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多糖累积病Ⅱ型患儿头部磁共振波谱表现
1
作者 秦成伟 张泳华 谭晓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5-755,共1页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黏多糖病患儿1例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奉颖 骆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期157-158,共2页
黏多糖病(MPS)是一组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症,因降解各种黏多糖所需的溶酶体酶缺陷,造成不能完全降解的黏多糖在溶酶体中贮积,并有大量黏多糖从尿中排出。根据临床表现和酶缺陷,MPS可以分为Ⅰ-Ⅶ等6型(其中Ⅴ型已改称IH/S型)。除Ⅱ型为... 黏多糖病(MPS)是一组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症,因降解各种黏多糖所需的溶酶体酶缺陷,造成不能完全降解的黏多糖在溶酶体中贮积,并有大量黏多糖从尿中排出。根据临床表现和酶缺陷,MPS可以分为Ⅰ-Ⅶ等6型(其中Ⅴ型已改称IH/S型)。除Ⅱ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科于2014年5月28日收治1例MPSⅠ型患儿,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为在本院儿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就诊于本科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护理 腺样体切除术 扁桃体切除术 例报告
下载PDF
儿童黏多糖病8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3
作者 刘艳 胡秀芬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772-1773,共2页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儿童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兄妹两人共患黏多糖病Ⅳ型
4
作者 冯大莺 吕昭萍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3期257-258,共2页
例1,男,25岁,哈尼族,足月顺产,出生后身高及体质量低于同龄人,近两年来行走不稳,易跌倒。查体:智力发育正常,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双手指粗短,双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骨性膨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 例1,男,25岁,哈尼族,足月顺产,出生后身高及体质量低于同龄人,近两年来行走不稳,易跌倒。查体:智力发育正常,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双手指粗短,双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骨性膨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X线检查:头颅骨质、蝶鞍、乳头及胸廓骨质未见异常;肩胛骨小并升高,肩胛盂变浅;锁骨蝶翼样伸向外上方;双尺骨下端关节面稍大,双手指间关节稍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Ⅵ型 遗传性疾 先天性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黏多糖病Ⅳ型1例
5
作者 王胜利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Ⅳ型 Morguio 多糖代谢失常性疾
下载PDF
黏多糖病Ⅰ型病人的X线表现
6
作者 衣蕾 刘凯 葛文 《齐鲁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黏多糖病Ⅰ型病人的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临床最终诊断为黏多糖病Ⅰ型病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人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行脊柱MRI检查。结果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椎体改变,其中腰椎喙状凸出18例,... 目的探讨黏多糖病Ⅰ型病人的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临床最终诊断为黏多糖病Ⅰ型病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人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行脊柱MRI检查。结果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椎体改变,其中腰椎喙状凸出18例,以L1~2椎体为著;脊柱后凸畸形13例。手指表现为指骨粗短,干骺端增宽,掌骨近端及指骨远端逐渐变细小呈弹头状,远节指骨远端变细呈蟹足状(5/8)。腕关节骨改变表现为尺桡骨远端关节面倾斜呈V形(2/8)。髋关节骨改变较少见,可见不同程度髋臼变浅平,股骨头骨骺变扁、外翻,或仅为髋臼增宽。结论本病X线表现较典型,尤以脊柱的L1~2椎体呈喙状、变小、后移,爪形手,尺桡骨远端呈V形排列最常见且特异,如遇到此类病人应建议进一步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Ⅰ型 放射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黏多糖贮积症心脏超声表现1例
7
作者 安婷婷 万莹 +1 位作者 苑秋红 苏雁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Ⅱ型黏多糖贮积症一家系IDS基因突变分析
8
作者 孙雪萍 谢佳孜 +3 位作者 沈鉴东 吴畏 崔毓桂 刘嘉茵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1-211,F0003,共2页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先证者(Ⅳ:3)男,6岁,汉族,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产程顺利。患儿2岁后出现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走路不稳,语言功能低下等症状,且渐行性加重;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Ⅱ型 基因 突变 例报告
下载PDF
儿童Hunter综合征1例
9
作者 谭品 谢娟娟 +3 位作者 龙湘党 敖琨 张萍 袁勇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9-520,共2页
