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和耐药表型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毕玲玲 孙成春 +2 位作者 公衍文 张欣悦 安小通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了解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济南军区总医院黏液型和非黏液型PAE的临床分布、耐药表型及药敏结... 目的了解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济南军区总医院黏液型和非黏液型PAE的临床分布、耐药表型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内共分离出1 465株PAE,黏液型PAE共44株(占3.0%),非黏液型PAE共1 421株(占97.0%);44株黏液型PAE除1例来自尿液外,其余均来自痰液标本,74.9%的非黏液型PAE标本分离自痰液;黏液型菌株医院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64.5%;非黏液型菌株则多见于术后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占25.8%、19.6%。44株黏液型PAE中,多重耐药菌占11.4%;而非黏液型PAE中多重耐药菌为19.0%;黏液型PAE对部分原本敏感的抗菌药物逐年产生耐药性,且各药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耐药率均较低;而非黏液型PAE的耐药率自2011年起逐年降低。结论 PAE分离标本以痰液为主,阳性感染者多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与非黏液型PAE相比,黏液型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表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准确性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蓝锴 张伟铮 +3 位作者 罗强 周强 张文 唐小龙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准确性,以找出适合临床开展的、准确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药物敏感性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药物敏感性试剂盒(ATB PSE5)、仪器法(MicroScan WalkAway...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准确性,以找出适合临床开展的、准确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药物敏感性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药物敏感性试剂盒(ATB PSE5)、仪器法(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和VITEK 2)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同时检测66株黏液型PA,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参考方法,其余方法作为测试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K-B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完全符合率(CA)为92.63%,严重错误(VME)为0.30%,重大错误(ME)为3.13%,一般错误(MIE)为3.94%;ATB PSE5与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CA为88.89%,VME为0.83%,ME为5.83%,MIE为4.44%;MicroScan仪器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CA为89.38%,VME为0.34%,ME为5.19%,MIE为5.07%。VITEK 2因结果缺失严重未进行比较。结论临床常用检测PA药物敏感性的方法中,以K-B法检测黏液型PA最为可靠,但应延长孵育时间至48 h或放至CO2孵箱24 h后读取结果更为直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微量肉汤稀释法 评价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廖一群 刘德东 +3 位作者 席徐翔 赵琴飞 钟田雨 江丽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2期3320-3322,共3页
目的分析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A,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P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 目的分析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A,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P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PA 1245株,其中黏液型PA 40株(3.2%),非黏液型PA1205株(96.8%)。40株黏液型PA除1株来自尿液标本以外,其余39株均来自呼吸道标本;来源患者的疾病类型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扩张症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52.5%),其次为重症监护室(ICU,12.5%)。黏液型PA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17.5%,对临床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不高,为2.5%~25.0%;与非黏液型PA相比,黏液型PA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更低,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液型P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总体耐药率并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检验科在审核报告时应提示临床医生此类细菌可能形成生物膜,治疗时需考虑进行有效的抗PA生物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临床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涛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S20文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S20文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妥布霉素星的敏感性均为100.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在74.0%~94.0%之间,对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性为68.0%和49.0%。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的敏感性在56.0%~80.0%之间,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的敏感性在38.0%~76.0%之间,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全耐药。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明显弱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性较弱。临床治疗选药时必须参考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内存在有生物膜的影响因素,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生物被膜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娟 胡昌东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分离出的22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均为100%﹚...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分离出的22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均为100%﹚,头孢吡肟为95.45%、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为90.91%、阿米卡星为86.36%、环丙沙星为77.27%、头孢他啶为68.18%、派拉西林为59.09%、头孢派酮为54.54%。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较弱,但因其存在生物膜,体内用药时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培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时,应注意是否为黏液型,以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性 生物被膜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51株药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国欢 林群英 +1 位作者 林少刚 王善钻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痰液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标本,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 目的分析我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痰液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标本,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纳入51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统计,其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几乎完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也很高(96.1%~90.2%),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78.6%~84.3%,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70.5%、60.8%。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试验大多敏感;但体内容易耐药,临床治疗应选用敏感抗生素或联用,并多方法破坏其生物被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
下载PDF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丽 姚蓓 +1 位作者 粟伟 游科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768-2769,共2页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药敏结...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药敏结果显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以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比较,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抗藻酸盐血清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杀菌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裴斐 王睿 +2 位作者 柴栋 方翼 张梅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研究抗藻酸盐血清与加替沙星联用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杀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方法测定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活菌数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 :1∶1抗藻酸盐血清与 1... 目的 :研究抗藻酸盐血清与加替沙星联用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杀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方法测定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活菌数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 :1∶1抗藻酸盐血清与 1×MIC ,4×MIC和 8×MIC加替沙星联用可以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量 (单位为lgcfu·cm-2 )分别从 ( 6 .6 3± 0 .85 ) ,( 6 .48± 1.12 )和 ( 5 .73± 1.10 )显著降低至 ( 5 .76± 0 .90 ) ,( 5 .0 2±0 .93)和 ( 4.70± 0 .6 2 ) ,使加替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BEC从 8μg·mL-1降低至 4μg·mL-1。结论 :抗藻酸盐血清与加替沙星联用后 ,能够增强抗菌药物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抗藻酸盐血清 加替沙星
