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许巧珍 蔡珍珠 黄惠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4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的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气管扩张治疗干预,观察组则... 目的:探究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的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气管扩张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干预前后的排痰量、气道黏液分泌指标(痰液干/湿重及黏度)、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心率(HR)]及生存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问卷)]。结果:观察组的支气管扩张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排痰量、气道黏液分泌指标、运动耐力指标及SGRQ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1周后观察组的排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干预2周后的排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干预1周及2周观察组的气道黏液分泌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MW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HR及SGRQ问卷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道黏液分泌及运动耐力状态,因此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 支气管扩张 气道黏液分泌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当归对实验性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和黏液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杜丽东 任远 +3 位作者 吴国泰 牛亭惠 王志旺 邵晶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7-370,378,共5页
目的:观察当归对实验性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和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60只KM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血虚便秘组、阳性对照组、当归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 目的:观察当归对实验性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和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60只KM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血虚便秘组、阳性对照组、当归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DNP),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CPA),复制血虚便秘小鼠模型。从实验的第14天起,当归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煎液(16.67,8.33,4.17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常通舒颗粒(5 g/kg),血虚便秘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检测首粒黑便排出时间(FBDT)、粪便和结肠含水量,取结肠组织进行HE和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和黏液分泌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便秘组小鼠出现血虚和便秘体征,FBDT显著延长、粪便和结肠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和大肠腺萎缩、黏膜层变薄(P<0.01),黏液分泌减少。与血虚便秘模型组比较,3个剂量的当归均能改善血虚便秘体征,显著缩短FBDT(P<0.05,P<0.01),显著升高小鼠结肠含水量(P<0.05,P<0.01);高、中剂量的当归能显著升高小鼠粪便含水量(P<0.05); 3个剂量当归均能改善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结肠黏膜和大肠腺萎缩,增加结肠黏液分泌,改善结肠润滑功能。结论:当归可改善结肠黏膜萎缩、增加结肠黏液分泌,从而软化粪便促进粪便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虚便秘 小鼠 当归 结肠组织形态 结肠黏液分泌
下载PDF
COPD大鼠气道黏液分泌调控机制及“从肠论治”干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钟相根 李宇航 +9 位作者 张前 贾旭 孙燕 郑丰杰 谢华 刘晓辉 王蔚 祝小惠 周晓卫 田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从肠论治"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调控机制,从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射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从肠论治"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调控机制,从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射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d。RT-PCR法检测支气管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及白介素-13(IL-1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EGF-R mRNA、IL-13 mRNA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EGF-R mRNA、IL-13 mRNA表达减少(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EGF-R mRNA、IL-13 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均能降低EGF-R mRNA、IL-13 mRNA表达,从而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信号传导通路,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黏液分泌 宣白承气汤 从肠论治 白介素-1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豆蔻酰化富丙氨酸激酶C底物与气道黏液分泌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治平 文富强 冯玉麟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11期862-863,867,共3页
关键词 气道黏液 黏液分泌 丙氨酸 慢性支气管炎 病理生理特征 呼吸道疾病 底物 激酶 酰化 豆蔻
下载PDF
奥曲肽减少回肠代膀胱术后贮尿囊黏液分泌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李剑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588-589,共2页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膀胱肿瘤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可使患者术后从原尿道自行排尿,排尿方式与健康人相似,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转化为尿道后,肠道仍长期保持黏液分泌功...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膀胱肿瘤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可使患者术后从原尿道自行排尿,排尿方式与健康人相似,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转化为尿道后,肠道仍长期保持黏液分泌功能,容易造成贮尿囊引流管的堵塞和尿液排出不畅,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并发症。本研究利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皮下注射,显著减少了回肠代膀胱术后贮尿囊的黏液分泌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膀胱术后 黏液分泌 贮尿囊 奥曲肽 临床研究 生长抑素类似物 泌尿生殖系统 膀胱肿瘤
下载PDF
