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黏度变化对球层中热对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涛 王兰炜 陈化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0-361,共12页
本文在常黏度的基础上,加上横向黏度变化,纯粹研究了横向黏度变化对球层中热对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向黏度变化可以加速或阻碍球层中的热对流,并对球层中热传输方式有调节作用,但是横向黏度变化对球层中热对流的影响会限制在一定的强度... 本文在常黏度的基础上,加上横向黏度变化,纯粹研究了横向黏度变化对球层中热对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向黏度变化可以加速或阻碍球层中的热对流,并对球层中热传输方式有调节作用,但是横向黏度变化对球层中热对流的影响会限制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并且难以改变球层中热对流的格局.横向黏度变化所产生的环型场速度占总速度场的比例最多为十几个百分点,难以解释观测到的地表板块运动中的环型场能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对流 横向黏度变化 牛顿流体 球层
下载PDF
地震波速度约束的大横向黏度变化的地幔对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涛 王兰炜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0-1284,共15页
本文将横向黏度变化提高到3个量级,获得了地震波速度结构约束下的大横向黏度变化的地幔浅部的极型场和环型场对流图像.与小横向黏度变化下的结果相比,本文的结果具有显著的改善.对极型场对流图像,主要体现在本文结果能更清楚地解释太平... 本文将横向黏度变化提高到3个量级,获得了地震波速度结构约束下的大横向黏度变化的地幔浅部的极型场和环型场对流图像.与小横向黏度变化下的结果相比,本文的结果具有显著的改善.对极型场对流图像,主要体现在本文结果能更清楚地解释太平洋板块、大洋洲和南美洲以及东太平洋洋中脊处的现今运动状态;对环型场对流图像,能更合理地解释北太平洋板块的右旋运动.本文计算的极型场、环型场对流速率以及揭示的某些区域如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的运动状态与现今地表板块的运动速率以及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运动状态有明显差异,但相比小横向黏度变化下的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今地表板块运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对流 横向黏度变化 地震波速 极型场 环型场
下载PDF
横向黏度变化的全地幔对流应力场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2-594,共13页
将地幔地震波速度异常转换为地幔横向黏度变化(达到3个数量级),在球坐标系下计算了瑞雷数为106、上边界为刚性、下边界为应力自由等温边界条件下的岩石层底部的地幔对流极型和环型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幔对流极型应力场与地表大尺度构造... 将地幔地震波速度异常转换为地幔横向黏度变化(达到3个数量级),在球坐标系下计算了瑞雷数为106、上边界为刚性、下边界为应力自由等温边界条件下的岩石层底部的地幔对流极型和环型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幔对流极型应力场与地表大尺度构造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俯冲带和碰撞带的应力呈现挤压状态,而洋中脊处的应力则呈现拉张状态.地幔对流环型应力场表明南北半球的旋转方向相反:北半球为右旋,南半球为左旋;总体上北半球岩石层底部的环型应力较大,而南半球的较小,特别是在低纬度(环赤道)附近区域.这些结果可能表明了地幔对流是导致岩石层大尺度应力场分布及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对流 应力场 横向黏度变化 地震波速度
下载PDF
若干硫系玻璃黏度变化速率的结构起源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鹏 赵华 +4 位作者 祖成奎 陶海征 刘永华 张瑞 陈玮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92-1697,共6页
用熔融淬冷法制备Ge_(33)As_(12)Se_(55)、Ge_(22)As_(20)Se_(58)、Ge_(10)As_(40)Se_(50)、As_(40)Se_(60)、Se硫系玻璃,采用流变仪测试样品黏弹状态的黏度,计算各样品黏度的Vogel-Fulcher-Tammann方程和黏度变化速率(即料性)。结合拉... 用熔融淬冷法制备Ge_(33)As_(12)Se_(55)、Ge_(22)As_(20)Se_(58)、Ge_(10)As_(40)Se_(50)、As_(40)Se_(60)、Se硫系玻璃,采用流变仪测试样品黏弹状态的黏度,计算各样品黏度的Vogel-Fulcher-Tammann方程和黏度变化速率(即料性)。结合拉曼光谱,根据玻璃微观结构对料性的影响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随着Ge_(x)As_(y)Se_(100-x-y)硫系玻璃中Ge、As含量的增加,玻璃黏度随温度的变化速率先降低再升高,料性先变长后变短。在平均配位数<r>=2~2.6时,随着平均配位数的增大,组成玻璃的原子之间的平均键能和网络结构稳定性逐渐变大,黏度变化速率降低,料性变长;在<r>=2.6~2.78时,随着网络结构中As-As/Ge-Ge缺陷键的出现,玻璃网络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玻璃黏度的变化速率加快,料性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系玻璃 结构 黏度 黏度变化速率
下载PDF
液体黏度变化对翅片表面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孙志江 凌祥 彭浩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3,共4页