下载PDF
慢生长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分析
9
作者 徐新艳 赵水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3期86-87,共2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也是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囊性纤维化等病变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菌落形态发生变异,给鉴定工作带来困难。现和大家共同探讨我...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也是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囊性纤维化等病变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菌落形态发生变异,给鉴定工作带来困难。现和大家共同探讨我院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的慢生长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一般资料 患者,男,63岁,于多年前就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并伴有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多次于我院就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2017年1月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入院。患者入院时体温、血压、心电图均正常。有“头孢菌素、青霉素、氨基酸”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鉴定工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生长 支气管扩张症 常见病原 肺囊性纤维化 高血压病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和耐药株相关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鸿飞 邱广斌 李云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2596-2599,2603,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不同基因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携带不同基因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110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药敏试验和PCR方法检测。结果与24h药敏结果相比,48h... 目的探讨携带不同基因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携带不同基因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110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药敏试验和PCR方法检测。结果与24h药敏结果相比,48h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3.6%,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6.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mpC阳性基因的菌株有12株(80.00%),携带VIM-2阳性基因的菌株有9株(60.00%),携带OprD2阴性基因的菌株有11株(73.33%)。结论不同时间检测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显著不同,其机制与AmpC、VIM-2和OprD2基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基因 耐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荔清 邱广斌 翟如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0期2771-2772,共2页
目的探讨该院2011~2012年分离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采用DLmedcal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黏液型铜绿假... 目的探讨该院2011~2012年分离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采用DLmedcal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多黏菌素B敏感率为100%,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敏感率为93.25%~95.90%,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敏感率为80.90%~89.89%,头孢噻肟、替卡西林/棒酸敏感率为78.65%~78.78%。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试验耐药性较低,但因其存在生物被膜,体内用药时耐药率较高,常出现实验室药敏结果与临床治疗不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耐药性监测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巧媚 陆丹倩 +1 位作者 赖贵龙 彭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目的了解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到的82株黏液型PA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82株黏液型PA中,有63株来自50~80岁人群,占76.8%,9株来自<50... 目的了解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到的82株黏液型PA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82株黏液型PA中,有63株来自50~80岁人群,占76.8%,9株来自<50岁人群,占11.0%,10株来自>80岁人群,占12.2%;82株黏液型PA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75株,91.5%),其中分离自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1株(4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株(24.0%);12种抗菌药物中,黏液型PA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4%,对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35.4%,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黏液型PA有21株,占25.6%。结论黏液型PA体外耐药率总体不高,其易感人群主要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中老年人群;临床在诊疗时应重视黏液型PA生物被膜的形成诱因,注意加以预防;明确黏液型PA感染时建议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鱼腥草等可抑制生物被膜的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临床分布 药敏试验
下载PDF
2013-2015年某院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6
13
作者 幸运 鲁卫平 黎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201-1202,共2页
目的了解2013-2015年该院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操作,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以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14... 目的了解2013-2015年该院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操作,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以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14版(CLSI 2014)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 2013-2015年临床痰液标本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 653株,其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55株,占15.4%;3年平均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耐药率为29.0%;耐药率均低于1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增幅较大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分别由2013年的12.5%、9.7%、8.3%、9.7%上升至2015年的20.5%、17.0%、19.3%、15.9%。结论 2013-2015年间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年升高,耐药率近3年呈上升趋势,医院应加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同时间的药敏结果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巧媚 陆丹倩 +2 位作者 彭明 邓冲 邓聚辉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同时间的药敏结果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将送检的各类样本中分离到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别在24 h、48 h、72 h时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82株黏液型铜绿... 目的: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同时间的药敏结果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将送检的各类样本中分离到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别在24 h、48 h、72 h时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82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中,主要是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91.5%,尿液占6.1%,血液占1.2%,分泌物占1.2%;24 h与48 h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与72 h药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较慢,药敏结果的判读应延长至48 h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不同时间 药敏 K-B法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的表达状况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巧媚 陆丹倩 +1 位作者 赖贵龙 彭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598-1601,1607,共5页