厄多司坦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帅冬怡 廖慧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943-3944,共2页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对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80例确为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气道清理的物理方法方法进...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对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80例确为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气道清理的物理方法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厄多司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相关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PEF、Pa CO2指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痰液性状变化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的MD、MP、MVP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厄多司坦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增加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良好,适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黏液分泌 厄多司坦
下载PDF
清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屈飞 黄小婷 +2 位作者 崔艳茹 李惠兰 邱沙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64-2067,2305,共5页
目的:探讨清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清肺化痰汤低、中、高剂量组。Real-t... 目的:探讨清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清肺化痰汤低、中、高剂量组。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MUC5AC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MUC5AC蛋白表达,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MUC5AC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1)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 mRNA明显升高,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清肺化痰汤治疗后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和模型组相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呈弱阳性表达,COPD模型组可见大量的MUC5AC表达,清肺化痰汤各组治疗后MUC5AC的表达明显下降;(3)ELISA结果显示COPD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MUC5AC蛋白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清肺化痰汤各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MUC5AC蛋白量明显低于COPD模型组(P<0.05);(4)ELISA结果显示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肺化痰汤各组治疗后,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蛋白量明显低于COPD模型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肺化痰汤各组治疗后,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低于COPD模型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清肺化痰汤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节TNF-α、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气道上皮MUC5A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化痰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MUC5AC 黏液分泌
下载PDF
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与黏液分泌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陆远 赵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与黏液分泌相关基因IRE1β、SPDEF、AGR2和mCLCA3的影响。方法结合前期研究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OV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联合诱导激发BALB/c雌性小鼠,建立哮喘缓解期动物...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与黏液分泌相关基因IRE1β、SPDEF、AGR2和mCLCA3的影响。方法结合前期研究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OV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联合诱导激发BALB/c雌性小鼠,建立哮喘缓解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固本防哮饮低、中、高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及地塞米松组。q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RE1β、SPDEF、AGR2和mCLCA3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RE1β、SPDEF、AGR2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mCLCA3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固本防哮饮高、中、低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及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IRE1β、SPDEF、AGR2 mRNA水平较模型组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固本防哮饮低剂量组和孟鲁司特钠组小鼠肺组织中mCLCA3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固本防哮饮防治哮喘抑制气道杯状细胞增生和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RE1β、SPDEF、AGR2mRNA表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防哮饮 哮喘缓解期 气道 杯状细胞增生 黏液分泌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的结肠黏液分泌和结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姚景春 冯芹 孙宝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对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结肠肌电活动特点及其黏膜上皮杯状细胞黏液分泌情况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灌胃给予复方苯乙哌啶并限水导致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结扎分离取出的盲结肠...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对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结肠肌电活动特点及其黏膜上皮杯状细胞黏液分泌情况的影响,探讨己酮可可碱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灌胃给予复方苯乙哌啶并限水导致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结扎分离取出的盲结肠段随即固定,制作石蜡切片,AB-PAS染色,供组织学观察;埋植电极,观察大鼠结肠肌电活动。结果己酮可可碱中、高剂量组粪便表面出现较多黏液,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酮可可碱组的肠电慢波、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频率、振幅变异系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可以通过改善便秘模型大鼠的肠道微循环,提高肠道动力,增加结肠黏液的分泌,恢复结肠肌电的慢波频率及振幅,从而起到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酮可可碱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黏液分泌 杯状细胞 结肠肌电 慢波频率 慢波振幅
下载PDF
