交实验优化,确定入风温度140℃,出风温度95℃,进料速度30mL/min,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制得的海带粉性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粉 酶解 包埋 黏塔 喷雾干燥
原文传递
减黏技术在大庆乙烯装置急冷系统上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安营 赵丘阳 常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0-63,共4页
针对大庆乙烯装置急冷油减黏系统存在的问题,从急冷油减黏机理出发,对新、老区2套装置进行了改造。通过新增1座减黏塔和物料输送设备,使2套装置急冷油系统联合操作。给出了改造流程、设备结构及改造后相关数据。运行结果表明,急冷油塔... 针对大庆乙烯装置急冷油减黏系统存在的问题,从急冷油减黏机理出发,对新、老区2套装置进行了改造。通过新增1座减黏塔和物料输送设备,使2套装置急冷油系统联合操作。给出了改造流程、设备结构及改造后相关数据。运行结果表明,急冷油塔塔釜温度与设计值接近,乙烷炉乙烯和丙烯收率均达到设计指标,同时装置综合能耗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装置 急冷系统 黏塔 乙烷炉
下载PDF
乙烯装置急冷油减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霍勇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6期82-84,共3页
介绍了急冷油黏度增长的机理;分析了急冷油黏度增长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减黏塔技术的应用以及本装置在减黏塔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
关键词 乙烯装置 急冷油 黏塔 技术
下载PDF
对急冷油减黏改造出现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杨春生 《中外能源》 CAS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对多套乙烯装置急冷油减黏系统设计和改造进行点评,提出急冷油减黏改造的技术建议:设置减黏塔,用高温的乙烷炉裂解气作减黏塔的汽提介质。不宜用蒸汽作为减黏塔的汽提介质,因为其温度低,不能把足够多的减黏组分汽提出来。并且用大量的... 对多套乙烯装置急冷油减黏系统设计和改造进行点评,提出急冷油减黏改造的技术建议:设置减黏塔,用高温的乙烷炉裂解气作减黏塔的汽提介质。不宜用蒸汽作为减黏塔的汽提介质,因为其温度低,不能把足够多的减黏组分汽提出来。并且用大量的蒸汽汽提,会增加投资和装置能耗。减黏塔的塔顶温度宜控制在250~300℃,石脑油裂解,该温度约在260~270℃。温度太低,减黏效果不佳。防止减黏塔内"过度蒸发",保证汽提后的裂解燃料油有良好的流动性。乙烷炉的油急冷器应选用"立式溢流型"结构,可减少结焦和设备堵塞。在乙烷炉清焦的两天中,用高压蒸汽替代乙烷炉裂解气,把油急冷器中的急冷油送入减黏塔,维持操作。清焦结束后,重新投料,并把裂解气作为减黏塔的汽提介质,恢复到正常的减黏状态,急冷油的黏度也恢复到正常黏度值。急冷油黏度高的原因是工艺设计上存在缺陷,诸如把板式塔改为填料塔、加大塔的直径、增加换热器台数等措施均不能解决急冷油黏度问题。优化急冷系统的模拟计算,设置合理的模拟计算收敛精度,选用合适的热力学方法,特别是选用合适的平衡常数K值,采用二次开发的PRO/Ⅱ软件,可以得到一个适用的急冷系统模拟计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装置 急冷油减 乙烷炉 油急冷器 黏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