病例男,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半年余”入院。患儿系G1P1,为试管婴儿,足月顺产,无产伤窒息史,出生体质量3.6 kg,Apgar评分不详。既往无特殊病史。父母既往体健,否认近亲婚配,否认类似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8℃,心率100次/分,... 病例男,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半年余”入院。患儿系G1P1,为试管婴儿,足月顺产,无产伤窒息史,出生体质量3.6 kg,Apgar评分不详。既往无特殊病史。父母既往体健,否认近亲婚配,否认类似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8℃,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8/63 mm Hg(1 mm Hg≈0.133 k Pa),身高109 cm(P3-10),体质量18.8 kg(P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Ⅱ型 儿童 超声心动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黏多糖病Ⅶ型一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永兰 李社勇 +3 位作者 赵小媛 刘鸿圣 区小冰 刘丽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 探讨黏多糖病Ⅶ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分析1例经酶学诊断的黏多糖病Ⅶ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尿黏多糖及白细胞酶学结果.结果 2个月男婴,主要表现水肿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面部丑陋,角膜混浊、肝脾肿大,腹股沟疝,PLT 32×109/L... 目的 探讨黏多糖病Ⅶ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分析1例经酶学诊断的黏多糖病Ⅶ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尿黏多糖及白细胞酶学结果.结果 2个月男婴,主要表现水肿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面部丑陋,角膜混浊、肝脾肿大,腹股沟疝,PLT 32×109/L,白细胞胞浆粗大的AlderReilly颗粒.尿黏多糖532.8 mg/L(正常对照<70.0 mg/L),尿黏多糖/尿肌酐比值161.3(正常对照26.2±11.7),血清壳三糖苷酶315.8 nmol/(ml·h)[正常对照<53 nmol/(ml·h)].外周血白细胞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为0 nmol/(mg·h)[正常对照44.4~200.8 nmol/(mg·h)].结论 黏多糖病Ⅶ型表现为水肿胎,肝脾肿大、面部丑陋,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胞浆粗大的Alder-Reilly颗粒.尿黏多糖测定和白细胞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测定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Ⅶ型 水肿 胎儿 葡糖醛酸糖苷酶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47例的常见酶学分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惠文 王瑜 +4 位作者 叶军 邱文娟 韩连书 高晓岚 顾学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对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患儿进行常见酶学分型。方法收集70例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的患儿,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的指征包括:生长落后,丑陋面容,骨骼畸形,肝脾增大,智力落后,关节僵硬/松弛等。收集疑似黏多糖贮积症患儿外周... 目的对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患儿进行常见酶学分型。方法收集70例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的患儿,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的指征包括:生长落后,丑陋面容,骨骼畸形,肝脾增大,智力落后,关节僵硬/松弛等。收集疑似黏多糖贮积症患儿外周血,分离白细胞后,用人工荧光底物法和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导致Ⅰ,Ⅱ,ⅣA,ⅣB,Ⅵ及Ⅶ缺陷的酶,α-L-艾杜糖酶,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半乳糖胺-6-硫酸硫酸酯酶,β-半乳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B及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结果在70例可疑患儿中,共确诊黏多糖贮积症47例,其中I型7例(占确诊黏多糖贮积症例数的15%),Ⅱ型28例(59%),ⅣA型12例(26%),未发现ⅣB,Ⅵ及Ⅶ型的患儿。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临床表型多样,ⅣA型患儿中67%有典型的关节松弛表现。结论Ⅱ型可能是中国人黏多糖贮积症中最主要的一型,其他较常见的是ⅣA型和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 黏多糖累积病 常见酶学分型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诊断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为民 施惠平 +4 位作者 李贝特 赵时敏 戚庆炜 孙念怙 黄尚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4-647,共4页