目的了解该院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β-内酰胺酶的表达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内感染监测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的黏液型PA 82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分别检测其4种β-内酰胺酶,产酶... 目的了解该院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β-内酰胺酶的表达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内感染监测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的黏液型PA 82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分别检测其4种β-内酰胺酶,产酶组与非产酶组间药敏差异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82株黏液型PA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12种抗菌药物中敏感率最高的是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均为92.7%),最低的是左氧氟沙星(51.2%)。β-内酰胺酶阳性的黏液型PA一共19株,占23.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2株,占14.6%,产C类头孢菌素酶(AmpC)5株,占6.1%,产A类碳青霉烯酶2株,占2.4%,产B类碳青霉烯酶即金属酶(MBLs)4株,占4.9%,其中有1株同时产ESBLs和AmpC,3株同时产ESBLs和MBLs。产酶与非产酶组之间的药敏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庆大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黏液型PA产β-内酰胺酶以ESBLs为主,产酶株比非产酶株的耐药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表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涂片中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秀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27-528,共2页
目的通过痰标本涂片观察细菌的生物膜及细菌的分布特点,判断是否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以此为临床及早的提示细菌感染和合理的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461例痰标本涂片革兰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6... 目的通过痰标本涂片观察细菌的生物膜及细菌的分布特点,判断是否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以此为临床及早的提示细菌感染和合理的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461例痰标本涂片革兰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66例痰液标本经涂片革兰染色可见被染成淡粉色生物膜包裹物,内有聚集革兰阴性杆菌,经细菌鉴定仪分析65例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通过痰液涂片能够检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涂片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抗生素
下载PDF
增强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其藻酸盐的影响
17
作者 许琦 李芳 +2 位作者 艾青 谭琪 余加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在体内探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后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和其重要的胞外基质藻酸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气道黏液型P.a BF感染模型,分别用呼吸爆发增强剂(PMA)(BF-PMA组)和生理盐... 目的:在体内探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后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和其重要的胞外基质藻酸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气道黏液型P.a BF感染模型,分别用呼吸爆发增强剂(PMA)(BF-PMA组)和生理盐水(BF-对照组)干预,平板计数法检测BF内活菌数目,扫描电镜观察BF的结构;硫酸-咔唑法测定BF内藻酸盐含量;HE染色观察2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分析炎症反应水平。结果:扫描电镜显示BF-PMA组的BF结构较对照组更复杂、更厚,且BF-PMA组的BF活菌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BF-PMA组BF内藻酸盐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HE染色发现BF-PMA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更严重,且炎症反应更重,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2),IFN-γ与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比值也高于对照组(P=0.023)。结论:在体内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后可能通过促进黏液型P.a BF的重要胞外基质藻酸盐的合成,导致黏液型P.a BF清除更难,同时伴随更严重的病理损害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呼吸爆发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藻酸盐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生物膜抑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峰 冯艺 +4 位作者 张晶晶 许岩 方咏梅 陶秀彬 吴竞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PA)体外浮游菌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替加环素和亚胺培南对89株M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测定替加环素与亚胺培南...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PA)体外浮游菌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替加环素和亚胺培南对89株M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测定替加环素与亚胺培南的体外协同作用,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采用时间杀菌曲线判定2种药物的联合效应,采用96孔板结合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判定生物膜清除效应。结果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对MPA临床分离株浮游菌的协同抑制作用为46.07%(41株),部分协同作用为14.6%(13株),相加作用为12.36%(11株),无关作用为26.97%(24株),无拮抗作用。培养24 h,亚胺培南、替加环素联用与单独使用比较,菌量抑制>2 log10 CFU/mL。与单独使用1/4 MIC替加环素比较,加入1/4、1/2、1 MIC亚胺培南后,可明显降低生物膜黏附性(P<0.05);与单独使用1/4 MIC亚胺培南比较,加入1/4、1/2、1 MIC替加环素后,可明显降低生物膜黏附性(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具有协同或部分协同抑制MPA的作用,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具有更高的抗菌效能,同时对于生物膜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时间杀曲线 替加环素 亚胺培南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高巧营 吴尚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感染及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菌落形态及是否产生大量藻酸盐,可将PA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2个型别。黏液型和非黏液型...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感染及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菌落形态及是否产生大量藻酸盐,可将PA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2个型别。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表现出不同的致病性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是目前细菌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就黏液型PA及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黏液 生物膜 藻酸盐 抗药性 微生物 mucA基因
下载PDF
老年患者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水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0期2876-2878,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物的灵敏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66株老年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培养,并分别对菌株进行传代培养。同时对菌株在抗菌药物中不同培养时间点的... 目的分析老年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物的灵敏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66株老年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培养,并分别对菌株进行传代培养。同时对菌株在抗菌药物中不同培养时间点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抑菌环大小进行测定,检测不同抗菌药物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然后对数代传种后黏液消除的菌株进行相同检测,对比两次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传种前抑菌环直径在24h与48、72h及传种后24、48、72h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8、72h检测结果与传种后24、48、72h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的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灵敏性都比较高,但对黏膜性菌株耐药性明显增强,需要考虑生物膜的耐药作用。结论 48h内检测老年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有重要的诊断和疗效意义。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需要考虑生物膜的耐药作用,尽量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试验 最低抑浓度检测 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