为了研究液体黏度随温度变化对板翅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平直翅片和锯齿翅片在不同壁温条件下的层流(20<Re<220)流动以及传热进行数值模拟,得到2种翅片不同传热温差时的传热因子j和摩擦因子f... 为了研究液体黏度随温度变化对板翅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平直翅片和锯齿翅片在不同壁温条件下的层流(20<Re<220)流动以及传热进行数值模拟,得到2种翅片不同传热温差时的传热因子j和摩擦因子f与Re的关系曲线,并用物性比法对平直翅片的j因子和f因子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由于液体黏度变化的影响,不同换热温差下翅片的表面性能不同,且平直翅片所受影响比锯齿翅片大得多。研究结果对于大温差、高黏度流体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式换热器 黏度变化 数值模拟 表面性能
下载PDF
高压升温过程中煤油共炼体系油煤浆黏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鹏 马博文 《煤质技术》 2022年第3期24-28,共5页
油煤浆高压升温过程中的黏度变化规律已成为煤油共炼工艺实现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为深入研究煤油共炼油煤浆在高压升温过程中输送易堵塞的问题,选择两类炼厂重质油,分别与循环溶剂(RS)掺混形成二元溶剂,二元溶剂再与煤配制油煤浆,采用... 油煤浆高压升温过程中的黏度变化规律已成为煤油共炼工艺实现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为深入研究煤油共炼油煤浆在高压升温过程中输送易堵塞的问题,选择两类炼厂重质油,分别与循环溶剂(RS)掺混形成二元溶剂,二元溶剂再与煤配制油煤浆,采用自行研制的高温高压黏度仪研究油煤浆在高压升温过程中黏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单一循环溶剂配制的油煤浆在高压升温过程中的黏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370℃~410℃温度范围内,二元溶剂与煤配制的油煤浆体系的突变黏度比单一RS与煤配制的油煤浆体系中的更高,前者在1 min内出现双黏度峰且第一黏度峰高于第二黏度峰,而油煤浆在单一RS与煤配制的油煤浆体系中只出现1个黏度峰。分析二元体系油煤浆独特的突变现象以及研究升温速度对二元体系和RS体系黏度突变峰的影响表明,较低的升温速度能够促使黏度突变峰前移,同时降低峰的强度,但不改变峰形。梯级升温、降低加热速率、提高扰动氢的流速均有利于降低预热器堵塞的风险,从而为实现煤油共炼长久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炼 油煤浆 黏度变化 加氢 高压升温 黏度突变峰 循环溶剂 加热速率
下载PDF
羟丙乳胶与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复配后黏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探究
7
作者 王虎军 高圩 杨斯盛 《中国涂料》 CAS 2021年第10期45-49,共5页
探究了羟丙乳胶与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复配后黏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别考察了乳胶不同pH值、丙烯酸(AA)加入方式与用量、羟基的加入方式、不同结构羟丙单体与不同类型异氰酸酯固化剂搭配制得涂料随放置时间的黏度变化。结果表明,羟丙乳胶... 探究了羟丙乳胶与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复配后黏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别考察了乳胶不同pH值、丙烯酸(AA)加入方式与用量、羟基的加入方式、不同结构羟丙单体与不同类型异氰酸酯固化剂搭配制得涂料随放置时间的黏度变化。结果表明,羟丙乳胶呈碱性时,对其与固化剂XP2655复配后的黏度变化影响较大,呈中性或弱酸性时黏度趋于稳定;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中,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置于壳中的条件下,AA置于壳中时较AA置于核中时对其与固化剂XP2655复配后的黏度变化影响较小,且随AA用量的增大黏度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增大现象;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乳胶较常规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乳胶对其与固化剂XP2655复配后的黏度变化影响较大,随羟基在壳中的配比增大,黏度突变增大幅度依次减小;选用丙烯酸羟乙酯(HEA)时,与固化剂XP2655或固化剂XP305搭配黏度均能够维持稳定,选用HEMA时与固化剂305搭配时黏度能够维持稳定,但与固化剂XP2655搭配时黏度发生了突变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乳胶 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 放置时间 黏度变化
下载PDF
重力水平与粘度变化对水平槽道泡状湍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一丹 庞明军 +1 位作者 徐磊 袁惠新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60-66,共7页