目的建立用荧光底物测定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活性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病例进行临床鉴别诊断,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荧光底物4-甲基伞形酮-α-艾杜糖苷-2-硫酸,测定 MPSⅡ疑似患... 目的建立用荧光底物测定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活性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病例进行临床鉴别诊断,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荧光底物4-甲基伞形酮-α-艾杜糖苷-2-硫酸,测定 MPSⅡ疑似患儿血浆中 IDS 活性,并用绒毛或经培养的羊水细胞为检材,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同时观察孕妇血浆 IDS 活性变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测胎儿性别。结果获得中国正常人 IDS 活性正常值:血浆中为240.2~668.2nmol/(4 h·ml),绒毛组织为37.2~54.9 nmol/(4 h·mg 蛋白),经培养的羊水细胞为21.4~74.4nmol/(4 h·mg 蛋白);患者血浆的 IDS 活性为0.3~18.6 nmol/(4 h·ml),肯定杂合子的血浆酶活性为88.7~547.9 nmol/(4 h·ml)。在50例疑似患儿中确诊了46例 MPSⅡ患者。10例产前诊断中检出4例男性胎儿患病,5例为女性胎儿。结论荧光法测定 IDS 活性是敏感、可靠、快速的方法,可用于病例鉴别诊断及孕早期 MPSⅡ高危妊娠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Ⅱ型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患儿GALNS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军 雷红林 +5 位作者 张惠文 邱文娟 韩连书 王瑜 李筱燕 顾学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419,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黏多糖贮积症(MPS)ⅣA型患儿半乳糖胺-6-硫酸盐硫酸酯酶(GALNS)基因突变谱。方法对2006—2012年诊断为MPSIVA型的38例患儿进行GALNS基因突变分析;采用不同物种氨基酸比对、PolyPhen-2软件等验证新错义变异;羊水酶学... 目的研究中国黏多糖贮积症(MPS)ⅣA型患儿半乳糖胺-6-硫酸盐硫酸酯酶(GALNS)基因突变谱。方法对2006—2012年诊断为MPSIVA型的38例患儿进行GALNS基因突变分析;采用不同物种氨基酸比对、PolyPhen-2软件等验证新错义变异;羊水酶学及基因分析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38例患儿中检出38种GALNS基因突变(错义突变占71%),P.M318R为热点突变(21%),5种突变(P.P163H、P.G168L、P.A324E、P.L366P及P.F452L)仅见于中国患儿。发现18种基因新变异:P.E315K、P.G304D、P.R251Q、P.Y240C、P.G161E、P.N32D、P.L390P、P.D60E、P.P420S、W403C/T404S、P.IA54P、P.W405X、P.M1l、D409-c.420dell2、e1176—1178del3、c.1046delG、c.1188delG及IVS9.2A〉C;(2)11个新错义变异位点的氨基酸为高度或中度保守氨基酸;PolyPhen-2软件预测突变可能影响蛋白结构及功能,为致病新突变;(3)为7个患儿家庭实施了产前诊断,3例胎儿为MPS1VA型。结论中国MPSIVA型患儿基因突变谱不同他国,5种突变仅见于中国患儿;发现了18种GALNS基因新突变;中国MPSIVA型患儿基因突变热点报道不一,需累积更多基因突变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突变 黏多糖累积病Ⅳ型 硫酸酯酶类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IDS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宁 史惠蓉 +2 位作者 孔祥东 吴庆华 江淼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对1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家系的IDS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对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2012年3月收集1例MPSⅡ先证者,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技术对其MPSⅡ家系中的2例患者(包括先证者)及其母亲和5例表型... 目的 对1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家系的IDS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对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2012年3月收集1例MPSⅡ先证者,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技术对其MPSⅡ家系中的2例患者(包括先证者)及其母亲和5例表型正常家系成员的IDS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确定后,对家系中的孕11周胎儿抽取绒毛标本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家系中的2例患者均检测出IDS基因第344碱基对缺失了A(c.344delA)缺失突变,患者母亲携带IDS基因c.344delA杂合缺失突变;正常表型家系成员未检出此突变.胎儿携带IDS基因c.344delA杂合缺失突变,为女性携带者.结论 IDS基因c.344delA缺失突变是该MPSⅡ家系的致病原因,通过产前诊断避免此类患儿出生是目前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Ⅱ型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突变 产前诊断 系谱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Ⅲ型的鉴别诊断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为民 施惠平 +3 位作者 孟岩 李贝特 邱正庆 刘俊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建立以人工合成荧光底物测定乙酰肝素N-硫酸酯酶(SGSH),α-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LU)活性的方法,应用这两种方法对黏多糖贮积症Ⅲ型中的A、B亚型(MPSⅢA和ⅢB)病例进行鉴别诊断,并对MPSⅢB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同时从分子... 目的建立以人工合成荧光底物测定乙酰肝素N-硫酸酯酶(SGSH),α-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LU)活性的方法,应用这两种方法对黏多糖贮积症Ⅲ型中的A、B亚型(MPSⅢA和ⅢB)病例进行鉴别诊断,并对MPSⅢB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同时从分子遗传学方面对MPSⅢA患儿进行了SGSH基因分析.