湿热应激和习服对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鹏华 单晓梅 +2 位作者 卢大为 李鹏程 何宽其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温高湿环境暴露下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相关蛋白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探讨应激和习服在湿热环境中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方法:45只BABL/c小鼠随机分成5组(n=9):对照组、湿热1组、湿热2组、湿热3组、湿热4组。对照组普通环境... 目的:通过观察高温高湿环境暴露下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相关蛋白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探讨应激和习服在湿热环境中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方法:45只BABL/c小鼠随机分成5组(n=9):对照组、湿热1组、湿热2组、湿热3组、湿热4组。对照组普通环境饲养,7 d后处死。其余各组置入气候箱接受湿度(95±5)%,温度(33±0.5)℃的高温高湿刺激,第12小时处死为湿热1组,第24小时处死为湿热2组,第4天处死为湿热3组,第7天处死为湿热4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黏蛋白5AC(MUC5A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5(AQP5)蛋白表达。结果:把小鼠置入高温高湿环境后,小鼠肺组织在12 h时AQP5增高,在24 h时MUC5AC、EGFR的蛋白表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MUC5A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其余时间段,MUC5AC、EGFR、AQP5蛋白表达均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AQP1蛋白表达在湿热各组均与正常组无差异,与湿热1组、湿热2组比较,湿热3组、湿热4组表达则减弱(P<0.05)。结论:湿热应激可引起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持续处于该环境则可能产生一系列更复杂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应激 习服 黏液分泌 小鼠
下载PDF
首荟通便胶囊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肠道推进率和结肠黏液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冰冰 谭玉军 +3 位作者 姚景春 程国良 黄志艳 张贵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268-2271,共4页
目的:观察首荟通便胶囊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动物肠道推进率和结肠黏液分泌的影响,探讨首荟通便胶囊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片并限水导致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首荟通便胶囊... 目的:观察首荟通便胶囊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动物肠道推进率和结肠黏液分泌的影响,探讨首荟通便胶囊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片并限水导致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首荟通便胶囊高、首荟通便胶囊中、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芪蓉润肠口服液组。观察首荟通便胶囊对复方地芬诺酯(DC)便秘模型大鼠小肠碳墨推进率、首次黑便排出时间和12 h排便颗粒数的影响。结扎分离取出的盲结肠段随即固定,制作石蜡切片,AB-PAS染色,供组织学观察。结果:首荟通便胶囊中、高剂量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次排便时间(P<0.05),增加12 h排便颗粒数(P<0.05),并且能增加小肠碳墨推进率(P<0.05)。首荟通便胶囊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黏液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荟通便胶囊能够通过提高肠道动力,增加结肠黏液的分泌,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荟通便胶囊 慢传输型便秘 推进率 结肠黏液分泌
下载PDF
伴大量黏液分泌的横膈浆膜恶性间皮瘤1例
12
作者 郝琪 石峰 +3 位作者 张妍 李兴鹏 孙小丽 王仁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32-1234,共3页
1病例简介女,54岁,主诉:腹腔积液8个月,伴腹胀、胸闷和气短6个月。既往有石棉接触史。8个月前B超示中等量腹盆腔积液,5个月前胸腹部CT平扫示胸腹腔中量积液,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2559.57 U/ml,结核相关T-SPOT(+),TB-DNA-CPA(+),结... 1病例简介女,54岁,主诉:腹腔积液8个月,伴腹胀、胸闷和气短6个月。既往有石棉接触史。8个月前B超示中等量腹盆腔积液,5个月前胸腹部CT平扫示胸腹腔中量积液,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2559.57 U/ml,结核相关T-SPOT(+),TB-DNA-CPA(+),结核杆菌特异性A、B抗原(+)。腹腔穿刺引流出黄色浑浊黏稠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间皮瘤 上皮型 黏液分泌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 横膈浆膜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厄多司坦对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忆贫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期57-57,59,共2页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治疗患有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抽取80例在本院就诊的患有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胸部物理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厄多司坦...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治疗患有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抽取80例在本院就诊的患有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胸部物理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厄多司坦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评分、MP、MVP、呼吸肌力、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多司坦对患有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不会造成特殊的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多司坦 支气管扩张症 黏液分泌过多 疗效
下载PDF
伴细胞外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例
14
作者 谷腾腾 刘宇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3-1014,共2页
患者女性,52岁,左侧乳腺肿块渐进性生长4年,无明显不适,自觉肿块变硬6个月入院。体检: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大小2.0 cm×1.5 cm×1.0 cm的质硬肿块,表面欠光滑,边界欠佳,活动度欠佳。B超示:左侧乳腺1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18.1 m... 患者女性,52岁,左侧乳腺肿块渐进性生长4年,无明显不适,自觉肿块变硬6个月入院。体检: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大小2.0 cm×1.5 cm×1.0 cm的质硬肿块,表面欠光滑,边界欠佳,活动度欠佳。B超示:左侧乳腺1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18.1 mm×15.1 mm×18.0 mm的低回声结节,BI-RADS分类:5类。MRI平扫+增强示:左侧乳腺外侧皮肤局部略凹陷并可见条片状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且可见分叶,BI-RADS:5级。遂行“左侧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病理检查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以TA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左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小叶癌 细胞外黏液分泌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杯状细胞Gasdermin D调控黏液分泌塑造肠道免疫稳态新功能
15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232,共1页
2022年2月4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王迪教授团队在《科学·免疫》(Science Immunolog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题为“Epithelial Gasdermin D shapes the host-microbial interface by driving mucus layer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DO... 2022年2月4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王迪教授团队在《科学·免疫》(Science Immunolog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题为“Epithelial Gasdermin D shapes the host-microbial interface by driving mucus layer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DOI:10.1126/sciimmunol.abk2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院 封面文章 免疫稳态 黏液分泌 杯状细胞
下载PDF