鉴于泡状流在工业及太空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合研究重力及黏度变化对液相湍流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气泡加入后重力水平和黏度变化对液相湍流统计量和气相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重力下,... 鉴于泡状流在工业及太空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合研究重力及黏度变化对液相湍流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文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气泡加入后重力水平和黏度变化对液相湍流统计量和气相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重力下,气泡注入后湍流强度与雷诺应力被调制,绝大部分大部分气泡聚集在上壁面;而在无重力下,液相的湍流强度及雷诺应力基本不变,气泡均匀分布在槽道内。黏度对液相湍流的影响与重力相类似,不同的是无论黏度改变与否,绝大部分气泡均聚集在上壁面处。且气泡加入后重力水平及黏度变化对液相湍流的影响是由气泡对湍流的调制作用和局部黏度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流 微气泡 湍流调制 重力水平 黏度变化
下载PDF
对甲氧基苯甲醛与N,N-二甲基甲酰胺密度黏度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1
9
作者 许为 杨长生 +1 位作者 马沛生 邸志国 《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在常压,298.15K^353.15K条件下,采用U形振动管密度计测定了对甲氧基苯甲醛-N,N-二甲基甲酰胺二元物系的密度,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其黏度;并由密度和黏度数据分别计算了该二元物系超额摩尔体积VE和混合黏度的变化Δη.在不同的温度和组成... 在常压,298.15K^353.15K条件下,采用U形振动管密度计测定了对甲氧基苯甲醛-N,N-二甲基甲酰胺二元物系的密度,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其黏度;并由密度和黏度数据分别计算了该二元物系超额摩尔体积VE和混合黏度的变化Δη.在不同的温度和组成下超额摩尔体积和混合黏度的变化都是负值,同时对不同温度下的超额摩尔体积与组成的关系以及混合黏度的变化与组成的关系都按Redlich-Kister方程进行了拟合,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标准偏差小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氧基苯甲醛 N N-二甲基甲酰胺 黏度 密度 混合黏度变化 超额摩尔体积
下载PDF
裂缝性凝析气藏试井解释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子胜 姚军 吴明录 《中外能源》 CAS 2007年第4期37-42,共6页
通过分析凝析气藏的相图,建立了凝析液饱和度随压力降的变化规律,并回归得出了相应的公式;同时通过对气体压缩因子、黏度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建立了这些参数和无因次压力的关系;在双重介质地层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试井过程中凝析气相... 通过分析凝析气藏的相图,建立了凝析液饱和度随压力降的变化规律,并回归得出了相应的公式;同时通过对气体压缩因子、黏度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建立了这些参数和无因次压力的关系;在双重介质地层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试井过程中凝析气相对渗透率随凝析液饱和度变化的凝析气藏试井解释数学模型,采用隐式迭代的方法进行了求解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凝析液的饱和度对凝析气藏试井的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有着很大的影响,早期由于凝析液的析出,阻碍了气藏的流动,导致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上升;在凝析液饱和度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凝析液的挥发,凝析气的相对渗透率逐渐恢复,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又回归到正常的径向流位置;由于裂缝和基岩之间的压力差,使得裂缝弹性储容比在测试过程中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压力及压力导数;窜流系数和裂缝弹性储容比的变化决定了窜流段发生的早晚和程度;而基岩中气体黏度的变化使得窜流的发生稍微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凝析气藏 饱和度变化 弹性储容比变化 黏度变化 试井解释
下载PDF
结晶型聚合物注射成型数值模型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晓燕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5-47,共3页
以聚丙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晶型聚合物注射成型过程中晶态结构对成型工艺的影响,提出了结晶项和黏度变化因子的计算模型,优化了聚合物宏观本构方程。通过实例的模拟分析和对比,证明所提出的基于结晶微结构特征的优化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以聚丙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晶型聚合物注射成型过程中晶态结构对成型工艺的影响,提出了结晶项和黏度变化因子的计算模型,优化了聚合物宏观本构方程。通过实例的模拟分析和对比,证明所提出的基于结晶微结构特征的优化模型是行之有效的。该模型为注射成型的准确模拟和制品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型聚合物 注射成型 优化模型 结晶项 黏度变化因子
下载PDF