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荧光底物(4-甲基伞形酮-α-D-N-硫酸葡萄糖苷4-methylumbelliferyl-α-D-N-sulphoglucosaminide.Na,4-甲基伞形酮-N-乙酰-α-葡萄糖苷4-methylumbelliferyl-α-N-acetylglucosaminide)测定疑似患儿白细胞和血浆中SGSH及NAGLU活性,在收集的12例患儿中,女4例,男8例,年龄3~10岁.来自10个无相关的家庭.用MPSⅢA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SGSH基因的外显子PCR扩增,并通过的序列测定确定突变位置.用绒毛或经培养的羊水细胞为检材,对MPSⅢB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获得中国正常人白细胞中SGSH活性正常值4.4~8.1 nmot/(17 h·mg蛋白),各种组织中NAGLU活性正常值:血浆中为33.3~62.4 nmoL/(4 h·ml),绒毛组织为44.9~91.7 nmol/(17 h·mg蛋白),经培养的羊水细胞为53.2-82.2 nmol/(17 h·mg蛋白);在12例疑似患儿中确诊了7例MPSⅢA(其中两例为同胞),5例MPSⅢB患者(其中2例为同胞),SGSH基因分析发现6种突变类型,已知突变5种(G191R,D235N,R377C,E447K和R233X),插入突变1种(D219Wfs264X),此插入突变为新生突变.3例MPSⅢB产前诊断中,2例胎儿正常,1例胎儿受累.结论应用荧光法测定SGSH和NAGLU酶活性是敏感、可靠、快速的方法,可用于MPSⅢA和ⅢB病例的鉴别诊断及产前诊断;SGSH基因分析方法成本低,突变检出率高,可用于MPSⅢA的诊断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Ⅲ型 诊断 鉴别 产前诊断 突变
原文传递
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结合DNA测序法快速产前诊断黏多糖贮积症Ⅱ型高危胎儿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奕斌 潘宏达 +5 位作者 孟亚仙 潘敬新 钟燕芳 赵燕 蒋玮莹 杜传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5期552-557,共6页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高危胎儿做出产前基因诊断,从而及时而高效地防止病胎的出生。方法在阐明先证者病因及其父母基因型的基础上,采用已建立的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特异引物直接鉴定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高危胎儿做出产前基因诊断,从而及时而高效地防止病胎的出生。方法在阐明先证者病因及其父母基因型的基础上,采用已建立的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特异引物直接鉴定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快速筛检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对已孕20周的高危胎儿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基因相应突变位点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由于MPSⅡ为XR病,故又用SRY引物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母血污染而导致的误诊。结果所怀胎儿未获得母源性的c.1344delA突变,是1例基因型完全正常的女胎。后经随访和复检,证实所生小孩的基因型、表现型都与产前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ARMS特异引物直接鉴定法、DHPLC快速筛检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是快速、准确产前诊断MPSⅡ高危胎儿的有效方法。其中,所建立的ARMS和DHPLC方法,既快速特异,又简便经济,可在一天之内送报结果 ,特别适用于已明确病因的高危胎儿的早期诊断以及正常组和患者试验组的快速鉴别。这一产前基因诊断工作的成功实施为今后继续开展本病以及其他相关遗传病的遗传咨询、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开展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打下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Ⅱ型 产前诊断 艾杜糖-2-硫酸酯酶 IDS基因
原文传递
八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IDS基因变异分析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宁 孔祥东 +1 位作者 吴庆华 江森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对8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MPSII)家系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其中3个家系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避免MPSⅡ患儿出生。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 目的对8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MPSII)家系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其中3个家系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避免MPSⅡ患儿出生。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应用Sanger测序及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方法,对MPSⅡ家系中先证者及其母亲的IDS基因外显子序列及侧翼内含子区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对家系中高危胎儿抽取绒毛/羊水细胞培养,测定其IDS酶活性;并抽取基因组DNA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IDS基因变异检测。结果8个家系中共检测出8种1DS基因变异,分另0为p.Asp46Asn、p.Arg88Cys、p.N115fs*15、P.Gin121Arg、P.Trp153Arg、IVS4+1G〉C、IVS6-1G〉A及E4~6大片段缺失,其中p.Asp46Asn、p.Trpl53Arg和IVS4+1G〉C为新变异。2例胎儿羊水细胞IDS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基因测序均发现IDS基因变异半合子,性别为男性,家属选择终止妊娠;另1例胎儿为IDS基因变异携带者,性别为女性,生后未见异常。结论胎儿羊水/绒毛细胞IDS酶活性测定结合IDS基因变异分析是一种准确、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可避免MPSⅡ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Ⅱ型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导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海涛 张跃辉 +4 位作者 宋佳 周付超 梁志珲 张秋琪 邵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563-1570,共8页