醋酸氯已定对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早期黏液分泌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彭康 宋震 +3 位作者 李节 孙晓磊 王军起 陈仁富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13-517,538,共6页
目的研究醋酸氯已定对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早期黏液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新的肠黏膜处理方法。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患者,按照术中对新膀胱黏膜处理方式不同,分为碘伏... 目的研究醋酸氯已定对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早期黏液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新的肠黏膜处理方法。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患者,按照术中对新膀胱黏膜处理方式不同,分为碘伏组、无水乙醇组和醋酸氯已定组,每组8例。每组术中新膀胱肠段灌注黏膜处理剂5 min,取标本观察新膀胱黏膜组织学形态变化,测量术后第3~14天的新膀胱肠黏液质量,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三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手术顺利完成,无水乙醇组、醋酸氯已定组术后新膀胱早期肠黏液分泌量明显低于碘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水乙醇和醋酸氯已定两组间术后新膀胱早期肠黏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碘伏组新膀胱肠黏膜层完整,绒毛排列整齐、紧密,绒毛顶端间少许杯状细胞消失,肌层未见损伤;无水乙醇组新膀胱肠黏膜层结构不清,绒毛排列紊乱、低平,远端断裂、脱落,肌层结构紊乱,有不同程度损伤,伴有少量的红细胞和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醋酸氯已定组新膀胱肠黏膜结构完整,绒毛低平,远端断裂、脱落,肌层炎性细胞浸润,无明显损伤。结论醋酸氯已定作为一种新的肠黏膜处理剂在抑制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黏液分泌上更优于无水乙醇和碘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回肠新膀胱 黏液分泌 醋酸氯已定 膀胱癌
下载PDF
厄多司坦对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卜全 李新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口服治疗对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并黏液高分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支气管扩张症并黏液高分泌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厄多司坦300mg每天2次口服及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胸部物理...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口服治疗对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并黏液高分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支气管扩张症并黏液高分泌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厄多司坦300mg每天2次口服及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胸部物理治疗。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气、呼吸肌力、6min步行距离、咳嗽及呼吸困难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3分评分法评价气道黏液密度(MD)、脓性黏液(MP)、黏液体积(MVP)。结果:治疗10d后,两组6min步行距离、咳嗽及呼吸困难VAS评分、MD和MVP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呼吸肌力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MVP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联合每天2次300mg厄多司坦口服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并慢性黏液高分泌者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厄多司坦 黏液分泌
下载PDF
“肺主行水”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青 王岷 +1 位作者 王珺 孙梦雪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7期79-8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临床特征,主要是由于气道受到长期炎症刺激,杯状细胞产生过多,导致黏液堆积,产生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气道黏液高分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临床特征,主要是由于气道受到长期炎症刺激,杯状细胞产生过多,导致黏液堆积,产生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实质是津液的代谢失常,而“肺主行水”是指肺气通过宣发和肃降推动和调节全身的津液代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失宣降的病理表现,气道黏液高分泌则是“肺主行水”功能异常的体现。在治疗上,西医以减少黏液分泌、抑制炎症等为主;中医以调理肺气宣降、调节水液代谢为基本治疗原则。“肺主行水”理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黏液分泌 肺主行水 肺气宣发肃降
下载PDF
清肺化痰汤对痰热阻肺证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期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19
作者 杨红梅 玉结珍 +5 位作者 赵清鸿 潘玲 罗美群 梁炜 李瑞祥 陈斯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汤对痰热阻肺证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期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条件患者采取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加服清肺化痰汤,疗程10日。...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汤对痰热阻肺证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期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条件患者采取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加服清肺化痰汤,疗程10日。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咳嗽症状总积分,24h痰量,痰黏蛋白5AC(MUC5AC)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P<0.05);两组咳嗽症状总积分、24h痰量、痰MUC5AC和NE,及血清炎症因子IL-6、CRP、PCT都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各有2例轻微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肺化痰汤协同治疗痰热阻肺证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期患者能进一步降调气道黏液高分泌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因此显著改善咳嗽、咳痰症状,临床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化痰汤 支气管扩张症 痰热阻肺证 黏液分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胃黏液分泌性腺癌:胃腺癌病理分型再思考
20
作者 张原 孙莲慧 +3 位作者 张鹏善 罗再 蒋立人 黄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7-952,共6页
当前胃腺癌病理分型方式繁多复杂,但存在亚型覆盖不全面、关注面不足、预后相关性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临床实践发现,黏液的分泌是影响胃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黏液分泌情况将胃腺癌分为黏液分泌性腺癌(GMA)... 当前胃腺癌病理分型方式繁多复杂,但存在亚型覆盖不全面、关注面不足、预后相关性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临床实践发现,黏液的分泌是影响胃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黏液分泌情况将胃腺癌分为黏液分泌性腺癌(GMA)及非黏液分泌性腺癌(GNMA)。相较于GNMA,GMA具有TNM分期晚,进展迅速,易发生侵袭转移,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等病理特征,且在遗传学、影像学、治疗特征等方面与GNMA存在诸多差异。使用该分类对胃腺癌亚型划分更明确,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并可能有助于推动胃癌新病理分型的提出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病理分型 黏液分泌 黏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