C(18)DMAAC共聚物暂堵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郜杰昌 张定军 冯照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66,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H)、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8)DMAAC)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暂堵剂AM-C18-AA和AM-C18-MAH。利用FTIR和SEM等手段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并研究了吸水率和溶胀动力学。...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H)、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8)DMAAC)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暂堵剂AM-C18-AA和AM-C18-MAH。利用FTIR和SEM等手段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并研究了吸水率和溶胀动力学。表征结果显示,C(18)DMAAC的引入使共聚物分子链中增加了疏水链段,赋予共聚物更规则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AM-C18-AA的吸水及溶胀性能优异,最高吸水率(蒸馏水)达360 g/g;C(18)DMAAC的加入提高了AM-C18-MAH的耐盐性能,在盐水中的吸水率最大为62 g/g。两种共聚物均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溶胀平衡。AM-C18-AA在碱性溶液中的增黏效应使其更符合压裂作业需求,适合用作聚合物暂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离子型单体 溶液聚合 吸水率 黏度变化
下载PDF
基于井下长管线沿程阻力损失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凤辉 杨万有 +4 位作者 薛德栋 张彦廷 张晧 于杨杨 黄峥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5,共6页
深井长管线液压作业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显著,不考虑井筒内温度变化情况将导致沿程阻力损失误差较大,极易影响井下工具的正常作业。为此,在传统液压油沿程阻力损失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井下温度变化对计算数值所带来的的影响,优化了具... 深井长管线液压作业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显著,不考虑井筒内温度变化情况将导致沿程阻力损失误差较大,极易影响井下工具的正常作业。为此,在传统液压油沿程阻力损失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井下温度变化对计算数值所带来的的影响,优化了具有显著温度变化作业环境下管线的沿程阻力损失计算过程,并以S2V22号液压油为示例,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定参数下及受地温梯度影响下不同液压流量的沿程阻力损失变化。研究结果为今后基于精确液压控制工具的深井作业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程阻力损失 地温梯度 动力黏度变化 AMESIM仿真
下载PDF
储层流体非均质性在重油评价及开发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海平 Ian Gatesr Steve Larter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10期34-42,共9页
原油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剧烈变化在重质油藏内非常普遍,了解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及控制因素对深化油藏地质评价、优化重油开发方案设计及提高重油采收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重油评价方面,根据原油组成和物性的梯度变化可以帮助判别... 原油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剧烈变化在重质油藏内非常普遍,了解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及控制因素对深化油藏地质评价、优化重油开发方案设计及提高重油采收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重油评价方面,根据原油组成和物性的梯度变化可以帮助判别油层非均质程度和隔层的出现;在混层开采时,原油地球化学组成可以用来判别各层的贡献。在重油开发方面,黏度的梯度变化是造成油藏模拟结果与生产历史难以拟合的主要原因,用均一黏度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过高地估计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和循环注汽开采(CSS)的累计产油量。油相组成变化必须像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一样结合到常规油藏描述和数值模拟中去,能否准确预测生产行为就取决于上述变化与数值模拟工具相结合的有效性。流体物性的梯度变化同时表明,目前工业界普遍采用的把SAGD生产井置于油水界面之上1~2m并不是一个完善的设计,按照黏度梯度变化、累计产量和目前油价进行的优化计算显示,在西加拿大盆地Peace River地区理想的完井位置应该在油水界面之上8m。由于原油黏度对生产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重油生产必须考虑黏度的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完井设计思路,把J型生产井与SAGD相结合(JAGD),JAGD生产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重油开采主要受流动性控制,在热采之前对油藏进行预处理,待黏度降低后再进行开采也是提高重油采收率、降低能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地球化学组成 黏度梯度变化 非均质性 完井位置 流动性 JAGD
下载PDF
高热稳定性PVC糊树脂PSM-31H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曹爱军 李晓雷 《聚氯乙烯》 CAS 2020年第1期4-7,共4页