目的探讨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导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上海新华医院脊柱中心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8例Ⅳa型MPS导致寰枢椎脱位患... 目的探讨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导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上海新华医院脊柱中心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8例Ⅳa型MPS导致寰枢椎脱位患儿的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6.2±3.1)岁(范围2~10岁)。8例患儿均存在下肢乏力、步态不稳,3例患儿无法站立及行走;影像学均表现为齿突发育不全、寰枢椎脱位及全身骨骼发育异常。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ASIA impairment scale,AIS)、校正寰齿前间距(modified atlanto-dental interval,mADI)及复位指数、螺钉植入质量(CT评估)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44.0±43.1)min(范围90~220 min),术中出血量(89.1±55.1)ml(范围15~180 ml),随访时间(17.8±7.4)个月(范围8~27个月)。术前AIS分级C级3例、D级4例、E级1例;末次随访时C级1例、D级1例、E级6例。术前mADI为(7.38±2.62)mm,术后6个月降低至(2.50±1.6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P=0.001);末次随访时复位指数为65.0%±26.3%。共植入椎弓根螺钉31枚,其中Ⅰ型26枚(83.9%)、Ⅱ型4枚(12.9%)、Ⅲ类1枚(3.2%),Ⅲ型螺钉未发生脊髓及血管损伤;另有1例一侧植入棘突椎板钉。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显示融合(均为自体骨),2例术后1年获得融合(异体骨),1例术后2年出现植骨块吸收(异体骨)。1例患儿手术当晚出现Ⅱ型呼吸衰竭,经抢救后康复。其余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Ⅳa型MPS患儿绝大多数有齿突缺如,如合并寰枢椎脱位和颈椎管狭窄导致颈脊髓受压,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安全、有效。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患儿常合并多系统受累,需要多学科协作来保证围手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Ⅳ型 寰枢关节 脱位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一家系IDS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蓓 薛晋杰 +1 位作者 梁德生 邬玲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确定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Ⅱ,MPSⅡ)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胎儿及部分家系成员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 目的确定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Ⅱ,MPSⅡ)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胎儿及部分家系成员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交界处序列进行检测;对测序发现的性质未知的碱基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r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在正常人群中进行筛查。结果检测到先证者/DS基因3个碱基改变:5号外显子c.684A〉G,6号外显子c.851C〉T,7号外显子c.892C〉T;先证者母亲和外祖母的/DS基因存在c.684A〉G杂合改变,c.851C〉T杂合改变及c.892C〉T杂合改变;100例家系外正常男性未发现/DS基因5号外显子c.684A〉G和6号外显子c.851C〉T的碱基改变;胎儿基因型与先证者相同。结论/DS基因c.892C〉T突变是该MPSⅡ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产前诊断证明胎儿为男性患病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Ⅱ型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基因 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溶酶体贮积症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惠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1-563,共3页
溶酶体贮积症(LSDs)是一组较常见的遗传性代谢病,其新生儿发生率为1/7000-1/8000。但很多医师对这组疾病认识不够,以致常有患儿被延误诊断。有的医师给患儿家长咨询错误指导,其结果常是再次妊娠,又出生一个有同样疾病的患儿。近年来... 溶酶体贮积症(LSDs)是一组较常见的遗传性代谢病,其新生儿发生率为1/7000-1/8000。但很多医师对这组疾病认识不够,以致常有患儿被延误诊断。有的医师给患儿家长咨询错误指导,其结果常是再次妊娠,又出生一个有同样疾病的患儿。近年来国外对这组疾病的治疗有较大进展,因此认识这组疾病并能早期诊断、干预是很重要的。本文介绍常见的LSDs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症 黏多糖累积病 脂质累积 神经节苷脂累积 糖原贮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