考察了高热稳定性PVC糊树脂PSM-31H的热分解温度、经时黏度变化、拉伸强度、发泡性能和流变性能等特性,并与市售竞品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PVC 糊树脂 热分解温度 经时黏度变化 拉伸强度 发泡性能 流变性能
下载PDF
大连帝国高温高压泥浆型屏蔽泵为您的深度加氢脱硫技术量身定做
16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6年第1期12-12,共1页
大连帝国高温高压泥浆型屏蔽泵是帝国集团精心打造的绿色环保低碳型产品,具有最大设计压力55MPa、最大设计温度468℃、最大流量3200m^3/h等技术优势;整个系统采用反冲洗结构,确保充分应对所输送物料中含气、颗粒等苛刻工况;独有的内部... 大连帝国高温高压泥浆型屏蔽泵是帝国集团精心打造的绿色环保低碳型产品,具有最大设计压力55MPa、最大设计温度468℃、最大流量3200m^3/h等技术优势;整个系统采用反冲洗结构,确保充分应对所输送物料中含气、颗粒等苛刻工况;独有的内部结构设计,充分应对因物料比重、黏度变化而引起的轴向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泵 深度加氢脱硫 轴向力 结构设计 反冲洗 技术优势 设计温度 售后服务中心 黏度变化 最大流量
下载PDF
WDL-1黏弹性自转向酸化体系的研制及适用性评价
17
作者 董林芳 李占争 +3 位作者 秘彤 陈新阳 王云庆 赵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6期145-149,共5页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自转向酸酸化技术具有配液简单、低伤害的优点,且能够有效的起到缓速、降滤失、自动转向的作用,是一种改造非均质储层的新技术。实验对用WDL-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制的鲜酸和酸岩反应阶段的残酸黏度进行了评价。...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自转向酸酸化技术具有配液简单、低伤害的优点,且能够有效的起到缓速、降滤失、自动转向的作用,是一种改造非均质储层的新技术。实验对用WDL-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制的鲜酸和酸岩反应阶段的残酸黏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WDL-1鲜酸的表观黏度低于8 m Pa·s,易于酸液泵注;WDL-1盐酸体系在与碳酸盐岩反应的过程中,WDL-1酸液的表观黏度随酸岩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90℃以下时,酸液的黏度随酸岩反应的进行呈线性增加;在温度为100℃~120℃条件下,酸液的黏度随酸岩反应的进行呈现近乎平稳的趋势,直至盐酸全部反应时酸液黏度才开始升高。WDL-1的加量对WDL-1酸液的表观黏度影响较大,加量越高,黏度越大,同时黏度随酸岩反应进行的变化值也越大。工程实践中,可以根据地层温度,适当调整WDL-1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以满足成本控制的要求。WDL-1酸具有缓速低滤失、易转向等特点,8 wt%WDL-1酸可以满足高温深井的酸化、酸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转向酸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酸岩反应 碳酸盐岩 黏度变化
下载PDF
超高压水压泵柱塞副间隙泄漏占比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世琦 冀宏 刘银水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5,共7页
考虑间隙内水介质黏度、间隙受压形变在柱塞轴向沿程变化,用AMESim软件对超高压水压泵细长型柱塞副在工作压力从0~120 MPa变化时的间隙、泄漏占理论排量的比值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升高,柱塞间隙内水介质黏度沿程变化... 考虑间隙内水介质黏度、间隙受压形变在柱塞轴向沿程变化,用AMESim软件对超高压水压泵细长型柱塞副在工作压力从0~120 MPa变化时的间隙、泄漏占理论排量的比值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升高,柱塞间隙内水介质黏度沿程变化引起的泄漏量呈近似线性增长,在120 MPa时间隙泄漏增大25%;间隙高压形变引起的泄漏量快速增长,在120 MPa时间隙泄漏增加3倍;当配合间隙为3,5,7μm时,间隙泄漏占比为3.51%,8.93%和18.51%;超高压工况下,影响柱塞间隙泄漏的主要因素是柱塞副间隙大小、间隙高压变形量、柱塞副接触长度、柱塞偏心量,减小柱塞副配合间隙、间隙高压变形量,增大柱塞副接触长度,可显著减小泄漏,提高容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细长型柱塞 间隙泄漏占比 黏度沿程变化 高压形变
下载PDF
剪切和温度作用下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娜 魏进家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8-281,共4页
在10~70℃下,1~300 s^(-1)剪切速率范围内,对质量分数为0.001%~0.015%的CTAC/NaSal表面活性剂水溶液(CTAC与NaSal摩尔比为1:1)的流变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不同的浓度下均存在临界剪切速率和临界温度,且温度... 在10~70℃下,1~300 s^(-1)剪切速率范围内,对质量分数为0.001%~0.015%的CTAC/NaSal表面活性剂水溶液(CTAC与NaSal摩尔比为1:1)的流变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不同的浓度下均存在临界剪切速率和临界温度,且温度和剪切对黏度的作用强度不同。对于同一溶液,温度和剪切的协同作用使黏度变化复杂,对于浓度相对高的溶液出现高温、高剪切区二次增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黏度变化 剪切作用 温度作用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